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之王》的開頭,就讓我心頭一沉。貧富差距梗?身份互換梗?先抑後揚梗?說實在的,這些梗都是老得不能再老的梗。再聯想到導演易小星的「段子手」屬性,我覺得,是時候調整對本片的期待值了。
可一整部電影看下來,我最大的感受竟然是,誒喲,還不錯哦。有笑點,也有淚點,節奏不拖沓,誠意也不缺,總的來說,已經算是驚喜。所以,《沐浴之王》到底做對了啥?
「段子手」拍電影,最糟糕的呈現形式,就是把一個又一個小品組合起來,湊成作品。一旦那種聯歡會式的感覺出來了,電影離爛片也就不遠了。但這一次,易小星沒有重蹈某些導演的覆轍,看得出,在劇本的創作上下了不少功夫。
《沐浴之王》的故事並不複雜,但起承轉合基本流暢,邏輯上也沒有太大的硬傷。故事的起因,一邊是喬杉飾演的澡堂老闆周東海經營遭遇困難,一邊是彭昱暢飾演的富二代肖翔被旁人當做「吉祥物」,唯利是圖的表哥一直覬覦他的財富。
接著是故事的發展和轉折。肖翔因為意外失憶,成了周東海的「兄弟」。這一段做得很紮實,導演通過層層鋪墊,讓兩個看上去不怎麼搭的角色建立起了情感聯繫。轉折麼,自然是身份的暴露。因為一直有助理在不離不棄地尋找,所以這個轉折也算是合理。
至於故事的高潮,當然是沐浴技能大賽以及兩兄弟和好如初的感情戲。有人說這段戲是借鑑了周星馳的《食神》,但我認為無傷大雅。向經典致敬本來就無可厚非,再說這搓澡,也確實被易小星玩出了新花樣。
一直到影片結束,我都沒有產生過「出戲」的感覺,在觀看國產喜劇片的經歷中並不多見。許多電影確實有好笑的地方,但故事的斷裂感相當嚴重,以至於我時不時就會走神,直到下一個笑點出現再被抓回來。典型的反面教材大概就是《囧媽》《李茶的姑媽》。
但這一次,《沐浴之王》緊緊扣住一個「情」字,圍繞這個主題組織材料,倒也把一盤平平無奇的菜炒得有聲有色。兩兄弟在對抗收購澡堂的資本力量時,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妹妹和奶奶的加入,加深了家人的羈絆,也讓肖翔最後的回歸不會顯得突兀。
導演在細節的安排上很用心,比如那把浴室的鑰匙、牆上的「王八梗」、兄弟倆之間「誰不來誰是狗」的約定、陪奶奶背名字打麻將,都成了重要的線索。每每到關鍵時刻,用心鋪墊的伏筆一出現,還真有點催淚的效果。
再說說本片的幾個加分項。一個是選角很合適。喬杉和按摩的緣分我們都知道,這次來演澡堂老闆也算是不二人選了。他身上兼具小人物的猥瑣和善良,倒讓周東海這個角色顯得立體起來。本片讓他好好刷了一把好感度,比有些電影裡的裝傻充愣好多了。
彭昱暢演富二代,我本來覺得有點違和。但看完之後,倒覺得這帶點傻氣和倔強的角色也讓他演出了味道,內心的一點點自卑也表現得很到位。看來,他確實是年輕演員中的佼佼者。
一個是「萬萬沒想到」的懷舊情懷。這部曾經風靡網絡的系列短片的主題曲在本片中反覆出現,每每勾起我的回憶。白客、張本煜、劉循子墨、柯達等熟面孔的客串,更是讓我忍不住感嘆「爺青回」。
另一個是本片基本沒有侮辱觀眾智商的橋段。比如,肖翔雖然會用翼裝飛行,但逃脫的時候還是老老實實從大門走的,不然可就太魔幻了。又比如,卜冠今飾演的妹妹和肖翔之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感情線,更沒有什麼狗血的愛情橋段,也讓我鬆了一口氣。
誇了很多,但是,我還是必須得說這個「但是」,《沐浴之王》大概也就到了「沒有大毛病」的階段,離優秀的作品還有一定距離。如果本片主創真有心要拍出經典的喜劇電影,那還真得好好向周星馳學習兩招。
首先就是人物的塑造問題。本片除了兩位男主,其他角色基本屬於「工具人」。金世佳飾演的表哥利慾薰心,但我實在看不出他的人物動機在哪裡,完全成了臉譜化的角色。同理,妹妹、奶奶、助理等人的存在也是可有可無。別忘了,周星馳電影裡的很多配角,至今讓我們難忘,就是因為他們都有不可替代的特色。
其次是電影的主題思想。雖然本片講的是「沐浴之王」,但我總感覺,沐浴也沒在本片起到多關鍵的作用。兩位男主的兄弟情有感人的地方,但把他們的工作換成洗碗、掃地,跑步,似乎也問題不大。
另外,周星馳要講做菜也好(比如《食神》),講演戲也好(比如《喜劇之王》),可都是有深刻的道理在的。更不必說《大話西遊》對愛情、人生的探討了。如果只有搞笑和無釐頭,周星馳也就成不了周星馳。
相比之下,《沐浴之王》就比較寡淡了。看完也就完了,真說有什麼值得回味的地方,我倒是也想不出。所以,如果易小星和他的團隊真的對自己有要求,恐怕還得加把勁。
單論娛樂性,我認為《沐浴之王》是合格的,而且也值得大家買票去觀賞。本片的梗是真的老套,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主創用心去做了,拿出來的作品就能得到觀眾的認可。
當然,我認為本片最致命的bug是,在這個人臉識別都普及到家門口的年代,還有人需要通過查DNA去驗證身份嗎?所以,對《沐浴之王》,真的不能太較真。還是買點爆米花,放空大腦吧,本片可以在電影院裡讓你忘記生活的煩惱,雖然只是暫時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