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擺脫壞情緒?

2020-11-17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疫情期間,有的戰友會出現煩躁、鬱悶、擔心等負面情緒。平時幸福感高,心理資源較為豐富的戰友,受負面情緒影響較小,可能只是一時低落。但心理資源較為匱乏,容易受負面情緒衝擊的戰友,就可能出現心理失衡。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能幫助戰友們找到本身擁有的心理資源,儘快擺脫壞情緒。因此,無論個人實踐還是集體組織,平時都可以進行積極心理小練習。

&nbsp&nbsp&nbsp&nbsp積極的自我介紹

&nbsp&nbsp&nbsp&nbsp壞情緒來襲時,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個正面診斷,發掘自己的優勢,介紹自己的閃光點。

&nbsp&nbsp&nbsp&nbsp小練習——「高光時刻」:回憶經歷過的、讓自己感到驕傲的事情,並在其中找出最能體現自己優勢的故事。回憶越具體越好,可以講出來給自己聽,也可以分享給他人。這樣的練習能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和肯定,從而提升自我認同感,激發正能量。

&nbsp&nbsp&nbsp&nbsp尋找自己的優勢

&nbsp&nbsp&nbsp&nbsp從積極的自我介紹中找出自己的個性優勢,或是從故事中提煉出自己某種特定的品格優勢,並想一想這些優勢曾經怎樣幫助了自己。

&nbsp&nbsp&nbsp&nbsp小練習——「優勢樹」:在紙上畫一棵樹,把自己的優勢貼上去、畫上去或寫上去。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們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優勢,從而對自我和未來充滿希望,並且與他人產生人際聯結,更好地體會人生的意義。

&nbsp&nbsp&nbsp&nbsp發揮品格優勢

&nbsp&nbsp&nbsp&nbsp專注於一些特定的場景,去發現品格優勢是如何促進積極情緒的,以及面對困境或負面情緒時,如何發揮不同的品格優勢。

&nbsp&nbsp&nbsp&nbsp小練習——「三個小確幸」:每天有意識地關注每一件事情,然後記錄生活中出現的三件好事,無論其大或小。比如更親密地陪伴家人、戰友,學會某項新技能等。還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這些令人心情愉悅的事情。這樣做能幫助我們改變視角和思維模式,看到生活中的積極面。

&nbsp&nbsp&nbsp&nbsp表達感恩

&nbsp&nbsp&nbsp&nbsp思考好的回憶和壞的回憶,強調對好事的感恩。這段時間,大家與外界的接觸減少,容易感到孤獨。學會感恩能提升積極情緒,降低孤獨感。

&nbsp&nbsp&nbsp&nbsp小練習——一封「感恩信」:靜下心來想一想,有沒有一個人,你一直想感謝,但卻沒有充分感謝過。你想對他說些什麼?你可以把這些話寫下來,發給他,也可以用語音通話的方式念給他聽,或者拍個照片發給他。建議手寫,增加儀式感。

&nbsp&nbsp&nbsp&nbsp提升樂觀與希望

&nbsp&nbsp&nbsp&nbsp疫情期間帶來的不便可能會影響心情,讓我們情緒低落。這時想想自己曾經是怎樣渡過難關的。

&nbsp&nbsp&nbsp&nbsp小練習——「塞翁失馬、因禍得福」:回顧自己成長經歷中三個遭遇危機而後發生轉機的例子,記錄下來。當遭遇挫折時,回味這些事件,回想自己應對危機的過程,讓它們成為屬於你自己的寶貴人生經驗。

&nbsp&nbsp&nbsp&nbsp正面溝通

&nbsp&nbsp&nbsp&nbsp抑鬱情緒嚴重的戰友常有的一個問題就是感受不到人際支持。學會正面回應可以改善人際關係,從而感受到人際間的正向支持。人與人之間的回應模式可以分為四大類:積極主動、積極被動、消極主動、消極被動。其中最好的回應方式是積極主動。

&nbsp&nbsp&nbsp&nbsp小練習——「積極溝通」:我們可以嘗試對別人做的事做出積極主動的回應,即使這件事與我們無關。積極的回應和讚美能增強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nbsp&nbsp&nbsp&nbsp發現別人的品格優勢

&nbsp&nbsp&nbsp&nbsp之前練習了如何尋找自己的閃光點,而這次需要試著尋找別人的優勢。這個行動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nbsp&nbsp&nbsp&nbsp小練習——「優點轟炸」:邀請家人或戰友一起做這個練習。大家輪流用三個詞來描述其他人的優點,態度要真誠。積極的品格描繪有助於提升愉悅感,增強自我和他人應對困境的力量。

&nbsp&nbsp&nbsp&nbsp學會品味

&nbsp&nbsp&nbsp&nbsp人類大腦有一種「享樂適應」的反應,容易對愉快的事習以為常。用心體會生活中的每個片段,能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提升積極情緒。

&nbsp&nbsp&nbsp&nbsp小練習——「過去、當下和未來」:品味過去,比如翻看之前的相冊,找出過往經歷中的物件;品味當下,做事時放慢節奏,體會當下的感受;品味未來,做計劃,比如現在就想像一下疫情之後最想見的人或最想去的地方。通過品味生活,給自己掌控感和希望,提升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

&nbsp&nbsp&nbsp&nbsp發掘更多積極心理資源

&nbsp&nbsp&nbsp&nbsp「別人」是我們積極心理的一個重要來源,很多幸福時刻都是在與他人的關係中產生的。在人際連結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助人,幫助別人會使我們減少負面情緒,並發生持續正面的改變。

&nbsp&nbsp&nbsp&nbsp小練習——「幫助他人」:記錄自己的善行,哪怕是很小的事,細細體會助人的過程和被需要的愉悅。疫情期間可以通過幫助別人給自己提振信心,比如主動關心戰友、幫助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nbsp&nbsp&nbsp&nbsp(作者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相關焦點

  • 積極的心理學,積極的人生
    攝像開拍,主持人問:Seligman教授,心理學的現狀如何?  我:好。  主持人:卡,卡,這可不行,您得把警句說長點。  我:這次能說幾個字?  主持人:嗯,兩個吧……Seligman博士,心理學的現狀如何?  我:不好。
  • 如何轉化壞情緒?「再構造」教你三個有效的方法,確實不錯
    當把「再構造」和壞情緒放在一起時,我忽然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我們平時總說,要轉化壞情緒,不要讓它損害你的身體,於是,「轉化」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詞。 曾經看過一篇心理學的文章,裡面提到「再構造」轉化壞情緒的三個方法,深以為是,結合自己的理解,寫出來讓大家共賞。或者,也能幫你「轉化」掉你的壞情緒呢。 一,抑制自己的火氣,想事情想像成相反的對立面。
  • 如何擺脫人人都有10種垃圾情緒
    在傅春勝看來,一個人的思維和情感對其行動影響巨大,如果你的思維和情感是消極的,你的行動也會受限,變得畏首畏尾,甚至採取錯誤的應對方法。7、放大錯誤,縮小優點有些人在對待自己的錯誤時,習慣誇大其嚴重性。傅春勝說,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應該」傾向。他解釋說,「應該」傾向是一種壓力和負擔,特別是你將其強加於他人時,很容易被人看作是在胡亂指手畫腳。一旦出現這種對立情況,你就會感覺受挫、被孤立,導致與他人的緊張關係。
  • 哈佛心理學專家教你正確的打開方式
    總之就是不能控制自己情緒,一轉眼,自己成為別人眼中「負能量滿滿」的人。當這個負能量的人,是你的時候,你如何逃離?又如何理性面對?還有的人,做慣了別人眼中的正能量,自己的情緒垃圾卻無處可倒。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劉軒說:面對負能量的人,逃避遠離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應當理性看待它,用正確有效的方法去應對。每一天,我們都會經歷各種不理性的情緒時刻,無論是自己的壞情緒,還是社交中的壞衝突。
  • 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7個核心技巧,和「壞」情緒說拜拜
    內心的大象對遇到壞事比遇到好事的反應更強烈,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更有生存優勢,但它的副作用是會放大負面情緒反應,讓人類感到不幸福。如果騎象人能夠正確引導大象的話,人就有可能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一點小事就會點燃心中怒火;當他們傷心時,身邊的一切又能觸景生情;當他們著急時,身邊的一切,都成為障礙,讓自己掉進壞情緒的漩渦裡。
  •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讓生活更快樂恬淡|學點心理學,自助助人
    造成這種偏見的原因是,心理學是1879年才開始的年輕的學科,而且一開始研究的還只是消極和病態心理,到20世紀90年代,積極心理學才漸漸興起。我們普通人學習心理學的目的就是,如何把積極心理學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有意義。
  • 姚萍:情緒轉化的心理學簡易方法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講情緒轉化的心理學的秘籍是什麼?今天我們會講情緒、信念和認知的關係,預期和信念的關係,以及我們來如何轉化它?如何做好情緒的平衡管理?改變情緒的四字箴言是什麼?用間接反轉法來處理和情緒和信念的反轉。首先來看看認知信念和情緒的轉化,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名詞有點抽象,馬上你就能聽明白意思。
  • 哈佛心理學專家如是說……
    這位粉絲在網上看到: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曾經罹患憂鬱症,後來藉助心理學知識的幫助,從憂鬱症裡走出來,成為哈佛大學的教授。為了能夠擺脫負能量的困擾,她去學習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自我療養。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劉軒說:面對負能量的人,逃避遠離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應當理性看待它,用正確有效的方法去應對。
  • 情緒心理學:學習情緒的產生原因,應對負面情緒
    在所有的物種當中,人類的情緒最為豐富。當面對壓力,情緒使我們精神集中;當面對危險,我們會心跳加速、步伐加快;當聽到不好的消息,我們會眼含淚水;當收穫期待已久的成功,我們會手舞足蹈、語無倫次。情緒從何而來?情緒的構成是什麼?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 央視呼喚「救救孩子」,心理學中國學派竭誠奉獻新方法
    不斷地提高大腦智力和智慧,積極打造提高智力的大腦,努力形成增加智慧的大腦,重用好思想,禁止壞思想,積極打造成功者的大腦,避免形成失敗者的大腦,同時,積極地預防極端行為。例如家長和孩子可以每天晚上坐在一起,面對大腦思想圖座右銘,像曾子吾日三省吾身那樣,交流在一天時間裡,孩子在大腦裡增好減壞的情況。具體包括:1、孩子大腦裡的智力和智慧有無提高?2、對好思想有無重用?3、對壞思想有無禁止?
  • 有書五周年共讀大會召開,心理學者許川向公眾推廣積極心理學
    許川的演講從「積極情緒」開篇,向觀眾展示了如何通過解釋風格認識自己,如何通過積極心理引導養成樂觀的思維習慣。同時許川指出,積極心理學不同於傳統心理治療「看病」的邏輯,積極心理學相信個體自身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願景。
  • 如何從錯誤中反思並擺脫負面情緒?
    每個人都會犯錯,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如何從錯誤中解脫自己的負面情緒,作者向我們講述了這樣的幾個方法。文章譯自Medium,作者Patricia Haddock,原標題How to Recover, Release, and Revamp After Mistakes。 劃重點: 1.比起愉悅的感受,負面情緒更耗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 彭凱平:用積極心理學實現心理康復和成長
    在10月18日由紹興市人民政府、中國青年報社、中國教育電視臺、柯橋區人民政府、北京橫山書院共同主辦的第四屆會稽山講壇暨第十二屆文化中國講壇上,彭凱平教授表示:「疫情發生後人們心理的康復和成長需要依靠科學的技巧和方法,需要調動積極心理的力量。」
  • 擺脫負面情緒的6個習慣,趕緊看看別錯過了!
    1、接受原本的自己,不要過於苛責自己我們常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或者缺點,而我們想要擺脫負面情緒,首先我們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對自己進行客觀額評價,不放大缺點,不低估優點,不斷發掘自己的閃光點。如果我們有些事情上失敗了,我們也不要過於自責,因為那只能說明我們在行動或者方法上有錯誤,要區分對待、辯證思考,不要陷入自我否定或自我貶低。
  • 《塞利格曼自傳》:積極心理學之父的人生之旅
    自卑、焦慮……你我都熟悉的悲觀情緒,也很早就與塞利格曼捆綁在了一起。正是經歷了生存的焦灼,大學畢業後的塞利格曼放棄了耶魯大學,堅定地選擇了心理學作為此生的研究方向,他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就拿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刷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系建系以來的記錄。
  • 論音樂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從音樂學的角度而言,則意味著技術層面的創新及學習方法的改革,研究音樂心理學能夠為音樂學習打開一條全新的途徑,使我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音樂知識,進而掌握和運用知識。      在平時的音樂活動當中,音樂心理現象十分常見,它能夠有效地增強每一個參與者的體驗。
  • 從繪本中了解,如何用積極的思考方法管理情緒?
    在幼兒園,經常會遇到很多情緒失控的孩子。相比8、9歲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控力,幼兒園的孩子更容易直接爆發出一些極端的情緒,例如大聲哭鬧,扔東西等等。其實在美國小學,也有專門的情商訓練課,有些學校就會使用Second Step作為情商訓練管理,下面是三年級一個情商場景練習,教小朋友如何使用積極的思考方法管理情緒。
  • 2021年,十二星座如何趕走壞情緒,保持愉快心情?
    今天就來看看,針對12星座,該如何趕走壞情緒,保持愉快心情。因此,對於白羊們來講,對於自己的情緒有更多的覺知,對於身邊的人有更清晰的「看到」就很重要!當發現了自己陷入負面中,及時意識到,當發現對方背叛了你即使發現,不再留有僥倖心理,就能避免很多負面情緒。並且即使陷入負面情緒中,及時「醒來」白羊們自己很清楚如何解決情緒。
  •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及特點,可將其運用當前的教育之中,通過對中職生思政教育的情況的分析,以積極心理學角度,採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改善思政教育的效果,促進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的發展。 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引導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 積極心理學理論中提出了增加個體積體驗是發展個體人格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 心理學大師教你10招,讓孩子擁有健康積極心理
    這些成年人眼中不起眼的「小事」,卻讓孩子選擇了自殺這種最為極端的方法。究其原因,是因為家長疏於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試想,如果孩子都能心向陽光,又何懼眼前一時的黑暗呢?但我們該怎樣培養孩子,才能讓他們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呢?這就要用到「積極心理學」的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