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文化共享頻道:【話說名家】《張志俊:天人合一話太極》

2021-02-06 陳式太極張志俊拳法研究會

   遼寧文化共享頻道,即將在3月23日13:35和17:36播出《天人合一話太極》,請喜歡太極拳的朋友屆時觀看。

請關注「遼寧文化共享頻道」

3月23日13:35和17:36播出

《天人合一話太極》

【話說名家】《張志俊:天人合一話太極》

   他是當代太極拳傳承大師,曾打敗來訪的日本空手道代表團多名選手,弘揚國威;

他精心研討、練功不輟,多年來致力於太極拳研究和太極文化的推廣普及;

他全面系統地掌握了傳統陳式太極拳拳理、拳法和教學方法,桃李滿天下;

他練功刻苦,悟性極佳,精於推手、散手、擒拿等實戰招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關太極拳的詮釋、教學和訓練的全新理念,集陳式精華又不斷融合創新;

電視節目《四兩撥千斤》、《平衡魔術師》、《爆發的瞬間》讓他和太極拳走近觀眾,有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他說太極拳是極富中國傳統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態,需要我們去繼承和發揚;

他說太極文化是中國面向世界傳播健康理念、搭建友誼橋梁的紐帶,能夠彰顯我們的文化自信;

他就是我們今天的專訪嘉賓——第十一代陳式太極拳傳人,號稱太極閒人的張志俊。

張志俊,1946年生於河南省焦作市。1973年,張志俊第七次來到陳家溝學藝,同年5月,張志俊結識了陳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一代太極拳宗師陳照奎,張志俊認識到太極拳的博大精深非幾年練成,從此他開始正規習練陳式太極拳。1974年2月,張志俊正式拜陳照奎為師習武,後又潛心專研,閉關苦練,最終成為陳式太極拳的一代宗師。

閉關十六載,太極拳理幾近神明,在太極拳理上科學地提出「梢節領勁,兩頭捲曲」 等一系列創新性習練方法,拳架形成可檢驗的標準化訓練動作,發明的「八字圈」太極拳基本功更是震爍當代。

太極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又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太極拳講究剛柔並濟,而非只柔無剛的表演。太極拳以其快慢相間、剛柔相濟、以柔克剛、連綿不斷的拳術風格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門絢麗的瑰寶。

相關焦點

  • 天人合一 山水間
    歌名:天人合一山水間作詞:曲波作曲:楊青山編曲:楊一傅演唱:姚貝娜 師鵬首唱時間:2012
  • 天人合一、使命與腦波
    天人合一、使命與腦波--鴻鈞老祖文化暨中華傳統文化產業化高峰論壇成功舉辦2017年3月29日中國國際西瓦超意識學院院長薛葵陽女士應邀出席在中國國學院舉辦的
  • 太極之光,世界共享!
    具有鮮明中國風格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獨特韻味的太極拳,作為河南省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國傳統武術中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無疑是太行的根、黃河的魂,乃至於整個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這瑰寶,源自懷川,發端於古溫。
  • 邱慧芳太極直播講座
    讓天下更多的人來練太極!    讓太極守護我們的家園!
  • 天人合一之路,就在腳下
    【就在腳下的天人合一之路】文/朱東(傳統文化研究學者,《原易》作者)本文系作者原創首發,轉載請標註作者署名及出處在西方的基督教思想中,因此這個「道」,即為溝通天人,使人生於自然,活於自然,而擺脫世俗之困擾的途徑。所以,這條道就是溝通天與人,促成天人合一的那條道。只不過,這條道聯通的是客觀的天,與本然的性。這就是說,只要我們沿著自己的本然之性去思考,去行動,那麼就會與天合一,或者更準確的說,人與天本來就是合一的。這既是對人性的禮讚,同時又是對人性之偉大的信仰。
  • 【文史精華】中國神傳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
    九宮、八卦、陰陽、五行起源於史前文化的河圖洛書,而河圖洛書又由更原始更基礎的道家太極圖和佛家萬卍字符構成。一些學者研究發現太陽磁力線就是太極圖和萬卍字符的形狀,更有人發現很多銀河系就是萬卍字符的形狀。有人認為,太極圖或萬卍字符的符圖根本上是能量的表現,佛家修出具有善的特點如萬卍字符圖形旋轉的宇宙體系,道家修出具有真的特點如太極圖圖形旋轉的宇宙體系。也就是說,九宮、八卦、陰陽、五行對應著天象的變化。
  • 太極電視劇-特別推薦系列之《太極宗師》
    而沒了師傅的楊昱乾為了修習武藝,也辭別了母親外出拜師學藝……一、太極宗師 吳京 夜練太極拳二、太極宗師 吳京大戰自由搏擊冠軍周比利三、太極宗師 吳京太極VS八卦掌 董海川2015年5月經武術太極界著名大師張志俊批准,在陳東展先生及眾拳友的共同努力下,一家以:尊尋太極本源、弘揚太極文化、增強人民體質
  • 太極拳文化的當代社會價值
    太極拳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武術。它崇尚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後發制人,注重吐納導引、內外兼修,體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傳統健身養生智慧。人們在長期研習太極拳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太極拳文化,包括太極拳套路、拳理、技擊健身理念、行為模式、價值取向,等等。太極拳文化具有行為文化和觀念文化的雙重特性,弘揚太極拳文化對於促進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樹立環保理念以及濡養民族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 怎樣理解《周易》中「天人合一,物我相通」
    《周易》中「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的思想的解釋「天人合一」是易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這些年來,學界談論甚多,在一定範圍內,它已經被作為易學甚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概念。因此,弄清這個概念的本來含義,對於易學研究和傳統文化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 傳統易學的天人合一論
    錢穆先生的天人合一論中指出,中國文化過去最偉大的貢獻,在於對天、人關係的研究。中國人喜歡把天與人配合著講。我曾說天人合一論,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天人合一是指天(即大自然)與人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相應相合的統一整體。天是一個超巨系統,人是一個子巨系統;人具足天的全部信息,天的信息亦可在人身上體現出來。研究人的生命現象不能從自然界剝離出去,只能在天人一體的整體關係中去把握。人身是一個小天地,宇宙亦是一個大人身。這是觀察人體生命的根本立場和方法論。
  • 逍遙山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人與自然的相契相生——評顧平逍遙山水文/竇修林(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翠苑·民族美術》執行主編)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國畫對自然的觀照,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方式,上升到哲學美學的範疇謂「道法自然」,其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 黃帝內經中告訴我們的什麼是天人合一和古人聖人賢人
    擴展資料什麼是天人合一?關於自然界與人的關係,即天人關係。早在《山海經》和《夏小正》中,就有關於天象、氣象、物候與人類行為之間關係的論述。道教中繼承和發揮中國古代傳統的天人合一理論, 並把它作為觀察宇宙人生的基本方法,從人與自然的關係中探究生命奧秘,發現修煉成仙之道,並期望在最高層次上復歸於自然。道教認為天(自然)與人本來是合一的,應當把人的生命現象,放在人與自然界一體的整體關係中去把握。在道教內丹書中,常用「一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來概括說明人身具足天地的理、氣等一切。
  • 天人合一 AND 天人相分:中西方家具的本質差異
    作為一種豐富的文化信息載體和文化形態,家具文化概念的形成是人們對家具本質理解的升華,是對家具由物化向文化的深度方向認識的體現。中國與以西歐為代表的西方由於地理位置、民族性格以及大文化背景的不同,各自創造了不同特色的家具文化。
  • 涓涓雋語藏頭哲理詩:春秋虛度天人合一,並淺談對天人合一的理解
    藏頭哲理詩春秋虛度 天人合一春風萬載天未老,秋雨幾度人白頭。涓涓雋語在這裡簡單談一談自己對天人合一的淺顯理解。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我們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在儒釋道經典中都有論述。最早是由道家莊子提出的,所以天人合一應屬於道家思想。
  • 天人合一——天問
    這番話勿嫌嚕囌,實氣魄宏大:金聖歎活在這個世上,喜歡閱讀,逢心得叩應的經典,激賞讚嘆作者的才思。然而無論是莎士比亞還是莫扎特,偉大的作者已經離開了。於是身為讀者的我,特別思念這等死去故哲和先賢。 但我在這線狹窄的世上,看了這許多書,又能如何像他們一樣,留下一些功績,垂範給尚未出世的人呢?
  • 知行合一,身心合一,抱元守一,天人合一!
    身心合一了,才能健康。身在這裡,心在那裡,手上做著這件事,心中想著那件事,生理上在執行這個任務,心理上在思考另外一個任務,潛意識和意識是分開的,如此三心二意,不但什麼事都做不好,更是對健康大大不利。 一心二用,一心多用,同一時間想好幾件事,做好幾件事,看起來效率很高,可以節約不少時間,符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但是,這樣做出來的事,沒有力度。
  • 太極英雄用武之地,打造史詩級「拳場」
    由世界太極拳網主辦,「太學堂—世界太極網絡學院」直播平臺舉行的「太極名家公益大講堂」持續火爆,居家研修太極成為戰疫時期一大激情壯觀景象
  • 四合院與古人的天人合一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與天地合其德,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中國古建築中提現出的文化,陰陽.五行.八卦是古人對天地人的認識,並在衣食住行中追求符合天象運行的變化規律與大地的變化規律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結果。
  • 全國人大代表徐衣顯:讓太極從「中國拳」變成「世界風」
    「作為一種飽含東方包容理念、『天人合一』思想的運動形式,太極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於一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之一。目前,太極拳已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有3億多人,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健身運動……」徐衣顯希望越來越多的國人通過接觸太極拳、學習太極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
  • 2016年中華太極文化論壇舉行武術名家論劍海南定安
    為了讓廣大武術愛好者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道教及太極文化的特點,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劉鑫《太極對糖尿病臨床幹預的國際前沿研究》,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呂韶鈞《太極文化,助力健康中國》,陳式太極拳名家朱天才《陳式太極拳》三位嘉賓圍繞太極拳分別作報告。朱天才在更是現場打拳來展示演講內容,幫助武術愛好者更形象的了解、學習陳式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