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心理學:學習情緒的產生原因,應對負面情緒

2020-12-22 Knight日記簿

在所有的物種當中,人類的情緒最為豐富。

當面對壓力,情緒使我們精神集中;當面對危險,我們會心跳加速、步伐加快;當聽到不好的消息,我們會眼含淚水;當收穫期待已久的成功,我們會手舞足蹈、語無倫次。

情緒從何而來?情緒的構成是什麼?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學習分享「情緒心理學」。

人類的情緒最為豐富

情緒的組成

情緒(emotion)實際上並不是單一的心理表現,而是一種混合物。現代心理學家一般認為,情緒由生理喚醒,行為和意識組成。

比如恐懼的情緒,生理喚醒就是心跳的加快和血壓升高等自主生理活動;行為就是愣住或者逃跑等身體行動;意識就是知道自己害怕的思維和認知。

電影《羅拉快跑》

但我們是因為害怕才心跳加快並逃跑,還是因為心跳加快才意識到我們在害怕呢?情緒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人們通常的理解是,因為傷心所以哭泣,因為生氣所以發抖,因為害怕所以心跳加速,因為愛所有愛。總之大部分人都認為是因為有了情緒才有了身體的反應和行為。

然而心理學家研究顯示,情緒是在生理喚醒之後才形成的。

當身體平靜時,情緒也會平靜

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

有兩種解釋情緒產生原因的理論。其中一個是詹姆斯-蘭格理論,它揭示了有的情緒是由生理喚醒產生的。比如突發的危險,我們往往是瞬間做出規避危險的舉動,然後才會有心跳加快的生理喚醒,並逐漸感覺到害怕;當我們面對黑暗的陌生環境,緩慢的腳步、屏住的呼吸和放大的瞳孔是適應性的行為,而後我們才會先害怕。

心跳的變化導致了恐懼的情緒

對這個理論我是深有感觸的。曾經我並不知道自己恐高,直到一次興致勃勃的和朋友去玻璃棧道遊玩,在我無所畏懼地向玻璃邁出第一步之後,心跳突然加快,整個人忽然就像中了葵花點穴手一樣動彈不得,這時候我才知道我原來是害怕的。這就是典型的心理喚醒產生的情緒。

國內某地的玻璃棧道

雙因素情緒理論

另一個理論是由心理學家沙克特和巴德提出的雙因素理論(wwo-factor theory)雙因素理論認為有時生理喚醒和認知共同導致了我們的情緒形成

一項心理學實驗也證明了這個理論:當被試組在不知情時被注入腎上腺素——這會引起心跳加快,而對照組則是被注射生理鹽水,當被試組和對照組同時處於憤怒的環境中或者開心的環境中時,被試組由於生理喚醒和不同的認知更多的報告產生了相應的情緒。

心跳加速可以是憤怒也可能是喜悅

由於雙因素效應的存在,我們就可以理解情緒的外溢效應(spollover effect),來自不同情緒的生理喚醒會有溢出,在一定認知下轉移成另外一種情緒。溢出效應體現在容易被煽動的情緒,比如球迷的砸電視、球場群體暴力衝突等行為。觀看球賽時的興奮的情緒會帶來的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等生理喚醒,這時當出現球隊失誤或者其他人不友好的舉動,就會讓球迷的興奮情緒轉移成為對憤怒的認知,繼而讓事件升級。

足球場的暴力是典型的外溢效應

負面情緒的成因

心理學家伊扎德的理論認為,人類有10種基本情緒:快樂、興奮、驚訝、悲傷、憤怒、厭惡、輕視、恐懼、害羞和內疚。這些情緒大多在我們的嬰兒時期就已經發展完成,而除此之外的情緒,諸如:懊惱、悔恨、自卑等等複雜情緒都是10種基本情緒的混合體

複雜情緒是基本情緒的混合

由雙因素理論可以知道,複雜的負面情緒來自於人的自我解釋和自我預期,特別是高強度的負面情緒體驗大部分都是由於自我解釋造成。我們會將普遍事件個人化,比如:長期的加班是因為領導欺負你老實、表白失敗是因為你是個窮小子,然後又會將情緒泛化,比如:當朋友開了幾句玩笑就認為他也欺負你、你認為不會再有愛你和關心你了。

憂傷的背影來自憂傷的情緒

事實上,不同的人對於同一消極事件產生的情緒可能完全不同,這取決於我們的歸因方式,當歸因在自身就會產生自卑、懊悔等消極情緒,當歸因在外部就會產生憤怒等負面情緒。

如何控制負面情緒?

當認知到消極事件的普遍性併合理分析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作用後,往往我們就能平靜地接受消極事件,可以理性地處理負面情緒。而當理性無法控制情緒時,我們如何處理呢?

詹姆斯-蘭格理論告訴我們,生理喚醒會生成情緒。利用這個理論,當我們被負面情緒困擾時,我們要做的不是讓悲傷逆流成河,因為盡情的發洩情緒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因為你的生理喚醒一直保持在激發狀態。

宣洩負面情緒只會讓負面情緒增加

真正能擺脫負面情緒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和生理狀態。就像五月天的那首《悲傷的人別聽慢歌》,絕望時擦乾眼淚並開始運動,懊惱時深呼吸並開始冥想或睡上一會,自卑時看場恐怖電影或聽聽搖滾樂,當你的行為和生理狀態有所改變,負面情緒就會慢慢消退。

世間紛擾轉瞬即逝,而自然卻有一種永恆的魅力,當我們專注於陽光、風雨、城市的噪音和腳底的摩擦等細微感受,消極情緒會慢慢地轉移和消散,我們就能學會更積極地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

平靜的心和感受會讓我們更加積極

相關焦點

  • 善於疏導,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的陰影
    負面情緒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又稱為負性情緒( NegativeEmotion),指的是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之所以把這些情緒歸納為「負面」「負性」,是因為此類情緒往往是由於某些不好的事件所引起的,會給人帶來不適感,很多時候會對生活、學習、工作等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還可能引起身心方面的傷害。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在隨後的爸爸互換項目中,被稱為帶娃能手的林志穎在面對森碟的負面情緒時也是手足無措的,看來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再會帶孩子的父母也會很頭疼。1.表達方式有限當孩子被負面的事件所困擾時,孩子們因為表達方式受限,他們不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以及內心的困惑,這讓他們無處實現情緒的消解,於是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的他們不會傾訴和排解,只能任由這負面情緒所侵襲。
  • 你常常被負面情緒困擾麼?怎麼釋放和解決負面情緒
    所以,如果想要解決自己的負面情緒,那麼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負面情緒的含義是什麼。一、解決負面情緒第一步:認識負面情緒,了解其積極的一面負面情緒,心理學上將消極的情緒體驗統稱為負面情緒,並且負面情緒往往會帶來負面的生理影響,胸悶、心跳加速、口乾舌燥等各種身體不適感,嚴重的情況會導致生理疾病或抑鬱症等較為嚴重的心理疾病。
  • 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了你的家人?
    01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到了你家人?焦慮和恐慌情緒很容易傳染,特別是小孩子非常容易受到情緒的暗示。如果在居家隔離期間,父母每天焦慮不安、憂心忡忡,孩子就會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緒。那麼在居家學習的過程當中,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長了,孩子有了焦慮情緒該怎麼辦呢?一頓罵?大嘴巴子連連看?劈頭蓋臉一頓揍?男女混合皮帶面?更是錯上加錯!
  • 【寶寶心理學】寶寶情緒失控 七招教你巧應對
    所以會產生情緒失控的表現。寶寶情緒失控有具體原因  1、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有些父母本身性格急躁,容易發脾氣,不管是什麼場合,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給予訓斥甚至打罵,有時依照自己的情緒來管教孩子,時松時緊,這樣不僅對孩子的自尊心無益,而且給孩子以模仿的對象,成為情緒失控的範例。
  • 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7個核心技巧,和「壞」情緒說拜拜
    3、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心理學家發現,有著興趣愛好的孩子,對新鮮事物更感興趣,學習能力也會更強,同時也有著更強大的意志力。這種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能夠讓孩子體會酣暢淋漓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快樂的重要來源,所以當孩子對某件事物感興趣,家長應該鼓勵他,讓他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中,內心獲得足夠的滿足感。
  • 孩子的情緒改變,也許是在表達「負面情緒」,正向引導很重要
    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並做了相應檢查後表示,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暴食的情況,其實和孩子的負面情緒有關。 後來孩子才和老張說了實話,原來是孩子前段時間,成績出現了下滑,老師對孩子進行了當眾批評。 所以孩子的情緒出現了波動,甚至對自己產生了自我懷疑感,因此出現了通過暴食發洩自己負面情緒的舉動。
  • 如何正確認識疏導負面情緒?
    任何的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負面情緒也一樣。正確的認識負面情緒,它也可以幫助我們成長。如何正確地認識負面情緒,並且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呢?首先要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就像一個彈簧,你越想讓它收縮,它越是用力反抗你。
  • 心理學:正確處理負面情緒的2種思維方法
    負面情緒困擾著我們每一個人,有些人為情所傷,有些人因缺錢而感到困擾。 總之,人們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產生負面情緒,我們逃不過負面情緒的侵襲,只能略微排解,使得負面情緒與積極情緒之間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這樣一來我們的情緒就不至於崩潰。
  • 情緒不好,所有養生都是徒勞的
    但隨著對心理學的深入學習,我發現很多人對「控制情緒」有著簡單粗暴的理解:很多人都以為,「控制情緒」就是「壓抑情緒」,他們為了避免正面的衝突,常常會把情緒壓在心裡,讓自己「喜怒無形於色」。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情緒,都來源於我們各種各樣的需求:當需求被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會有正面的情緒,當需求未被滿足時,我們就會有負面情緒。當負面情緒產生時,對我們的身體來說就相當於感受到了外界的危險訊號。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負面情緒,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說家長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那麼會導致孩子因此陷入更加嚴重的狀態當中,甚至對人格的成長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
  • 藝考生《音樂心理學》我的情緒我的心。音樂和情緒解決衝突
    《音樂心理學》是光線電視「音樂風雲榜」評委林宇老師潛心六年的獨家領悟,喜歡的請點擊關注,帶給你共享學習,點亮知識認知,一片全新的廣闊領域。關於生命與樂音的「第一原理」。第一顆F和旋《我的情緒我的心》F和弦是C的父親,和弦進行時彈146,潛意識反應614。場景觸發情緒。了解自己的身體是我們成長的開始。我的情緒,我的心,我們要講情緒,不曉得你有沒有想過,其實呢,情緒是一個很好的,了解我們自己的窗口。
  • 《頭腦特工隊》—解讀正確釋放負面情緒的方法
    在萊莉成長的過程中,一直處在開心積極正面的情緒時,她卻並沒有因此內心感到真正的快樂,反而越來越悲傷。影片中開心和悲傷的對比視角,以樂樂和憂憂為主角,從心理學角度幫助我們領悟正確釋放負面情緒的方法。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負面情緒不好的,為了把悲傷趕走,以此,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就是做開心的事來遺忘悲傷,通過排斥悲傷,用積極樂觀的心態來應對,從而讓自己走出痛苦,這個方法就像吃了止痛藥,吃完不會痛,不吃繼續痛。
  • 心智提升:如何有效化解負面情緒?
    無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都會對周圍人的心態造成一定影響,正面情緒可以激勵他人,相反,負面情緒也會傷害他人。怎麼樣化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呢?《經理人》月刊上的一篇文章,給出了4條建議:①培養自己刻意調整和轉移負面情緒的能力當你覺知到自己有了負面情緒之後,要主動採取控制措施,你可以和朋友傾訴,找家人疏導,用最快時間把負面情緒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好的方式就是說出來,不要讓它繼續發展和蔓延。
  • 怎樣擺脫負面情緒,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老師,TA很固執,不可能改變對我的看法」或者「TA太冷靜了,不可能再愛我了。」
  • 贈書| 情緒衰竭的徵兆你中了幾條?這3個小技巧幫你應對負面情緒
    不管是公司白領還是外賣送餐員,網紅主播還是影視明星,每個人都飽受情緒問題的困擾。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怎樣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在《情緒可控力》中,哈佛醫學院心理學教授、情緒管理專家蘇珊·戴維,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路,幫助我們客觀對待自己的情緒。  01  通過記錄改善自己的情緒  一位名叫詹姆士·潘尼貝克的教授發現了文字記錄與情緒處理之間的奇妙關係。他用40年的時間進行了多次實驗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
  • 項目經理如何面對和處理負面情緒?
    心理學上把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統稱為負性情緒(negative emotion),有時又稱為負面情緒,人們之所以這樣稱呼這些情緒,是因為此類情緒體驗是不積極的,身體也會有不適感,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的順利進行,進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傷害。一種高能量情緒,可被用來幫助我們做出反應並採取行動,可是我們能夠克服那些本不可逾越的障礙和困難。
  • 孩子常出現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一個人管理不好自己情緒,或者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作為家長,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這對孩子的社交以及人格都不好。咱們一定要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出現負面情緒,都有哪些危害。
  • 如何從錯誤中反思並擺脫負面情緒?
    每個人都會犯錯,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如何從錯誤中解脫自己的負面情緒,作者向我們講述了這樣的幾個方法。文章譯自Medium,作者Patricia Haddock,原標題How to Recover, Release, and Revamp After Mistakes。 劃重點: 1.比起愉悅的感受,負面情緒更耗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 負面情緒是身體的最大殺手
    當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的時候,最先攻擊到的是身體的免疫系統。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這是導致出現病症的最大原因之一。很多時候,經常性的負面情緒才是幕後黑手。情緒像水,穩定的情緒是涓涓細流,滋養萬物;不穩的情緒,則是咆哮波濤。人們只喜歡好的情緒,比如快樂,而把負面的情緒比如悲傷、恐懼壓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