湘西會戰,亦稱雪峰山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次正面戰場會戰,雙方為贏得此次戰役共投入了28萬兵力。自1945年4月9日,截至1945年的6月7日,會展範圍高達200多公裡,範圍極大。由於日軍一直都嚮往我軍的芷江空軍基地,在後來又被稱作芷江作戰,在愛國將領王耀武的戰略措施下,我國在芷江會戰中大勝,造成日軍三萬餘人的死亡,這次會戰最終是在懷化市,和邵陽市附近地區,隨著日軍的勢力被覆滅而告終。日軍的慘敗意味著湘西會戰的結束,同時也意味著日軍想要奪取我軍基地的陰謀被狠狠擊滅,是我國由防禦轉為進攻的起點。
1945年,抗日戰爭進入一個尾聲,但是在4月的時候,我國依舊和侵華日軍爆發了湘西會戰,且日軍認為這場戰爭一定要打,儘管這時候的侵華日軍已經是如同強弩之末,人困馬乏。但對於日軍而言,這一仗硬著頭皮也必需要打。1945年的到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最為重要的一年,在義大利方面,墨索裡尼政權倒臺,而後德國元首希特勒被曝出在地下室自殺身亡。所以軸心國的三大成員,最後就只有日本還在孤立無援的,苦苦支撐著最後的戰役,歐洲戰場的硝煙逐漸平息,二戰的戰場中心逐漸向亞洲轉移,日本的局勢並不好,一方面是美國,一方面是中國,甚至於蘇聯有計劃進攻日軍,所以日軍在此時士氣低落,在所難免,在戰場上顯得格外被動的日軍,因此也急切需要一場戰爭的勝利來鼓舞士兵,扭轉戰局,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日軍主動發動了芷江會戰,對於此次戰爭的結果也顯而易見,日軍即便硬抗也最終難逃戰敗的宿命。
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由於遭受國內外壓力的雙重壓迫,想要短時間內改變整體戰爭局勢,便在1945年開展了芷江作戰。芷江會戰,可以稱得上是日軍在正面戰場上所進行的最後一次進攻戰。 日軍在芷江會戰中傷亡較為慘重,人數約為2.7萬,其中死亡人數達1.25萬,日軍最後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將大量的武器裝備丟棄在戰場上,如榴彈炮、迫擊炮、山炮,騎兵、步兵丟棄的馬匹、步槍和子彈數不勝數。並且日軍俘虜共447人,其中軍官有42個,而國軍的死亡人數較少,僅7817人,相較於日軍來說國軍的傷亡情況並不算嚴重。而這樣的傷亡比例是第一次出現,從這兒以後,日軍的作戰勢力就急劇下滑,並在兩個月之後正式投降。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岡村寧次這個人吧,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日軍領袖,1941年被任命為華北方面司令官,1944年出任中國派遣軍的總司令。在多年的徵戰中,芷江戰役應該算是崗村寧次少數幾次失敗之一,要是將當時的日軍侵華戰犯按對付的難易程度進行排序,岡村寧次肯定高居榜首,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像他這樣劣跡斑斑的戰犯,卻在日後的軍事法庭上被判無罪,而這種情況的發生,只是因為國民黨蔣介石想要從他那裡挖掘出八路軍的戰法,便多次幹預軍事法庭的審判,還任聘他擔任國民黨高級軍事顧問,後來還找到了機會重新返回故土,此後一直在東京生活,到82歲才病逝。
岡村寧次被授予少尉軍銜的時候年僅20歲,他用了7年時間,從一個普通的少尉成為了大將軍,岡村寧次並不算是名門之後,他來自一個沒落的武士家庭,靠著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走到了金字塔的頂端,芷江作戰的過程卻是他不願回憶的一次屈辱,除去別的因素,日軍已經失去了鬥志,也不會想盡辦法想打勝仗。以至於其中一支部隊剛開始打,竟然就果斷投降,不過,考慮到這支隊伍裡全是未成年的孩子,也是情有可原的了,然後他們就成了俘虜,被帶到河邊清洗一下時,他們展露出了天真的那面,在水裡開開心心的玩了起來。我軍從這個細節,就斷定日軍必然會輸。這次戰役在擁有出眾軍事才能的崗村寧次眼中,是讓他自尊心受挫的一場敗仗。
大部分人都認為湘西會戰日方失敗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太平洋戰爭對日軍的牽制,然後就是日本士兵並沒有很積極的去戰鬥,實際上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士兵的戰鬥力,打芷江會戰的時候,已經接近戰爭的尾聲,這個時候的岡村寧次還沒有改變自己的戰爭心態,還一直維持了戰損3:1定律。我軍的力量只有日軍的三分之一,一個日軍就能消耗三個國軍。這樣的定律對於日方來說非常佔優勢,所以岡村寧次才敢用八萬的兵力去發動湘西會戰,爭搶芷江空軍基地。
其實崗村的最大失誤也在這裡,他只記得這個定律卻忘記了,這個時候的主力軍,有著豐富戰爭經驗的老兵們在海上與美軍交戰,他手裡的除了些受過上的、沒有什麼戰鬥力的老兵之外,就是一些才從軍的新兵蛋子。所以他們在戰場上十分的被動,被我軍打得離散四處,這一戰崗村不僅斷送了自己的威名,還導致了日本在中國原有的利益喪失,日軍損失慘重。
嚴肅的說,中國人民對岡村寧次有著深切的恨意是理所應當的,伴隨著岡村寧次職位的飛升,毫不誇張的說是一路踩著中華兒女的屍體上去的,他在抗戰爆發的最初就已經在山東青島秘密從事間諜工作,之後的「五卅慘案」和「沙縣慘案」也是由他主導,日軍奉行的三光政策,也是岡村寧次的「大作」, 讓當時的中國人民談之色變的三光政策,喪盡天良,日軍對無辜百姓進行了毫無人性的大規模殺戮,死在日軍槍口下的中國軍民遠超270萬人,還打著偽滿洲國的旗號,招募了一些脊梁不正的中國人,為日本人當牛做馬白白送死,這些罪行數都數不完,不可能得到中國人民的寬恕。最後,讓人們跌破眼鏡的是,罪孽深重的岡村寧次在軍事法庭上竟然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
當我國在1945年獲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時,作為日本駐中國派遣兵總司令岡村寧次,是屠殺數以萬計抗日軍民的兇手,是惡魔,是戰犯頭目,在中國人民獲得勝利以後就應該受到制裁。但是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蔣介石私自聯絡了岡村寧次讓其只能向國民黨部隊投降,不可以向共產黨部隊投降。於此同時蔣介石為了能免除岡村寧次的罪名,還將日本中國侵華日軍總司令部重新設立成了一個新部門,即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部,還指派岡村寧次擔任總聯絡部長官一職。對於總聯絡部國民黨還下達了專門的任務,負責完成之後的日軍、日僑的遣返,不久後,岡村寧次又被任命為國民黨政府高級軍事顧問。如此臭名昭著的戰犯頭目,卻受到了國民黨蔣介石的保護。最後還得以毫髮無傷的返回日本。
實際上,如果我們暫時停止對立,跳出國界,不帶個人感情色彩的對岡村寧次做出評價,你會注意到崗村寧次在地位日益高升的過程中,一個個軍事策略背後,甚至在日本投降認罪之後,所有甲級戰犯都會被定下相關罪名,他卻沒有被定罪受罰,使人佩服不已。多虧了岡村寧次出色的戰爭天賦,以及戰爭野心成了他的保命符,也使得他毫髮無損的逃離了中國,這也表明了每一個處在社會中的人,得有自己的看家本事,得有自己的拿手好戲,這樣才能被人注意到,最實在的是可以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砝碼,當然,這些才華與智慧要在正道上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從歷史中可以得出的經驗教訓是,邪惡勢力終將走向毀滅。
戰爭的時代早已過去,現在也是靠書籍和電影這兩條主要途徑去了解以前發生的故事,電影中所播放的戰爭場景每次都能引起我內心的波瀾,讓人不勝唏噓。這都是軍事歷史上的一部分,記錄著各位英雄烈士們對於解放所付出的所有的貢獻。並且還有很無名的烈士也犧牲在了這一場戰事之中,但國民黨不會因為這些而放棄謀取利益的可能性,他們竟然將血海深仇棄之不管,慶幸的是,始終維護人民權益的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英勇抗戰並贏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只有在愛國愛民的同時才能將一個國家很好的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