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你印象最深的關鍵詞是什麼?
跑海鴨蛋?大同小米?還是爆款衝鋒衣?
對於曾經深入全國貧困地區的數十位電影人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那一張張渴望脫貧致富的面容。
自2018年6月起,電影頻道「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在成龍、陳坤、周迅、吳京等電影人的助力下,實地走訪了河北阜平、四川昭覺、廣西天等、雲南江城等地,為脫貧攻堅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電影人趙薇,也偕10位青年導演,將這條脫貧路上一段段動人的故事,記錄在案,剪輯成一部極富誠意的紀錄電影——《星光》。
這次,電影人不再是主角。
他們甘居配角,
讓生活中那些樂觀、堅韌的普通人成為真正的「星光」。
1
1月10日,《星光》舉辦首場看片會。
看片會上,好評如潮。
不少觀眾表示,通過《星光》,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脫貧攻堅」的重要意義。
總導演趙薇表示,為了更好地記錄脫貧路上每一個動人瞬間,導演組以人的生命線作為電影的內在邏輯和線索,從500餘天拍攝的超1750小時的素材中擷取片段,以孩童、少年到百歲老人的順序,呈現出鮮活生動的群像。
「脫貧是大家都想做的事,貧困也是全世界都有的事,但這其中的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與能量。」趙薇說。
影片的開端,以新疆達裡雅布依村的一個孩童的夢境為始。
一片靜謐的土地上,風景如畫。
光線從樹葉的罅隙間漏出,溫柔地籠罩在一個孩童身上。
她有一雙如同澄澈藍天一般的眸子,正在跳著一支優美的舞蹈。
突然間,香甜的睡夢被母親的呼喚打斷,小女孩達裡雅醒來。
迎著晨曦,她收拾好書包,走在了上學的路上。
「人生,苦的是不能挑選你的命運,你只能承受。孩提的懵懂,少年的畏懼,青年的茫然,中年的遲疑。然而,我們居然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脫離困境,每天都有夢可做,有路可走。」
「貧困,當今世界最尖銳的社會問題之一。政府、民眾、你、我,每天都在填寫著自己的答案。」
詩意的片頭,伴隨著成龍的畫外音,電影《星光》開始了。
2
與以往「脫貧」主題的紀錄片不同,《星光》並沒有一味呈現貧困地區的艱難與落後。
它以「人」為中心,忠實記錄了每一處貧困地區的真實情況,更以細膩豐富的鏡頭語言,展現了普通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重慶雲陽的小喬,剛剛考取大學。
閉塞的交通和簡陋的居住環境,並沒有限制住她對於未來的嚮往。
即使貧困,她依然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成績優異的她,在政府的幫助下,獲得了一筆充足的助學貸款,即將走進大學校園。
星光隊員陳坤的到來,讓小喬更加充滿希望。
「小時候,我經常跑到山上看風景。我覺得站在高處看遠方,讓人感覺有希望,可以放飛夢想。長大後,我更渴望走進高樓林立的城市,去那裡尋找我的夢想。」
物質的匱乏、生活的羈絆,並沒有阻擋小喬前行的道路。在她的心裡,只要踏實肯幹,敢於想像,未來一定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正如陳坤所說,「小喬她們,似乎可以跨越物質對他們的束縛。我覺得她是我的老師。如果都能像她那樣,我們都會更早具備改變自己生活的能力。」
生活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即使在黑暗中,我們也要尋找光亮。
不僅是尋找炬火,更要成為能照亮他人的炬火本身。
生活在湖北宣恩的羅美雲一家,也是這樣的存在。
2008年,身體不適的羅美雲在家人的陪同下,在醫院被確診了乳腺癌中期。
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原本是「家中頂梁柱」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中,因救人從房梁摔下,成為了一個植物人。
夫妻雙雙倒下,只剩下一雙嗷嗷待哺的兒女,羅美雲的心跌到了谷底。
但再難也要把這個家撐起來。
秉承著這樣的信念,尚未痊癒的羅美雲,主動承擔起了照顧一家人的責任。做農戶、挑水、做飯,她用孱弱的肩膀和頑強的意志力,撐起了一個岌岌可危的家。
幸運的是,在政府的幫助下,羅美雲一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逐漸好了起來,一雙兒女,也十分爭氣。女兒讀完了研究生,兒子在校成績也十分優異。
在《星光》的鏡頭中,我們看到了羅美雲一家人的現狀。
「我曾經怪罪過我爸爸。」兒子夏民坦言,小時候家中艱難,得知爸爸為救人而摔成植物人時,缺少父母陪伴的自己一度變得十分內向,「我之前有些不解,自己活得好好的,為什麼非要去救人。」
慢慢的,父母的愛和對於困難的樂觀,感染了夏民。
「有一天,媽媽做了麵條。當時爸爸夾了一個荷包蛋,顫顫巍巍地朝我走過來。」一下子愣住了的夏民,這時真切感受到了父愛,也突然懂得了父親。
懂事的他,與姐姐一起承擔起了大部分家務。生活,也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下,過得更加好了起來。
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炫目的鏡頭,一切都是淡淡的。
但正是這樣平淡樸實的人物和畫面,深深地打動了我。
面對貧困,人們常常是無助的。
但總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人窮志不短,他們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樂觀的精神,不等不靠不要,努力戰勝貧困,迎來幸福的生活。
他們,就是《星光》中最閃耀的一群人。
3
除卻小喬和羅美雲等這些不畏貧困的鮮活面孔,《星光》還將鏡頭聚焦于吉克伍達、蘇麗、王博等堅定地走在扶貧道路上的人物身上。
王博是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副縣長,也是一位前來掛職的扶貧幹部。
來之前,王博曾十分猶豫,自己的扶貧經驗並不豐富,能否在兩年的時間內真正為佳縣帶來改變呢?
想要真正為貧困地區人民做事的願望,讓王博下定了決心。剛到任不久,他就開始著手研究能帶動佳縣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
紅棗就在這時走入了他的視線。
「紅棗是佳縣最大的產業,但也是一種低頻消費的水果,如何能讓它發揮出更大效益呢?」經過觀察和與專家的討論,「紅棗羊」的概念在王博腦中產生。
紅棗營養豐富、產量又高,將紅棗作為精飼料餵羊,就能培育出肉質更加細嫩鮮美的紅棗羊,也能打造出更加高端的羊肉品牌,「如果三十萬隻羊都能被認證為紅棗羊,每一隻羊都能多賣三百塊錢,那就是非常可觀的一筆收入。」
在王博等扶貧幹部的努力下,佳縣的「紅棗羊」產業進行得如火如荼,不僅升級了產業,也為當地貧困戶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長期的在外奔波,也讓王博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家人。
儘管「只要把工作放下,就無時不刻不思念家人」,但王博覺得,「兩年的時間其實很倉促,不一定能讓我把這個事做透。但我希望能給自己一個好交待,給產業項目一個好交待,給貧困戶一個好交待。」
對貧困戶的責任感和愛,讓王博等幹部數十年如一日地走在扶貧道路上。
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才讓這片「星空」更加明亮閃耀,讓更多人能擁抱幸福,擁抱生活。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星光》以一個個動人的扶貧故事,不僅展現了中國人民「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更給予了觀眾感動與力量。
或許我們的力量還十分微薄,但「哪怕只有一點點光亮,也全部給你,把這條路打亮。」
扶貧路上,有我有你。
我們從不孤單。
今晚20:15,CCTV—6電影頻道為您獨家首播電影《星光》。
我們不見不散。
作者、編輯:娜塔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