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周六):多雲間晴,偏西風3級~4級,-8℃~5℃
12月20日(周日):晴天間多雲,偏西風2級~3級,-7℃~8℃
這是一束光。
從河洛交匯、黃河之北的清風嶺上冉冉升起,帶著千百年來古老的中華武術智慧,沉澱著剛柔相濟的太極精神,閃耀在世界的舞臺上。
這是一束太極之光。
全城歡慶太極拳申遺成功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宋崇飛 攝
昨晚,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消息從遙遠的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傳來。世界,從此太極!
這束太極之光,已然勢不可當。
這一束光,閃耀著文化自信的光芒。
習近平總書記說,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具有鮮明中國風格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獨特韻味的太極拳,作為河南省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國傳統武術中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無疑是太行的根、黃河的魂,乃至於整個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
這瑰寶,源自懷川,發端於古溫。
一代宗師陳王廷,或許從未想過數百年之後的今天,他在東溝之中冥思悟道、苦心修為的一招一式、一拳一腳,會超越種族、跨越國界,代表「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的大夢想,成為照亮世界的中國文化之光。
全城歡慶太極拳申遺成功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宋崇飛 攝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這一切,在數百年後的今天,顯得如此順理成章。太極的舞臺,從此不單單屬於古溫大地的陳家溝,不單單屬於以「一山一拳」為地域山水人文品牌的焦作,不單單屬於陳式、楊式、武式、吳式、李式、和式、王其和等太極拳紛呈的「七大社區」。
這一束太極之光將翻過高山、跨越大洋,在精彩的世界舞臺上,代表中華民族儒雅自律、外柔內剛、不屈不撓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武」動出中國範兒十足的英姿颯爽。
這一束光,是與「黃河大合唱」同頻共振的懷川之光。
靜如太行、動如黃河的太極拳,依太行而生,臨黃河而成,是黃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文化支撐。
與「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同頻共振的太極拳,曾在G20杭州峰會上精彩亮相,曾在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展演活動中點燃千萬人的太極夢想,曾在「一帶一路」太極行活動中「武」動中國風,用「太極語言」講述充滿太極哲學智慧的精彩中國。
一次又一次的精彩亮相,讓源自懷川、代表中國、走向世界的太極拳,點亮了180多個國家和地區、4億習練者共享太極的璀璨光芒。而對於傳承太極、發揚太極,不遺餘力在一屆又一屆的「一賽一節」之中推廣太極、普及太極的發源地焦作來說,這一束光,是屬於明天、屬於未來的發展之光。
全城歡慶太極拳申遺成功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宋崇飛 攝
分一束太極之光給全世界,留一分發展之光給我們自己。
當「太極拳」和「雲臺山」兩大世界品牌交相輝映,當融太極拳交流、文化旅遊、經貿活動為一體的「一賽一節」強勢發力,當「一山一拳」的地域文化旅遊升級為「兩山兩拳」的雙城融合示範,焦作的太極,必將引領文旅的深度融合;太極的焦作,也必將在高質量發展之中注入更為炫彩的太極之光。
「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的城市夢想,在這一束勢必恆久閃亮的「世界級」光芒裡,終會照進現實,成為377萬太極故裡百姓倍感自豪、安享健康、共享發展的幸福之光。
焦作晚報編輯部
版權所有:焦作日報社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180801
總編輯:王靜鋒
執行總編輯:王 言 編 輯:梁易凝
執行主編:馮新瑞 校 審:薛 瑩
責 編:從華傑
恭喜太極拳申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