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菜紅菜薹豌豆尖
「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汪曾祺曾在《做飯》一書中這樣描述過自己逛菜市場的心情。的確,冬天的菜市場,與當下的季節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果紅菜綠,熱熱鬧鬧。放眼望去,一片北方鮮果蔬菜中,來自南方的一簇簇草色青青尤其惹人心憐。它們的出現,給冬天北方紅火的餐桌帶來一絲清爽明亮,像見得到摸的著的「維生素」,帶來生機盎然的舌尖體驗。
如果你是一位熱愛烹飪的美食家,或是願意四處發掘美食的探店達人,請掃碼入群加入我們,一起互動起來,探索美食世界!
南方當家菜溫婉秀氣
推薦菜:素炒豌豆尖
「走進菜市場,如果還沒想好今晚的菜單,也沒關係,可以先看看在攤位前忙活挑菜的阿姨們,菜籃子裡都有什麼新鮮物,就能大約估摸出這個季節大家都愛吃些什麼,同時還能為自家的菜單增添靈感。 」陳佳佳告訴記者,自己常去的幾個菜市場,經常會遇到些熟人。他們有時候拎一袋粉嫩的排骨,有時候提著幾條鮮魚,一盤糖醋排骨,一盤紅燒魚,或許就是他們當晚的主打菜了。
市場裡的菜籃子中演繹著一家家的生計幸福,陳佳佳最常光顧的那個攤位,供應大部分是本地近郊的菜,大蔥高壯油綠,小青菜翠嫩悅目,各種菌類、瓜類蔬菜新鮮樸實,一種沒有經過長途跋涉及刻意加工的靜好模樣,攤主常說:「剛從地裡採上來,回家放心吃。 」陳佳佳每次去一趟,先是挨個細細掂量,再想像一下烹飪方法,一會功夫便有大半的蔬菜挑進菜籃。
今天的陳佳佳卻被那一簇簇生機勃勃的豌豆尖所吸引,似乎帶著南方姑娘的秀氣,對她溫婉微笑。豌豆尖即豌豆苗,摘其嫩尖入撰,是南方餐桌上的常客。從冬季上市一直到來年春未都可採擷來做菜,豌豆尖可素炒,可燒湯,可在煮麵條時丟進一撮,還能增清鮮之味。但居家常做的,還是將豌豆苗素炒,翠綠雅致,清香逗人。
抓起一簇最新鮮的豌豆尖,陳佳佳腦子裡已經譜好了這道菜的烹飪手法。豌豆苗乾淨清爽,無需過多清洗,就可備好下鍋。「火要旺,鍋要燙,油要熱。 」陳佳佳說著,把油燒熱至泛起小油珠後,順勢把蒜片和盆裡的豌豆尖往鍋裡一倒,聽到「滋啦」的脆響就證明火候足夠旺了。 「要想青菜更香,可以用豬油來炒,在外面餐館炒的青菜多數是放有味精的,但是自己在家做,可以加點糖或耗油去掉菜的澀味,提鮮。 」一頓大火猛炒,豌豆尖已經炒好盛到碟子裡,陳佳佳用筷子把碟子中間的青菜撥向四周,有利於散熱,以免剛炒好的青菜因堆在一起變黃,「把盤裡的蒜片堆到要夾起的豌豆尖上,一起送到嘴裡,清爽中帶著濃鬱,是舌尖的驚喜。 」
掃描觀看製作視頻
適時而食「老頑固」
推薦菜:寶塔菜鹹鴨煲
「現在的年輕人已不逛菜市場了,理由很簡單,手機軟體迅捷便宜,坐在家裡手指一點,啥樣的菜都能送到家。 」但梁阿姨不一樣,家裡的菜架一年四季豐富有料,都是她親自從菜市場精挑細選。 「我們老一輩更願意到市場現挑現選,買菜講究多著呢。 」
在梁阿姨眼裡,菜市場的菜永遠比超市的新鮮,菜市場的應季菜遠超櫃檯上那些胖胖綠綠漂泊遠來的大棚菜,冬天的茄子絲瓜西紅柿一律不吃。梁阿姨認為,適時而食,入嘴的食物一定要吃的放心健康。 「當季的蘿蔔和來自南方的幾樣青菜,做好了吃起來很香,這才是冬天餐桌上該出現的角色。 」梁阿姨有一套辨菜識肉的菜市絕學。太長的黃瓜一定不是本地種植,豆芽根部白胖又短粗的說明不是自然生發,胖胖圓圓的茄子不如線條茄子吃起來更有滋有味……這是老一輩一直堅守的買菜哲學,有些頑固,卻也是對滋味的執著。
梁阿姨會買也會做,所以家裡常常設宴款待朋友。這周末的主打菜是不常見的「寶塔菜鹹鴨煲」。來自南方的寶塔菜,在北方的菜攤上很少見,只有在冬天的時候才能看到它們圓滾滾的身影。梁阿姨說:「因為長得像座塔,所以顧名思義寶塔菜。 」寶塔菜吃起來像菜花,但卻比菜花口感更厚重,用它和冬天時令食材鴨子煲湯,最合適不過。市場上挑來一隻新鮮肥嫩的鴨子,焯水時多放一些鹽和料酒,去腥後剁成大塊備用。清洗好的寶塔菜,像菜花一樣,切成小塊,砂鍋裡的鴨子簡單調味後,燉煮半小時後,用筷子戳戳鴨肉,能戳進去,就把切好的寶塔菜扔到砂鍋裡,讓寶塔菜的甘甜滋潤進鴨肉,中和鴨肉的膩,讓湯汁喝起來才清爽。
一口寶塔菜,一口熱湯,一口鴨肉,這樣一碗滋潤時令的煲湯,融化了進門一身寒氣的客人。 「這道菜像什麼? 」「寶塔! 」帶著孩子前來的友人,梁阿姨一邊像講故事一樣讓孩子們記住食物的名字,一邊用美好的食物款待客人,是食物帶給她的快樂和滿足。
「煮夫」下廚會獵奇
推薦菜:臘肉紅菜薹
「看了一個城市的菜市場,你才真正了解這座城市。之後每到外地,逛菜市是我最期待的節目。 」今年35歲的孟君下了班最常去的不是商場,而是菜市場提著一菜籃子的收穫回家。從團島市場到埠西市場,從海泊橋早市到家門口菜攤,孟君和老公對菜市場有種特殊的偏愛。
「在我們家,男人下廚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孟君一邊誇讚身邊的老公葛偉,一邊抿著嘴笑道:「他講究起來比我細緻多了,主菜配菜佐料必須親自把關。 」像孟君一樣家有煮父的情況不在少數,在菜市場,常常能見到一些男人這裡聞一聞,那裡挑一挑,眼神老練,一看就是菜場老手。回到家後,把買來的食材往案板上一扔,系上圍裙,一頓駕輕就熟的操作,一會工夫菜香四溢。孩子開學後,每天一大早,就能聽見葛偉躡手躡腳地起床,悄悄穿上衣服出門買菜。 「冬天的菜市場,是最能獵奇的季節。 」葛偉告訴記者,那些來自南方的綠葉菜,嬌嫩、新鮮,值得買來在廚房裡烹煮研究一番。
「曾被封為『金殿玉菜』的紅菜薹,在冬天的菜攤上格外醒目。 」葛偉告訴記者,紅菜薹在北方比較少見,只有冬天的時候才有。為了給家裡人換換口味,葛偉挑好兩捆紅菜薹,順道又帶了一塊廣州臘肉回了家。 「紅菜薹根莖長,所以泥土少,選嫩的部分手掐成段,切記不能刀切! 」葛偉告訴記者,風乾的臘肉,肉乾緊且味鹹,先提前泡水;泡水後最好再蒸一蒸,也不用特意起蒸鍋,裝盤裡擱電飯煲蒸格檔,飯熟了肉也蒸好了。晶瑩飽滿的臘肉切小薄片備用,鍋內注少量油,下薑末稍煸後倒入臘肉片煸炒,淋點料酒,肉色透亮以後盛起,就著鍋底臘肉榨出的油,加入切片蒜和小米辣爆鍋,紅菜薹順勢入鍋大火煸炒,臘肉的滋味稍微浸軟紅菜薹即可出鍋。
爽口下飯的臘肉紅菜薹得到了全家的好評,孩子多吃了半碗米飯,孟君叫好的讚賞語又多了一些新詞,葛偉聽得滿心歡喜之餘,心裡感嘆,菜市場果然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本版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鍾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