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機會,電影會一直拍下去,但是我的第一職業永遠是醫生。
近日,電影《醫緣》首映式在上海影城舉行。
與其他同類型題材電影不同的是,本片的導演兼編劇,是一名現實中的醫務工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麻醉科醫生曹鍾強。
醫生、導演、編劇,這幾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職業統一在一個人身上,頗有點「不想做導演的編劇不是個好醫生」的離譜。而在曹鍾強看來,自己這次「不務正業」的跨界,其實是一次有目的的嘗試:「如果有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醫生和醫院,如果醫患雙方能付出更多的理解與溫情,那麼,醫患之間的矛盾終有望化解。」
把醫院裡的悲歡離合、醫生們的酸甜苦辣展現在人們面前
醫學院學生韻霞走進東華醫院實習的第一天,就被眼前的場景震住了:
一群病人家屬氣勢洶洶地衝到重症監護室門口,質問醫生為什麼他們的父親手術後一直沒有醒來。醫生和護士耐心地向他們解釋病情,可家屬們堅持要衝進監護室。混亂中,一名身懷六甲的護士被推倒在地。
看著臥床不起、先兆流產的護士,韻霞流下了眼淚。在她心裡,醫生本是一個受人尊重的職業,沒想到實習第一天,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就活生生地呈現在她的眼前。
韻霞決定,一畢業就改行,不做醫生。
這是電影《醫緣》的第一個場景。這部電影從一個醫學院畢業生的視角,展現了當下尖銳的醫患矛盾以及年輕醫務人員內心面臨的掙扎。
《醫緣》的編劇兼導演名叫曹鍾強,是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的一名資深麻醉科醫生;在電影這個行當,他和《醫緣》的女主人公一樣,是個不折不扣的「新人」。
從醫二十多年,曹鍾強日出月入的是手術室,但心裡一直有一個文學夢。恰好,華東醫院經常有文化名人入住治療,得工作之便,他時常能感受巴金、俞振飛等著名作家、藝術家的風採。醫院的隔壁又是上海戲劇學院,聽課、學習有近水樓臺之便。
1998年,曾多次在報紙上發表過文章和漫畫的曹鍾強被聘為上海電視臺的特約記者。這個身份,讓他從一名單純的醫學從業者,逐漸向社會觀察者轉型。
他發現,醫生這一職業常常不被人所了解,病人和家屬還對他們抱有許多誤解。
曹鍾強決定,利用業餘時間寫一部小說,把醫院裡上演的悲歡離合寫進去,也把醫生的酸甜苦辣真實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一寫就是十年。除了工作,曹鍾強幾乎將所有時間留給了寫作。他摸索推敲布局架構、逐字逐句修改雕琢。2009年,三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說《醫戀》終於問世,這部少見的「醫生寫醫生」的小說經報紙連載後,許多讀者都被主人公婦產科醫生劉詩芬的故事打動。
趁熱打鐵,曹鍾強又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醫戀》的姊妹篇《日出月入手術室》,這次的主人公韻霞是劉詩芬的表妹。小說在報紙上連載後,同樣引起了廣泛反響,曹鍾強成為了上海作家協會的一員。不久,從小喜歡電影的他又萌生了一個念頭:何不將小說拍成電影,讓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醫生?
在華東醫院院長俞卓偉、上影集團領導以及上海市衛計委等多方支持下,《日出月入手術室》被搬上了大銀幕,取名《醫緣》。
醫療題材的電影,一定要拍得真實,要經得起同行的檢驗
一位突發大出血的病人被緊急送入手術室,他的鮮血頓時濺在主刀醫生和護士的臉上,搶救中還有醫生被他抓破了皮膚。
經過眾人的努力,病人轉危為安,可檢查發現,病人的血液中攜帶有愛滋病毒,且檢驗結果呈強陽性,也就是說存在很強的傳染性。
消息傳來,手術室一片譁然。醫院趕緊安排參與搶救的醫生護士進行檢查。幸運的是,無一人感染。
《醫緣》中的這樣一場搶救戲,取材於真實的手術室案例。
這樣的意外雖不時常發生,但曹鍾強想告訴人們,醫生就是在這樣的高風險和高壓力下工作,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關乎生命。
機緣巧合,曹鍾強不僅擔任《醫緣》的編劇,還出任導演。雖然對鏡頭語言並不陌生,但畢竟隔行如隔山,拍攝時的許多細節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考驗。
為了全情投入,曹鍾強向醫院告假,院長俞卓偉一口答應,全力支持他的拍攝。俞卓偉告訴他:只有一個要求,一定要拍得真實,要讓觀眾滿意,還要經得起同行的檢驗。
真實,也是曹鍾強對自己的要求。當前,以醫院為背景的電視劇並不少,但常常因為缺乏專業性而被質疑、詬病。自己在醫院幹了二十幾年,如果拍不好最熟悉的場景,不能向觀眾呈現醫生的真實一面,曹鍾強心裡無論如何也說服不了自己。
為了真實地還原這些場景、細膩刻畫醫生的工作狀態,平時一貫低調溫和的曹鍾強,在拍攝現場成了一個嚴厲的、不放過任何細節的導演。然而,為了追求真實,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難題接踵而至。
比如,拍攝需要一間合適的手術室。華東醫院本是首選,但手術室實在安排得太滿,騰不出時間。曹鍾強只得四處打聽,最終在市衛計委的傾力協助下,第六人民醫院東院答應給劇組安排出一間手術室,但允許拍攝的時間,還不到兩天。
正式開拍時,狀況又接連發生,這個臨時手術室裡連個麻醉機和心電監護儀也沒有,一場大手術怎麼能沒有這些道具?曹鍾強趕緊拜託第六人民醫院的麻醉科同行,請他們幫忙把十分貴重的麻醉機等手術室必備設備搬運進來。
為了追求真實,華東醫院的不少醫護人員在劇中「本色出演」。拿慣了手術刀的他們在攝影機面前都是「新人」。為了讓這些新人既演得自然,又滿足電影的要求,曹鍾強動足了腦筋。他一遍遍對同事們說戲,一次次重來,直到滿意為止。
這部特殊電影的拍攝,吸引了錢漪、小翁雙傑等知名演員以及柏萬青的加盟。至於男女主角,曹鍾強則特意挑選了在校就讀的表演系學生。這個從導演到主角都是「新人」的團隊,就這樣將《醫緣》搬上了大銀幕。
他慶幸,自己和在場的每一位醫生都盡到了責任,和病人共渡了生死難關
一位身懷雙胞胎的產婦被推入產房進行剖宮產手術,而在一牆之隔的另一間手術室裡,一位甲狀腺癌患者正在接受腫瘤切除手術。
從術前準備,到麻醉,兩臺手術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很快,一名男嬰在產房順利降生,新生命響亮的哭聲,讓現場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就在此時,隔壁的手術室卻出了意外。麻醉醫生李曉強突然大喊一聲:「病人呼吸沒了!」手術室的氣氛瞬間凝固,心電監護儀顯示,病人的各項生命指針正在迅速下降,瞳孔也開始散大。緊急插管、搶救,李曉強手握著呼吸皮囊,堅持不懈地給患者供氧,汗水從他的額頭上一滴滴地滲出來。
終於,監視器上的指標開始上升,病人的呼吸恢復了正常,搶救成功了。
「哇……」又一聲清脆的啼哭聲從產房傳來,一名女嬰呱呱墜地,一對龍鳳胎誕生了。
走出手術室,目睹這一切的韻霞久久不能平靜,她從來沒有感到如此自豪。走出醫鬧的陰影,韻霞重拾了做醫生的信心。
電影《醫緣》中的這個生死時刻,源自曹鍾強多年前的親身經歷—他就是那位麻醉醫生李曉強。
那一天的每個細節,曹鍾強至今清晰地記得:按常規完成頸叢麻醉後,他發現病人似乎睡得特別沉,一種不祥的預感突然萌生—他擔心病人睡得太沉,可能會抑制呼吸。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特意請來上級醫生。上級醫生認為,麻醉沒有問題,病人的各項體徵暫時也都正常,只需加強觀測。
此時,曹鍾強想起了多年前老師傳授的一個小秘訣,他轉身從酒精棉球缸裡取出一個小棉球,抽出少許棉絮,粘在病人的鼻尖上,棉絮隨著她的呼吸一起一伏。
曹鍾強相信,這個「土方法」能更直觀地監測病人的呼吸,一旦出現異樣可能比監護儀上的數字反應還快。
外科醫生緊張地進行著手術,曹鍾強則目不轉睛地盯著那片棉花絮和監護儀,就在隔壁產房傳來嬰兒的啼哭聲時,他突然發現,棉花絮越飄越慢,眨眼間就停止了。曹鍾強大喊一聲,所有醫生立即投入搶救。由於發現及時,病人最終轉危為安。
手術後第二天,曹鍾強去病房探望那位病人。病人激動地說:「醫生,謝謝你們,你們是我的救命恩人。你們搶救我時,我都知道,我還清楚地聽到你在喊我的名字,只是我發不出聲音。感謝你們沒有放棄我,把我拉了回來。」
曹鍾強深受震撼:病人當時處在麻醉狀態,且瞳孔都已散大,對光幾乎都喪失了反應,怎還會有如此清晰的意識?他第一次意識到:人的生命力竟然如此頑強。他也慶幸,自己和在場的每一位醫生都盡到了責任,堅持搶救,沒有一絲放棄,他們和病人一起共渡了生死難關。
事隔多年,曹鍾強之所以要將自己的這段經歷搬上大銀幕,是因為在他看來,這正是醫生這個職業的價值與快樂的最好詮釋。
做醫生,你永遠也不會後悔,因為這份職業的崇高不會變
空巢老人馮馮在家突發膽囊炎,誘發感染性休克。他的兒子卻沉迷於麻將臺,遲遲不到醫院籤字手術,最終耽誤了救治時間。
事後,馮馮的兒子堅持認為是醫院耽誤了治療,他多次向醫院索賠無果後,竟帶著醫鬧揮刀捅向醫生。
關鍵時刻,韻霞不顧危險,挺身而出,用機智與溫情化解了危機。
電影開場時的醫鬧風波,一直貫穿於影片始終。
在《醫緣》的結尾,醫患矛盾最終得到了化解,但現實中仍有許多解不開的矛盾,一直結在醫患的心頭。
曹鍾強說,他拍這部電影,就是想把這些最現實的矛盾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也把醫生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銀幕前—他們可以無懼感染愛滋病的風險,義無反顧地為挽救病人生命而努力,但在醫鬧面前卻往往無能為力,有時甚至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小詩《醫人行》裡,曹鍾強曾這樣寫道:「日出月入杏林中,風起雨落醫人行;不圖鮮花和掌聲,但願汗水換平安。」
「面對眾說紛紜的醫患關係,面對步履維艱的醫療改革,更加需要的是相互理解,從而提升相互的信任度。」他相信,如果有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醫生和醫院,如果醫患雙方能夠付出更多的理解與溫情,那麼,醫患之間的矛盾終有望化解。
在曹鍾強看來,醫學電影是醫學文化的一種。他選擇了用自己第一次涉足的電影來展示醫務人員真實工作和生活,是因為只要有助於謳歌醫療第一線風採,有利於構建醫患關係的信任平臺的事,他願意做一個「不務正業」的醫生。
上周,由曹鍾強的另一部小說《金蝴蝶夢》改編的同名電影開拍了。在第二部電影中,「曹導」又將以一個醫生的視角講述有關整形美容醫學的故事。
「如果有機會,電影會一直拍下去,但是我的第一職業永遠是醫生。」曹鍾強沒有忘記醫學院老師曾對他說過的話:做醫生,你永遠也不會後悔,因為無論時代、社會怎麼變,對醫生的需求不會變,這份職業的崇高也不會變。
(解放日報《醫生拍電影,治療醫患痛》記者 陳俊珺)
歡迎您關注「醫脈通」微信公眾帳號。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彈出菜單後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