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無人贍養,哭訴兒女不孝,女兒稱:不是不孝,自己心寒

2021-01-12 古今趣談事

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每一個父母對孩子大愛都是無私而偉大的,其實也確實如此,養大一個孩子所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不計其數,他們也從未想過要兒女對自己有什麼報酬,一直在默默付出。但羊羔尚知跪舐母乳,作為萬物之尊的人類,當父母老去的時候,贍養他們不是自己應當盡的義務嗎?在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孝」就被推崇到非常崇高的地位,在某些朝代如果兒女不孝的話還可能遭到凌遲剝皮之刑。贍養父母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當然是貴州銅仁的鄧大爺卻有苦說不出,自己已經80多歲了,兒女非但不孝順,而且根本不盡贍養的義務。

當記者見到鄧大爺的時候,這個老人情緒非常激動,老淚縱橫的向記者哭訴:他有好幾個兒女,這些年來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了,當然是兒女們根本就不管他,他還稱自己的女兒曾經向他借了好幾萬,至今沒有歸還,他這次就是希望記者能幫他拿回這筆錢。

記者了解後發現,鄧大爺現在的老伴是他以前妻子去世後重新找的,鄧大爺說自己生了病,兒女們從來沒有來看過,一直都是現在的妻子照顧。因為贍養費的問題他曾經打過官司,把兒女們告上了法庭,雖然法院判決兒女們每個月給300塊錢的贍養費,但其實自己一直沒有收到一分錢,連現在自己看病的醫藥費都是親自拿的,說起來自己的悲慘遭遇,鄧大爺不由自主的又哭了起來。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記者隨後聯繫到了當大爺的女兒,但是女兒卻得出了另一種說法。女兒說不是他們不孝順,原本他們和自己父親的關係挺好,就是因為父親重新娶了一個妻子,娶了這個妻子後鄧大爺開始對兒女漠不關心,最後甚至把所有的家產都給了這個繼母,這讓兒女們心灰意冷。關於贍養費的問題她解釋說自己每個月都有準時打過去,至於欠下的錢不是她不給,而是他每個月都拿出一部分給自己的父親,為了就是讓他能生活持續有保障。

看來還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呀,記者只好聯繫了律師詢問該如何進行解決,律師回答道這種問題最好由當地的基層組織進行調解,因為畢竟都是親人,如果實在沒有辦法調解的話就只能走法律程序解決了。在這裡小編想說,其實不管是作為父親還是作為兒女都有不對的地方,父親把所有的家產都給了新娶的老伴,現在生病了又想找兒女,那兒女的心裡肯定不平衡啊,但是作為兒女,對方畢竟是你的親生父親,生而為人,希望能夠善良。不知道大家對這件事怎麼看呢?

原創內容,抄襲必究!謝謝朋友們的關注和閱讀,歡迎收藏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知我刪除!

相關焦點

  • 86歲老人哭訴兒女不孝,無一人願贍養,子女:誰財產分得多誰養
    但是大家都知道,多子女家庭中,總會有這麼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家庭財產的分配問題和贍養父母的問題,這也的確讓很多原本不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86歲老人哭訴兒女不孝,無一人願意贍養,子女:誰財產分得多誰養:前段時間,一個86歲的老人在某節目上哭訴,表示自己的兒女不孝,沒有一個人願意贍養自己,那悽慘的模樣讓廣大群眾都覺得她的兒女沒有心。
  • 70歲老人哭訴:兒女不孝,為躲避他們,我帶老伴遠走他鄉
    導語: 俗話說「多子多福」,很多老人以為兒孫滿堂,就是幸福,孩子多,不愁養老。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兒女很多的老人,當他們失去勞動能力的時候,卻沒有一個兒女願意給他養老,把他當皮球一樣推來推去。
  • 快速蔓延的「新型不孝」,比啃老更過分,嚴重危害老人生活
    其實,現在有很多年輕人生孩子以後,讓老人幫忙照顧孩子和家務,並且他們的要求不只是讓老人幫忙,而是像使喚傭人一樣讓老人伺候自己,這是一種「新型的不孝」那麼,兒女應該怎樣做,才能讓老人安享晚年?1、讓老人自由安排生活,不過分佔用老人時間這一輩的年輕人的生活大多都過得還不錯,「體面」的背後是父母年輕時的奮鬥和努力,父母年輕時捨不得休息,也捨不得享受,為了事業和兒女到處奔波,老了才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 依法打擊處理逃避贍養責任,「不孝子孫」要遭「理麻」
    依法打擊處理逃避贍養責任,「不孝子孫」要遭「理麻」 2020-06-17 0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就是養條狗,也不贍養父母」,原以為是不孝,卻獲得大家支持
    「我就是養條狗,也不贍養父母」,原以為是不孝,卻獲得大家支持老家有一戶鄰居最近這鬧得非常的難看,因為女兒正在和家裡的老兩口打仗,說是要斷絕關係,對此很多不知內情的人都紛紛指責女兒不孝,沒想到女兒語出驚人表示自己,就算養一條狗也不會贍養父母。
  • 農村老話說:「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說:「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意思很簡單,就是父母對長輩的孝心,會言傳身教給下一代。老話說過:「房簷滴水輩輩照」、「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表達的也有這層意思。當婆婆老去、生病以後,喪失了勞動能力,兒媳婦立馬變臉,對她婆婆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的指桑罵槐,什麼難聽話都能說得出口,只盼望她婆婆早點「走」,家裡少累贅。礙於家族長輩們的百行孝為先的威嚴,兒媳婦也不好明目張胆虐待老太太,怕「壞了名聲」不好在村裡做人。為此,兒媳婦想起來一種「歹毒」的招數。
  • 震驚:汶龍這些不孝行為,必須曝光!
    百善孝為先敬老、愛老、養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人代代相傳的好家風更是法律賦予子女的基本義務和責任然而,在農村仍存在讓老人住老房、住危房等不善待、不孝敬老人的現象而且不孝行為理由還冠冕堂皇子女藉口多為:什麼老人不住水泥房
  • 75歲還在拼命掙錢,是子不孝?還是父太慈?
    以至於他在許多節目採訪中表達自己內心的心酸和不易,他含淚說自己不敢老,因為家裡都要靠自己養著。他還哭訴:「我身後有十多匹狼」,他不但要養自己的三個孩子人,還要顧及孫子和外孫。這些人從來不考慮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現狀,不考慮自己賺錢養家,贍養父母,撫養子女。
  • 「子女住新房,老人住舊房」等不孝行為將被打擊?官方回應來了…
    依法打擊整治不孝行為  7月17日,旬陽縣人民法院、旬陽縣人民檢察院、旬陽縣公安局、旬陽縣司法局聯合發出通告稱,據《憲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婚姻法》《繼承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打擊以下行為:  (一)子女居住在新房樓房中,任其老人居住在舊房危房中有關情形的;  (二)隱瞞家庭實際狀況,與老人分戶另過,對老人生活不管不顧,意圖套取或已經套取國家惠民政策或扶貧政策等情形的
  • 老人死後怕兒女不孝順,死而復生帶走妻子,聊齋這個故事讓人心寒
    孝道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但事實證明,僅靠倫理說教和動人故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否則我們也不會經常在社會新聞中看到那些被子女拋棄,老無所依的可憐老人了——老年人的生存、贍養問題,成為了世界性的問題。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剩下兩個不孝是什麼?
    這件事在孟子看來是沒有盡到後輩責任的,所以叫「無後」,衍生意義是後代要盡到自己對長輩的責任。而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結婚了沒有生下孩子,我們的家長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字面意思——「沒有孩子就不孝順」這種解釋誤導了,所以一些適齡單身青年都被家長逼婚,屏幕前的你這個國慶你有沒有被催婚?《十三經註疏》(後文簡稱:《註疏》)是對《孟子》全書的注釋。
  • 送老人去養老院,並非「不孝」
    送老人去養老院,並非「不孝」 喬志峰 最近的熱播劇《流金歲月》中,蔣南孫爸爸跳樓,奶奶失去兒子,蔣媽媽重獲新生,建議將奶奶送到養老院。此劇情也引發了廣泛探討。
  • 不孝子女又出新「套路」,比啃老還無恥,老人蒙在鼓裡還不知
    對於老人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孝順自己,不希望自己養出不孝子女。但不孝子女的新套路很多,這些不孝子女的行為比啃老還無恥,老人被蒙在鼓裡卻猶然不知。不孝子女又出新"套路",比啃老還無恥一般情況下,我們對不孝子女的定義都是:不懂自力更生,在家啃老、不懂得感恩父母。但如今,不孝子女又出了新的套路,他們的行為比啃老還無恥,很多老人都蒙在鼓裡還不知。
  • 農村「孝道式微」,3種不孝方式讓老人寒心,年輕人卻不以為然!
    按農村的老話來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去人生只剩下歸途」,也不是說父母是家裡的頂梁柱,父母不在了也就各自過各自的生活了。然而如今社會發展好了,農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也提高了。父母的年紀也一天比一天大了,尤其如今在農村存在著「孝道式微」的現象。不像以前父母生日了,膝下的兒孫都會過來祝壽,幾世同堂老人別提有多高興了。對於老人來說,這自然是最好的老年生活。
  • 人到晚年,最痛苦的莫過於兒女不孝:「我真想殺了這個不孝子」
    我自己覺得兒女對父母的孝順應該從兩個方面表示,第一是物質上的,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他們能夠衣食無憂地安享晚年;第二,就是在精神上,要經常回家看看父母,其實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獨,做兒女的不要總是藉口工作忙,幾年都不回家。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有三個不孝,那後面兩個是什麼呢?
    而我們也有一句關於孝道俗語流傳至今,那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這裡有著三個不孝,那麼後面的兩個「不孝」分別是什麼呢?這句話最早是出自《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不過這裡的意思可能和我們理解的不同。
  • 「我以後不會給你們養老」,以為是不孝,沒想到卻獲得眾人支持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養兒防老",老人老了之後兒子會賺錢贍養父母。但是在不少二胎家庭中,養老這件事卻成為了不少人的痛處。而也有一些年輕人因為一些原因,甚至不願意為父母養老。01"我以後不會給你們養老",原以為不孝,卻獲眾人支持鄰居江大媽和劉大爺有一雙兒女,女兒學習十分用功,在上大學的時候還經常兼職
  • 大義繼子善舉讓某些不孝子女感到汗顏
    尊老愛幼然而當父母付出了一生晚年日漸衰老時,甚至不能自理需要兒女的盡其贍養義務時,又有多少兒女能做到對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愛?在媒體中爆光的個別老人悽涼晚景,一幫兒女竟沒有老人容身之處。媒體中曾看到成名成家、定居國外的兒女竟拒絕父母前去養老送終。但就有這樣的一位身殘志堅大義繼子朱國民,在繼父日漸衰老時,接繼父到自已家裡給予養老送終,讓個別不孝子女感到汗顏。
  • 「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傷父母,很多年輕人都在這麼做
    面對兒女的不孝,父母必然會很傷心,但是現在有一種「新型不孝」已悄然形成,這種行為甚至比啃老還傷父母,很多年輕人都在這麼做。01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傷父母鄰居王大媽的兒子結婚兩年了,前不久,兒媳剛生了可愛的女兒。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2000年說的這句話,不生孩子就是不孝?
    就比如最近把老母親活埋的人,按理說當代只要勤快就餓不死,家裡餘糧養活一個老人也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說到不孝,按照印象中儒家思想的看法,最大的不孝還不是拒絕贍養老人,而是「無後」,也就是說沒有後代。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讓儒家思想充滿了爭議,合著是把女人當生育機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