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鐵8號線沙園站出來,沿著A出口的電梯往上,以暖黃色燈光為主色調的樂峰廣場躍然眼前。臨近飯點,商場內的餐廳已經開始排隊叫號,就餐、閒逛、購物、看電影......熙熙攘攘的人群為商場增添了不少生氣。
這是凱德宣布正式收購樂峰廣場第400餘天后。也正是在這一天,志在拓展中國市場的凱德,還將收到一份來自控股股東的大禮。
1月14日早間,凱德集團發布消息稱,集團與淡馬錫達成交易,以110億新元收購其附屬公司星橋騰飛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的所有股份。
隨後,凱德集團向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此次收購的股份實質是星橋騰飛的全部股份。
也就是說,此次交易後,星橋騰飛將成為凱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交易完成後,凱德集團管理的資產總值將超過1160億新元。
有分析人士評論稱,星橋騰飛進軍中國也超過了20年,其旗下擁有的資產或許正是凱德相中的目標,另外,星橋騰飛在物流和商務、產業園領域的布局,也是凱德布局商業產業鏈的一個重要接口。
百億新元收購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凱德集團來說,淡馬錫控股及其附屬公司星橋騰飛集團就是巨人的肩膀。
1月14日,凱德集團發布消息稱,集團與淡馬錫達成交易,以110億新元收購淡馬錫附屬公司星橋騰飛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的所有股份。
交易完成後,凱德集團管理的資產總值將超過1160億新元。而凱德集團的官網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9月30日,集團在全球擁有及管理資產總值超過920億新幣。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2018年年初,凱德集團提出,到2020年集團管理資產要達到1000億新元。按此計算,凱德集團在2019年年初就已完成了上述目標。
在上述交易完成後,凱德集團在新加坡和中國的管理資產將分別增長40%和9%。其在新加坡的資產價值將達到386億新元,佔比集團管理資產的33%。在中國的資產價值將達到482億新元,佔比集團管理資產的41%。
此外,凱德集團的業務以新加坡和中國為核心市場,以越南和印尼為新興市場,此次收購星橋騰飛,其業務版圖也將擴展至印度、澳大利亞、英國等地。
凱德集團總裁兼集團執行長李志勤提到:「從地理範圍來說,這項交易增強了凱德在新加坡和中國兩大核心市場的布局,也擴大了我們在印度、美國和歐洲的規模。」
如果說地理版圖的擴張與管理資產的充實是凱德集團在此次交易當中獲得的「碩果」,那麼在業務版圖上的拓展則是凱德集團收入囊中的「種子」。
凱德集團在消息中提及,交易完成後,集團在全球的資產類別將擴充至物流/商務園、工業地產、住宿(服務公寓、酒店、長租公寓等)、辦公樓、購物中心和住宅,覆蓋的地理範圍將拓展到32個國家180多個城市。
數據來源:凱德集團官網、觀點指數整理
據觀點地產新媒查閱資料獲悉,星橋騰飛管理資產達236億新元,其中超過80%集中於商務空間,50%以上(約124億新元)聚焦在物流/商務園和數據中心等新經濟領域。
「凱德集團具有零售房地產投資及開發、購物中心運營、資產管理和基金管理的能力,物流和商務產業園領域的布局無疑會成為其打造商業全產業鏈的一個重要接口」,上述分析人士提到。
大股東「孵化」模式
「凱德對於這項變革性的交易興趣盎然,對於平臺整合後邁向全球領先房地產集團的前景充滿期待」,凱德集團董事會主席黃記祖用「變革性」來評價這場交易。
或許,這場交易的「變革性」更多的體現在凱德集團與星橋騰飛的角色演變之間。
資料顯示,凱德的前身是新加坡百騰置地與發展置地,於2000年合併,兩者背後的大股東都是淡馬錫控股。本次交易的另一個主角——星橋騰飛集團則由淡馬錫控股和裕廊集團以51:49持股比例成立。
也就是說,凱德集團和星橋騰飛實際上扮演者「表親」的關係。但這對「表兄弟」,從2011年起又多了一重身份——合作方。
2011年11月,凱德集團聯合星橋控股以65.36億元的價格拿下了重慶朝天門廣場與解放碑之間的一幅地塊,佔地面積達9.18萬平方米。彼時,凱德集團表示,該地塊將用來建造重慶來福士廣場。
如今星橋騰飛成為凱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這種新加坡「國企」之間的整合也引起市場諸多關注。類似的整合在國內較出名的是中信地產、中海地產重組,保利地產、中航地產的重組,而在同一個集團內整合的案例則有華潤集團向華潤置地的注資,後者被稱為「孵化模式」。
某種程度上,淡馬錫將星橋騰飛出售予凱德集團,更像是一種大股東為「孵化」地產平臺而開展的資產重組行為。
在這場資產重組背後,是淡馬錫急於做大凱德集團的渴求。
有業內人士向觀點地產新媒體分析稱,凱德作為進入中國市場較早的外資集團,近年來常被指在華發展步履緩慢。但從近兩年來看,凱德似乎在努力打破這種印象,此次收購不排除與其加快發展的戰略有關。
2018年1月5日,凱德集團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凱德商用,擬以17.059億新元出售凱德集團在中國的20個購物中心100%股權及相應負債。當時凱德方面對外表示,出售主要為了優化資產結構。
在剝離部分資產後,凱德在布局策略上更傾向於核心一二線城市。其中2017年末收購廣州樂峰廣場後,凱德在2018年先後收購了重慶兩江春城項目、廣州增城區兩宗地塊、廣州科學城核心區的商業商務用地、上海虹口星港國際中心項目。
在去年11月聯手新加坡GIC以人民幣收購127.86億元上海第一高雙子塔後,凱德中國一位人士曾對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集團計劃在國內一二線重點城市收購資產,但市場上一些優質項目流通性較低,因而對收購計劃造成一定阻礙。
上述人士還列舉領展在深圳斥資74億港元購買深圳中心城商場的案例,表示這樣的大宗交易在華南地區相對少。從布局來看,外資的大宗房地產交易多集中在上海。
2019年開年,凱德繼續延續2018年的速度。其於1月7日宣布,集團與一家非關聯第三方公司成立50:50的合資公司,以27.52億元收購上海浦發大廈約70%面積。
而此次從合作方搖身成為持有方,或許也是「步履緩慢」的凱德轉變的一個重要裡程。
凱德集團也表示,此次收購完成後,「按歷史慣例預估的集團收入將從2.28億新元增長到3.37億新元,增長率為40%」。
本文轉載來自:觀點地產網 龔麗欣,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