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的創業故事!

2021-02-15 中華生活通

 從2萬開公司到年營收9000億 卻一直以「摳」聞名商界,大陸捐款超50億,郭臺銘告訴創業者最重要的精神,不是錢。

 

  人最重要的是:學會在逆境中行走!

 

  一手打造全球最大最強的科技製造企業2萬元開公司,從年年虧本到年營收9000億,,現在年營收將近9000億人民幣。但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依然充滿著危機感,同時也有著更大的雄心。

 

  在艱難時刻,他毅然決然帶領鴻海進行品牌模式轉型:收購諾基亞,與馬雲、孫正義一起進軍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等前沿科技。還花38億美元投資夏普,並且要在全球建工廠,銷售夏普的家電。

 

  貧農出身,成為華人最大科技集團的創始人,郭臺銘一直在逆境中勇敢前行。

 

  一、2萬元開公司,創業失敗他仍不放棄,發誓要把輸掉的都贏回來!

 

  年營收將近9000億人民幣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是典型的草根創業家。到他成人,都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而家裡最好的家具只是把藤椅。由於家境貧寒,念書的時候就需要不停的出去打工賺錢。

 

  靠半工半讀,郭臺銘終於讀完了專科,進入航運公司工作。那時,臺灣的航運貿易越來越好,不少同學都進入航運公司上班,但郭臺銘思考的卻是:沒有工廠哪來的貿易呢?開工廠才能發展出更好的事業。

 

  郭臺銘走上創業路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一個朋友找他幫忙,替一家外商找個塑料零件加工廠。必然是,半工半讀也才讀到船務專科的郭臺銘,在航運公司實習時,就已經有了開工廠的想法。當時,臺灣的航運貿易越來越好,很多同學都學什麼幹什麼進入航運公司上班,但郭臺銘逆向思考:沒有工廠哪來的貿易呢?開工廠才能發展出更好的事業。

 

  生意送上門了,此時不做更待何時?郭臺銘把母親做標會籌的10萬臺幣拿過來,再找幾個哥們合資,在臺北註冊了資本為30萬臺幣的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之所以叫塑料企業,純粹是為了從名字上夠格接那張單子。

 

  他當時真是不夠格開廠的,窮到模具都買不起。為完成定單,郭臺銘四處找模具廠幫忙。但千辛萬苦生產搞起來,不到1年光景,生意卻不能持續了。石油危機越來越嚴峻,加工貿易一片蕭條,外商的單子很快就下面沒有了。

 

  做牛做馬一年多,結果是:東拉西扯欠一屁股債,兄弟們全都退股說拜拜。

 

  第一次創業就這麼失敗了,但是郭臺銘不服氣,發誓要把輸掉的都贏回來!

 

  借了15萬,再次踏上創業路,郭臺銘有了些經驗。開始按著市場發展轉型,因為當時的電視機生意火爆,他就開始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按鈕。終於,公司慢慢步入正軌,開始走向盈利。

 

  剛開始做生意的兩年,公司時好時壞,郭臺銘的心一刻未放鬆過,破產的危機感時時刻刻敲打著他。郭臺銘後來給自己打過比喻:當時的自己就是「寒冬中的孤雁」,咬緊牙憋著勁,非得飛出一個春天來。

 

  二、不投機搞實業,擔著坐牢風險,他也義無反顧。

 

80年代初,臺灣的經濟飛速發展,不少開廠的人看到了房價猛漲,都做起了炒房炒地的買賣。

 

  當時的郭臺銘拿著手裡的幾百萬資金也猶豫了起來,畢竟炒房抄地省心省力、來錢又快,對比苦兮兮的開廠子真是容易太多。

 

  但糾結兩個星期後,郭臺銘決定還是把工廠辦好。他堅信:做長遠的生意,才能贏到最後。談長遠,興辦工業一定要比投機炒作好!

 

  公司想做大,光靠賒和借肯定做不長。當初到處求模具廠的經歷使得郭臺銘重視起技術更新、設備引進、與人才培養。

 

  趁著資產充沛,郭臺銘立即日本購買設備,開始建立自己的模具廠。卻沒想到困難重重!

 

  技術更新遭到抗議:引入新設備、招來新員工,郭臺銘和合伙人就想引入新技術,將模具的開發公式化。但卻遭到老模具師傅的集體抗議。

 

  引入的設備昂貴,使得資金周轉不靈:購買模具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工廠的產量也小,使得已經盈利的公司,再度資金周轉不靈。

 

  人才難求:當時的時代,優秀人才擠破頭想進國企、央企,郭臺銘的鴻海想招到頂級人才實在太難。

 

  但錢已投下,模具廠也建立,沒有退路的郭臺銘只能咬牙向前。沒錢就去借,沒人就親自去談,沒訂單一個個出去求。

 

  甚至,他還把自己的公司從鬧市臺北搬到了偏遠的屠城,只是因為那裡的監獄是臺灣專門關押經濟犯的地方。萬一哪天他出事被關了,員工還可以天天就近匯報公司的情況,客戶可以到「隔壁」跟他談生意,確保公司繼續運營。(聽著讓人心酸)

 

  處處都是困難,甚至家庭生活也受到牽連。當時,郭臺銘的兒子剛出生不久,他每天一、兩點才睡,五、六點就要出門。「為了睡好,只好跟太太分房睡。兒子整整哭一個月,最後我忍不住問太太:為什麼兒子一直哭?太太才跟我說∶『你已經三個月沒有拿錢回家了!』」

 

  為了節省錢,那時的郭臺銘,連長途電話都要到父母家去打。有次過年,給員工發完年終獎後,他口袋裡只剩下2000塊錢:初一給父母1000;初二給太太娘家1000;初三就身無分文,一頭扎進工廠中。「有時真不知這個決定是不是太傻,但每到過年我都告訴自己堅持下去,一天不累積技術,便一天要受制於人!」

 

  抱著「必死決心」,郭臺銘在創業的路上越走越順,並且靠著「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並逐漸將業務轉型到電腦連接器上。

 

  三、為拿到海外客戶,他住12美元的汽車旅館,幾天跑遍32個洲。

 

1985年,郭臺銘開始開拓國外市場,並在美國成立分公司,創立「FOXCONN」品牌(對,就是富士康)。但把品牌打出去可不是容易事兒。

 

  在郭臺銘心中客戶 一直是第一位:「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一直是鴻海的準則。

 

  為了尋求與世界大廠商合作的機會,他白天在外邊跑,晚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幾天時間,跑遍了美國的32個洲。

 

  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甚至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只要康柏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順利把鴻海推進了臺灣製造業1000大,也把富士康的品牌打了出去。

 

  在大陸捐款超過50億

 

  他說要把錢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

 

  從最初創立公司的2萬,到現在的年營收9000億,但郭臺銘艱苦創業的本色始終不變,一直以"摳"聞名商界。

 

  他說: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錢是要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

 

  幾年來,郭臺銘為老家山西蓋橋鋪路、幫助失學兒童,在四川雅安地震時就向政府捐助了5000萬元。早在去年,他在大陸的捐獻總額就已超過50億元人民幣。

相關焦點

  • 郭臺銘的創業秘籍
    郭臺銘創業    郭臺銘曾經回憶自己在創業初期,同樣面臨借不到銀行資金,也無政策扶持的窘境,最好的人才即使有錢聘請,也不願意屈就小公司的窘境。    這些處境,和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部分中小企業所處的境地,似乎沒什麼區別;但20年後,「鴻海系」縱貫整個IT代工產業鏈。
  • 郭臺銘嬌妻曬全家福,十分幸福,郭臺銘與前妻之間的故事卻更動人
    郭臺銘的這位前妻名叫林淑如,出生於豪門,她在郭臺銘窮困潦倒時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遺憾的是林淑如在郭臺銘成為臺灣首富一天後去世,沒能和郭臺銘一起享福。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郭臺銘和林淑如之間的故事。1950年祖籍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南嶺鄉葛萬村的郭臺銘在臺灣一個很普通的家庭出生,16歲時他進入海事專科學校學習,並通過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
  • 郭臺銘分享與前妻林淑如昔日合照 透露婚紗照託夢故事
    ▲郭臺銘與前妻林淑如前往美國旅遊景點鴻海董事長、國民黨2020擬參選人郭臺銘在網路節目Yahoo《鄉民大會》上,分享了多張老照片,談及家庭、創業、還有跟媽媽的感情。節目中也秀出與前妻林淑如的婚紗照,並分享了當初找出這張婚紗照的小故事。郭臺銘26歲時與林淑如結婚,當時特別挑選了38婦女節作為兩人結婚的日子,他笑道,這樣就不會忘記結婚紀念日。而當初的婚紗照則是在國際照相館拍攝,前妻過世後,那張婚紗照便與她的遺物一同放置於老房子中。郭臺銘回憶道,前妻過世後,某次結婚紀念日前幾天,前妻兩度託夢給他,說想讓他看她穿婚紗的照片。
  • 郭臺銘母親的青島愛情故事,山東大嫚義薄雲天
    也是在這裡發生了一生的愛情故事,她結識了在青島警察局做警察的郭齡瑞,兩人相識相戀,1946年,二人結婚。初永真的老家,遠陵夼村現已變身「天籟花園」小區靠人品信用,為兒融資10萬元助兒創業婚後不久,身為國民黨黨員的郭齡瑞因時局變動
  • 【創業人物】郭臺銘和雷軍都欣賞的人:加一聯創創始人謝冠宏
    謝冠宏(右)  在網上搜索謝冠宏的新聞圖片,多是和各地政府領導人的會談合影,那都是富士康留給他的印記。假如不是一場陰差陽錯的誤會,他不會離開富士康,也不會今天蝸居於此,開始創業的第二人生,更想不到還做得有聲有色。「加一聯創」也許對外界來說還是個陌生的名字,但是小米去年推出的聽歌神器——小米活塞耳機,正是出自於他的公司「加一聯創」。
  • 郭臺銘卸任鴻海董事長:未來4年要把所有資源貢獻給臺灣!創業45年,六張圖讀懂郭臺銘!
    郭臺銘在股東會後致詞表示,他不後悔放下鴻海,他要把過去40年累積的所有資源,在未來4年全部貢獻給臺灣,「我要轉換跑道了,我轉換跑道將是臺灣起飛的新航道!」據報導,郭臺銘在鴻海股東會後的致詞上表示,他現在真的是抱持著感恩的心,「如果沒有各位,就沒有今天的鴻海」。他認為,若自己是個傳奇,也是因為臺灣社會給他的舞臺,若是沒有臺灣,就沒有今天的郭臺銘。
  • 創業志 | 秒殺郭臺銘的富士康「廠妹」有多牛?
    但王來春在這份普通的職業中,卻得到了大老闆郭臺銘的刮目相看。在貴人郭臺銘的幫助之下,王來春創辦了立訊精密。養虎為患,沒曾想到翅膀硬了的王來春,卻成為了郭臺銘最大的競爭對手。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王來春的財富超過了郭臺銘。大老闆被女打工妹「秒殺」,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讓人心潮澎湃的傳奇!
  • 創業45年郭臺銘時代落下帷幕
    郭臺銘在大會一開始時即致辭,表示將淡出鴻海經營,交由經營委員會的九人小組主持日常營運。〞如今我放下鴻海,捨不得。但我不會後悔。〞郭臺銘在股東會後的造勢大會上說。新任董事名單分別為郭臺銘、呂芳銘、盧松青、戴正吳、劉揚偉、李傑。鴻海日前已召開首次的投資人說明會,由劉揚偉主持。鴻海董事會下新設立〞經營委員會〞,共有九位成員,其中包括四位董事,及五位次集團相關負責人;未來並將每半年舉辦投資人說明會。
  • 郭臺銘,終於等到你!
    2019年,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行榜中,郭臺銘的身價達到了63億美元,位列世界第257位,中國臺灣地區企業家首位。而在30多年前,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土地的郭臺銘恐怕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能變身寶島首富,更有機會一躍成為臺灣地區的領導人。 1950年,郭臺銘在中國臺灣出生。作為一個貧窮家庭裡的長子,他承擔的責任要超過許多同齡的孩子。
  • 郭臺銘的崛起
    娶得千金,背靠巨富,雖然不被林家看好,但畢竟生米煮成熟飯,郭臺銘算完成了超高難的華麗轉身,半隻腳踏進壕圈。冥冥之中,一位商業巨子,似乎做好了登場的一切準備。叄  創業郭臺銘海專畢業後,服了兵役。在軍中,他因為動作總慢半拍,挨了不少體罰折磨,但據同期戰友講,他從不抱怨,還時常自嘲開解,表現出極強的忍耐力和意志力。
  • 郭臺銘背後的三個女人
    也許是戀愛與婚姻中的曲折經歷,刺激和加速了郭臺銘的創業之路。因此,在兩人即將衝破家庭阻力喜結姻緣之前,郭臺銘就已經開始了創業。這個時候,他那一貫低調鮮有公開言論的母親初永真,深深印在了郭臺銘富士康帝國的歷史中。創業,沒點啟動資金就是一句空話。初入社會的郭臺銘,自然難有多少積蓄。
  • 困境中的郭臺銘
    「創業財經匯 」  → 點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為創業財經匯加上星標,就再也不會迷路啦!這曾是郭臺銘對富士康一連串的形象比喻。1974年,郭臺銘靠從母親那裡借來的10萬新臺幣,成立了鴻海。流淌著晉商血液的郭臺銘,身上有著一股勁兒。創業初期,郭臺銘沒日沒夜地撲在公司。創業成功後,他曾說,如果自己的孩子對工作抱著「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的心態,「我隔天就打斷他的腿」。
  • 「複雜」的郭臺銘
    一郭臺銘去公司視察,被員工追問,「為什麼爆肝的是我,首富卻是你!」如果說爆肝,郭臺銘稱得上肝帝。創業時,郭臺銘就不分白天黑夜連軸轉,實在撐不住,才把電話簿當枕頭。有一年春節,他休息了幾天,反而病了一場,因此郭臺銘說,「不工作就會生病,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 重讀郭臺銘!
    郭臺銘的父親是戰亂時代由東北輾轉來臺,之後在臺灣當了五十年警察,並且把郭臺銘四姐弟拉扯長大。年輕時的郭臺銘並不太耀眼。他就讀中國海專,畢業後先是學以致用進入航運業,在那個年代,臺灣正處於以中小企業帶動出口貿易、經濟準備起飛的時刻;郭臺銘嗅到了創業環境的機會,於是以母親標會下來和幾位同學各拿出的十萬塊開始他的企業經營之路。
  • 「虎王」郭臺銘
    就在昨天,郭臺銘,這位英文名Tiger的企業強人,又把自己的挑戰目標投向了另一個新的領域:他宣布將出馬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一下子在臺灣政界投下了一顆超級炸彈。 如果要選擇一個關鍵詞來形容郭臺銘,老冀會選擇「霸氣」。此前在媒體工作的時候,老冀就曾經見識和聽說過兩件關於郭臺銘的軼事。
  • 【獨家】郭臺銘為何「拋棄」長子郭守正
    郭臺銘表態不讓兒子接班,讓外界頗為吃驚。郭臺銘說:「我很快就要退休了,但長子郭守正和侄子、侄女絕對不會接事業」。郭臺銘的這一表態,讓外界頗為吃驚。因為曾經自立門戶的長子郭守正已經於2013年初回歸鴻海集團,出任鴻海子公司三創數位董事長。郭臺銘為何不讓兒子接班,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 鴻海集團:郭臺銘
    郭臺銘走上創業路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一個朋友找他幫忙,替一家外商找個塑料零件加工廠。必然是,半工半讀也才讀到船務專科的郭臺銘,在航運公司實習時,就已經有了開工廠的想法。當時,臺灣的航運貿易越來越好,很多同學都學什麼幹什麼進入航運公司上班,但郭臺銘逆向思考:沒有工廠哪來的貿易呢?開工廠才能發展出更好的事業。
  • 媽祖託夢|郭臺銘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這些故事您一定不知道……
    這,就是郭臺銘的實業精神。在他的創業史裡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創業家精神:1.要有狼性遇困難一定把創業放第一,你的決策都要以創業為重要考量,要做一個創業家,必須要犧牲你自己的時間,把事業排在第一,那你的很多東西就必須往後排。
  • 媽祖選中了郭臺銘!
    但是,幾年後,他就開始跨界創業了——富豪沒有一個安分的,郭臺銘不想在平庸的工作上浪費時間。剛開始,郭臺銘參與創業的的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很小,因為原料上漲,股東都想退出,他們哪裡會料到後續失去了和臺灣首富一起奔向財富巔峰的機會。郭臺銘不甘心就這樣失敗了,於是自己湊錢把所有股份買了下來,咬牙堅持。鴻海當時的主要的業務就是製造黑白電視機選臺的按鈕。
  • 郭臺銘為什麼輸?
    郭臺銘一生虔誠信奉媽祖。1975年,郭臺銘花了200萬元捐贈廟外的一對龍柱,並在柱子上雕刻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少年時代,郭臺銘曾在橡膠廠、砂輪廠和藥廠打工。從海事專科學校畢業後,郭臺銘成為了一名軍人。郭臺銘對鴻海的解釋為「鴻飛千裡,海納百川」。創業之初,郭臺銘沒日沒夜地撲在公司。後來回顧創業史,他說,如果自己的孩子對工作抱著「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的心態,「我隔天就打斷他的腿」。第二年,公司發展遭遇瓶頸,創業團隊逐一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