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鳴曲》「叛逃」

2020-10-12 魅影街
北野武對於黑社會題材的熱愛似乎是超越了其它一切題材的。也許在他看來再沒有比黑社會題材更能極致地體現世界的充滿了「無處不在的威權的可怖性」(葉廷芳)和「作弄人的生命的『法』」(同上)這一屬性。「沒有擁有,只有存在,只有一種追求最後的呼吸,追求窒息的存在。」而即便如此,「為了這個世界,你可笑地給自己套上了挽具。」卡夫卡在一百多年前那堆臨死前叮囑友人燒毀的文稿裡如是總結他眼中的人生。
這似乎就是開篇的那條扎著箭的被塗成藍色的魚所要隱喻的東西:如同在一條死去的魚身上用粗箭開個洞對於殺死一條魚來說是豪無意義多此一舉的,為了本是虛無的存在,仍在因著什麼而屈服地為自己套上挽具前行,一樣找不出必然為之的動機。當生命在關於其目的的追索之中完全失去了意義,究竟是為了什麼,仍是樂此不疲,一次次為了它讓自己調整著去適應全身上下生活加諸於自身的不過是引導自己走向最終窒息的桎梏。
可從未嘗試拒絕。最多是那天以來的精神疲倦。
「Ken,我在考慮不幹了。」
「幹我們這一行,本來就是刀頭舔血的事。」
「我已經厭倦了。」
「或許是你的錢太多了吧。」
面對手下似有若無的玩笑,他附和地笑笑,仍舊和手下一起去到與頭目約見的酒店。

為了不可推卸的任務來到衝繩,幾輪槍戰解決大部分敵人後在一處小舍落腳。
這段時間,我們看到的是北野武把故事和鏡頭大段大段地分給了嬉戲玩鬧,仿若來到了與世無爭的烏託邦。
「老大,最近怎麼這麼孩子氣呢。」一晚,不解的手下問道。
「那還能做什麼?」他忽然笑得像個孩子。

這是否才是他真正憧憬的。哪怕只是一種暫時的逃離,一種可能性的幻象。生活是不是一直就像那次他和手下們在海邊玩用手槍作懲罰的猜拳遊戲一樣,朝著自己的太陽穴放的不過是空槍。而一直以來是自己當了真,被假想的子彈脅迫,以致即便沒有了子彈,仍會被扣動扳機的聲音震得慌了手腳。你所在的世界的法則是弱肉強食,你於是也便這麼順應著武裝自己,並漸漸忘了當初為了什麼才要去迎合這一法則。
「我喜歡和強大的人在一起。」 在海邊,那個被村川救下了的年輕的衝繩女孩子笑著對他說。
「我要是強大的話就不會帶槍了。」他也笑著回應她。
「可你會毫不猶豫地開槍。」
「因為我害怕。」
「可你不怕死。」
「如果不害怕,我就死了。」 他忽然移開了視線,像是自言自語。
然後這個殺人無數的黑幫分組大佬又突然笑了。

自從那天厭倦以來,似乎說到死,他總是笑著,沒心沒肺地笑著,像是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
如果只是一瞬間的疼痛和墮入永久性的知覺喪失。是否自己只是為了避開這些而活著,因為那種脅迫著「生」的危機感而一直害怕著,並讓自己心甘情願地鑽進一隻尋找著鳥的籠子。究竟因著什麼還在這裡徘徊,明明已經厭倦。

可如果幻象還在,幻象還在的話……
幻象也終於隨著手下在與他玩飛碟遊戲時活生生在他面前當場斃命而破滅。村川那一刻的眼神,分明是一種叫命運扼住喉嚨後的神情。

故事走到了作品這部小奏鳴曲的尾聲。復仇與反擊為舞臺,槍聲與掃射時迸發出的火花為道具,燃燒掉名為村川的分組大佬對於死亡最後的恐懼,導引向最終對受制於世界這一境況的叛逃。

村川用手槍將自己頭顱裡的鮮血和著腦漿一併噴灑在了汽車的窗玻璃上。他不喜歡失控的感覺,無論是因為自己早已厭倦了的世界的法則還是可能的愛情。他不想讓自己再一次陷入受制於失控的循環中。
而也許除了通過自我終結這個方法外,人類永遠沒法真正逃開這個世界。於是,村川開著車行進在夕陽下的衝繩大地上,在去遵守那個用「或許吧」結句的約定的路上,突然一臉嚴肅地停下來,拿起手槍讓一切就這樣戛然而止。

早於後來拍攝的那部各方面看來都精緻無比的《花火》,《小奏鳴曲》可視為《花火》的一個雛形。而無論是哪一部,無論是西還是村川,北野武無一例外地讓他們在世界威脅性的挑釁下,在不明所以的虛無面前,選擇了以自我終結為方式的叛逃。誠如海明威所言,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
北野武是真正的大佬,每一次,都用子彈和著鮮血,用這樣一種極致的方式來演繹。
他說,我走了,這是我最後一次選擇,生存還是毀滅,我選擇自我終結。

相關焦點

  • 奏鳴曲、奏鳴曲式,傻傻分不清楚(上) ——奏鳴曲sonata
    喜愛古典音樂的人,對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這些名詞都不會陌生。奏鳴曲(sonata)作為最常見的音樂體裁,不但在音樂會的曲目單中經常出現,還伴隨著琴童們每個階段的練習。尤其是彈鋼琴的學生,只要說起貝多芬的「月光」「熱情」「暴風雨」「黎明」(標題都是後人起的)奏鳴曲,總有一兩個「在手上」的。
  • 《奏鳴曲》奏鳴曲
    奏鳴曲(sonata)就是獨奏。所有黑幫回到自己的故事線,就像被看不見的線牽動著一樣去完成一段劇情,走向戰鬥,走向死亡。只剩下那個女孩孤獨的在海邊一個人放著煙花,沒人再陪她遊戲。這與之前他們玩遊戲時的無憂無慮、歡快形成鮮明對比。社會好似熱鬧,其實卻並不讓人真正的消除孤單。每個人為了生存或者別的原因都在構建自己的身份,這個身份推動著人的行動,給人套上面具,牽上線。
  • 奏鳴曲、奏鳴曲式,傻傻分不清楚(下) ——奏鳴曲sonata
    在上一期的音樂理論科普中,劇小院帶大家初步了解了「奏鳴曲」及「奏鳴曲式」的區別,那麼它們在實際的應用中,有什麼具體的體現呢?在今天的小課堂中,劇小院將會繼續這一主題的講解~很多人認為「奏鳴曲式」就是「奏鳴曲」,其實奏鳴曲≠奏鳴曲式。
  • 《奏鳴曲》視角 View|雙面北野武的「奏鳴曲」
    《兇暴的男人》展現了冷酷的警匪鬥爭90年的⽇本電影⽆疑是屬於北野武,《3-4x10⽉》(1990)、《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A Scene at the Sea, 1991)、《奏鳴曲殘暴下的純真笑顏將這兩種極其突出但截然相反的元素結合得最為⾃然的是北野武的第三部導演作品《奏鳴曲》。
  • 莫扎特奏鳴曲全集
    Wolfgang Amadeus MozartThe Complete Sonatas for Pianoforte莫 扎 特 鋼 琴 奏 鳴 曲鋼琴奏鳴曲 在莫扎特的作品裡佔有相當的分量。奏鳴曲式是西方音樂中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曲式,這一曲式的確立雖然是海頓的貢獻,莫扎特卻敏銳地緊隨其後,用當時新發展的奏鳴曲式,寫出了比海頓更出色的鋼琴奏鳴曲。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在當時實際上都是為羽管鍵琴而作的,他成熟的奏鳴曲主要寫於維也納時期,其中有不少傑作。這些奏鳴曲主題生動,旋律優美,具有典雅的維也納古典風格。
  • 【音樂百科】奏鳴曲(sonare)簡介
    16世紀時泛指一切器樂曲,與聲樂曲相對。   17世紀早期,由五段或更多段對比性樂段組成的器樂合奏作品一般被認為是奏鳴曲,由此發展成巴羅克式的奏鳴曲,三重奏鳴曲是當時的重要體裁,通常有兩種形式:「室內奏鳴曲」和「教堂奏鳴曲」。
  • 索爾的三首吉他奏鳴曲
    索爾的作品中有三首奏鳴曲:第一是OP15b的《C大調奏鳴曲》。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在這一樂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變了傳統鋼琴協奏曲中一向作為慢板樂章的第二樂章,而採取了十分輕快的節奏,短小精悍而又優美動聽的旋律與第一樂章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樂章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承前啟後」作用,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在此銜接得非常完美。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
  •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樂曲介紹🌸《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 🌸《悲愴奏鳴曲》(Sonata Pathétique)創作於1799年,是貝多芬贈給卡爾·馮·李希諾夫斯基親王。作者最初命名為Grande Sonate Pathétique,意為「悲愴的大奏鳴曲」。《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最出色的鋼琴奏鳴曲之一。
  • 貝多芬《熱情》奏鳴曲
    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其中,《熱情》奏鳴曲是他傑出代表作之一,這首奏鳴曲充分展現了貝多芬獨特的音樂風格和高深的精神內涵。關注公眾號  進入曲譜商城        二、創作背景        《熱情》奏鳴曲創作於1806年,是貝多芬中期創作的奏鳴曲
  • 聆聽肯普夫及其貝多芬奏鳴曲全集
    (以下整理轉自古典音樂公眾號)第1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1 Op.2.1 1795 F小調第2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2 Op.2.2 1795 A大調Sonata No.6 Op.10.2 F大調第7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7 Op.10.3 D大調第8號鋼琴奏鳴曲(悲愴)
  • 如何演奏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五首奏鳴曲之一,是他初期鋼琴奏鳴曲的頂峰之作。在這首奏鳴曲中,莫扎特和海頓的影響已經完全消失。   奏鳴曲[意]Sonata原意是「被演奏著的或響著的」。李雲迪演繹貝多芬《第八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三、《悲愴》奏鳴曲的曲式分析及演奏詮釋  《c小調奏鳴曲》(OP.13)出版於1799年,貝多芬將其題獻給卡爾・李希諾夫斯基伯爵。
  • 《奏鳴曲》雙面拍子武
    《奏鳴曲》於93年上映以後,北野武在94年酗酒開摩託車出了車禍。當時他自己都以為活不過來了,結果是救了好久,最後造成了嚴重的面癱。北野武在後來的訪談和小書中說自己年輕時很害怕死亡,因為怕自己一事無成就歸了天;後來搞電視電影出了名,卻又迷失了方向。《奏鳴曲》的結局映射著北野武當時的心理狀態,大概是一種看盡世界後的蒼涼,對死亡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甚至是有些迷戀。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欣賞指南
    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就是《月光奏鳴曲》。成熟時期(1802-1814 年),在這個時期,貝多芬使用了一些新的創作題材,其作品《f 小調奏鳴曲》 讓他的創作到達巔峰。晚年時期(1815-1827 年),這一時期的貝多芬創作的許多藝術構思複雜並且深刻的作品。   1801年,貝多芬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月光奏鳴曲》被創作了出來。 這首作品打破了快、慢、快的傳統曲式結構,表現出一定的特色。
  • 《奏鳴曲》毀滅,他說
    所以,在看這最後一部《奏鳴曲》前,我已原諒並忍耐了近期北野武的破碎和調皮,原諒了他削尖腦袋往威尼斯電影節鑽的厚顏,並在我的大師牌位中把北野武頭上那頂冠冕摘下,換上一頂滑稽且憂傷的小丑帽。    但《奏鳴曲》又令我絕望著驚訝了。我把它和《花火》並看是因為我覺得《花火》中的所有元素,在《奏鳴曲》中都已或多或少的顯現。
  • 他努力將文學和繪畫的內容納入到奏鳴曲中丨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
    1、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究竟描述的什麼主題?2、以《b小調鋼琴奏鳴曲》為例,帶你了解李斯特音樂的創作風格;3、周廣仁丨為什麼我們的學生可以熟練彈奏李斯特超技練習曲,卻彈不好一首莫扎特奏鳴曲?19世紀歐洲樂壇的兩大陣營"保守派"和"激進派"爭執的焦點實際上在於奏鳴曲這一體裁上。當孟德爾頌和勃拉姆斯還在遵循著古典框架寫無標題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時,李斯特已經開始嘗試將文學和繪畫的內容納入到奏鳴曲中,並將傳統的四樂章奏鳴曲逐漸融合為單樂章形式,原有的主副部兩個主題也變為單主題分裂變形,以"主題變形"為發展核心。
  • 樂曲賞析:《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Claudio Arrau演奏貝多芬月光奏鳴曲▼這首曲子一共分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欣賞指南
    其中以32首鋼琴奏鳴曲最為經典,被稱之為「鋼琴藝術史的高峰」,而這32首奏鳴曲中以《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最為著名。一、月光奏鳴曲的作品分析 第一樂章-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三部曲式。 小調的調性決定了第一樂章的色彩,幻想的、溫柔的內心感受,悲傷的吟誦,有時又充滿陰森的預感。
  • 《奏鳴曲》:有人才有世界
    《奏鳴曲》:有人才有世界劉強愛電影兩種電影最難拍。一種是高度寫實的,說人話就是看起來非常真實的;一種是高度寫意的,說人話就是看起來特有範兒的。真實和有範兒確實是相反的,只要給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觀察,所有的範兒都能被庸常泡發成真實。
  • 月光奏鳴曲 第一樂章
    最近的高溫很適合來些冰冰涼風格💨的曲子, 例如月光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難度不高,又很降溫解暑,並且,還是世界名曲,完成以後特別的有成就感~。  照例介紹下樂曲背景, 「月光奏鳴曲」和「月光曲」 ,大名是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分為三個樂章。為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