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登基當晚親自動身秘殺此人,卻被玩弄鼓掌之中

2020-12-25 小唐看影視

改編自二月河小說的《雍正王朝》,以較客觀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一代帝王雍正的成長,並譽其為勵精圖治的王朝。

雖在二月河和唐國強(雍正扮演者)均認為劇中的雍正並不符合歷史的情況下,這部作品仍是不可多得的經典。

而作為剛登基的雍正,為什麼當晚就要除去此人呢?而他又是怎麼的計謀,將雍正玩於股掌之上,操盤自己的命運?是他究竟該死,還是雍正容不得此人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分析。

劇情簡介:

康熙駕崩後,雍正於暢春園繼承大統。

老十三從宗人府放出後調兵護駕,雍正卻匆匆返回潛邸與鄔先生見面。

(鄔先生也就是鄔思道,雍正之所以能順利即位,離不開這位頂級軍師的幫助。

可以說郭思道在劇中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別看他身患殘疾,但是深通上意,能準確把握康熙帝的心思。在老四胤鎮的晉級之路上,多次出險棋,但大都化險為夷,並成功抵達皇位。這麼一個聰明近妖的謀士,坐牢多年,進京後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甚至連康熙帝的面都沒有見過(書中見過一次),卻總是能準確把握康熙帝心思)

昨日還是主客,今時已為君臣。一個欲殺之滅口,一個要保全性命。

這一段對話,玄機暗藏,句句驚心。

雍正從宮中回到府邸,問:「鄔先生呢?」

下人答:「在自己屋子裡。」

這裡簡單的分析,鄔先生此舉原因有二:

其一,我們可以看到前來跪迎的都是雍正的家人,包括家奴。

這就是向雍正表明,此刻在這個院子裡,鄔先生依然把他當作四爺。

也就是說,鄔先生不跪迎,這就是家人在等四爺回來。

也就是說,鄔先生仍是「客」而不是「臣」。既不是臣,也就不存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下場。

其二,如果雍正要見鄔先生,應該是「召見",而一旦「召見」便不會被滅口,因為皇帝行正道。如果雍正前來找鄔先生,那更不會被殺,因為豈有皇帝「探望」時草營人命之理。

果然,雍正主動找到鄔先生,這已經中了套路第一招

這明顯是一個藉口,而且並不高明。

因為十三爺調了五路人馬前來護駕,那麼潛邸和官中哪個更安全?而且整個行動都是鄔先生策劃的,他再明白不過,這是滅口來了。

怎麼才能保住這條命呢?

做門客,捧高主子,自己才香!

雍正說:「你的名分,容朕再想想。」

鄔先生則反手就是「三不可」委婉(直接)推辭。

一,自己是殘疾之人,有傷聖聽。

二,自己是犯罪之人,有損聖意。

三,自己是陰謀之人,有貶聖德。

這三條有理有據,尤其是最後的「陰謀論"。

鄔先生把之前種種不堪之事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把雍正推到正大光明的帝王高度。

說明以前爭皇位時幹的握捉事和雍正沒關係,表明現已為皇帝更不可行滅口之事。

以退為進,明哲保身。此乃鄔先生的第二步!

鄔先生跟了雍正十幾年,除了看透他的殺伐決斷,更是拿準了他的真性情。

感情牌,在最後時刻總是感化一切!

鄔先生顫顫巍巍地說「一超別離,皇上一定會想念臣,臣也一定會想念皇上。」

但自己畢竟知道皇上太多事(很多不光彩還是自己策劃的),對雍正來說留著也是禍害。

往下,鄔先生則聲淚俱下地說:「給臣一個既能吃飯又能讓皇上找到的地方。」

意思徹底清晰了,我已助你登上帝位,留我一條命,我必安安靜靜絕不生事。

「全了我們君臣這段恩遇!」

鄔先生最後這句,表明我已是你的臣子,臣聽君命,殺還是留,你說了算。(我已經給了你這麼多不殺和不能殺我的理由,你也不是傻子,自己揣度吧!)

此後,鄔思道幫助李衛當上了巡撫,幫助年羹堯平息了西北的叛亂,幫助田文鏡治理河南,在做完這些事情後,鄔思道從田文鏡處離開了,正式的全隱了起來,那麼鄔思道在全隱後到底去了哪裡?

鄔思道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能提出半隱的計劃,為何在半隱後還繼續為雍正效力呢?

1、因為鄔思道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自己雖然半隱了,但是還得繼續為雍正做事情,因為只有繼續為雍正效力,雍正才會覺得自己有利用的價值,就不好殺自己。而雍正已經當上了皇帝,有著皇帝的尊嚴,以雍正的性格,肯定不會放下臉面去懇求鄔思道給自己辦事。所以鄔思道必須自己主動私自在下面幫助雍正。

2、鄔思道之所以幫助李衛和年羹堯,也是為了擴大自己勢力,因為李衛和年羹堯是雍正的近臣,同鄔思道的關係又特別密切,只有李衛和年羹堯的官越做越大,在雍正面前說話的分量也越做,到時候如果雍正真的想殺自己,這兩個肯定也會死保。甚至還會私自抗旨放了自己。

謀臣為主出謀劃策,最不可缺的便是揣度領會心意,助他得到一切。所以,謀臣謀劃自己的主子,豈不就是玩弄於鼓掌之間。(有時需要忍辱負重的,我還是算了吧!)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雍正登基的當晚,為何老十七要求見雍正?這裡大有文章
    文/晨曦博文雍正王朝自從上映到現在已有二十餘年,但直到今日仍受到大家的喜愛和追捧,可見的確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作品,劇中的人物,大到皇帝、大臣,小到太監、宮女,每個人物都被刻畫的無可挑剔。其實雍正王朝中還有很多隱晦的事情,從表面上看,根本看不出來。小編今天給大家說的便是其中的一件隱晦之事。在雍正登基的當晚,當雍正皇帝回到自己的前邸之後,此時門外有人稟報,說十七阿哥求見,此時雍正聽從了鄔先生建議,並沒有召見他。那麼問題來了,雍正繼位的當晚,紫禁城可謂危機四伏,為何在此時,老十七會去求見雍正呢?
  • 雍正能夠登上皇位,真的如《雍正王朝》中一樣,是靠豐臺大營麼?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其中的「豐臺大營」,想必不會陌生,在劇中正是它兩度挽救雍正於危難之中。第一次是在康熙去世的當晚,十三阿哥胤祥從宗人府被赦出後,殺掉了豐臺大營提督成文運,掌握了豐臺大營的兵權,進而率兵進宮勤王,扶保雍正順利登基;第二次是在「八爺黨逼宮」期間,又是十三阿哥胤祥拖著病體,重新奪回了已經被關外四位「鐵帽子王」控制的豐臺大營,再次幫助雍正渡過了危局,從而使得「八爺黨」的「逼宮」陰謀徹底破產。
  • 《雍正王朝》裡的第一人精圖裡琛
    《在雍正王朝裡牛逼的人物不少,但要說誰的臨場應變能力最強、腦筋轉得最快,圖裡琛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這個人物雖然戲份不多,但每次出場都讓人眼前一亮,下面盤點這下圖裡琛在劇中的精彩瞬間。滑頭沒有耍成,圖裡琛只好硬著頭皮上前,將放風的何柱兒給擄了過來,交給康熙親自盤問。何柱兒見事情敗露,立刻高聲給太子示警,情急之下康熙命人讓他閉嘴,圖裡琛於是假裝失手,趁機結果了何柱兒,正在氣頭上的康熙也沒有怪罪他。
  • 解讀雍正王朝人物
    雍正王朝裡最悲催的人,坎兒,歷史上有無此人咱先不去考證就說電視中的坎兒劇情中李衛,坎兒,翠兒,三人是一同在胤禛(登基前的雍正)江南籌款賑災時候收下的,到最後李衛娶了翠兒還做了封疆大吏並且能得到雍正的信任,坎兒卻落個被逼自盡的下場。
  • 《雍正王朝》中坎兒真的是被鄔思道殺的嗎?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四在下江南賑災時帶回來兩男一女三個乞討兒。其中兩個男的分別是高福與李衛。但同樣的出身卻不同的命運。李衛最後成為一方封疆大吏,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高福卻在老四登基之前就被賜死了。兩個人兩種命運,李衛代表著一直對老四忠心耿耿到底的忠義形象,而高福成為反覆無常之人或者意志不堅定者的悽慘下場代表。
  • "雍正王朝:老四登基以後,潛邸時的太監高勿庸為何消失不見了?"
    ps電視劇中原句是「弓藏鳥盡」,應該是口誤,可以說是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一個小錯誤的地方,當然瑕不掩瑜,這個並不防礙雍正王朝是一部優秀電視劇的評價,宋安之只是就事論事的提醒一下哈。面對老十三的不相信,鄔先生笑了笑,開始了一貫的高深莫測作風,說道:「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啊,府裡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
  • 雍正王朝:迎娶年秋月當晚,雍正為何要冷落年秋月而給李衛寫信?
    《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頗為耐人尋味的場景,雍正在迎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王府側福晉的當晚,便將這件事情以書信的方式告訴了已經出任四品的糧道、成為朝廷命官的李衛。那麼,雍正為何要在自己的「新婚之夜」,選擇將「新娘」年秋月晾在了一邊,第一時間致信給李衛告知自己娶親一事呢?在這裡我就為大家細細道來。
  • 此人一心扶持雍正上臺,功勞很大,雍正一登基,卻找藉口將他殺了
    一般開國帝王尤為多疑,而且喜歡殺功臣,這也是人性的無奈之處。  不過這也是矛盾的,都殺光了,皇帝依靠誰呢?作為皇帝要想更好的坐穩地位,就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來支持他,而在這麼多的力量之中,宮廷裡那些資深又有能力者,他們就更被重視。  因為皇帝需要他們才能鞏固自己的位置,而如何能讓他們去做事情,卻不會脫離自己的控制,就一直是很多皇帝都在關注的事情。
  • 雍正王朝:十三阿哥胤祥,為何會在軍隊之中有著如此之高的威望?
    《雍正王朝》中的十三阿哥胤祥忠肝義膽、俠骨柔情,他是雍正最為信任和器重的兄弟大臣,在朝堂上享有極高的聲望與地位,同時他在軍隊之中的威望也是其他康熙皇子所難以企及的。《雍正王朝》之中的胤祥,從一開始就被塑造為一位帶兵打仗的阿哥,他為人豪爽、講義氣、重感情,辦事雷厲風行,帶著濃重的軍旅做派。而我們第一次直接了解胤祥在軍中時期的表現究竟如何,還是從隆科多與他的一番對話裡。
  • 《雍正王朝》裡雍正親自賜死了兒子弘時,歷史上的弘時下場如何?
    因此來說弘時名義上是雍正第三子,實際是雍正的長子,且弘時的年紀比乾隆和弘晝都大了很多,雍正諸子中,乾隆和弘晝兄弟二人是同年所生同歲,乾隆僅僅是生日比弘晝大了幾個月所以成為哥哥,老六弘曕年紀最小是雍正的老來子,拋開弘曕,弘時的年紀要比乾隆和弘晝大了7歲,因此在雍正登基時,弘時已經年滿18歲了。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而除此之外,《雍正王朝》電視劇還有一大創舉,那便是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上映之前,雍正帝在大家的印象之中,屬於是「暴君」定位,當時電視劇中的雍正帝基本上都是陰險狠毒之人,屬於負面人物,而雍正王朝電視劇播出以後,可謂是一舉扭轉了這種情況,雍正帝也開始從負面人物走向正面,也無形中改變了大眾對於雍正帝的「暴君」定位。
  • 雍正留下遺詔:絕不可殺此人!乾隆卻違背旨意,將此人凌遲
    可是作為帝王也並不是如此的簡單,當時雍正曾經留下一道遺詔,可是乾隆在登位之後,違背他的意願,將此人處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沒有想到嶽鍾琪在拿到這封信之後,什麼也沒有想,直接就把信交給雍正,表示出自己的一片忠心。作為帝王,又怎麼可能會容忍有人想要造反,雍正也同樣如此,在知曉事情之後,他就把這些人抓起來,此時的曾靜知道自己也估計性命不保,沒有人能夠救自己。
  • 雍正臨死發話:子孫絕不可殺此人!乾隆卻違背旨意,將此人處死!
    雍正帝死前下一道遺詔,要求後代不許斬殺此人,然而乾隆帝剛登基,居然就公開違背雍正帝的遺詔,將這位秀才凌遲處死。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個小秀才名叫曾靜,在雍正剛當上皇上那年,他前去參加科舉考試,路上不知從哪得到了幾本呂留良(呂四娘的爹)寫的反清復明的書,結果曾靜立刻熱血沸騰開始籌劃造反的事情。
  • 《雍正王朝》被忽略的暗線劇情,以獨特角度詮釋雍正是否篡位謎團
    雍正王朝電視劇距今已有21年之久,不只是在上映之初反響熱烈,斬獲多項大獎,更是歷經市場這麼多年考驗,有著源源不斷的觀眾加入好評大軍之中
  • 《雍正王朝》中劉墨林遭百官排斥背後,雍正為了新政的煞費苦心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劉墨林是李紱的門生,在李紱被判斬立決以後,也曾跟著百官一起下跪為李紱求情,結果百官集體轉移陣地遠離他
  • 雍正王朝胤禛繼位次日,為何把給他辦秘差的人全處置掉?答案揭曉
    《雍正王朝》是少有的電視劇超過原著的經典之一,其深度堪比紅樓、水滸。不過《雍正王朝》也有一個不合情理的地方,算無遺策鄔思道就是最大的bug。
  • 雍正王朝: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為何張廷玉卻安然無恙呢?
    《雍正王朝》中,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他的忍辱負重,最後之所以成功奪位,不可忽略他手下的年羹堯、隆科多和張廷玉等幾大重臣,在這次奪位之爭立下汗馬功勞。究竟為何,讓多謀善妒的雍正會行霹靂雷霆手段除掉了兩位權臣,唯獨留下了張廷玉呢?
  • 雍正王朝:圖裡琛被隆科多坑慘,而他又是如何進行「反擊」的?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絕對是「戲精」一般的存在,看似憨厚的外表下,卻是隱藏了極高的情商與智商。特別他那句經典的「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直接「套」出了康熙對於八阿哥胤禩的真實看法,將一手「假痴不癲」的本事發揮到了極致。
  •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說誰想當皇帝讓給他,如果裝x失敗咋整?
    這個情節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之中。當時康熙喪事剛辦完,雍正第一次上朝,諸阿哥都參加了。雍正對他們說,當皇帝是天下頭等苦差事,無奈聖祖爺託付,我也只好勉為其難,接下這個擔子。現在呢,如果誰想坐這個皇位,我立刻讓位給他坐。
  • 《雍正王朝》喬引娣是雍正女兒,還被納入後宮寵幸?
    對比《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這兩部劇,就會發現,雖然它們出自一個作者,可是卻截然不同。《康熙王朝》裡雖然有對內的劇情,但很多驚心動魄的事情都是對外(對仇敵、對外番邦、對三藩),到了雍正王朝絕大多數的問題就出在雍正和八爺黨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