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留下遺詔:絕不可殺此人!乾隆卻違背旨意,將此人凌遲

2020-12-28 尋歷史真相

人人都希望能夠成為帝王,是因為可以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能夠享受別人所無法擁有的生活。那個時候帝王所說的話就如同是聖旨一般。可是作為帝王也並不是如此的簡單,當時雍正曾經留下一道遺詔,可是乾隆在登位之後,違背他的意願,將此人處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曾靜出生於康熙18年間,讀書非常的努力,就是希望能夠通過科舉考試來為自己謀個一官半職,從此之後生活無憂,可是現實很殘酷,當他在經過多次考試之後,都只是考中秀才,所以他也就放棄這條道路,在偶然下認識幾個人,並且也得到幾本書籍,產生想要推翻清朝的念頭。

接下來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一直都在不停的閱讀相關的書籍,並且還謀劃反清的事宜,在所有一切準備好了之後,曾靜發現自己沒兵沒權,而且也沒有錢,怎麼才能夠完成自己的夢想的。後來他聽說嶽鍾琪手握重兵,如果能夠說服他的話,成功的機會就會提升,所以他就給他寫一封信。

沒有想到嶽鍾琪在拿到這封信之後,什麼也沒有想,直接就把信交給雍正,表示出自己的一片忠心。作為帝王,又怎麼可能會容忍有人想要造反,雍正也同樣如此,在知曉事情之後,他就把這些人抓起來,此時的曾靜知道自己也估計性命不保,沒有人能夠救自己。

但是最意外的就是其他的人全部被處死,而且還連累到家人,可是他最終被無罪釋放,雍正給出的解釋,他只是詆毀自己,並沒有辱罵康熙,所以不算滔天大罪,而其餘一干人等並不相同,因為他們辱罵康熙,所以是不可以饒恕的,雖然曾經僥倖逃過這一劫,可是他每一天都非常的害怕擔心,雍正很有可能會反悔,那麼隨時都可能小命不保。

雍正在知道之後對其展開安慰,為了打消他的疑慮,更是下了一道聖旨,聖旨的內容,就說不會殺他,而且子孫後代同樣不會因為詆毀而殺,他原本以為有了這道聖旨之後,或許就會成為自己的保命符,沒有想到雍正在去世之後,乾隆第一天登基就違背先皇的旨意,馬上就把曾靜抓起來,並且還以誹謗先帝的罪名將其凌遲處死。

往期精彩文章

1952年貪官劉青山被處決,3個孩子生活如何?能進「北大」卻放棄

第三批國民黨戰犯被特赦,廖耀湘就在其中,他的晚年過得怎麼樣

兒子15歲參軍,母親苦等71年,106歲等到86歲兒子,當晚笑著離世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放走2個高級將領,他們是誰結局如何

嫡長子繼承制的古代,楊廣為何可以取代自己的哥哥,成為太子?

題/雍正留下遺詔:絕不可殺此人!乾隆卻違背旨意,將此人凌遲文/尋歷史真相-康乂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雍正臨死發話:子孫絕不可殺此人!乾隆卻違背旨意,將此人處死!
    按道理說在封建社會,皇帝說的話就是聖旨,是金科玉律,絕對不容許更改、違背。古代皇帝雖然地位極其顯赫,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但有一點卻是不敢做的,這便是不敢違背祖制和先帝的遺言,否則的話,必定會遺臭萬年。雍正帝死前下一道遺詔,要求後代不許斬殺此人,然而乾隆帝剛登基,居然就公開違背雍正帝的遺詔,將這位秀才凌遲處死。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個小秀才名叫曾靜,在雍正剛當上皇上那年,他前去參加科舉考試,路上不知從哪得到了幾本呂留良(呂四娘的爹)寫的反清復明的書,結果曾靜立刻熱血沸騰開始籌劃造反的事情。
  • 乾隆登基後,奉雍正遺詔善待果親王,雍正此舉到底有何深意?
    真實歷史上的甄嬛和雍正的弟弟果親王之間並沒有所謂的情感糾葛,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幾次。而果親王和雍正皇帝之間,也並沒有那麼多相互猜忌,反而關係很好。雍正去世之前,除了交代將皇位傳給乾隆外,還特地吩咐乾隆務必要照顧好果親王,由此可見雍正和自己這個弟弟果親王關係非同一般,不過雍正如此交代乾隆,自然是別有深意的,也同國家發展有著密切聯繫。
  • 康熙遺詔一式四份,有著三種文字,為何證明不了雍正沒有篡位?
    關於這種不切實際的謠言,在經典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刻畫的比較好,在劇中雍正帝審問曾靜時,配合的謠言畫面,展現的是雍正帝在康熙帝病重之時,先是餵其毒酒,然後再召來在外等候的隆科多,將「傳位十四阿哥」中的「十」改為「於」,以此來篡位成功。
  • 篡改康熙遺詔?清宮謎案之雍正是合法繼位嗎?
    雍正登基後,為避帝王名諱,所有兄弟名字的「胤」一律改成「允」,但唯獨下令將「胤禎」改為「允禵」。「四」與「十四」,「禛」與「禎」,都相似相近。改名一事,反而弄巧成拙,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 其實根據專家考證,篡改遺詔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雍正對此人恨之入骨,在其墓碑刻下8字洩恨,為何乾隆即位就拆了
    這就要說到,這位被雍正恨之入骨的人了。此人就是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大臣鈕祜祿·阿靈阿。那麼雍正和阿靈阿之間,又是如何積怨的呢?這就要從康熙年間說起了。 眾所周知,順治臨終前,為康熙留下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其中,遏必隆就姓鈕祜祿氏,而阿靈阿,就是他的兒子。 遏必隆是顆牆頭草,在索尼和蘇克薩哈接連去世後,鰲拜權力越來越大,他為了明哲保身,就開始偏向鰲拜一邊。後來康熙通過智謀,成功擒拿了鰲拜,開始親政。此時康熙並沒有將遏必隆治罪,而是選擇原諒他。
  • 乾隆為何要把張廷玉趕回老家?
    雍正無疑是一位重視人才的帝王,但同時雍正也是歷史上出了名的難伺候的皇帝。但他對於張廷玉卻是非常的喜歡,可謂是欣賞至極。 於是,在雍正元年,張廷玉就被破格提拔為尚書;第二年則升他為掌院學士;雍正四年,張廷玉任戶部尚書;雍正六年,兼吏部尚書;後雍正帝設立軍機大臣,張廷玉成為了首席軍機大臣。
  • 雍正繼位之迷(2):康熙遺詔
    以當時不論是中國朝野還是朝鮮官方都對雍正繼位的合法性普遍存疑的情況下,雍正斷無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信息拖延到7年以後再作宣布。即便是雍正所述同受遺詔,《大義覺迷錄》前篇說允禩、允禟久蓄邪謀、希圖爭位,若不是親受傳位遺詔,怎麼肯「俯首臣服於朕之前」?後篇又說:「皇考升遐之日,朕在哀痛之時,塞思黑(允禟)突至朕前,箕踞而坐,傲慢無禮,其意大不可測,若非朕鎮定隱忍,必至激成事端」。
  • 「九子奪嫡」中,眾阿哥唯獨此人深受康熙喜愛,其他都枉費了心機
    而且此人並非四阿哥胤禛,而是十四阿哥胤禵(ti)。讓康熙皇帝十分尷尬,於是胤禵被當場打了二十大板,但是卻也因此而獲得了康熙更加的賞識,有意識地將眾多重任,都託付給他去做,而胤禵也往往能夠做得極其出色,因此更受賞識。
  • 雍正究竟是不是「篡位者」?專家公布康熙遺詔,真相水落石出
    專家公布康熙遺詔,真相水落石出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由於清朝距離現代的時間比較接近,並且發生了不少關乎皇位、后妃之間的爭端,因此很多讀者朋友們都覺得這段歷史非常有趣且耐人尋味。 由於影視作品的著重演繹和描寫,康熙、雍正和乾隆這三位皇帝被人熟知,成為被提及次數最多的清朝皇帝。
  • 康熙遺詔在200年後被發現, 揭開了當年雍正奪位的秘密
    康熙遺詔在200年後被發現,揭開了當年雍正奪位的秘密康熙大帝,號稱千古一帝,無論是文治武功,他在中國幾百位皇帝中的地位都絕對是一流的
  • 康熙帝臨死前曾留下神秘遺詔,裡面究竟有什麼,致使雍正拒不奉詔
    要說到康熙臨死前的這份神秘遺詔,還要從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之事開始說起。
  • 雍正加筆篡位遺詔?破案了......
    ✪ 謎底終於揭開,雍正「洗清冤屈」。一直以來,雍正帝的背後總是籠罩著「殺父篡位」的陰影,在諸多影視文字作品的影響下,更有不少人質疑雍正為了順利登位篡改了康熙的遺詔。《康熙傳位遺詔》(複製品) 圖自北京晚報「九子奪嫡」一直是清宮劇永遠繞不開的重頭戲。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皇帝還沒來得及宣布皇位繼承人,就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猝然離世。在他駕崩7天後,皇四子胤禛憑一份《康熙遺詔》登上皇位,成為雍正皇帝。但由於康熙生前沒有明確指定誰是皇位繼承人,有關「雍正篡位」的各種傳說悄悄流傳開來。
  • 58歲的雍正正值盛年,卻突然去世,乾隆為何極力掩蓋死因
    乾隆在位60年,終年89歲。唯獨雍正年僅58歲,在位13年就壽終正寢了。而且死的特別快。清宮《雍正朝起居註冊》是有明確記載的:「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辦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寶親王、和親王朝夕侍側。戌時,上疾大漸,召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至寢宮,授受遺詔。二十三日子時,龍馭上賓。這還不是最令人蹊蹺的。
  • 雍正皇帝給他的三個評價絕了!
    看了雍正王朝的人,總喜歡把電視劇的劇情當成了歷史。不得不說,好戲觀眾絕不會埋汰,這部電視劇中的老戲骨秒殺今天一眾小鮮肉,而其中演的尤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老臣張廷玉。
  • 史上第一位被「凌遲處死」的「皇帝」,被割了1516刀,此人是誰
    史上第一位被「凌遲處死」的「皇帝」,被割了1516刀,此人是誰 不知道大家在看影視劇的時候,有沒有經常聽說到一個刑法,那就是凌遲處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樣的誤解,認為這個刑罰是指延後處死,當初的時候小編也認為這個刑罰就如現在我國刑法中的死緩一樣。
  • 《康熙遺詔》滿蒙藏三文合璧版首次面世 康熙心中的最佳繼承人就是雍正!
    在清朝,一直以來,關於雍正皇帝的話題最多的不是他的勤政,而是他如何坐到這個皇位上的,是否通過了其他一些手段,是否符合傳統的程序。而事實上很多人都認為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但是有歷史學家說他就是合法的繼承人。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人們幾百年,一直是人們討論的話題,直到考古專家發現了一份隱藏了200多年的康熙遺詔後,這才將雍正皇位的來歷大白於天下。
  • 雍正臨死前除掉一人,讓乾隆坐穩60年的江山,自己卻遺臭萬年
    雖然在現在看來,清王朝留下的是腐敗、落後的印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也曾經鑄造出輝煌,創造出了封建王朝中的鼎盛時刻——康乾盛世。它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個帝王,令人奇怪的是如今談到功績的時,我們常想到康熙和乾隆,卻會下意識忽略了處於二人之間的雍正,事實上雍正做出了不菲的貢獻,是康乾盛世的重要推動者。
  • 《雍正王朝》:雍正登基當晚親自動身秘殺此人,卻被玩弄鼓掌之中
    改編自二月河小說的《雍正王朝》,以較客觀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一代帝王雍正的成長,並譽其為勵精圖治的王朝。雖在二月河和唐國強(雍正扮演者)均認為劇中的雍正並不符合歷史的情況下,這部作品仍是不可多得的經典。而作為剛登基的雍正,為什麼當晚就要除去此人呢?
  • 為何乾隆一上臺,就把替雍正登基「正名」的《大義覺迷錄》禁刊了
    上圖_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說到這「後來之事」也確實給雍正皇帝帶來不少麻煩,人雖然是「除」得差不多了,但是他大揮屠刀之行為,留下了諸多「後遺症」。但是實際效果是否真如雍正皇帝所預期呢?反正乾隆皇帝一上臺就禁止刊行並儘可能地回收了這部風靡一時的政治讀本。
  • 弘曆為何要在乾隆四十三年替八叔胤禩翻案?是覺得雍正錯了嗎?
    乾隆對歷史人物翻案式評價,總是那麼讓人驚奇,以歷史人物的先後來說,袁崇煥是明朝末年極具爭議的人物,由於在抗金作戰不利,被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凌遲而死,明朝末期,袁崇煥的口碑非常不好,然而乾隆卻認為袁崇煥的死值得憐憫。由於乾隆定了調子,清朝人在修《明史》時,袁崇煥從之前的賣國賊,變成了「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