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微信公號第一大V咪蒙旗下帳號才華有限青年推文《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因編撰情節煽動負能量引發眾議;1月31日,咪蒙發表《致歉信》停更2個月;2月21日,咪蒙及旗下公號相繼註銷關停;3月30日,咪蒙在微博宣布公司解散,千萬粉絲化青煙,數億估值瞬間清零。至此,咪蒙時代戛然而止。那麼,咪蒙的垮臺,對如火如荼的內容運營有什麼啟示?價值觀很重要。對,價值觀很重要!
一
咪蒙,原名馬凌,1976年出生,老家四川南充,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主攻魏晉南北朝文學,文學碩士。2015年冬,在南方都市報深圳雜誌部當過記者、又在影視業折騰創業的馬凌,拒絕了幫人免費寫軟文的要求被大吼一頓。多年媒體的經驗提升了她的文筆,在氣頭上敲出一篇《致賤人:我為什麼要幫你》,三天內微信公號粉絲從20多萬漲到100萬,「毒雞湯教主」橫空出世。
紅的時候,咪蒙是「屠榜」者,坐擁千萬粉絲,幾乎每篇推文都輕鬆獲取百萬+閱讀量。罵她的人與愛她的人一樣多,輿論上紅黑兩重天,論戰、質疑和決裂絲毫沒動搖咪蒙,因為大流量反倒讓廣告費一路飆升。2016年10月咪蒙公號廣告頭條報價45萬,2018年底暴漲到80萬,如此高的報價還需要排隊,商家定不到想要的檔期。此外,「咪蒙離婚」都能上熱搜,享有女明星般的待遇。
二
咪蒙,為啥會引發如此大流量呢?文筆好是一方面,中文系研究生,十幾年編輯經驗,在新媒體中她的文章可讀、耐讀。更重要的是她熟悉用戶,粉絲想看什麼,咪蒙就生產什麼。試圖通過轉換角色讓讀者感同身受、產生共鳴,咪蒙就像精準輸出粉絲想看文章的機器,用「賣貨」思維來賣內容。文章裡的情緒、觀點像是誘食劑,讓人忍不住一口吞下,卻未必有營養。另外,善於製造爭議。2016年3月的《如何寫出閱讀量100萬+的微信爆款文章?》中她提出:偏激的觀點才具有煽動性、愛憎特別分明的人更適合寫新媒體文。15年到16年10月,咪蒙相繼陷入致賤人、正室小三撕逼、有趣是春藥還是毒藥、粉絲幫孩子入學和傻B甲方等諸多論戰。16年7月咪蒙發文《現在為什麼流行睡醜逼了?!》,用「醜逼」形容黃渤、高曉松、張一山等演員,後又公開道歉。在爭議中咪蒙成為關注的焦點。
抓住大眾心理,知營銷會營銷,篇篇衝10萬+,廣告接到手軟,內容和商業融合,從商業模式的角度說,咪蒙是成功的,也讓創業者看到了自媒體時代的紅利市場。那麼,這生意怎麼就黃了呢?
三
隨著公號壯大,咪蒙開始玩矩陣,才華有限青年是其中之一。1月29日,才華有限推送了《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作者是咪蒙的大弟子楊樂多,寫的是寒門子弟逆襲成為高考狀元,最終又被厄運擊倒患病身亡。以身邊人的口吻寫,但全篇都是胡編亂造,配圖綿陽中學資陽育才學校從未出過高考狀元。因為影響惡劣,在輿論的壓力下公號被封殺。
壓死咪蒙的《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不過是最後一根稻草,根本邏輯是流量至上的自媒體價值觀。選擇了流量的金錢,迷失在流量的海洋,拋棄掉正確的價值觀,犧牲了底線、安全和社會責任。咪蒙,在被全網封殺前也一直遊弋在低俗、色情的邊緣線上,被刪的《嫖娼簡史》、《你們的童年陰影,是我做夢都想要的》無一例外。撕裂社會情緒的偏激煽動性觀點本身就自帶流量,不管捧還是罵,都能吸引足夠多的關注度;同時它精確擊中社會的癢點和痛點,把敢怒不敢言的情緒放大,不斷刺激人們的興奮點,從而獲得大批擁躉。
四
自媒體時代的價值觀是流量、關注度和轉發,這決定利益分配,所以以自媒體作為生存方式的創業人總是緊追熱點注重噱頭,咪矇事件算是敲響一個警鐘,無論什麼樣的內容都不能喪失底線——社會主流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