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孤獨感?

2021-02-23 實用心理學

【 蘑菇心理  第927天 】

 ◆ ◆

文 | 實用菌

01

人一出生,就天然的帶有某種屬性,比如陪伴我們一生的孤獨感。

 

同樣是孤獨,小時候和長大後的原因是不同的。小時候,孤獨是因為身邊沒有人;長大後,孤獨是因為身邊沒有懂你的人。

 

孤獨就像電影裡的異形一樣,一方面你擺脫不掉,另一方面它隨時可能出現。不論你是獨處,還是身在喧鬧的人群中,都可能在一個突如其來的瞬間,感到一陣孤獨。就像一位朋友說的:「有時候午覺醒來,迷糊中看著空蕩蕩的房間,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那時真的體會到了什麼是孤獨」

02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孤獨?

 

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們都是群居動物,只有在人群中才可以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當一個人被他人排除在外的時候,他就會因得不到心理的依賴感而出現不滿足的情緒,於是就會感到孤獨。

 

當然,具體到每個人身上,感到孤獨的原因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

 

性格因素

 

我們經常以為,內向的人容易感到孤獨,因為他們很少與人交往,喜歡獨來獨往,看起來更孤單一些。但其實,孤獨更多是一種感受,而不是外在的表現。很多內向的人雖然經常一個人做事,但是他們可能更喜歡這樣的狀態,它可以讓他們專注於所思考的事情,而不被打擾。

 

也就是說,一個人雖然確實是獨自相處,缺少與他人的交流和情感連接,但是如果ta本人很享受這種狀態,而沒有感受到孤獨和寂寞時,ta依然是不孤獨的。因此,內向與孤獨並不是劃等號的。

 

實際上,在生活中最容易感到孤獨的是那些依賴性格比較強的人。具有依賴性格的人習慣了依賴父母,依賴他人,當突然需要獨處,比如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居住等等,或者突然被身邊的朋友排斥的時候,他們就會感覺無所適從,從而會體驗到強烈的孤獨感。

 

情感缺乏 

 

心理學界經常討論原生家庭這個問題,因為原生家庭會在我們小時候為我們提供很多的心理營養,比如關愛、讚美和認同、以及包容感等等。如果一個人幼年的時候沒有獲得足夠的心理營養,那麼不管ta長多大,內心都會有一種匱乏感,這會導致他們下意識地去做各種事情來彌補這種內心的缺失。

 

比如有的人小時候生活在單親家庭,有的人父母因工作的繁忙而對自己缺少足夠的關愛,這些都會導致他們情感上的匱乏。這種匱乏感會導致他們在與人相處時,對歸屬感有更敏感的需求。因此,當他們總是自己一個人,或者被別人忽視的時候,更容易感到孤單。

 

缺少與他人內心的共鳴

 

孤獨並不僅僅是在生活中產生的一種被冷落和被遺棄的心理,有時候當我們與他人相處時,發現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巨大的不同,沒有人能夠真正懂自己時,也會產生孤獨感。就像有人說的:

人最大的孤獨是, 行走在喧鬧的人群中 周圍卻沒有一個人可以傾訴。

你知道最好的感覺是什麼嗎?

後臺回復「感覺」看看跟你想的一樣嗎?^_^

 03

人們為了擺脫孤獨,會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人在困頓的時候,也很容易迷失自己,選擇一些錯誤的方法。典型的有兩種:

 

一種是控制他人。這種人的邏輯是,你不許逃離我,你必須從屬於我,這樣我就不必面對孤獨和寂寞。其實其背後的心理,是對孤獨深深的恐懼。

 

另一種則相反,是甘於被他人掌控。他們通過順從和討好他人,來換取別人對自己的接納和認可,避免被拋棄和排斥。受虐狂的背後,其實也是對孤獨的恐懼。

 

但無論是控制他人,還是放棄自己,換取來的關係往往是脆弱的。因為這樣的關係帶給人的不是快樂和愉悅,而是不安和焦慮。

 

04

在生活中,如果你經常被孤獨感困擾,又該怎樣面對呢?

 

1.多出去看看,多與人交流

 

很多人的孤獨感來自於缺少朋友。多增加一些出去的機會,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參加一些讀書會、沙龍、戶外運動等活動。多與外界接觸會獲得更多的人際交往空間,而不是單純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顧影自憐。這是一種最常見,也是現實層面最實用的擺脫孤獨感的方式。

  

2.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就像我們剛才討論的,孤獨並不是表面的形單影隻,而是內心得不到認同和共鳴的一種感受。當我們內心沒有寄託時,就會感到孤獨和寂寞。

 

解決的辦法就是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當你投入的去做一件自己非常感興趣的事情,並沉浸在其中時,就容易進入一種心理學稱之為「心流」的忘我狀態,這時你的注意力就不會被孤獨感所困擾,孤獨對你的影響也就迎刃而解。

 

3. 把獨處當作了解自我的一個契機

 

很多人對孤獨懷有一種恐懼的心理,認為這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其實,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孤獨也有很多積極的意義,它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很多感受和需要,這是我們了解自我,讀懂自我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當我們這樣思考時,孤獨就不再是讓我們痛苦的情緒,而是讓我們內心成長的動力了。

 

最後,實用菌想說,人真正的成熟,就是不再去做無謂的逃避,而是坦然的直面生命中的各種感受,並把它們當成自己存在過的證據。

記憶中

讓你感到最孤獨的一刻是因為什麼?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好課推薦】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馬上提高情商

▲情感困擾、心理問題諮詢請添加專業諮詢師

▼點擊閱讀原文,提高你的情商~                          

相關焦點

  • 孤獨等同每天吸菸15支 5招擺脫孤獨感
    熱鬧背後的孤獨感曾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看起來很熱鬧,其實每個人都活得像一座孤島。許多人沒有也不想走出自己的島嶼,真實地踏入他人的領地,彼此之間的深入溝通逐步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串串時髦的網絡用語和一張張滑稽的表情包。
  • 如何表現孤獨感
    孤獨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心境,不論什麼年紀、身份,身處何種環境、境地,孤獨都如影隨形,糾纏著每一個人的內心。攝影就是一門孤獨的藝術,帶有孤獨感的攝影作品帶給我們另樣的感受,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些乾貨,想要拍出孤獨感的照片看過來吧!
  • 怎樣從孤獨感中,讀懂真實的自己
    人一出生,就天然的帶有某種屬性,比如陪伴我們一生的孤獨感。 同樣是孤獨,小時候和長大後的原因是不同的。小時候,孤獨是因為身邊沒有人;長大後,孤獨是因為身邊沒有懂你的人。 孤獨就像電影裡的異形一樣,一方面你擺脫不掉,另一方面它隨時可能出現。
  • 要想過自律的生活,首先要適應孤獨感
    那種感覺就像是夜晚的失眠,在自我無法睡著的時候就盯著天花板去看,此時空氣也變得非常沉重,感覺到自己的周圍都是濃重的孤獨感,這種感覺非常的不好受,而這也只能說明我還沒有來得及適應以及學會享受這樣的孤獨。因此為了逃避這樣的孤獨感,我們不時的拿出手機刷上兩下、我們會因為忍受不了自己一個人的孤獨而選擇喝個酩酊大醉、我們更會找出各種各樣的方式去娛樂、去消耗這樣過剩的體力,以及總是找些垃圾去填補自己那空虛的心靈。
  •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需要孤獨感
    而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都需要一點孤獨感,這樣你才能真真實實的面對自己。01人生而孤獨我們在這個宇宙星辰裡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也許我們每天都置身於鬧市之中,也許我們從不缺少別人的關愛和陪伴。我們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所謂的孤獨感,因為會感覺到害怕,無法接受,無法靜下心來,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不敢正視自己內心的想法。而還有一部分人,願意去面對自己的孤獨,甚至有的人,會刻意給自己製造孤獨感,試圖去尋找真實的自己。《千與千尋》裡有句話說: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你走完。
  • 在科恩兄弟的電影中 是如何營造出孤獨感來的?
    科恩兄弟電影孤獨感的營造  牛潄玉  環境營造孤獨感  這種孤獨感的營造,首先用於故事發生的背景、環境。科恩兄弟創作的電影《冰血暴》獲得過奧斯卡和坎城影展的褒獎,影片故事發生在美國的明尼蘇達州,正值寒冬,白茫茫的一片,給整部影片帶來肅殺氣氛,人和人都仿佛隔著莫大的距離。說到寒冬和雪,科恩兄弟創作的《醉鄉民謠》也發生在冬天。
  • 「我把微信通訊錄翻了一遍,沒找到可以說話的人」| 消除孤獨感的4個步驟
    這種逃避方式也可能發生在人與某些事物之間,比如某個使命、項目、團體、政權或國家等,著裝一致、語言一致、生活方式一致,這些都可以使人擺脫孤獨感。但在這樣的融合關係中,自我是不存在的,因為人自身已經被工具化。
  • 孤獨感 最親密的陌生人
    聊起孤獨感的時候,她說,在愛裡的孤獨感,是最令人絕望的。我問她為什麼,於是她告訴了我這樣一個故事。「看了一場看不懂的電影,四處張望,發現別人專注而陶醉,才忽然明白孤獨是什麼。」——幾米孤獨感是一個奇怪的感受,它和寂寞不同,有的時候當你周圍的人越多,你的孤獨感反而會更強烈。這種感受我深有體會,因為我人生中有一段感情故事耐得住了寂寞,卻輸給了孤獨。
  • 心靈漫步 | 電影《一一》的孤獨感
    想到自己以前是如何成長的,卻都忘記了。結尾影片結尾中父親握住女兒的手,而母親坐在另一邊椅子上。父親曾對以前的女友說女兒就象小情人,確實父親與女兒的感情就是不一樣,甚至超過對他太太的好。人類的孤獨感不說話,裡面卻含著太多要說的話……上面會關注到父親和女兒的握手,而母親孤獨地坐在另一邊,中間隔著一個走道。這個意像其實也反射出,母親的孤獨是父親不能體會到的。但父親的內心沒有愛過別人,但又和另一個人生活在一起的感受滋味,又是母親不能體會到的。海面之下的冰山不為人知。
  • 愛別人,也被別人愛,只有愛才能讓我們擺脫孤獨
    自古至今,人類為了擺脫孤獨,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有的人選擇縱慾,酗酒、抽菸、暴飲暴食等方法去克服孤獨感,但在縱慾之後,他們的孤獨感卻更加劇了,所以又不得不更加頻繁、更加強烈地去重複縱慾行為。最後的結果也是越來越孤獨,又會被孤獨和恐懼所淹沒。有的人選擇和別人保持一致,刻意融入集體,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歸屬感。為了使自己融入集體,主動放棄了大部分個性。
  • 《孤獨感》現代人的精神流行病
    當你擁有感於孤獨的勇氣,你便掌握了人生的真諦人生能陪你一直走的人,很少不管是親人、戀人還是朋友、同事沒有人能一直陪著你當你一個人的時候,孤獨感難免由心而生最後:豐富充實了自我的人生生活,這種所謂的流行病《孤獨感》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了沒事了也可以多出去走走,外邊的世界也是很精彩的此文獻給那些孤獨的人
  • 孤獨感是否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情緒?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覺得做了又當如何,只是業績更高、成績更好、有了更好的皮包和手錶,但是內心卻不再能體驗欣喜與滿足。這時候,即使我們渴望表達自己的空洞感、無趣感,也很難被人理解、聽懂,這就自我與心靈孤離的寫照。這種人群中的孤寂、疏離的感覺,我們很少歸類為孤獨感,更多說成是人變得麻木、空洞。但這麻木的背後,是自我與基本的需要、真實感覺的疏離。
  • 朱良志:八大山人強烈的孤獨感
    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 作者:朱良志 八大長於水墨寫意,這是宋元以來興起的一種畫法 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在中國繪畫史上,倪雲林、石濤、八大山人可謂三位具有獨創意義的大家,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以精純的技法為基礎,以哲學的智慧來作畫,以視覺語言表現對人生、歷史乃至宇宙的思考。但一人的風味又有不同,雲林的藝術妙在冷,石濤的藝術妙在狂,八大的藝術則妙在孤。
  • 《深夜食堂3》孤獨感、儀式感、真實感
    我這典型的理工科思維,不懂得如何抒情,還是選擇用老土的1234來告訴你我的想法吧!1. 孤獨感食客們在深夜向這一小方侷促的天地聚集,品嘗美味料理,聊著彼此的幸和不幸;溫和善良卻寡言的老闆是不是幫食客們添酒,always NO judge;不知為何,這明明溫馨美好的畫面卻散發著由內而外的寂寞孤獨感。
  • 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擺脫壞情緒?
    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能幫助戰友們找到本身擁有的心理資源,儘快擺脫壞情緒。因此,無論個人實踐還是集體組織,平時都可以進行積極心理小練習。&nbsp&nbsp&nbsp&nbsp發揮品格優勢&nbsp&nbsp&nbsp&nbsp專注於一些特定的場景,去發現品格優勢是如何促進積極情緒的,以及面對困境或負面情緒時,如何發揮不同的品格優勢。
  • 愛德華·霍普— 城市孤獨感的記錄者
    在20世紀飛速發展的美國,有一位畫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時代的特質,他捕抓到了這個城市光影的美,用畫作完美呈現城市孤獨感。他就是愛德華·霍普。他以描繪寂寥的美國當代生活風景聞名。屬於都會寫實畫風的推廣者,他的門生日後也幾乎都成為了美國重要畫家,並被評論家稱為垃圾桶畫派。
  • 《敦刻爾克》導演諾蘭:展現人的孤獨感
    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題:《敦刻爾克》導演諾蘭:展現人類的孤獨感   新華社記者白瀛   《記憶碎片》《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一串電影背後,都有一個名字: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 "三面"伊莎貝爾·於佩爾:喜歡在異國他鄉拍片那種孤獨感
    原標題:「喜歡在異國他鄉拍片的那種孤獨感」 上周末,法國女星伊莎貝爾·於佩爾首次來到上海的舞臺,以「朗讀者」而非「電影演員」的身份亮相,為觀眾朗讀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
  • 寫給光工/星際種子 I 孤獨感 天賦 阿卡西記錄個案費用
    點擊藍字,輕鬆關注  最近參加了楊定一博士《唯識》的線上共修,在千聊APP上,每天2個小時的共時靜坐還有語音,按理說有博士還有同修們的陪伴,我應該很樂呵,可是我卻感到孤獨,好像這種孤獨感很早很早就有了那時候我豁然開朗,這種與生俱來的孤獨感,原來是因為我並不屬於這裡,我並不屬於地球,知道這裡並不是我的家,所以才有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孤獨感和惆悵。我還在嗶哩嗶哩上(揚升之光)放了一個星際種子投身地球全過程,當時那個視頻看得我熱淚盈眶,我以為播放量應該至少幾千,結果還沒到200,被埋沒了。
  • 老年人孤獨感與精神病症狀加劇有關
    巴伊蘭大學和海法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將老年人中基於COVID-19的孤獨感,與暴露於創傷後焦慮、抑鬱和創傷症狀升高的精神症狀聯繫在一起。該發現最近發表在《美國老年精神病學雜誌》上。該研究的重點是老年人,這是人群中COVID-19健康併發症風險較高的人群,由於這種風險,與其他年齡組相比,他們可能仍處於較嚴格的自我隔離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