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國際知名繪本《威廉·布萊克旅館的一次訪問》No.2498

2021-03-03 閱亮船

南茜•威拉德

上高中時,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孩子的星星》,這本書入選美國號角圖書推薦書目。她曾受邀到瓦薩學院英文系發表演講。她的很多作品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諸如《駛向塞瑟島:阿納託爾外傳》《龍鬚菜國王的寶島:阿納託爾的奇幻冒險》,這兩本書均獲得劉易斯•卡羅爾書架獎。威拉德女士和丈夫埃裡克、兒子詹姆斯在紐約州波基普西市定居。


明鑼和妻子住在大山山腳下的一間房子裡,他們喜歡這間房子,但是,不喜歡這座大山,因為山上常會掉石頭下來,打破屋頂,另外山遮住陽光,蔬菜長不好。

首部同時榮獲美國兒童文學*獎項紐伯瑞金獎與兒童繪本最獎項凱迪克銀獎的神奇作品。

跨越時間與國別的經典之作,激發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敬慧女士鼎力推薦。

大家好,我是曹瑞,今天為大家推薦的繪本故事名字叫做《威廉·布萊克旅館的一次訪問》。

《威廉·布萊克旅館的一次訪問》這是一本趣味十足、圖文並茂的詩歌繪本,是獻給19世紀英國漫畫家、詩人威廉·布萊克的一份禮物。

本書採用一首短詩搭配一幅趣味漫畫的形式,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威廉·布萊克旅館」裡的奇妙故事。

插圖由著名插畫家愛麗絲·普羅文森和馬丁·普羅文森共同完成,每一幅插圖都深深地表達了他們對威廉·布萊克,以及他們所生活的城市——倫敦的無比熱愛。他們一起完成了這本一生難得一遇的好書。

講述了一隻土黃色的小狗和一隻煤黑色的大狗在遠處土黃近處煤黑的沙漠裡散步,小狗刀斧般寬闊的大嘴和大狗瘦削、尖峭的體形形成可樂的對比。

從他們行走的姿勢和神情來看,一個像獵獵出徵的勇士,一個像錚錚尋寶的海盜,但並不特別期待著什麼,略微還有點散淡。

想聽什麼故事

可以留言

告訴曹瑞叔叔哦

閱亮船兒童成長中心

少兒閱讀|少兒語言

Children's Library

地址:石家莊市 橋西區 休門街 民生路 交口南行100米路東 濱江優谷三樓

電話:18631176965

客服微信  諮詢  報名 聯繫我們

閱亮船兒童成長中心線下體驗館↓↓↓↓

——————————————————————————

作品來源於網絡,聯繫版權請後臺留言

相關焦點

  • 威廉·布萊克的力量與狂想
    倫敦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威廉·布萊克特展將持續至2020年2月2日。布萊克的神話寓言《烏裡森之書》序言頁(1795)1818年2月,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收到一本《純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這是威廉·布萊克在三十年前出版的首冊插畫詩集。書中內容讓柯勒律治印象深刻,又深感不安。
  • 關於威廉·布萊克與一堆問題
    ·布萊克,正是18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之名,劇情內處處出現詩句,如是熟知威廉·布萊克之人,定會感知其中的不可名狀的秘密。 威廉·布萊克,在幼時便出現幻象(非外界幹擾幻象),他與世間靈性的相通導致他看到的世界以及認知世界的方式,都帶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神聖感,甚至被人們稱為「先知」,在布萊克看來,他的使命,便是讓可憐的人們知曉靈性的意義,打開人們不死不滅的眼睛,他以寫作與繪畫的方式,完成著他這一偉大的使命,向內探索的永恆的工作。
  • 不可思議的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展覽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正在展出中。這是藝術家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展覽,展出了300多幅原創作品,包括他的水彩畫,繪畫和版畫。
  • 一粒沙子 威廉·布萊克
    譯文:一粒沙子 威廉·布萊克從一粒沙子看到一個世界,從一朵野花看到一個天堂,把握在你手心裡的就是無限,永恆也就消融於一個時辰。作者簡介:威廉·布萊克(1757-1827):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
  • 全球好展|你知道「一花一世界」,可你知道威廉·布萊克嗎?
    還有,故事三:有一次,有人看到布萊克和妻子一絲不掛地坐在院子裡的樹陰下讀《失樂園》,看到有人來,布萊克高興地喊道「進來,這就是亞當和夏娃,你知道吧。」還有,故事四:數不清有多少人用他寫過的詩句發朋友圈:「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 賞析威廉·布萊克的《黑皮膚的小男孩》
    作為一名特立獨行的詩人兼畫家,聞名於世的威廉·布萊克(1757-1827)在小的時候卻沒有同我們一樣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或許是貧困、階級和戰爭等的磨難,這位詩人成為了英國文學史上最複雜、最具個性的詩人之一。布萊克深受法國革命思想的影響,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反對奴隸制度和種族歧視。
  • 英國威廉王子夫婦訪問印度 下場打板球展親和力
    中新網4月11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10日,英國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展開對印度和不丹的一周訪問,這是兩人第2次代表王室進行重要出訪,也是他們近2
  • 威廉·布萊克:愛只尋求自己的滿足,把另一個人捆綁在歡樂中,在天堂裡建起一座地獄.
    與布萊克同時代的人大多認為他古怪又平庸。然而,拋開技術層面的弱點,布萊克的創新手法使他躋身於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平面藝術家之列。倫敦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威廉·布萊克特展將持續至2020年2月2日。瓦利會讓布萊克將他在星界中所見的幽靈形象畫下來。布萊克則會畫出諸如英國歷史人物瓦特·泰勒、大衛王以及所羅門這類形象。重要的是,瓦利會買下布萊克的這些素描。           威廉·布萊克《但丁與維吉爾靠近煉獄守門天使》(1824–7)一次通靈中,瓦利要求布萊克留意威廉·華萊士的幽靈,沒過多久布萊克就找到了他。
  • 文藝復興的「吹哨人」聊聊英國浪漫主義第一人——威廉·布萊克
    威廉·布萊克,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虔誠的基督教徒。早期的作品簡潔明快,中後期作品趨向玄妙深沉,充滿神秘色彩。布萊克是一個「遠離塵世」的瘋狂天才,他的藝術創作內容完全不同於其他畫家。
  • 【聽】國際知名繪本《討厭的肥貓》No.2024
    大家好,我是曹瑞,今天為大家推薦的繪本故事名字叫做《討厭的肥貓》。《討厭的肥貓》這本書風格詼諧有趣,是一個滑稽好笑,又有點饒舌的故事。從前有一隻很肥很肥的貓,但這隻貓夠肥了麼?「不,還不夠!」於是肥貓吞下了小老鼠、小鴨子、老奶奶,直到這隻貓把蜜蜂也吞下了肚子,這下,轉折出現啦。。。。。
  • 西方藝術史:英國美術浪漫主義畫家 威廉·布萊克的詩意繪畫
    ——詩人 威廉·布萊克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年)是英國浪漫主義畫派最重要的人物,同時也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出生於倫敦一個小商人家庭,14歲時跟隨一名雕版家當學徒,沒受過專業美術訓練。他的主要藝術活動是應書商的要求製作書籍裝幀,也為自己的詩集插圖,大多是蛋彩、水彩、銅版以及少部分木刻。
  • 威廉·布萊克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 【聽】國際知名繪本《天使的禮物》No.2484
    2017年當當網年度新銳童書、 2017年新浪育兒年度優質繪本。《出版人周刊》《學校圖書館雜誌》推薦、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劉利深情誦讀。大家好,我是曹瑞,今天為大家推薦的繪本故事名字叫做《天使的禮物》。
  • 昆廷·布萊克繪本:灰鶴和蒼鷺的「愛情慘案」,一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故事
    今天來介紹英國最負盛名的插畫大師昆廷·布萊克繪本系列中一本關於灰鶴和蒼鷺的故事,總結下來就叫做「不作死就不會死」!
  • 他因畫畫獲封爵位,英國鬼才昆廷·布萊克新作《爸爸的頭不見了!》講了啥?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開頭,一般來說,接下來的發展一定不會讓讀者失望……今天介紹的,是國際安徒生大獎獲得者、英國「童話桂冠詩人」昆廷·布萊克寫給所有爸爸的現代寓言。準備好翻開書了嗎?「我爸爸的頭不見了!現在,他的肩膀上面什麼也沒有。」面對沒有頭的爸爸,一開始,我們和媽媽緊張極了,我們到處尋找,還擔心鄰居的議論。
  • 【聽】國際知名繪本《溫妮的魔法棒》No.2401
    阿甲、姬炤華、李一慢、林丹、孫慧陽、王林、王志庚等百位名師/推廣人/繪本館鼎力推薦。英國紅房子兒童圖書獎獲獎作品、 關於女巫和魔法的經典圖畫書,熱銷7000000多冊。大家好,我是曹瑞,今天為大家推薦的繪本故事名字叫做《溫妮的魔法棒》。
  • 每本不足6元,一次為孩子集齊世界頂級大獎繪本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創立時間:1956年國家:英國,2年一次頒發機構: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針對領域:繪本作家、插畫家遴選範圍:世界範圍作家、插畫家國際知名度:★★★★★國際地位:被譽為「兒童文學的諾貝爾獎」,國際安徒生獎為作家獎,表彰的是該作家一生的文學造詣和建樹,一生只能獲得一次。
  • 威廉夫婦在澳訪問期間學當DJ獲讚揚(圖)
    威廉夫婦訪問澳南方小鎮。【環球網綜合報導】年輕的王室威廉凱特夫婦赴澳訪問一行沿路給大家帶來歡樂,在歌唱音樂上也受到了民眾的喜歡。據臺灣「中央社」4月23日報導,英國威廉王子當天走訪以祖母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II)為名的澳大利亞南方小鎮,與夫人凱特會見當地弱勢年輕人,當了一天的DJ。
  • 威廉王子訪問東京品味茶道 直呼難以置信(組圖)(7/8)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英國威廉王子2月26日下午抵達日本東京羽田機場,開始對日本進行訪問。此次也是他首次訪問日本。威廉在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的陪同下品味了日本茶道,並直呼「難以置信」。
  • 【繪本故事】森林大熊 在線聽
    大熊一次次為自己辯解,卻一次次遭到否定和嘲笑。於是他自己也漸漸動搖起來,忘記了自己究竟是誰,來自哪裡……這個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擁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促使人們像大熊一樣思索:在現代文明的慣性中,我們到底遺忘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