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謝琦團隊等改進CAR-T細胞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效果

2020-12-24 中國生物技術網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致死性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患者目前的中位生存期僅為18個月,平均五年生存率低於5%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新型的精準靶向腫瘤的免疫療法。從腫瘤患者外周血分離T細胞,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針對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的CAR(腫瘤嵌合抗原受體)導入T細胞表達並回輸患者體內,CAR-T細胞通過能夠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的抗原並通過免疫作用釋放大量的多種效應因子,高效地殺滅腫瘤細胞。

CAR-T細胞治療已經在血液腫瘤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實體腫瘤中進展相對緩慢。在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CAR-T細胞療法已顯示出臨床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早期證據, 然而其總體結果仍然不能令人滿意,促使人們努力尋求提高靶向膠質母細胞瘤的CAR-T細胞的抗腫瘤效力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近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琦研究員、希望之城國家醫學中心Christine Brown教授、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Jeremy Rich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 Cancer Discovery雜誌上發表了題為:CRISPR Screening of CAR T Cells and Cancer Stem Cells Reveals Critical Dependencies for Cell-Based Therapies 的研究論文。

該項研究利用基於CRISPR 基因編輯系統的全基因組功能缺失性文庫分別對於CAR-T細胞和膠質瘤幹細胞(GBM中惡性程度最高的細胞群)進行高通量無偏向的篩選,發現了多個能顯著提高靶向膠質母細胞瘤的CAR-T細胞抗腫瘤效力的新靶點

為最大化地實現該項研究的臨床價值,作者選用了靶向膠質母細胞瘤表面蛋白IL13Rα2的CAR-T細胞,該治療方法已在希望之城醫學中心主持的多項臨床研究中應用於復發腦腫瘤病人,並且已在一位病人中實現多發腫瘤灶的完全緩解(Brown et al, N Eng J Med, 2016)。

在CAR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人類T細胞進行基因編輯一直是免疫治療的難點之一,在第一部分針對CAR-T細胞的篩選實驗中,作者分別使用慢病毒電轉的方法導入SgRNA文庫和Cas9蛋白,從而實現了在CAR T細胞中同時引入功能缺失性文庫的目的。

這些細胞在體外和過量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來源的高表達IL13Rα2的膠質瘤幹細胞共培養,然後通過流式細胞儀富集PD1(PD1 是 T細胞耗竭的一個重要Marker)陽性和陰性的CAR-T細胞進行建庫測序。研究者在兩個不同T細胞供體構建的CAR-T細胞中發現了220個共同基因可以調控CAR-T細胞抗腫瘤活性(圖1)。 這些基因中有一部分是已知的參與T細胞活化或T細胞衰竭的調控分子,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該篩選的可靠性。

圖1:在CAR-T細胞中進行CRISPR 全基因組篩選

作者接著挑選了4個排名靠前且在CAR-T細胞中功能未知的基因(TLE4,IKZF2,EIF5A,TMEM184B)進行驗證。體外實驗顯示在CAR-T細胞中敲除這些基因都可以顯著增加CAR-T細胞對腫瘤的殺傷,增加CAR-T細胞增殖並且抑制CAR-T細胞耗竭(圖2)。

圖2:敲除TLE4等基因增加體外CAR-T細胞的抗腫瘤效應

作者還進一步利用RNA 測序探索了這些基因的分子作用機制。在TLE4或IKZF2 敲除CAR T細胞中,T細胞活化信號傳導相關通路的重要分子(TCR信號,T細胞活化,AP-1和ZAP)被激活,使得其從耗竭狀態中解脫出來, 維持其對腫瘤的殺傷功能。TMEM184B或EIF5A 敲除也誘導了類似T細胞活化信號通路的激活,但是和TLE4或IKZF2敲除不同的是,敲除TMEM184B或EIF5A不會上調細胞因子分泌和應答信號通路。

作者進一步通過單細胞測序發現,和對照組相比,TLE4敲除的CAR-T細胞具有更多分泌大量細胞毒性因子的細胞亞群而IKZF2敲除則降低了Treg細胞亞群的比例並且上調了IFNG、CCL3等激活T細胞因子的表達。令人欣喜的是,針對GBM PDX小鼠模型的體內實驗顯示,和對照組相比,敲除TLE4或IKZF2的CAR-T顯著增強對腫瘤的殺傷,能夠長時間抑制腫瘤的形成,延長小鼠的生存期(圖3)。

圖3:敲除TLE4或IKZF2的CAR-T細胞顯著提高對於小鼠GBM模型的治療效果

在第二部分篩選實驗中,作者利用類似的CRISPR 篩選策略在腫瘤幹細胞中進行了篩選,發現了RelA、NPLOC4等多個顯著調控GSC對CAR-T細胞殺傷敏感性等新靶點,並在體外和體內模型中驗證了其功能。對其作用機制的探索顯示這些基因可能參與了抑制腫瘤細胞分泌炎性細胞因子的作用。

總結一下,該項研究首次在CAR-T細胞和其靶向的膠質瘤幹細胞中實現了CRISPR功能全基因組篩選發現並鑑定了一系列可調節CAR-T細胞抗腫瘤潛能的基因,提供了通過基因編輯分子靶向技術增強CAR-T細胞的抗腫瘤功效的新策略。該項研究建立的高通量篩選平臺可以推廣到不同靶點的CAR-T細胞以及其他過繼性細胞轉移療法中,用以獲得具有臨床收益潛力的可靠靶標。

博士後/科研助理招聘

謝琦實驗室致力於研究腦腫瘤幹細胞的調控機制以及腦腫瘤的免疫治療,現因課題需要,招聘1-2名具有CAR-T研究背景的博士後或科研助理。

詳情參見:https://www.westlake.edu.cn/info/1459/5306.htm,歡迎有志之士加入,共同奮鬥。簡歷請投遞至:xieqi@westlake.edu.cn

論文連結:

https://cancerdiscovery.aacr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20/12/16/2159-8290.CD-20-1243.full-text.pdf

來源:BioArtReports

相關焦點

  • "芳·華"視界| 專訪天壇醫院李文斌:近期膠質母細胞瘤診療的更新與...
    近日,針對膠質母細胞瘤診斷和治療的新變化新進展,《神外前沿》新媒體專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腫瘤綜合治療病區主任李文斌教授,並介紹這變化主要體現在IDH和MGMT這兩個基因變化上。聯合發布成人膠質母細胞瘤治療共識),討論了膠質母細胞瘤診斷與治療方面的最新進展,並且闡述了當前的膠質母細胞瘤治療所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研究方向?
  • 被診斷為「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生存期有多久?
    巨細胞型膠質母細胞瘤(giant cell glioblastoma,GCG)為中樞神經系統罕見腫瘤,是膠質母細胞瘤的一個亞型,是在2016年版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中新提出的亞型。  定義  膠質母細胞瘤的亞型有較多的的巨怪形多核巨細胞,偶含豐富的網狀纖維和高TP53突變率。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相當於WHOⅣ級。
  • 腦科學日報: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曬傷」腦子是真的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來源:轉化醫學網胎腦路線圖顯示膠質母細胞瘤以祖細胞癌細胞為中心的三繫結構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成人原發性腦癌,對膠質母細胞瘤的幹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是有限的。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個癌細胞RNA測序項目,包括55000個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和20000個正常腦細胞。研究人員第一次檢測到他們所描述的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GSC),這是一種所有其他癌細胞都從中發育而來的細胞類型。他們顯示出腫瘤的細胞分級組織起源於膠質瘤幹祖細胞。團隊創建了一個可用於識別癌祖幹細胞特異性治療靶點的層級圖。
  • 全球醫權威報導:美國休斯頓大學改進腦晶片,可精確治療腦癌!
    據全球醫官網權威報導:休斯敦大學的Akay實驗室生物醫學研究小組報告說,他們先前在實驗室中開發的微流體腦癌晶片得到了改進。新晶片允許多次同時給藥,並針對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最常見的惡性腦瘤)進行大規模的藥物反應平行測試,佔所有病例的50%。GBM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僅為5.6%。多形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最常見的惡性原發性腦腫瘤,佔所有病例的50%。
  • 兩佬參院曾互鬥,雙雄不敵腦腫瘤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簡介
    九年前(2009),麥凱因的對手-民主黨大佬愛德華甘迺迪也在同一天(8月25日,終年77歲)死於同一種腦腫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昔日兩佬在參院上口舌相爭,臺下又相互調侃相擁,如今英雄惺惺相惜,只能天國相約再戰。那麼這種讓不屈的英雄也不得放棄的病魔—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 臨床試驗表明:靶向GD2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神經母細胞瘤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旨在靶向癌性腫瘤的新型CAR-T細胞療法,它在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一種罕見的兒童癌症)的兒童身上顯示出有希望的早期結果。
  • 腦科學日報:膠質母細胞瘤新靶標被發現;限時飲食可以減肥!
    文章通訊作者為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主席Donald Landry博士,共同作者還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梅奧診所、西奈山醫院等諸多頂級學術機構的臨床醫生。 2,Nat Comm丨李輝團隊從兒童腫瘤融合基因發現膠質母細胞瘤新靶標 來源:BioArt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李輝教授團隊的成果:A cytoskeleton regulator
  • (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獲批新適應症,治療成人...
    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藥物達攸同(貝伐珠單抗,國際商標: BYVASDA)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治療成人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最常見的原發性腦部惡性腫瘤),這是達攸同獲批的第3個適應症。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特拉維夫大學(TAU)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轉移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尋找癌症治療方法的重要一步。
  • 年終盤點:CAR-T細胞重磅研究解讀
    雖然有益效果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但是它提供了重要的證據表明這種特殊的CAR-T細胞療法可以作為未來治療兒童實體癌的方法。15.Cell Stem Cell:靶向CD133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膠質母細胞瘤doi:10.1016/j.stem.2020.04.008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很有前景的免疫療法,可用於治療一種致命的成人腦癌形式,即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 迄今為止最全的腫瘤質子治療39大適應症盤點!
    多年來,標準放射療法已經發展和改進,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是光子放療,比如旋轉調強,靜態調強,射波刀,TOMO刀,在控制許多癌症方面效果顯著。 適合治療的腫瘤分類適合治療的腫瘤患者 腦嵴髓腫瘤 1.膠質瘤未出現大範圍種植轉移的膠質瘤 適用於以下情況: 手術切除困難復發其他 2.膠質母細胞瘤未出現大範圍種植轉移的膠質母細胞瘤
  • 嗜鉻細胞瘤藏體內,「達文西」巧手來剷除
    李女士慕名找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陳明教授,「根據檢查提示右側腎上腺顯示不清,右側腹膜後佔位,考慮嗜鉻細胞瘤可能。」雖然患者並無血壓增高、頭痛等症狀,但是腫塊所處的位置在右側腎上腺這一嗜鉻細胞瘤特別「喜歡」的地方,高度懷疑是嗜鉻細胞瘤。
  • 剛得諾貝爾獎就被證明可有效治療癌症,基因編輯技術或先...
    每天疼痛加劇,如萬千螞蟻般的蝕骨,止疼片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效果了,剛剛注射完嗎啡,我知道我在醫院裡只能等死!」發表該成果的以色列研究團隊稱:"...具有潛力永久破壞腫瘤存活的基因,其可以克服傳統癌症治療的重複給藥的限制,提高治療效果,並且需要的處理較少"。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次實驗的成果:一次腦內注射治療,患癌小鼠平均壽命增加一倍,抑制腫瘤生長50%,提高生存率30%!抑制腫瘤生長,並提高實驗小鼠80%的總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