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疑重新布局國內 旗下公司24億收購上海地產項目

2021-01-18 騰訊網

收購完成後,工銀國際和ARA子公司旗下一隻基金將持有三林印象城約62.3%股份,Straits Real Estate旗下房地產子公司則將持有三林印象城約37.7%的股權。

原標題:李嘉誠旗下ARA亞騰資產收購上海「三林印象城」

一度撤出市場的李嘉誠,似乎開始重新布局國內的商業地產。

日前,信城不動產與新加坡ARA亞騰資產就上海三林項目商場部分正式達成收購協議。交易約定,亞騰資產管理公司(ARA Asset Management,下稱ARA)與Straits Real Estate以及工銀國際組成合資聯合體,共同收購三林印象城,後者是一家位於上海浦東的商場,由信城不動產於2017年接管並進行改造。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本次交易價格約為24.2億人民幣(約3.47億美元),目前看來,這筆交易將在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

收購完成後,工銀國際和ARA子公司旗下一隻基金將持有三林印象城約62.3%股份,Straits Real Estate旗下房地產子公司則將持有三林印象城約37.7%的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ARA成立於2002年,由香港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13.HK)創立,是一家房地產基金管理公司,其主要業務包括管理房地產信託基金、私募房地產基金和提供房地產物業管理服務,2007年公司在新加坡上市,2017年完成私有化。

目前,ARA由長實(1113.HK)持有約8%股權,趙國雄擔任主席。趙國雄是李嘉誠旗下房地產業業務的重臣,加入長實二十多年,目前也擔任長江實業集團執行董事。

而公開信息顯示,此次收購標的——上海三林印象城——前身是竣工於2008年並於2010年開業的「三林城市商業廣場」。儘管「三林城市商業廣場」早在2010年就已開業,但因經營不善、業態調整等多方面原因,經營效果並不理想。

2017年4月19日,深圳市信城不動產有限公司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網上交易平臺以掛牌競價方式獲取了「上海三林城市商業廣場」項目,資產包括購物中心、臨街商鋪、甲級寫字樓辦公、星級酒店等,項目總建築面積達15.34萬㎡,成交價為24.3億元,成交樓面地價為15840元/㎡。

獲取項目後,成為信城商業綜合體標準產品線「信城MO+」的首個落地產品,項目整體定位為「給城市更多可能」的現代智慧綜合體。其中,項目西區作為整體商業中心運作,信城不動產引入「印力集團」進行改造運營,合作打造「三林印象城」。

事實上,在外資「買買買」的背後,是外資加倉中國商業地產的浪潮。這一浪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已經顯露出明顯的跡象。

2018年11月14日,凱德集團通過來福士基金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以127.86億元成功競得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核心區域的上海最高雙子塔整體股權。

除了凱德,2018年黑石以12.5億美元(約86.2億人民幣)收購了上海怡豐城購物中心以及相鄰的辦公大樓和淮海中路雪豹商城。英資太古收購了前灘一開發地塊50%股權,加拿大博楓收購了金橋太茂與南翔太茂。

世邦魏理仕數據顯示,2018年外資在華商業房地產投資猛增62%至780億元人民幣,創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地產諮詢公司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2019第一季度,美國、瑞士、巴林和新加坡等國的機構投資者買入了價值27億美元的中國商業地產。這是Real Capital公司自2007年開始統計該數據以來,單季度外國投資者購買金額最高的一次。

從外資的一系列選擇來看,一線城市的核心商業資產,由於具備周期性低風險特點,易於管理、現金流穩定、交易流動性強,同時收益不斷走高,因此受到青睞。

作為中國最成熟和最具流動性的大宗物業市場之一,對於尋求購入資產多樣化的全球投資組合持有者而言,上海無疑在首選範圍內。2018年上海大宗物業市場成交總額1178億元,佔大中華區總成交量3970億元的29.67%。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2018年上海商業零售物業合計成交總額約為人民幣68億元(約為2017年的3倍),其中約有四分之三以改造為收購目的。而截止至2018年底,上海樓齡滿10年辦公和商業超過3300萬平方米,物業翻新改造為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增值型投資機會。

相關焦點

  • 「超人歸來」:李嘉誠砸下24億收購上海地產
    一度撤出中國市場的李嘉誠,一路被喊打「不能讓他跑了」的李嘉誠,近日傳出以24億人民幣收購上海地產!李超人又開始重新布局國內的商業地產?李嘉誠王者歸來?12月26日,據第一財經報導:李嘉誠旗下ARA亞騰資產收購上海「三林印象城」。交易約定,亞騰資產管理公司與Straits Real Estate以及工銀國際組成合資聯合體,共同收購三林印象城。
  • 這邊拋售歐洲收購 李嘉誠是怎麼「跑掉的」?
    2013年10月9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下稱「長實」)已將香港嘉湖銀座商場,以58.5億港元的總價整體出售;當年的國慶長假前,李嘉誠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電能實業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電燈有限公司。2013年11月,和黃一周內兩次出售物業,價格超過5億港元。
  • 布局英國後2年失460億後,李嘉誠讓出香港首富,新主也是92歲老人
    2020年2月6日福布斯發布了《2020年中國香港富豪榜》,穩居香港首富寶座長達21年的李嘉誠,被李兆基憑藉304億美元的身家擠下。 李嘉誠身家為294億美元,較上一年縮水23億美元,屈居榜單第二位。過去兩年,李嘉誠的財富共計縮水了460億。而這兩年,也是李嘉誠大舉布局英國,對內地戰略調整的時期。
  • 李嘉誠的囤地風雲路|和記黃埔|內地|李嘉誠|香港|地產|公攤面積
    2013年,他以26億元的價格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2014年,他以57.5億元的價格出售北京三裡屯地標建築盈科中心;2015年,以5.2億元價格出售香港新界商業地產物業盈暉薈……直到昨天(9月23日),成都方面公開向李嘉誠的和記黃埔地產公司發布部分金融服務「禁令」,因其存在囤地捂盤行為。至此,李嘉誠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囤地捂盤行為,對地方經濟構成損害。
  • 李嘉誠賣什麼「藥」?
    李嘉誠「跑路」的消息在2013年才見諸報端,但事實上他「跑路」的時間似乎可以追溯得更早:2008年,李嘉誠便以44.4億元賣掉位於上海的世紀商貿廣場。隨後,李嘉誠開始大量套現,似乎也坐實了他「跑路」的傳言: 2013年起,以26億元賣掉廣州西城都薈廣場、以30億元賣掉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以57.5億元賣掉北京盈科中心、以200億元賣掉上海陸家嘴「世紀匯綜合體」等地標性建築、以70.9億元的高價賣掉了成都的一個房地產項目。
  • 500億甩賣京滬項目?李嘉誠的內地「尾盤」生意經
    2019年5月15日,針對外媒報導長實集團打算出售上海高尚領域項目,價值約為200億元人民幣,而長實企業事務總監班唐慧慈曾回應稱,公司經常有收到不同的出價建議,但有建議不代表公司接受及會出售項目。彼時,就有專家對記者表示,在住宅熱銷不成問題的情況下,長實集團上述出售高尚領域項目在邏輯上站不住腳。
  • 李嘉誠又回來了?!
    因為據外媒報導,李嘉誠創辦的亞騰資產管理公司,將與Straits Real Estate以及工銀國際組成合資聯合體,共同收購位於上海浦東的三林印象城。交易價格是3.7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是24.2億元,交易預計在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
  • 凱德110億新元收購星橋騰飛背後:大股東「孵化」地產平臺
    這是凱德宣布正式收購樂峰廣場第400餘天后。也正是在這一天,志在拓展中國市場的凱德,還將收到一份來自控股股東的大禮。   1月14日早間,凱德集團發布消息稱,集團與淡馬錫達成交易,以110億新元收購其附屬公司星橋騰飛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的所有股份。   隨後,凱德集團向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此次收購的股份實質是星橋騰飛的全部股份。
  • 別了,李嘉誠
    旗下兩大賺錢機器長和集團股價暴跌37%,市值蒸發1070億港幣,長實集團同樣暴跌31%,市值蒸發659億港幣,合計超過1729億已經蒸發。 一貫擅長利用危機的李嘉誠,自身的大危機才剛開始。 三 從2013年開始,李嘉誠拋售內地和香港的項目金額超1700億。從2015年開始,4年來在內地沒有拿過一塊地,直到去年底在上海24億收購了一棟樓。 當然,商人嘛,哪裡有錢賺就去哪裡。 李嘉誠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只是一個純粹商人,要的就是利潤,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衡量我!
  • 李嘉誠家族連拋商業地產 長實變相減持香港嘉湖銀座70%股權
    日前,李嘉誠之子李澤楷繼父親賣出廣州、上海、南京三物業後,表示將出售旗下盈大地產。在短短5個月內,李氏家族已出售了價值超200億元的中國內地物業。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在新的經濟條件下,亞太區房地產投資市場的吸引力有下降的趨勢,與此同時商業地產已出現明顯的泡沫跡象,李嘉誠作為投資風向標,其頻拋物業也正是來源於對未來市場的判斷。
  • 李嘉誠六年賣2500億港元資產 幾乎買下整個英國
    本文轉載自好奇心日報 昨天,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同意以402億港元,出售位於香港核心地塊的中環中心約75%權益。 長實集團在公告中稱,買方為中國港澳臺僑和平發展亞洲地產有限公司。該公司專為此次收購而設立,其最大股東是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擁有55%股權。
  • 失去首富,李嘉誠是隱富還是利己主義者的失敗?
    90年代香港出現經濟危機,很多人拋售房產,李嘉誠大肆收購,危機解決大賺一筆,看到內地地產事業發展迅速,李嘉誠故技重施,花低價買來大片土地,不少土地放在手裡一直不開發或者開發一小部分,有的地塊放置長達20年之久,曾有人透露,李嘉誠旗下30個項目中,只完成了其中30%的項目,儼然成了「囤地之王」。
  • 李嘉誠的4000億資產會被英國沒收嗎?現在他們開始在大陸投資
    李嘉誠2020年初,香港富豪李嘉誠改變海外投資趨勢,支持中國多個項目,準備投資中國。據國內媒體採訪了解,1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基建控股有限公司與中國知名企業籤署意向書,與上市公司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商討電力能源合作計劃,顯示李嘉誠準備在中國進行大規模投資。
  • 老狐狸李嘉誠:捂盤16年坐收漲價之利,惹怒官方即套現走人
    有限公司及其項目公司提供新增融資、貸款,禁止高新區內金融機構向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提供幫助。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是和記黃埔地產繼北京、廣州、深圳、重慶之後進入內地的十四個城市之一。而和記黃埔又是香港富豪李嘉誠長江實業旗下重要上市公司,地產為其重要布局領域。而惹惱官方的捂盤行為,根據報導,指的是和記黃埔進入成都的1號作品——南城都匯。
  • 懂點兒啥:李嘉誠內地財富密碼:捂盤
    李嘉誠的感受尤為深切,他在香港的幾次大動作,幾乎都與內地有關係。60年代末,內地有一波移民香港潮,李嘉誠趁機大舉收購廉價地產,後來房價攀升,他一躍成為四大地產家族之一;70年代末,華人資本家開始崛起,英資財團信心動搖,李嘉誠一舉收購百年洋行和記黃埔,名震香江。正值事業高點,他又在內地看到了事業的第二春。1979年,國務院批准香港招商局,在蛇口建立第一個出口加工工業區。
  • 香港賣,歐洲買,李嘉誠的進退之道,「人棄我取」策略揭秘
    作為買方的 I Squared 合伙人之一Gautam Bhandari表示:基礎設施基金往往以移動信號塔作為主要的購買目標,光纖網絡將會是下一個行業風口;不管手機如何聯網,光纖網絡構成的主幹仍然不可或缺。今日,和記電訊香港控股股價高開,截止目前漲幅8.19%。
  • 張松橋回來了,郭臺銘也回來,李嘉誠連續賣外國資產也要回來了?
    最近又有一個消息傳來,李嘉誠先是29億美元賣掉了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隨後李嘉誠又準備把歐洲電訊的資產以100億歐元的價格賣給西班牙的一家電訊公司,難道李嘉誠也要回來了?去年李嘉誠旗下的一家投資基金就接手了上海三林的一個商業地產項目,涉及十幾億的資金,雖然不是太大的項目,但是也說明了李嘉誠似乎有意重回內地。2019年長和年會上,李嘉誠父子都說自己沒有離開。其實這也是一種信號,那就是給自己回來做鋪墊。
  • 李嘉誠父子表態:從來沒離開過怎麼會有重返呢?
    1月10日晚上,李嘉誠和兒子李澤鉅現身,公開談了香港局勢及在內地的投資。當晚,長江集團舉行周年晚會,集團資深顧問李嘉誠到場後,主動走向記者祝大家新年快樂,但沒有回答提問。在被追問對香港看法時,他說「今天真不是我講」。
  • 成都大賺一筆後,李嘉誠撤了,員工怒了
    2004年,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以21.35億總價,拿下成都高新區1036畝土地,樓面價僅1030元/平。2019年10月,李嘉誠將大連西崗山項目賣給融創,作價40億,這幅地是長實2011年以19億競得,存地8年,價值翻倍。更經典的要數2016年10月,長實200億將上海浦東世紀匯出售給中國人壽。
  • 李嘉誠要回內地抄底了?
    6月3日,長實地產(01113.HK,以下簡稱「長地」)在香港上市,接手長江實業(以下簡稱「長實」)與和記黃埔(以下簡稱「和黃」)的全部地產業務。至此,李嘉誠導演的長達半年的世紀重組塵埃落定。2013年以來,李嘉誠從拋售內地物業到資產重組,再到遷冊海外的一系列布局,無不引發外界對「超人」看空內地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