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遼蕭太后的孫女,18歲暴斃卻和舅舅合葬,考古學家:那是她丈夫

2020-12-28 騰訊網

考古盜墓、國寶文物,關注老芮,一起來尋找真相!

1986年6月,在內蒙古斯布格圖村西邊的水庫施工現場,一陣推土機的轟鳴聲過後,幾塊碩大的青磚突然裸露在泥土裡。這幾塊青磚看起來年代相當久遠,很明顯有特殊用途。

施工工地突現青磚

一個小時後,奈曼旗博物館館長敖秉權的辦公室裡突然「闖」進了一位村民,他氣喘籲籲、神色焦急地將發現青磚的事情告訴了敖秉權。敖秉權馬上意識到,那裡很可能會有古墓的遺址,要是推土機把墓道或墓室頂部的磚給推掉了,那就壞了!

事不宜遲,敖秉權跟著村民急忙趕到了現場,很快,通遼市博物館的希木德也帶人火急火燎地趕來了,經過考古人員的一番仔細勘查,希木德可以確定,在這青磚下面確實埋藏著一座遼代墓葬!

然而希木德心裡非常清楚,迄今為止發現的遼墓,無一例外全部遭到盜掘,這座墓葬很有可能也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了。

此時,沉浸在失落當中的希木德並不知道,這次發掘將是他整個考古生涯中最難忘的經歷。

1986年7月,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已經暴露的墓葬進行了清理髮掘。

考古人員在進行發掘

隨著古墓的封土被一層一層揭開,一條長約6米的墓道輪廓顯現了出來,在已經露出地表的墓道兩壁上,均勻地塗抹著紅色,這一發現考古人員欣喜不已,莫非墓道壁上還存留著壁畫?

墓道的填土很快被清理掉,一條斜長約6.5米,坡度約15度的階梯式墓道便完全展現在眼前。墓道兩壁塗抹著白灰,白牆上繪製著逼真的房屋廊簷和栩栩如生的侍從牽馬圖,壁畫歷經千年歲月依舊保留著鮮豔的色彩。

房屋廊簷

侍從牽馬圖

墓道盡頭是一座高大的門樓式墓門,墓門在幽暗處透露出幾分神秘與鬼魅的氣氛。

墓道盡頭的墓門

墓門通高4.41米,是一座雕磚施彩仿木結構的門樓,門樓上主要以黑、紅、赭黃三色為主,勾勒出鬥栱、橫梁和圓瓦等結構。封門牆用條磚逐層壘砌至拱形墓門頂端,並且完好無損!這意味著,這座墓葬很有可能未被盜掘!

考古人員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卸下封門磚,只見門洞內安裝有雙扇木門。門和門框均已腐朽破損,但是鎏金銅門扣和鎖還完好無損,在手電筒光下熠熠生輝。拱形門tou內裝有半圓形木板,上面抹著白灰,並且畫上了彩色花卉圖案,出土時豔麗如新。

裝飾華麗的墓門,封門磚已被拆卸

門樓的木門被整體取下,考古人員進入墓的前室,前室呈券頂結構,牆壁和券頂都抹成了白色,並且繪有彩色壁畫。前室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個耳室,耳室的拱形門封有木門,木門也已腐朽。

東耳室中陳列著墓主人日常的生活用品,主要有陶器、瓷器、銀器,大多保存完好,光潔如新。

裝飾華麗的墓門,封門磚已被拆卸

西耳室的隨葬品主要是馬具,遼人又被稱作「馬背上的民族」,因此遼墓中經常會出現大量馬具。

西耳室內部

就在考古人員打著手電筒四處查看時,在主墓室的深處忽然有金屬閃光若隱若現,循著光源的方向望去,黑咕隆咚的主墓室裡有一處高臺,閃光正是從這裡出現的!

當考古隊員移除腐朽的墓門,踏入主墓室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震驚不已!並不大的主墓室裡,隨葬品卻琳琅滿目,數量眾多,雖然散亂在四周,但是大多器型完好。考古隊員們一度不敢踏足,生怕腳下的淤泥裡埋藏著什麼珍貴的文物。

此時,考古隊員的手電筒不約而同地聚焦在主墓室後壁前用青磚壘砌成的高臺上,只見那高臺上,一頂金光燦燦的頭冠和一張從未見過的黃金面具正在手電筒光下熠熠生輝!這是一座遼代貴族墓葬無疑了!

墓中黃金面具

眼前的這個高臺就是遼貴族墓中常見的屍床,屍床上擺放的正是墓主人的遺體。然而,讓考古隊員震驚的是,這不僅是一座未被盜掘的遼代貴族墓,竟然還是一座合葬墓!

屍床上的兩具屍體(男左女右)

屍床上東西朝向,並排放著兩具遺體,遺體下葬時都穿了契丹貴族特有的金銀殯葬服飾,然而遺體及絲織品已經腐朽無存,只殘存部分頭骨和牙齒。屍床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飾品,讓人目不暇接。

考古人員在墓中發現了3227件文物,隨葬品多以金銀、玉石、瑪瑙、琥珀、珍珠、水晶等貴重材料製成,共用黃金1700克,白銀1萬餘克。數量之多,文物之精,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遼墓之最,充分反映了契丹貴族的豪華奢侈和墓主人的顯赫地位,也是整個遼代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縮影。

高翅鎏金銀冠(女)

這件步搖頭冠叫做「高翅鎏金銀冠」,擺放在女屍頭部的一側。頭冠通體採用銀薄片製成,頭冠的正面及左右立翅上鏤雕著相對稱的鳳鳥,鳳鳥周圍雲紋繚繞。圓形的冠頂鑲有一枚銀質鎏金的道教造像,造像下有六瓣花葉組成的底座。頭冠圓潤大方,富麗端莊,細節生動,歷經千年依舊光彩如新。

鎏金銀冠

這件網格狀的捲雲金冠叫做「鎏金銀冠」,陳放在男屍頭側,它是用銀絲連綴16片狀如祥雲的鏤雕薄銀片製成。冠前鑲綴21件鳳凰、花卉紋飾的圓形鎏金銀牌,除此之外,還有蓮花、菊花等花卉紋飾。冠前正中的位置,還刻著一位道教人物像。

除了鎏金銀器,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飾。

海螺形玉盒配飾(左) 魚形玉盒配飾(右)

龍鳳形玉佩

極為稀有的鎏金銀鏈水晶杯。

鎏金銀鏈水晶杯

還有我最喜歡的八曲連弧形金盒。

八曲連弧形金盒

雖然墓中出土了3000多件精美絕倫的文物,但是對於考古工作者來說,如果不弄清楚墓主人的身份,這必然是個極大的遺憾。

在眾多的文物中,有一件體積碩大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它通體墨綠,四四方方,與其它精美的文物相比,顯得笨拙而又樸素,遠看就像一個巨大的硯臺。

然而,就是這件其貌不揚的「硯臺」,成了破解墓主人身份的關鍵。

這是一件邊長約89釐米的墨綠色正方形石碑,石碑蓋上的四個斜面上刻著十二個頭頂生肖的人物,每個角上還刻有一朵盛開的牡丹花。中央分三行陰刻篆書「故陳國公主墓志銘」八個大字。

墓誌陳放於前室中央

陳國公主墓志銘拓片

陳國公主

墓志銘寫得非常詳細,此墓是陳國公主與駙馬蕭紹矩的合葬墓。陳國公主在《遼史》中並無記載,其它史書也難以發現描寫她的內容,因此只能通過墓志銘來推論她的生平。

「公主姓耶律氏,先漆水人也,景宗皇帝之孫,秦晉國王皇太弟,正妃蕭氏之女。」

根據墓誌推論,陳國公主為遼代中期耶律氏貴族,遼景宗的孫子,秦晉國王耶律隆慶的女兒。耶律隆慶是誰?耶律隆慶的父親是遼景宗皇帝,母親是睿智皇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遼蕭太后,陳國公主便是蕭太后的孫女。因此,陳國公主只能算是大遼的皇族宗室,她並非遼朝皇帝的親生女兒,那她為什麼會叫做公主呢?

「遼制, 皇子嫡生者, 其女與帝女同。(遼史·卷七)」

根據大遼的制度,只要是皇后的親生兒子,即便沒有當上皇帝,他的女兒也和皇帝的女兒一樣,都稱為公主。

「無何,身之存歿,大限難移,壽之短長,冥數已定……以開泰七年戊午三月七日薨於行宮北之私第,享年十八……」

然而,陳國公主年僅18歲,也就是嫁給駙馬2年後,便忽然薨歿了。

影視劇中的契丹公主

駙馬蕭紹矩

那麼陳國公主的駙馬蕭紹矩是什麼人呢?根據墓志銘記載:

「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駙馬都尉肖紹鉅,即皇后之兄也。」

駙馬蕭紹矩,曾任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亦出身名門,據墓誌記載,蕭紹矩是仁德皇后的哥哥。根據史料記載,仁德皇后是遼景宗的老婆,也就是說,蕭紹矩是遼景宗的大舅子。作為遼景宗孫女的陳國公主,其實就是嫁給了自己的親舅舅。

為了維持皇族血統的純正,耶律氏只與蕭氏通婚,並且契丹自古以來的倫理觀念就非常淡薄,這份基於甥舅關係的婚姻倒顯得頗為得體了。

契丹男子影視圖

考古學家研究發現,陳國公主的墓制已經遠遠超出遼代貴族墓制,僅次於帝制,這是為什麼呢?

大遼帝國從太祖至景宗,經過「景宗中興」對內實現了封建化改革,而後又到蕭太后、遼聖宗時對大宋籤訂了「澶淵之盟」,社會經濟一躍達到了頂峰,出現了所謂「北國小堯舜」之局,這為陳國公主墓的繁華奢靡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據墓志銘記載:

「自太平進封越國公主,高開魯館,廣啟沁園。」

可以看出,陳國公主生前最初被封為「太平公主」,隨後進封「越國公主」,而「陳國公主」則是她逝世後追封的封號,也是最為尊貴的封號,可見陳國公主的身份非常尊貴。

加上她爹耶律隆慶是當時聖宗皇帝的同胞兄弟,是跟隨聖宗南徵伐宋的蓋世功臣,作為重臣女兒的墓葬,自然也會得到皇家以及她老爹的厚待。

此時的大遼,是最為鼎盛的時期,皇家有充足的財力物力為她修建如此豪華奢貴的墓葬。

鎏金銀靴

老芮說

陳國公主墓中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然而最讓我困惑的還是公主和駙馬所佩戴的黃金面具。關於黃金面具,讓人感到驚奇的是,兩個面具的眼睛都是睜開的。古人很忌諱死不瞑目,以往發現的契丹面具也都是緊閉著雙眼的,為何陳國公主與駙馬的面具卻是睜開眼的?

陳國公主所佩戴的黃金面具

駙馬蕭紹矩所佩戴的黃金面具

還有公主的死因也是個大謎團,陳國公主死的時候只有18歲,她16歲就嫁給了舅舅蕭紹矩,成婚兩年就死了。

她的死會不會和近親結婚有關?在契丹皇族中,耶律只能與蕭姓結婚,而近親結婚最大的弊端就是會使後代患遺傳病的機率大大增加,陳國公主很有可能是因為因遺傳病而死。

相關焦點

  • 大遼帝國哪來那麼多蕭太后
    大概是這麼寫的:當時遼國與北宋對峙,遼國的當家人是蕭太后,在她的命令下,遼國大軍大舉侵略宋朝,宋朝派楊繼業老令公率領楊家將出戰,結果一敗塗地,楊令公撞死在李陵碑。後來遼國人再次南下,蕭太后擺下天門陣,被穆桂英一舉攻破,大敗逃走。這個蕭太后是遼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承天太后蕭綽,小字為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
  • 年僅18就去世的陳國公主,為何戴著黃金面具與舅舅合葬?
    專家根據出土的「故陳國公主墓志銘」及相關文獻記載,斷定墓主人是遼國陳國公主的她的丈夫(舅舅)駙馬都尉蕭紹矩。遼國(907年—1125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所建的封建王朝,共9帝,享國210年。陳國公主是中國第一位女軍事家遼國蕭太后(蕭燕燕)的孫女,蕭太后曾經指揮大遼軍隊兵臨北宋皇城根,逼得宋真宗籤下了「澶淵之盟」,年年納歲貢。
  • 蕭太后和韓德讓同居,卻阻止蕭胡輦追求愛情,最終釀成悲劇
    隨著《燕雲臺》的熱播,蕭太后(蕭燕燕)和宰相韓德讓的愛情故事讓觀眾大開眼界,而蕭太后的姐姐蕭胡輦的愛情悲劇也讓觀眾感嘆同情。蕭胡輦的愛情成為悲劇,人生成為悲劇全是因為蕭太后棒打鴛鴦,蕭太后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遼國最狠的蕭太后,《燕雲臺》裡的蕭燕燕和她比差遠了
    今天我們一提起大遼蕭太后,指的一般都是熱播劇《燕雲臺》裡唐嫣扮演的蕭燕燕,以往站在宋朝的角度拍攝的影視劇、評書作品,蕭燕燕都是反派BOSS角色,但如果拋開這些改編,客觀的來看,蕭燕燕對歷史發展還是有貢獻的、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歷史走向。
  • 蕭太后死了多少年遼國沒了 肖燕燕攝政期間是大遼鼎盛時期嗎
    據悉,大遼國是蕭太后去世14年後滅國的。契丹是公元1125年滅亡的,遼國實際上共存在209年,遼滅亡後,阿保機第八世孫耶律大石又於1124年建立了西遼,存國90多年,1218年為元朝所滅。  據悉,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後來大遼不敵被滅。完顏阿骨打建國的時候說:「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 。」
  • 孝莊太后不和丈夫合葬,也沒葬入清東陵,是因為她再嫁?
    孝莊太后為什麼沒有葬入清東陵?康熙帝為何遲遲不為祖母建陵呢?孝莊太后為什麼不和丈夫合葬呢?而這也是孝莊太后沒有葬入清東陵風水圍牆之內最重要的原因。至於康熙帝為何遲遲不給祖母安葬,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糾結。在孝莊太后剛剛去世時,不論是明朝還是清初,都是帝後合葬,這是祖制,但是孝莊太后的遺言卻說不願因為自己再開丈夫昭陵的地宮,想在孝陵附近安厝,深受祖母大恩的玄燁怎麼會違逆祖母的遺言呢?在祖訓和祖母遺言之下,康熙帝糾結了。
  • 《燕雲臺》唐嫣原型:比武則天還牛的大遼太后
    父母都是大遼上流社會的名人,父親蕭思溫是當朝宰相的侄子,母親是皇帝的姐姐,燕國大長公主。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蕭太后當然自小就熟讀詩書,學識出眾。蕭思溫沒有兒子,只有三個女兒,蕭太后是第三個女兒,自小就極得寵愛。
  • 蕭太后一生被搬上螢屏 冰城歷史學者還原《燕雲臺》外的大遼歷史
    該劇講述了大遼鐵血紅顏蕭燕燕,憑藉敢作敢為的性格、深謀遠慮的眼界,在韓德讓、耶律賢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將大遼推上興盛之路的故事。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們對大遼歷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唐嫣飾演的「蕭燕燕」真實面貌如何?她跟「韓德讓」之間的愛情故事又如何?為此,生活報記者採訪到哈師大歷史文化學教授李世龍等學者,請他們參照史料對劇情進行解讀。
  • 真實歷史中大遼蕭太后是怎樣的人?
    ,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存在,可以說蕭太后在歷史上的女子中恐怕不輸於呂后和武則天了。耶律賢死後,年僅12歲的耶律隆緒即位,是為遼聖宗,由太后蕭綽攝政。蕭綽是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是遼國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的女兒。蕭綽的家族是遼國最顯赫的蕭阿古只家族。在遼國9位皇帝統治的200年中,這個家族出了17名北府宰相,21個駙馬。《遼史》中所記的20個后妃,有18個都姓蕭,其中5個是皇后,蕭家有「國舅帳」的美稱。翻閱《遼史》,會發現到處都是「蕭太后」,但只有蕭綽最能幹。
  • 夢回遼代,一名宮廷內侍眼中的蕭太后和遼聖宗對於遼代所做的貢獻
    近日太后身體疲乏,政務又繁重,我體恤太后,想讓她少處理些政務,但轉念一想,這大遼的政務可離不開蕭太后。何況,以太后的性子,怎會把繁瑣的政務推給他人,自己享清閒。我笑笑,把想讓太后早些休息的話咽了下去,走過前,把她案牘邊的燈挑得亮了些。太后的心思都在奏章上,連我走到她身邊都沒留意。我與太后自幼一同長大,從小作為太后的貼身侍女在她身旁伺候。
  • 燕雲臺遼太后一生嫁了哪幾個皇帝,蕭燕燕的丈夫都有誰
    歷史上的蕭太后蕭燕燕一生就只嫁了一個皇帝,大遼皇帝遼景宗耶律賢。遼景宗35歲時便死了。臨死前讓簫燕燕代子執政,當時他的兒子才9歲,主少國疑,簫燕燕為了能夠順利掌握大權,帶著兒子上朝時在耶律斜軫和韓德讓面前流著眼淚說:"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韓德讓等重臣發下重誓說:"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 叱吒風雲,蕭太后也崇拜的女人——大遼鐵腕皇后述律平
    遼國歷史上有兩位傳奇女子,一位是蕭太后,另一位就是這位鐵腕皇后述律平,相傳蕭太后很多做法均為效仿述律太后,她欽佩她的英勇瀟灑,無畏無懼,她更崇敬她的狠心毒辣,這也是蕭太后遠比述律太后更有女子風韻之處的地方
  • 韓德讓和蕭燕燕究竟什麼關係?自幼定下婚姻,長大後一起徵戰天下
    其中最典型的兩個人物就是韓德讓和蕭綽了。蕭綽就是劇中的蕭燕燕,也是後來的大遼蕭太后,整天跟楊家將過不去的,就是這位大姐。蕭家和韓家那關係非常好,蕭思溫早就想要把女兒蕭綽嫁給韓德讓。兩個人可以說一起度過了很長一段青梅竹馬的日子。
  • 內蒙挖到18歲公主墓,和她的舅舅合葬,專家:一段千年禁忌之愛
    在古代,最常見的就是包辦婚姻,自己的婚姻大事只能聽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選取和自己門當戶對的人作為自己結婚的對象。所以,在古代像「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完美愛情基本上是很少見的。但是也不乏有些令後人羨慕稱讚的愛情。
  • 17成皇后、30當太后,締造大遼盛世
    但是提到《楊家將》中的大反派蕭太后,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了。沒錯,這個人就是蕭燕燕大遼的太后蕭綽。真實的蕭燕燕不僅不是傻白甜,還是將遼朝推向強盛的女強人,手段絲毫不遜色於武則天。而她與韓德讓之間的感情,也是後世討論的話題。
  • 鐵血紅顏 一生傳奇《燕雲臺》中蕭燕燕歷史原型—大遼蕭太后蕭綽
    在民間戲曲中被稱為蕭太后。高勳和女裡合謀派人刺殺了蕭思溫。父親之死使年僅十七歲的蕭綽迅速地成熟起來。她開始發揮自己的才幹,協助體弱多病的遼景宗治理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遼景宗的默許下,遼國的一切日常政務都由蕭綽獨立裁決。若有什麼重要的軍國大事,她便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後綜合各方意見再做出決定。
  • 對於大遼,我們是不了解,還是不想了解?
    客觀上,它使得宋遼之間在此後的120年間和平共處,宋的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了此前未有的高峰,大遼也進入了其輝煌時代。在這一盟約背後,有一位中國歷史上傑出女性在起作用,她就是大遼太后蕭燕燕。最近播出並引起熱議的《燕雲臺》便是以蕭燕燕的故事為藍本而創作的電視劇。
  • 遼國太后改嫁的臣子竟是她初戀情人!後來把持朝政四十年,政績堪比武則天!
    《契丹國志》記錄:蕭皇后可以決定刑罰封賞和用兵打仗等大事,在書寫皇后言論時,也要用「朕」這個字眼。並且在這個時候,蕭綽已經展示了政治人物鐵腕無情的一面。她的兩個親姐姐因為捲入叛亂受到了她的無情打擊,大姐被廢黜,二姐被毒酒賜死。生長在皇家,只有利益,沒有親情。公元982年,遼景宗去世,他和蕭綽的兒子遼聖宗耶律隆緒繼位,年僅12歲。
  • 年僅18就去世的陳國公主,為啥戴著黃金面具與舅舅合葬?
    18歲就去世的陳國公主之所以會戴著黃金面具和她的舅舅合葬。那是因為陳國公主和她的舅舅是夫妻關係,而戴著黃金面具下葬是他們的一種喪葬習俗。每發現一個古代的陵墓,通過對其考古研究,都能讓我們對歷史更加了解一些,陳國公主的陵墓是在1986年的時候被發現的,它保存的十分完整,後來通過對陵墓的研究,才最終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18歲的陳國公主為什麼會和舅舅葬在一起,又為什麼會帶著黃金面具。01,通過對墓室裡的東西研究發現,這是一個遼國的墓。
  • 《燕雲臺》:韓德讓歷史結局悲慘,因蕭太后妻兒被刺死
    電視劇《燕雲臺》的播出讓我們的大女主唐嫣再次火了一把,也再現了遼國蕭太后傳奇的一生。>他和蕭綽(蕭燕燕)秘密商談,剝奪了遼國各路諸侯兵權,立12歲的梁王隆緒為皇帝,是為遼聖宗。而蕭綽是公元953年出生的,公元1009年去世,也就是說蕭太后去世後14年,大遼就被滅國了。蕭太后攝政期間,遼朝曾進入了最為鼎盛的時期。歷史上說,蕭綽是可以比肩武則天的女人,從她們的能力角度來說,蕭太后更勝於武則天,只不過蕭太后一生沒有當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