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
我們慈谿又頻頻亮相中央級媒體,
大家都在關注什麼?
一起來看看吧!
央廣《新聞縱橫》
今天早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推出《古家具小鎮:古風新韻兩相宜》,講述天元古家具小鎮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逐漸成為全國最大的古舊家具集散地的故事。
天元古家具小鎮現在有加工經營企業逾40家,從業人員達5000多人,匯聚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形成了一條集修復、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家具產業鏈,每天有10多個貨櫃運至世界各地。
在這裡,你既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又會驚嘆於文化催生的巨大生產力。現在,天元還在古玩家具產業的基礎上,融入婚慶服務、休閒旅遊和文化創意,讓傳統家具產業釋放出更大的經濟活力。
識別二維碼收聽
央視《遠方的家》
10月29日晚,央視《遠方的家》《大運河》節目播出第四集《運河邊的生活》。大運河寧波段,人工開鑿的除了主幹道慈江外,還有負責運輸皇家瓷器的專線。
這條專線起點就是我們慈谿的上林湖,因為這裡是消失千年的」國寶「秘色瓷的主產區……
人民日報客戶端
「老爺子,這輩子當兵打仗,後悔嗎?」
「不後悔!我那麼多戰友都死了,我還活著,已經很幸運了!」老人顫顫巍巍抬起右手,敬了一個軍禮。
這場對話的主角叫夏兆根,今年92歲,南徵北戰,曾七天七夜鏖戰上甘嶺。但這段烽火歲月,老人鮮少提及,60多年深藏功與名。
摸著紀念章,老人動情落淚
十餘枚紀念章,都是拿命換來的
因為兩個月前從樓梯意外摔落,夏兆根至今還躺在床上,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連說話都不太利索了。記者走進房間採訪時,老人正在看央視《軍事頻道》。妻子陳四妹解釋說:「老頭子就愛看這個,特別喜歡看戰爭片。」
10月29日上午,慈谿市老幹部局的工作人員手捧鮮花來看望老人,送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老人顫顫巍巍伸出手,摸著紀念章,動情落淚。
擔心老人觸景生情,大兒子夏國光準備把紀念章收起來,他卻伸手示意:「把這個掛那裡!」兒子將紀念章掛在床前的鏡框,老人點點頭,心滿意足地笑了。
1949年的「解放東北紀念章」、1950年的「華北解放紀念章」、1950年的「解放華中南紀念章」、1951年的「抗美援朝紀念章」……大大小小十餘枚紀念章記錄了老人的烽火歲月,雖然有的已失去往日的光澤,但都被陳四妹小心翼翼收藏著。
「這些都是拿命換來的,都是他的寶貝。以前身體好的時候,他總要拿出來看看!」 陳四妹說,這次他們拿來了70周年紀念章,他一定要掛在看得到的地方。
當兵9年,老人南徵北戰一身傷
炮彈在身邊爆炸,身子被埋進廢墟
夏兆根今年91歲,1929年出生在麗水縉雲縣的貧困山區,從小就生活艱苦。7歲那年,父母早早撒手人寰,留下他和弟弟相依為命。為了維持家裡的生計,他小小年紀就挑起重擔,在地主家當放牛娃。
1946年,夏兆根被拉壯丁進入軍隊。1947年,他在戰場起義中參加解放軍,那時他年僅18歲。老人當兵9年,是通訊班班長,曾參加過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等,身上大大小小的傷不計其數。
「以前,老人常說,他是從南打到北,再從北打到南,大大小小的戰役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場。」夏國光告訴記者,在他的記憶裡,父親為人低調,從來不把這些事掛在嘴邊。小時候,夏天乘涼的時候,他們最喜歡圍坐在父親身邊,纏著他講當年打仗的事。
戰場上炮火紛飛,很多老兵都經歷過九死一生。解放錦州時,夏兆根就在炮彈轟炸中死裡逃生。有一次,一顆炮彈在他身邊爆炸,炸塌了旁邊的一堵牆,他被埋在了一片廢墟裡。戰友們大聲哭喊著他的名字,費了好久才把他挖出來。
「小腿上還有彈片沒有取出來,右眼失明了,耳朵有些失聰,現在看電視聲音都開到最大,不然聽不見……」說起這些,陳四妹總會偷偷抹眼淚。
陳秋雲是慈谿市綠馬甲老兵志願服務隊的負責人,去年她無意間得知夏老的英勇事跡,特意到家裡慰問。「很多老兵都很低調,不願多說當年當兵打仗的事,他們對現在的生活都很知足,但我們不能忘了他們。」
老人回憶慘烈的上甘嶺戰役
鏖戰七天七夜,右眼在戰場失明
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老人記憶最深的就是上甘嶺戰役。每次說到這裡,老人都有些情緒激動。「這場戰,打得太慘烈了,很多戰友都犧牲了……」在他斷斷續續的講述中,還原了一場真實的上甘嶺戰役。
1952年,夏兆根所在的原志願軍39軍接到命令,向上甘嶺集結,當年他只有23歲。
「因為時間緊迫,他們幾乎是日夜行軍,戰士們實在困了,就一個拉著一個,生怕掉隊。有的不小心打瞌睡了,額頭直接撞在前一個人的槍膛上,一撞一個包。」 夏國光說,以前聽父親說起,當年他們到上甘嶺時,當地氣溫是零下二十多攝氏度,有些戰士來不及換冬裝就開始投入戰鬥,戰場缺水缺糧,戰士每天都吃不飽。
以前看電影《上甘嶺》時,夏兆根常說,真實的上甘嶺戰役要比電影慘烈得多。「飛機在轟炸,機槍在掃射,每天都是嗖嗖嗖的聲音,子彈就像是下雨一樣落下來……」雖然老人說話有些含糊不清,但「嗖嗖嗖」的聲音卻表達得格外清晰。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了整整43天,而夏兆根鏖戰七天七夜,最後是被戰友用擔架抬了出去。
面對炮火的轟擊,強烈的衝擊波震蕩著坑道,有的戰友活活被震死。連日的炮火轟炸,志願軍傷亡慘重,山頭被削低了整整兩米,高地上的土石被炸松,成了一片焦土。戰場上硝煙瀰漫,連槍栓都拉不開,雙方開始互扔手榴彈。夏兆根不幸被彈片炸傷,右眼完全失明,被轉入後方治療。
「這場戰役打得太不容易了,地上到處是炮彈,傷亡慘重,很多戰友都回不來了……」老人說著說著,眼角又泛起淚花。三年後,他回到寧波慈谿,在四明棉花加工廠當普通工人,那段烽火歲月就塵封在他的記憶裡,向誰都沒有提及。
「老人常說,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是流血犧牲換來的,他的愛國之心從未改變。」 夏國光說,老人的英勇故事從未和別人提及,但他們會把這種愛國精神傳承下去,和平年代更要銘記。
央視《天下財經》
今年以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外貿企業都遇到了回款慢、外貿壞帳等問題。慈谿「稅保協動」助企業應對外貿壞帳,最近登上了央視……
央視《晚間新聞》
10月25日,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間新聞報導了慈谿志願者為「8090」耄耋老人開集體生日會的事情。
耄耋之年,幸福滿滿。重陽節前夕,在慈谿白沙路街道白果樹社區,慈谿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的志願者陪社區八十周歲以上的老人過集體生日,這是他們每年與社區老人的約定。
光明日報
「幸福巴士」將文化送到家門口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經濟日報
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巴鈴重工業園區內,工人們正在年產10萬噸的鋁基合金板帶材生產線上安裝調試設備,這個來自浙江寧波慈谿市神馬集團的投資項目,近期可望投產。神馬集團董事長徐銀昌說,項目初期便可帶動當地200多人就業。
2018年,寧波慈谿市與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興仁市開展結對幫扶。慈谿引導本市16家企業在兩地實現產業投資超2億元,為當地經濟發展引入產業「活水」,助力興仁、安龍相繼於2018年、2019年成功脫貧摘帽。
慈谿市新浦鎮的神馬集團是一家為大型炊具生產企業及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提供鋁基材的公司,徐銀昌在對巴鈴鎮重工業園區考察中發現,園區內的登高鋁業公司產品電解鋁液正是神馬公司所需的原材料,為此萌生了在園區投資建廠的想法。在慈谿市政府的牽頭下,神馬集團於2019年9月與興仁市籤署投資協議,同時與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籤訂合同,產業扶貧項目正式落地興仁。如今,神馬集團緊挨登高鋁業建設的廠區投產在即。這項合作實現了兩地原材料直供和生產製造的優勢互補,也為興仁市加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慈谿本地企業益本露(浙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新研發了本草萃飲機,考慮由小家電向健康食品領域轉型。公司負責人汪天平說,「與傳統的蒸煮方式相比,萃取保留的藥材有效成分要高出五六倍」。但苦於沒有原材料,項目一直擱置。而興仁市是貴州中藥材的主產地之一,貴州草喜堂醫藥有限公司於2013年成立,以種植培育各類中草藥為主業,且具備中藥材保健食品配方研發、加工等資質。「這兩家企業就是『黃金搭檔』!」慈谿市扶貧辦相關工作人員這樣說。
去年6月,兩地政府搭建平臺,扶貧辦牽線搭橋,益本露(浙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設備、資金、技術,草喜堂提供藥材原料,開展健康生命領域研發和成果轉化合作。目前,前期投資800餘萬元的興仁市城北鎖寨村中藥材深加工基地已建成投運,由雙方研製生產的智能設備本草萃飲機和本草生物膠囊已在興仁市中醫院使用。數個配套項目也將陸續落地興仁,形成生產加工鏈。
慈谿羅氏沼蝦「遊進」安龍縣普坪鎮、陽光玫瑰葡萄「種進」興仁市大山鎮、小黃牛「牽進」興仁市真武山街道……慈谿產業成片幫扶項目給黔西南帶來了新希望。近年來,慈谿拓展與對口幫扶地區資源互補、產業合作,不僅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產業扶貧項目,還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2.45億元,產業幫扶項目47個,帶動3.5萬餘人走出了貧困。
來源|央廣網 央視 人民日報客戶端 光明日報 經濟日報
編輯|芝麻
原標題:《央媒聚焦慈谿,他們都在關注什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