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道德綁架

2021-12-18 財商天賦

「我限你1分鐘之內出現在我面前,不然我就走人。」

 

「沒有關係,你真的可以去啊。我一個人真的沒有關係」

 

這些對話熟悉嗎?你總是在愛裡犧牲到連自己都不見了嗎?

 

為什麼你明明知道這樣的關係很辛苦,卻又一直被勒索

 

卻沒有辦法逃出來?

 

 

 

在感情、工作或家庭裡,你有沒有「不想做,但還是

 

做」的經驗?

 

有沒有誰一直壓榨你,你卻又因為害怕不敢吭聲?

 

有些時候我們為了維繫與重要的人的關係,為了不想要

 

自己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重複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

 

想做的事情很多心靈成長書籍會教你「畫清界線」

 

但劃清界線看起來容易。在我們的文化中做起來

 

卻相對困難!

 

 

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

 

 

媽媽:我把這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你怎忍心讓我

            失望,為什麼這樣,我是你爸,我是你媽

 

婆婆:你把孩子給保姆帶,你真自私,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女友: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們就分手,你要是不答應

 

            我,我就哭給你看,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上司:我看你資質不錯,才想讓你多做一點事情栽陪你

 

             別忘了你還在試用期

 

以上這些例子,你是否非常熟悉有可能不是這些事情但是

 

非常類似,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對話,其實就是在掐住我

 

們的脖子,在情緒勒索。當你不順對方的意思做的時候

 

對方就開始自憐,自責,貶低自己身上的缺點,讓你心懷

 

內疚感,你開始自我懷疑,深陷其中動彈不得!那些對你

 

重要的人,往往只要一句話,就能夠左右你的情緒。

 

在我們的文化裡面,情緒勒索似乎是一種天賦技能,

 

生下來好像就會了,它的好處是讓我們人與人之間的

 

關係更緊密,壞處是,我們在遺失了與家人、朋友

 

情人之間的界線的同時,也迷失了自己。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情緒勒索的6大特徵:

 

 

1、  要求

 

並不是所有的要求都是情緒勒索,因為有些要求是

 

正常的而有些要求是不去想你的感受,步步緊逼

 

為了達到目的不則手段就是情緒勒索的要求!

 

2、  抵抗

 

面對生活中出現超出工作以及生活的要求,雖然你

 

心裡表現極度的不樂意,但是你也沒有辦法拒絕

 

 

3、  壓力

 

當對方發現你有抵抗心理的時候,他們沒有表示

 

退縮而是選擇繼續給你施壓

 

4、  威脅

 

當發現施加壓力沒用,情緒勒索者就會使用威脅手段

 

只要一旦不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他就會試圖挑戰我們

 

的安全感,讓我們覺得不安,恐懼!

 

5、  順從

 

如果你是一個心理素質不強大的人,當別人用這樣

 

的壓力威脅你的時候,你為了克服這種不安,你就

 

會覺得似乎只有按照別人的方式去做!

6、  舊事重演

 

對方在和你的交往中越來越知道你在乎什麼,以及

 

用什麼樣的方式,言語威脅,讓你再一次屈服在他

 

的需求之下,而作為你,因為有了第一次的屈服

 

就會再次的屈服,只能繼續滿足對方的需求

 

陷入一個無底深淵! 

 

 

這個循環當中,有兩個重要的特徵——

 

 

第一,如果你是那個被勒索的人

 

請記得:一個銅板不會響兩個銅板小叮噹 

 

只有在你點頭同意的時候,這個循環才會形成

 

換句話說,只要你堅決的拒絕,他的戲就演不了

 

第二,你一開始抵抗的時候,他會發現「咦?奇怪

 

為什麼過去的方式不管用了?」,所以一定會「繼續

 

下猛藥」倘若你沒有堅持,很快又會被他拉回那個

 

圈圈裡面,而且他們往往知道你的痛點。

 

什麼樣的人會變成被勒索者/勒索者?

 

基本上,有幾種人會變成被勒索者:

 

 1:一直想當好人

 

當別人找到他幫忙的時候,哪怕自己也很忙,很累

 

也會答應,這種人天生熱心腸不喜歡拒絕別人,感覺

 

拒絕被人就是自己的錯!可是當你選擇做好人,你必

 

須付出的代價就是你讓某些人有機會利用你達到他的

 

目的,於是你當好人反而造成了情緒勒索

 

 

 

2:習慣自我懷疑

 

這種人每次聽到對方對他的責備和貶低的時候

 

心裡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有做錯什麼

 

如果你是這樣的想法,那麼你肯定就是自我懷疑的人

 

一個經常喜歡自我懷疑的人,他分不清到底是誰對誰錯

 

所以習慣性的選擇承受責任,於是造成了情緒勒索 

 

 

3:過度在乎別人的感受

因為你會處處替別人著想的人,很少去麻煩別人,當別

人對他們有要求時,他們害怕看到別人失望的表情,更

害怕起衝突,即使自己在百般不順或者困難,他們都會

選擇勉強自己答應,這些過度在乎別人感受的人,不敢

忽略別人的任何一個細微表情,他們希望取悅別人,但

卻在過程中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常常委屈!

 

 

4.      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

 

你是不是不愛我,你怎麼這麼不孝順,你工作怎麼這麼

不認真,多付出一點都不行,你不考90分就不是好孩子

 如果你是一個自我肯定的人你一定會想辦法極力表現你

的地位和認可度,這種人很容易被別人利用,我們應該

在網絡中見過這樣的情況,一個男孩向女孩求婚,說親

愛的我愛你,嫁給我把,手裡拿著鑽戒,結果女孩冷冷

的看著他說,你真的愛我嗎? 真的,如果你愛我的話

這裡有條河你就跳下去,然後,這個男孩一聽,說行

啪就跳下河裡,這就是顯然被情緒勒索利用,有好的

也有壞的,兒子你不考90分,你就是小笨蛋,媽媽再

也不喜歡你了,這時候這孩子如果是這種類型的,說

啥也要考90分!

 

5.      過度孝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怎麼還不結婚,今年過年你再

不帶女朋友回家,我就不活了!你要是嫁這麼遠,我

們就斷絕關係!我是你爸,我是你媽你必須聽我的!

不允許去創業,虧了怎麼辦,你要去創業,我死給

你看!因為你孝順,所以你什麼都聽父母的,生怕他

們傷心!因為孝順,放棄了心愛的人,娶了父母認為

好的,因為孝順,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過著日復一日

的生活!你什麼都聽父母的,因為你告訴自己,我要

孝順,但是換來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表面上看起來是五種人,實際上只有一種人

 

——就是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

 

當你不夠愛自己、不夠重視自己的感受、總是害怕

 

會失去關係、失去別人的信賴、怕別人會討厭你

 

就很容易被勒索走。但有趣的是,看起來你這麼努

 

力希望換到的是這段關係,希望可以換到對方看重

 

你、愛你,殊不知長期被勒索的結果,你換到的不

 

是愛,而是害怕與傷害。

 

 

 

勒索者會持續用下面3方式來達到他的目的以及解決辦法

 

1: 貶低你的自我價值感:

「我以為你是很聰明的人⋯⋯」技能效果:施放後

對手產生自我懷疑、擔憂被淘汰、覺得自己不好

等情緒效果持續數分鐘到數天不等。攻擊效果隨

「兩人關係」深度而增加。

 

解決方案:

 

提升自我價值感!自我價值感,是肯定我存在這個世界

 

的價值!提升自我成就感!習慣定目標並且去實現目標

讓更多的事情因為你的參與而變得更加好,和更加精彩

 

成就感多了,自然就會自己有價值!經常與自己對話

 

認可自己,讚美自己直到擁有無以倫比的自信!

 

 

 

 

2.   增加你的罪惡感:

「反正你從來沒有重視過。」技能效果:施放後,對手覺

得罪惡、一定機率他會把你的錯當成他的錯進而接受你

的請求或幫你做事。效果隨對手的「責任感」等級增加。

 

解決方案:

懂得劃分界限,自己的感受和別人做一個標準!找到

那個平衡點!要分析,如果是真的困難可以理解,如果

不是,要立刻拒絕, 同時告訴他你的感受和想法,讓對

方知道你的難處和感受從而就會停止!同時在此期間也

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感受,不要拉下別人的面子給對方臺

階下,讓對方好放棄!

3.   挑戰你的安全感:

「沒關係我也可以去找別的女人⋯⋯」

技能效果:施放後,對手擔憂會被遺棄或不愛,產生「害怕

關係瓦解」的情緒。對手身上若有「低自尊」或「患得患失」的 感

受,將追加 2 倍傷害。當他的目的沒有辦法達成的時候,他

就會用一些語言來威脅你,讓你不知不覺地、乖乖就範!

 

解決方案:

不斷強大自己的內心,當你足夠強大時,你將不受任何一

個人的威脅,因為你可以接受任何一個人的離你而去你可

以接受任何工作的丟失,你可以讓勒索者沒有任何籌碼!

 

 

 如何走出情緒勒索者的困局?

 

1. 停——不要太快回應,當對方在勒索你,或是你

在勒索對方的時候,先停下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以前面的例子來說,當對方找不到你,叫你一分鐘之

內出現的時候,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現在他在幹

嘛?我真的有可能一分鐘之內出現在他面前嗎?如果

我匆忙地在一分鐘趕到他前面,他會說什麼樣的話?

如果是家人或是上司的要求,你也可以給自己一段時

間,不要太快做出回應,看看是什麼樣的「劇本」,正在

操控這段互動。一個實用的技巧是「跳針」,當對方持續

的用一些話來戳你的時候,你只要回復「好的我想一想」

不管他怎麼說你都是講這句話,把它想像成一種防護罩

 

2. 看——不論是勒索或是被勒索的人,往往都是不在乎

自己的感受的人,當你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感受是什麼

以及安撫自己的焦慮和罪惡感,有些時候甚至可以離開

現場,漸漸就可以建立起兩個人之間的情緒界線。

在上面的例子當中,你可能可以問自己:他「每次」都

這樣,你的感覺是什麼?你真的值得被這樣對待嗎?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是不是把他的焦慮和情緒「丟」到

你的身上?

 

3. 應——當對方情緒比較和緩的時候,你可以回到

現場,然後做出比較恰當的因應。有的人還蠻有腦的

在冷靜的時候你可以跟他好好說但如果他並不是那個

可以好好討論的人,或者是他已經吃死死你吃很久了

那麼你只要持續做到前面兩個步驟就可以了。

 

為什麼呢?還記得前面的討論嗎,既然是一個循環,

當你這邊被切斷、他無法再勒索你的時候,你每次停

下來,他就會受到挫折,而你繼續堅持,他就「不得不

」改變和你相處的方式。

 

做一陣子之後接著做「停」、「看」,感受一下發生了什麼

你的感覺是什麼。如果連你自己都不重視自己的感受

別人來踐踏你也只是剛好而已。最後可以進一步做出

因「應」,嘗試跟他溝通。當然不可能一次搞定,無法的

話再退回停看、停看練習。

                                   結語

「因為害怕而持續讓步,換到的只是暫時的焦慮解除

與往後更多的害怕。但並不是愛。兩個人的關係

本來就不應該只有一個人的聲音。如果你一直以來

都讓愛情/親情/工作等等人際關係綁架你的人生

或許你該思考的並不是為什麼自己總是遇到這樣的人

而是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委屈,

卻不敢說出來的人?真的不行的時候,就對自己念一段

咒語:「你或許可以用很糟糕的態度對我,但我不需要

忍受,也不需要被影響。因為你的情緒是你的責任;

而我的情緒,當然也是我自己的責任。」


直播連結:

http://www.132066452.damaiquan.cn/info/index.php?id=6873&ts=10364126

送周文強老師財商乾貨密訓名額一個,趕快領取吧!

報名即刻聯繫作者參加學習,名額無限、智者速達!

聯繫作者 領取價值399周文強老師財商密訓名額:

萬物唯心,心即理。

知行合一,致良知。

意識決定一切,心是宇宙的源頭,心是意識的源頭。

你有多麼強大睿智的心,就有多麼豐盛富足的生活。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

感恩有你,我愛你如同愛我自己。

學習真正有智慧的財商,踏上人身自由、時間自由、財富自由、心靈自由、靈魂自由的實踐道路。

財商教的不只是具體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是身處商業社會,你唯一可以讓你身心富足的科學。系統性改變思維購買下方書籍:

點右下角「點讚」與轉發



相關焦點

  • 怎麼防止被情緒勒索?
    上一篇文章發出去,有朋友給我留言: 情緒上的道德綁架,利用的就是被綁架方自己給自己架設的人設、自尊和責任感,這樣的圈套對於這樣的人屢試屢爽 [呲牙] 我看到有點被驚訝到了。冷靜了一下,我想,朋友可能是想用引謬法來講出「情緒勒索」另一面的真相。 好吧,回到這句話本身。
  • 《情緒勒索》.
    當這種影響強大到,能讓你為了滿足他,而放棄自己的需求時,情緒勒索也就產生了。所以,情緒勒索是兩方互動的結果,只有一方願意接受勒索,另一方的勒索才能成立。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怎麼識別情緒勒索、什麼樣的人最容易被情緒勒索,還有,怎麼擺脫情緒勒索。
  • 《情感勒索》:想被愛就得聽我的?親密關係中的道德綁架有多可怕
    ……02這種發生在親密關係或人際交往中關於道德與情感的「綁架」行為,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博士將之定義為「情感勒索」,在她的同名著作《情感勒索》中,作者列舉了大量的實例,從親子、夫妻、親友以及同事等各種人際關係進行剖析,梳理出情感「勒索者」是如何一步步掌控「被勒索者」的心理和行為
  • 什麼是情緒勒索?
    :我們接觸到的愛情裡一定有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明明很相愛,可是說到要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不能用一個很平和的形式,非得鬧出點情緒才能達到目的。然而你的表達並不是從你來我往的交換禮物開始,也不是平心靜氣的交流,而是在某個特殊的約會日子,瘋狂飆淚,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淚流不止,控訴著男友沒有做到種種浪漫舉動。男友為了安撫你的情緒,收起了自己意見與想法,來換來你的平靜,這就是情緒勒索。
  • 親情勒索,以愛之名的情緒綁架,就算是愛也不能為所欲為
    親情勒索或是情緒勒索,究竟是什麼呢?第一位提出這個詞彙的是學者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她所撰寫的書籍《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中將自己擔任心理諮商師時的經驗與改善方法匯整後出版。
  • 情緒測試|你是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嗎
    我是被勒索的人耶!對!你沒聽錯!就是你給了對方機會!但這不完全是你的錯!只是你的身心狀態,造成對方敢於不斷勒索。或許你會問:「面臨情緒綁架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會被勒索嗎?」當然不是!● 極端缺乏自信,或經常懷疑自己的能力● 極需要別人的認同容易被情緒綁架的人,往往都是極度需要被認同的人。
  • 情緒勒索
    那是因為你的情緒被勒索了,所以才會產生如此過度的反應。以下的場景,是否很熟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勒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她從小就被這樣的情緒綁架者,一直生活在對父親的恨和對母親的責任中。小時候父親經常偷偷的來看她,每次都在她的惡言惡語中黯然離開。對父親的恨一直伴隨著她從童年到成年。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其實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豆豆的媽媽對於豆豆的管教,已經成為了一種情緒勒索的方式,很多家長都喜歡打著「我都是為你好」這樣的旗號,來要求孩子們無條件地滿足自己的要求,這無疑就是以愛的名義來行勒索之實。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殊不知,這些話卻是在無形中對孩子進行「情緒勒索」,其危害遠大於所謂的「教育」。關於「情緒勒索」,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這樣解釋:「在衝突雙方裡,有一方通過情緒希望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卻因此犧牲了另一方的利益。這樣相互較勁的力量拉鋸,就變成了情緒勒索。
  • 請不要情緒勒索我
    《情緒勒索》這本書是我19年在臺北的誠品書店所購,作者是一位資深的臺灣諮商心理師周慕姿。
  • 警惕身邊的情緒勒索
    親密關係裡的情緒勒索就像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一樣,現在看來,還是有點絕望的。這裡想說的是,警惕身邊親近的人的情緒勒索,而不是警惕身邊的人,不然會讓自己更加沒有安全感。情緒勒索的幾大特徵當一個人在伴侶、親子、職場等場合中,感到非常不舒服,難以和對方相處,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他遭遇了情緒勒索。
  • 不要被自己「情緒勒索」
    而這個「圓滿」是因為你有智慧了,你可以不再「被自己的情緒所勒索」。現在很多人可以察覺到別人對自己的「情緒勒索」,但是卻不知道自己的情緒其實也是一直在勒索自己的。例如有一件事情你很看不慣,頭腦就產生一個分裂:有一個你想要去幹預,另一個你卻覺得自己能力不夠。
  • 《情緒勒索》
    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過好人,也有遇到過典型的情緒勒索者。有一個女生,稱呼她為K好了。K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和她在一起的感覺就像我是一個狠狠被汲取養分的母體,我負責提供所有她需要的情緒價值,簡而言之——必須哄她開心。我非常疲憊,但是選擇妥協,因為我想做一個被人喜歡的人。
  • 將孩子越推越遠的「軟暴力」,多數父母難逃「情緒勒索」的陷阱
    最後,喬英子得上了抑鬱症想要跳海自殺,好在最後媽媽意識到了自己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改正孩子以往對孩子的態度言語,幫助孩子走出陰影。不過,電視劇裡的結局很多時候都是美好的、圓滿的,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一定有這麼好的結局。很多家長都不了解「情緒勒索」的含義,更別提能發現自己對孩子的言語態度是一種「情緒勒索」了。
  • 如何解開情緒勒索?
    近年來,「感情勒索」或「情緒勒索」儼然成了大眾心理學的用語,我自己是先在課堂上聽同學提起,隨後才在書上看到。情緒勒索一詞出自美國心理學家Susan Forward的同名書,這本書在西方是知名著作,臺灣的中譯本卻已絕版,目前只能在圖書館裡借到。
  • 什麼是「情緒勒索」?
    圖文∣ 小雨常聽人談起情緒勒索,那什麼是情緒勒索?
  • 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我發現我們內心的很多痛苦都來源於親近之人的情緒勒索。你可能已經面臨「情緒勒索」了,一旦「情緒勒索」出現在親密關係中,這段關係就會漸漸失去當初的活絡,雙方甚至會陷入需求與被掌控的泥沼中而無法自拔。情緒勒索與控制的背後,其實就是恐懼。「他們只不過是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不論外表看起來多麼有自信,他們的內心其實還是非常焦慮的。」
  • 《以家人之名》熱播:情緒勒索,是毀掉孩子最好的武器
    我們看到,無論是兒時的遺棄,還是成年後的被迫認親,兩個孩子都受到了家人的「情感勒索」,被「愛」逼迫而乖乖就範。在親子關係中爭奪控制權,讓對方就範的方式都是情緒勒索。當父母嘗試使用情緒勒索的方式,使孩子變得更加聽話時,雖然往往能夠奏效,但孩子身上的單純和美好也在一次次的「親情綁架」中消耗殆盡。
  • 2018.10.25《情緒勒索》
    今天分享一本「輕鬆」點的書,關於情緒管理貌似這些年很受關注,其中有一種情緒叫勒索情緒。
  • 從「鍾美美」看情緒勒索
    我的一個朋友發文說:」視頻裡展現的是一個苦口婆心、恨鐵不成鋼、極其負責的班主任形象……「誰說不是呢,成長至今,誰還沒被情緒勒索過。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專門去讀了兩本書《情緒勒索》和《情感勒索》。這是實現勒索的最後一步,往往都是以傷害自己或威脅拋棄來實現。一個人安全感的來源越清晰,就越容易被情緒勒索。以」父母不要你了「為口語勒索小孩,以分手再見勒索情侶等,這些都是屢見不鮮的操作。越是親密的人之間,越容易以剝奪安全感為武器進行情緒勒索。你看,只要曾經認真生活過、愛過的人,誰還沒被情緒勒索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