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會不會成為一個「中國成語」?

2021-01-18 樂居財經

著名財經主持人馬紅漫博士,莫要望「名」生義,非美女真爺們兒,一個高大魁梧的專家型媒體大佬。

馬博士在中國房地產品牌測評年會上說:開發商很辛苦,要背誦新的成語,如「房住不炒」、「房短不刺」。

成語,特有的中國文化現象,以四字形式為主,來源多為一個故事或典故。

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為成語。

換言之,成語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能夠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籍,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

房住不炒,出處是兩年多前的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強調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房短不刺,出處為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要求: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相比之下,房住不炒,有成為中國新成語的潛質。

總書記上述原話,起初壓縮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進一步再濃縮為:房住不炒。

濃縮的,都是精華啊。不但符合成語主流的四字結構,且「眾人皆說」,言簡意賅,一擊即中。

房短不刺,四字牽強,容易產生歧義。難道是,房子裡有什麼東東很短所以刺不到?

成語生命力,更在於長期性。多少成語,「不忘初心」地考證,真是已然上下五千年,至今活躍在我們的唇齒之間,鮮活靈動。

房住不炒,兩年多光景,會不會資歷不夠,尚無經受歷史長河之考驗?然而,對於中國的開發商來說,兩年如同千年,度日如年,糾結久矣。所以不管你認不認「房住不炒」是一個新成語,反正我跟著馬博士認了。

炒房,用炒字,體現中國人的吃文化。

比起,蒸、煮、炸、煎、烹、熬等技法,小炒、熱炒、快炒,大炒,體現效率高,時間短,收益大。

中國熟悉炒房這兩個字,應該最早來自當下須止暴制亂最前線的香港同胞,接著在海南小試牛刀,然後由溫州同胞發揚光大,深入人心,走向全國。

海南1988年建省,當年房價1350元一平,1992年5000年一平,三年爆漲3.7倍。海口地價從1991年10萬一畝,飆升到1992年的600萬一畝,春夏秋冬四季流轉,竟漲了60倍!

馮侖、潘石屹、易小迪、王功權、劉軍、王啟富等「萬通六君子」,東拼西湊3萬元註冊的公司,兩年後獲利3000萬。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中國房地產第一次泡沫在海南破滅,六君子帶著炒來的人生第一桶金,各自開闢出屬於他們的新紀元。

溫州炒房團,是中國點式個人炒房到團隊集體炒房的「飛躍」,是打上時代烙印的著名溫州品牌之一。他們從炒溫州房產開始,炒浙江尤其杭州的房產,然後進入上海,再殺向北京,所向披靡,摧枯拉朽,百戰百勝。

某種意義上,溫州炒房團先知先覺,在別人還沒看明白,沒清楚其套路時,先下手為強。

他們一是看大勢,中國取消福利分房,經濟建設日新月異,房地產市場的崛起不可避免,必將推動資產價值的提升,且供應一時不足。二是利用政策紅利,沒有限購,想買幾套、就買幾套,想在哪個城市買,就在哪個城市買,四海之內可皆有房也。三是槓桿用到極致,以小博大,貸款太容易,甚至零首付都賣過房。

銀行的錢,不用白不用,用了真不白用。

開發商當時也沒太開竅。客戶押上五萬、十萬的,就把幾百萬的房子認購了。後面隨便加價賣給新客戶,轉手就賺個幾十萬的,這叫炒樓花。這類改變籤約客戶更名的操作,而今在哪一家房企都是大忌。若開放,銷售員會一門心思折騰炒房加價變現,與客戶裡應外合都是常規動作了。

買房的財富效應是驚人的。最初一批溫州炒房客,炒出一兩個億資產的,據說都不是「一小撮」。房價,少則兩三年,最多三五年,直接翻個筋頭。

一年不買房,一年又白忙。

今年買了房,全家喜洋洋。

中國人終於從見面時問候「您吃了嗎」,變成寒暄後直奔主題:「您買房了嗎?」

各種題材,都是「炒」的要素與推手。

城市有新區規劃了,有新的名牌中小學落地了,有地鐵要通向那裡了……當然,地價漲幅更是動能強大,麵粉不斷貴過麵包,新地王誕生之日起,周邊房子坐地起價,屢創新高。

有的開發商大佬說,賣得好的,不如賣得慢的,賣得慢的,不如還沒賣的。真理也。

中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什麼人做開發商都賺錢,什麼人買房都賺錢,不管買什麼房也賺錢。

要說開發商這一時期盆滿缽滿,但購房者加上炒房客所擁有的市場後期溢價,總量無疑更多更龐大。房子帶來的富貴,看得見,也摸得著。

國人把炒房視作「神聖」,到了膜拜的地步,不但抵禦通貨膨脹,更能賺大錢、賺快錢、賺安全的錢。加之投資渠道的缺乏,簡直別無選擇,愛炒房沒商量。

社會上的段子為證,千萬別相信三件事:

房價要跌

股票要漲

他(她)還愛你

當然,還可以增加一件事——中國男足會贏!

炒房日盛,中國經濟有脫實向虛的傾向。許多製造業進軍房地產,一些上市公司,經營無力財務下滑,報表變得很難看。還好,旗下曾購進房子多間,賣幾套收入指標就粉飾得可愛如初了。管用!實用!耐用!好用!

政府的政策,開始年年不斷進行房地產調控,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大招兒接連不斷。但若干年中,多有反覆拉鋸,經濟形勢不好時,就放放水去庫存,給政策松一鬆綁。這也應了著名的「夜壺理論」,需要時用一用,緩過來之後,就踢到床下去。

調控變化,造成房地產的周期性。炒房客低進高出,還是能賺到錢。有的更是研究鑽政策的空子,如一個家庭限制買一套房,兩口子就離個婚。離婚被老婆趕出來了,難道還不讓買房了,總不能睡大街上吧。

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離婚率都50%上下,不知道炒房客們貢獻了多少?

一個北京的朋友稱,他至少離婚結婚十來次,炒房十來套。離婚,把房產過戶給「前妻」,自己就重啟了購房資格,買了房再與「前妻」復婚,然後等下一次再買房時,就再淨身出戶,把房產轉移到「前妻」名下。

如此循環往復,不換姿勢,再來幾次,高潮迭起。

也真有借假離婚,買房後拒復婚,拉上新歡跑路的。但畢竟是少數,兩口子一起炒房發大財,感情越來越好才對。

那朋友說,離婚時,兩人非法同居在一起,新鮮,刺激。

實在看不下去,有地方出臺「限離購房令」,大意是「單身」後在一年或兩年內不能買房,不享受第一套住房貸款政策等,嚴重者要列入失信名單管理。離婚炒房,這朵中國式奇葩,漸漸枯萎。

為了遏制炒房,政策的猛藥不是一兩劑藥方。

像北京,限了住宅,發現商業項目改成了住宅,俗稱「商改住」,繞過了限購限貸緊箍咒。

於是,商辦性質物業不允許再向個人銷售,只能面向機構單位,也不提供一分錢的貸款,全額全款一次付清,還要佔去北京購房資格指標。

北京商辦物業,驟然間集中「入冬」。

北京為防止「後患」,還規定新的商辦類物業,規劃最小的分割單元,套內都得500平方米以上。

矯枉過正,誤傷難免。試想,這住宅小區樓下的配套商業也非500平米一間不可,若引入個慶豐包子進駐,一下會成為宇宙級旗艦店了麼?

真開張,我也不太敢進門,點一頭蒜加二兩豬肉大蔥包了。

炒房的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了。

不宜投資,拒絕投機。

鼓勵自住,推動改善。

炒房客,肯定今後無法絕跡,但剩者絕難為王,數量也會只減不增。

炒房,在「房住不炒」的精神指導下,有政策不能炒,有風險不敢炒,難變現不想炒。再炒下去,不是炒焦了炒爛了炒糊了,就把自己炒「老」了,一直炒也出不了鍋,難以找到接盤俠,白白浪費了資金成本與你的時間。

我思前想後,當前唯一的炒房「後門」,可能還存於城市限價限得比較猛的項目。如一線城市某項目限價在10萬一平,周邊二手房都掛牌十三四萬了,閉眼買進來一套100平方的房子,直接賺上三四百萬以上。不管是搖號,還是憑藉內部關係,能拿到房子算是最後的炒房狂歡了。

開發商面對「房住不炒」,無疑要有新思維、新方向。

炒字當頭,房炒不住,融資與搶地都會激進,總覺得錢即便貴了、地價高了,忍一陣「解放軍」就來了,沒什麼大不了。

房住不炒,投資與融資就會審慎,就會精打細算,就會現金流為王,就會拋棄幻想,腳踏實地。

房子是用來住的,那凡是用來修飾住的形容詞,都值得努力,讓開發建設回歸居住的本質。如住得更健康,住得更舒適,住得更方便,住得更美好。

「房住不炒」,符合您的成語標準了麼?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房市很有趣

相關焦點

  • 租賃市場或成為2021年樓市調控重點 強調房住不炒
    租賃市場或將成為2021年樓市調控的重點,大型城市的住房問題將引起更多重視。12月18日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了大城市的房地產調控外,還重點突出強調租賃市場。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認為,房地產長效機制已經在租售並舉、房住不炒等環節開始快速落地。
  • 房住不炒應擴大範圍,炒概念、炒預期、炒緊張氣氛都算炒房
    自樓市調控定調以來,房住不炒作為樓市發展的主基調發揮了極大的穩定樓市的作用。房住不炒的核心內容就是讓房子回歸居住的本性,撇去樓市當中炒作的浮沫。不過一直以來,大家對於房住不炒的認識都僅限於限制炒房一側,覺得只要炒房被抑制了,樓市也就正常。
  • 高層會議又提房住不炒,但重點不在這裡
    和前幾天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不同,這次高層會議再次提到「房住不炒」,房地產還被單列為明年的八大工作重點,而不是像以前放在民生和社會保障欄目裡,可見高層對樓市的關注。那麼,這次中央經濟會議到底說了什麼?明年樓市會怎麼發展?我們就來好好分析聊聊。
  • 堅持「房住不炒」著力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本報記者 周雪松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與房地產有關的信號,包括不斷重申「房住不炒」、強化房地產民生屬性以及重視租賃住房發展等。「房住不炒」不斷重申,健康發展為核心訴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展望2021中國樓市 專家:延續「房住不炒」 或現激活合理住房消費政策
    這一年中國經濟又會有哪些新趨勢、新發展?中國網財經推出「展望2021中國經濟」系列策劃。中國網財經1月15日訊(記者 朱赫 暢帥帥 王晨曦)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很多行業而言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行業在年初也曾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但隨後又強勢回暖,不斷超出市場預期。回顧2020,樓市有哪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政策?展望2021年,樓市政策走向如何?
  • 「房住不炒」是房地產市場熱詞,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此後,與房地產相關的部門陸續出臺了與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資、購房者信貸等方面。「房住不炒」是兩會的討論熱點,房地產的話題一直是我們關心的話題之一。
  • 房住不炒、賣地NO.1,杭州瘋狂超深圳,賣地入帳1000億!
    房住不炒剛穩住房價,杭州就開始上演賣地奇談,1000億!——江山一墅!買房關乎結婚;買房關乎生子;買房關乎教育;買房關乎醫療……房子已經和生活綁定太多,買房也成為一項必修課,可以這麼說房價一漲一跌都會牽動無數人的心。但房價上漲下跌並不會按照我們的喜好來走,從幾千一平到上萬一平其實也就這幾年的功夫罷了。
  • 中央定調2021樓市:重申「房住不炒」 聚焦大城市住房租賃
    中國網財經12月23日訊(記者 譚夢桐)不平凡的2020年終於接近尾聲,這一年,中國樓市經歷了從驟降到恢復性上升的過程。展望未來,2021年樓市怎麼走?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答案」。會議重申「房住不炒」,並且對住房租賃市場給予高度重視。
  • 房住不炒!有商住房降價130萬,這幾種房子最好別買
    實際上在目前樓市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除了商住房之外,有些房子真的不適合普通人購買,否則就有很大可能虧本。第一種:小產權房。中國現階段的房價已經根本就不是普通居民能承受的,特別是在大城市裡更是如此,例如相關機構給出的數據就顯示,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已經超過35。
  • 住建部再度明確「房住不炒」 將大力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對於明年的房地產市場,仍然會堅持「房住不炒」,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未來還將大力發展租賃住房,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城市更新行動被提上日程房地產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城市更新成為中國經濟新風口和未來城市發展的新增長極,住建部也對城市更新方面做出了最新部署。此次會議指出,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 王蒙徽:牢牢堅持「房住不炒」,大力發展租賃住房
    文 | 經濟日報 亢舒記者從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獲悉:住房租賃將成為2021年一項重點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強調,2021年將大力發展租賃住房,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強化城市主體責任,完善政策協同、調控聯動、監測預警、輿情引導、市場監管等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王蒙徽表示,要加快構建以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做好公租房保障,在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重點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
  • 中央再提「房住不炒」,大城市、租賃住房將成調控「靶心」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會議還指出,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
  • 破浪2020|風起浪湧,樓市調控、「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調
    從2、3月份全國相繼20多個城市的紓困救市,到7月份杭州、東莞、寧波、深圳、南京等多個城市收緊樓市調控,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今年的樓市調控以「一城一策」為主,主要涉及限購限售、引才新政、融資監管等。值得注意的是,在8、9月份長租公寓暴雷現象頻發後,不少城市也迅速出臺了有針對性的租賃監管新政。
  • 落實房住不炒,助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建行雲南省分行...
    住在雲南·健康生活目的地博覽會暨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峰會(簡稱雲南住博會)於今日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關上)盛大啟幕,建行雲南省分行率建信住房、建信財險等集團分、子公司共同參展。    建行此次參展旨在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房住不炒」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雲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戰略部署,回歸金融服務社會的本源,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目標
  • 央媒直指打新熱,房住不炒走向何處?
    頭天認籌高達13000多個,凍結資金超455億,讓房住不炒成為笑談。 眼下看來,深圳此次華潤城的眾籌打新,確實太過狂熱,已經引起央媒的注意。更引人矚目的是,本次時評提及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抑制投資行為。 這是房地產稅要出臺的節奏? 確實,房地產稅的風吹了很久,但是此刻想要在全國推行,依舊不現實。
  • 鄒琳華:堅持「房住不炒」,抑制熱點城市房地產泡沫擴張
    房地產調控的空間增大,底氣更足,「房住不炒」的方略能夠得到更好得實施。報告建議,堅持「房住不炒」,抑制熱點城市房地產泡沫進一步擴張。一是通過健康度分類評價管理,夯實城市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的主體責任。二是結合集體土地入市改革,促進住房用地制度改革的推進。三是深化住房金融改革。四是強化住房預售制的改革與監管。
  • 「房住不炒」讓購房者換思路 先租後買先小後大
    來源: 北方網「房住不炒」定位再被高層強調。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事實上,據記者梳理,僅半年時間,高層關於「房住不炒」的表態至少已有3次。
  • 「房住不炒」讓購房者換了思路:先租後買先小後大
    「房住不炒」定位再被高層強調。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事實上,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僅半年時間,高層關於「房住不炒」的表態至少已有3次。
  • 釋放9大政策信號:房住不炒...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9大政策信號: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不急轉彎;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房住不炒;強化反壟斷;穩定宏觀槓桿,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等等。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在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的背景下,宏觀政策不會大幅收縮,依然會保持一定的度。   劉元春表示,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意味著超常規政策向常規政策調整,但不會過大收縮,政策不會出現斷崖式變化。
  • 美的置業:生活更美的另一面,房住不炒的美麗謊言
    疫情期間,都保持社交距離,空調這種相對「奢侈」的非必需品,儘量能不裝就不裝。新房交房也比較少,新家安裝空調的需求也都拖後。這讓生產空調的家電廠商們,都坐不住了。說起空調,最知名的當然是董小姐。為了拯救銷量,董小姐親自進入直播間帶貨,但收效甚微。反倒是美的集團因為多元化轉型比較順利,受到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