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三衝,紅茶五衝,老白茶七衝?茶葉能泡幾衝究竟和什麼有關?

2020-12-27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大暑後,傍晚的風景很好。

太陽發揮著餘熱,裝點著天邊的雲霞。

而暮光穿透枝葉的縫隙,落在了綠葉上,晚來風動,暖黃的光斑影影綽綽的,如真似幻。

按天氣的變化看,大暑前後,意味著出梅入伏。

梅雨季結束了,但豔陽灼灼的三伏天,又接踵而至。

高溫酷熱的盛夏裡適合多喝茶,清心解暑,祛燥散熱。

偷得浮生半日閒,無事小神仙。

閒暇時慢慢泡一款好茶消磨時光,不少朋友會留意一個問題:一泡茶究竟能泡幾次?

最近看到了這樣的說法,六大茶類裡綠茶一般三泡左右,而紅茶能泡五次上下,老白茶泡七次左右。

那這樣的說法,究竟靠不靠譜呢?其實不太準確。

《2》

從嚴謹的角度看,六大茶類裡不同的茶能泡多少次,給不出具體的數字。

所謂的綠茶泡三次,紅茶泡五次,老白茶泡七次,這只是大概的數字。

真正從喝茶的參考角度看,意義不大。因為在探究茶葉耐泡程度的背後,和很多變量有關。

茶葉到底能泡幾次?第一點和品質有關。

簡單概括來看好茶耐泡,劣質茶不耐泡。

何為好茶?和茶葉的產區、工藝、儲存情況有關。

產區環境好,高山茶園出產的茶葉,先天的茶青鮮葉內積累的養分物質更豐富。

在購買茶葉時,要認準產區。買龍井認準獅峰山,喝巖茶認準三坑兩澗,喝白茶推薦太姥山,喝金駿眉要看桐木關……

六大茶類裡任何的名優好茶,都屬於資源有限品,產地範圍有限。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對很多植物樹木而言,脫離了既定的生長環境,實現不了獨特的風味屬性,茶自然也不例外。

很多的名優好茶,它們都受地理標誌的保護,像高檔紅茶裡的金駿眉,它就並非一種工藝。只有以桐木村為中心的武夷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內出產的原料,並按特定的加工方式才能冠名。

如果是在產區以外生產「金駿眉」,全都不是正品。

喝茶時,假如是買到了冒牌的金駿眉,不僅風味上有很大的差距,連耐泡度上也比不上正兒八經的正主。

此外,評價一款茶的耐衝泡次數,還得看制茶加工的技巧。

曾幾何時,茶圈內一度有不少人謠傳,說製作白茶只要曬一曬就行。

但實際上不是那麼一回事,隔行如隔山,如果只是隨意地將茶青攤在地上暴曬,那白茶內在的營養成分早就被曬毀了,到最後會變得一點也不耐泡。

六大茶類裡,不同的茶葉有著不同的加工方式。但原則看來,每一種不同的茶葉加工,都有它的技術難度所在。

有了好的原材料,還要遇上精湛的制茶工藝,才能做出一款風味佳、耐泡度高的好茶。

粗製濫造出來的劣質茶,因內含物質受損,泡茶時肯定泡不上幾回合,就會被泡淡了。

最後,任何的茶葉在加工完畢後,都需要妥當的包裝密封,避光乾燥儲存。

假如是存茶沒做好,讓好茶受了潮,內含物質受損,那最終這些存壞的茶葉,也會很不耐泡。

不同的茶葉究竟能泡幾次?說到頭來,還是和茶葉本身的品質實力關係最密切!

《3》

第二,泡茶方法也會影響到茶葉的衝泡次數。

六大茶類裡,衝泡不同的茶,泡茶方法和講究也有所不同。

像是綠茶、黃茶等,生活裡常見的是用玻璃杯泡,當然也可以嘗試用蓋碗衝泡,能感受到不一樣的風味層次。

而像烏龍茶、白茶、紅茶等,提倡用白瓷蓋碗衝泡,出湯快速又乾淨利落,能快速的瀝乾茶湯。如果是用壺一類的茶具,難免會影響到順利出湯。用壺泡茶容易因出湯慢、瀝不乾等原因,影響到好茶的風味和耐泡表現發揮。

最後,六大茶類裡,還有不少茶葉既可以衝泡,也適合煮茶。像老白茶、老黑茶等,煮出來又是不一樣的滋味。

回到一款茶究竟能泡幾次的正題,為了統一變量建議用白瓷蓋碗衝泡,最為公正客觀。

要不然,同樣的一款大紅袍,用蓋碗泡能泡到七次仍有餘香。但直接放在一個大茶壺裡泡茶,注水量多,投茶量少,茶味被稀釋得快,自然就顯得不耐泡了。

茶水比例的變化,也會影響一款茶的衝泡次數。

假如是同樣的一款紅茶用玻璃杯泡,投茶兩、三克,接了熱水後放在一旁泡著喝,那大概能泡三、4次。

並且因為玻璃杯無法實現茶水分離,如果茶湯顏色明顯泡出後沒有及時飲用,那麼泡出來的茶湯味道偏濃重。哪怕是內含物質再豐富的好茶,因茶味物質提前過量的被消耗,最後泡不了幾回,味道就落下去了。

但換成是喝功夫茶的做法,用蓋碗衝泡,搭配好恰當的茶水比例。(標準蓋碗內白茶放5克,巖茶8克,紅茶5克),注水後快速倒出茶湯,再用公道杯斟茶入杯慢慢飲用,這對很多好茶而言,隨意泡出上十衝,問題不大。

另外,茶葉的耐泡表現,還和泡茶水溫、泡茶時間有關聯。

溫水泡茶,因水溫不足對茶葉內含物質造成的壓力有限,茶味釋放偏慢。這樣「細水長流」的做法,會讓茶葉再多泡幾遍,但泡出來的茶湯,香氣和味道達不到最好喝的狀態。

沸水泡茶,更能激發好茶的完整茶香和滋味,茶湯的風採更能實現淋漓盡致的發揮。

最後,在泡茶時間上。相同品質的茶葉,用快出水的方式衝泡,將茶湯及時從蓋碗內倒出,總體的衝泡次數會更多。

但如果是悶泡的做法,悶一悶再出湯,悶上數分鐘後,泡出來的茶湯味道濃烈,好茶的滋味濃縮在了一塊,後面繼續泡茶時,就顯得沒那麼耐泡了。

《4》

第三,和其它因素有關。

喝茶,一泡茶究竟能泡幾次。既和客觀因素有關,也和主觀因素有關。

客觀上看,茶葉的品質,泡茶方法,還有茶葉的整碎程度等等,都會影響到一款茶的可衝泡次數。

像是芽葉外形相對完整的茶,泡茶時茶味的浸出速度更為均勻,會顯得更耐泡。

但換成是碎茶,因為葉片斷裂的緣故,像是一道缺了不少口子的堤壩,茶葉內含的滋味物會過快的析出。

像是喝袋泡裝的紅碎茶,經人為切碎後,茶味釋放會比一般茶葉要來得更快。

投茶,注水,稍等片刻,橙黃明亮的茶湯顏色就顯現出來了。

換成了葉片完整的茶,特別是葉片略微老一些的茶葉,那麼茶味的釋放會稍緩一些。

以白茶裡的秋壽眉為例,它的葉片略微舒展。當茶青鮮葉採摘時,會發現葉表看起來更光滑,有一層明顯的蠟質存在。

經過加工得出成品後,因為傳統的白茶加工,不揉捻,所以壽眉散茶的外形天然,保持了原有的形態,葉表的蠟質層得以保留。

衝泡白茶壽眉時,因為蠟質層明顯的緣故,茶葉內滋味物質不容易過量浸出,所以茶湯滋味不容易泡濃泡苦,這對剛開始學泡茶的新手而言,比較友好。但同時,還會讓茶葉的整體顯得更為耐泡。

在產區相同,工藝相近,品質相似的前提下,碎茶肯定不如葉片完整的茶耐泡。

不過在平時喝茶時,判斷一款茶的耐泡次數,很多時候還會受主觀因素的影響。

由此看,一泡茶究竟能泡幾次?這還和喝茶的習慣有關。如果只是喝略有滋味的湯水,那任何的茶,都能反覆泡上數次。

很多年前,到外面的一家設計公司談事情。

那個午後,對方負責招待的工作人員給我們泡茶。當時將一泡肉桂足足泡上了20多次,直等到最後泡出來的茶湯顏色,剩下微微帶點淺黃時還未換茶。

而喝到的茶湯滋味,其實早已經平淡如水了。

但也有人喝茶,做法比較奢侈,再好的茶只喝過前幾衝的精華後,就不再繼續衝泡了。

可見,眾口難調,一款茶究竟能泡幾次,這個問題還真沒有具體的答案!

《5》

大暑已至,頭伏還未過。

南方的七八月盛夏,天氣越來越熱,熱浪陣陣。

這樣的天氣下,為了避暑消夏,宜晝伏夜出。

白天閉門謝客,夜裡乘風納涼。

漫長的三伏天裡,最健康的消夏方式自然是多喝好茶,心靜自然涼。

一杯吻喉潤,二碗破孤寂,三碗搜枯腸,四碗發輕汗……

通過輕輕淺淺的茶味變化,一衝又一衝的喝好茶,最能領略好茶卓絕風採。

喝茶,喝好茶,泡好茶,自能盡情地感受耐泡的茶味變化!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沸水是「照妖鏡」,綠茶、紅茶、白茶、巖茶品質好不好,一泡便知
    優質老白茶的馥鬱茶香,醇厚茶味,獨到韻致, 能得到盡善盡美的呈現。而經歷渥堆做舊傷害,跑氣受潮變質,倉儲不乾淨串味等等劣質老白茶,在沸水衝泡下容易顯出原形。深藏在劣質茶內的苦澀味、酸澀味、黴變味、悶味雜味等,一股腦釋放出。要是用冷泡,或是七、八十度的溫水泡,劣質茶的差勁一面,尚且能「遮遮羞」 。
  • 你知道茶葉的第幾泡最好喝嗎?
    很多茶友都有這樣的疑問,茶葉第幾泡最好喝呢?是頭幾泡好喝,還是第三四泡好喝呢?有一段廣為流傳的順口溜: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五道六道也不差,七道有餘香八道有餘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 紅茶、綠茶、烏龍茶……六大類茶第幾泡最好喝?原來是有講究的
    我們都知道,我國茶葉劃分為六大類,根據製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黑茶,而且這六大茶類也是各具特色,比如綠茶的鮮、紅茶的醇、烏龍茶的香等等。比如,第幾泡最好喝?不同類茶葉的耐泡度是多少呢?茶葉的精華是哪一泡呢?這些都沒有詳細介紹。所以,今天就給大家補上!綠茶由於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比較細嫩,適合現泡現飲,溫度不宜過高或者浸泡時間過長,這會導致當中的茶多酚等營養物質將遭到破壞,茶香也會消失。
  • 冬季寒冷,適合喝什麼茶?白茶、紅茶、綠茶、巖茶,還是普洱茶?
    提到冬天喝茶,老白茶、紅茶、巖茶等性味溫和的茶葉,是大眾飲茶常規選項。不過話說回來,冬日氣溫低,是不是不適合喝新白茶、綠茶呢?千言萬語說到底,我的茶葉我做主。舒心飲茶,合口味才是關鍵!連不少剛開始入門白茶的新手,都能對老白茶的養生好處,知曉一二。何況,寒意蕭瑟的深冬,老白茶的醇厚綿柔茶味,能給唇舌帶來莫大慰藉。按行業內給出的默認說法,白茶儲存時間不低於3年,方才能稱為老茶。白駒過隙,歲月荏苒,時光匆匆流逝。
  • 一壺茶泡幾遍就可以把茶葉丟棄了?茶葉的耐泡度與什麼有關?
    此外很多人不清楚一壺茶到底要泡幾次才能捨棄,有的人泡了兩三次就不泡了,而有的人一直泡到沒味道為止,那麼一壺茶到底能泡幾次,是否有標準?正如前面所說,耐泡度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所以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耐泡度,很難說清一款茶具體泡多少次,因為我們還要看你泡的是什麼茶,用的是什麼茶器,以及你使用什麼樣的衝泡手法。首先我們來看看影響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第一,耐泡度與茶葉品種有關。
  • 綠茶怕燙,紅茶怕悶,烏龍茶適合功夫茶,這些泡茶方法你聽過嗎?
    但泡好一杯茶,有很多不同的講究。有關不同茶葉之間的衝泡技巧,茶圈裡說法不一。其中究竟哪些說法是真,哪些說法是假。今天就不妨來做一做判斷題,分清真與假。前幾衝泡茶,衝泡要點是即衝即出。等到後幾衝,茶味逐漸落下去後,適當延長出湯時間。出湯後,分茶斟茶,要茶斟七八分滿,慢啜細品……總之,功夫茶體現的是對茶藝、茶器、茶禮儀的追求。
  • 綠茶買嫩,紅茶買香,白茶買老,普洱買古樹,這是指南還是誤區?
    但是,這裡面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誰也說不好。如果你衝著這些頭銜和名號買茶,十之八九,容易受騙。你買的是茶,喝的是茶。所以,應當以茶葉的品質為主,不能本末倒置。聽了他的一番話,深以為然。另外在所有綠茶裡,好茶也並非一定以嫩為貴。比如太平猴魁,它就像綠茶裡的異類,並非是用芽頭和嫩芽為原料。它的外形特徵是二葉抱一芽,制茶時要求芽葉肥壯,老嫩適中,葉緣背卷,同時芽尖和葉尖長度相齊。
  • 夏天喝綠茶、白茶,冬天喝紅茶、烏龍茶,這樣的喝茶說法靠譜嗎?
    從喝茶的建議看,夏天多喝綠茶,新白茶有一定的道理。六大茶類裡,綠茶和白茶發酵程度低。(綠茶不發酵,白茶輕微發酵)。故而,在茶葉內部保留下數量較豐富的茶氨酸,養分豐富。滋味清甜鮮爽,花香馥鬱,香清如蘭的綠茶與白茶,可以安撫夏燥。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打開茶葉的包裝,直接隨手抓一把茶,放進茶具內衝泡。要達到「一把準」的境界,很難很難。換作過去,如果能將一把抓的功夫練到家,幾斤幾兩一掂一個準。那估計能在單位裡評上先進人物,得個愛崗敬業的大紅花。但這茶葉手感的掂量,和醬油、和豬肉、和大米都不同,它的變量太大了。茶葉的幹度,形態(條形茶、捲曲茶、緊壓茶)、整碎度等等,都會影響「一手抓」功夫的發揮。哪怕是長年累月和茶葉打交道,也很難練就一手了得的抓茶功夫。
  • 老白茶用紫砂壺泡更醇厚?闢謠:比起茶壺,你更需要一個白瓷蓋碗
    這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呢?《2》老白茶適合用紫砂壺泡嗎?視情況而定。但至少對於一泡優質的老白茶來說,不適合。當然,還有一些花,或是源於生活和自然中的生動樣式,都能製成紫砂壺。但無一例外,不論是什麼樣式,出於美觀考慮,壺嘴都比較細小。並且,紫砂壺內部的出水口也較小。如此一來,便嚴重影響了出湯速度,出湯太慢,造成了悶泡。
  • 喝綠茶、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時,洗茶能洗去什麼?別浪費了
    仿佛每泡茶,必須來這麼一場熱水沐浴洗禮,方能顯出真滋味。衝出頭道茶後,順手「譁」的一下,將茶湯倒進茶盂或澆在溼泡茶盤,茶寵上。都說一個動作堅持22天後, 就能成為習慣。而縱觀整個茶圈,已有不少人將「逢茶必洗」 養成習慣,貫徹多年。
  • 煮「茶葉蛋」,用綠茶還是紅茶?好多人都弄錯了,難怪不好吃
    茶葉蛋是中國的傳統美食之一,可是卻有不少人不知道怎麼去做,更不知道煮茶葉蛋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茶葉,那小編竟然就來告訴大家。做茶葉蛋最好用紅茶,因為紅茶香濃而不苦澀,顏色鮮亮,煮出來的蛋香氣四溢,色澤均勻,賣相極佳;綠茶多少有點苦味,煮出來蛋會有澀味,且綠茶性寒,不適於有胃病、體弱者及孕婦食用。紅茶的話也不必要用特別好的紅茶,像立頓、車仔的紅茶包就很好用,煮完之後把茶包拿出來丟掉就可以了,不會弄得滿鍋都是茶葉渣,而且容易掌握用量。
  • 不論綠茶、紅茶、白茶,越嫩的茶越不耐泡?老茶客,早闢謠了
    但很多人一直誤解綠茶不耐泡,其實是陷入了誤區。江浙一帶,歷來是出產綠茶的大戶。當地在衝泡綠茶時,最常見的方式是用玻璃杯泡。而用玻璃杯泡茶,它存在一個特點——茶水不分離,茶葉長時間浸泡在湯水裡。品質上好的,採用群體種茶樹鮮葉為原料製成的龍井綠茶。同樣能泡到七衝,八衝,不成問題。所以,在將「不耐泡」這頂黑鍋扣在綠茶身上前,可得仔細斟酌!再來反觀普洱茶的衝泡。喝普洱,極少有人用玻璃杯泡。
  • 為什麼好白茶,四五泡後就不好喝了?
    像村姑陳和李麻花,就不敢用自己的照片作頭像。美女來聊天,說起S師傅家的茶四五泡之後就不好喝了,嚇得我的瞌睡蟲馬上就跑了。一般人都會說,S師傅的茶,越到後面越順滑,怎麼這位美人喝出來的感覺,跟一般人不一樣呢?於是我細細地問,究竟是哪些方面不好喝呢?在開方子之前,總要細細問診吧。
  • 天冷喝紅茶,你是怎麼泡的,這裡有
    對茶葉和沸水用量的配比也應酌情而定。通常,一隻200毫升白色有柄瓷杯,放入3克左右的茶葉,衝上沸水150毫升即可。衝泡時先衝上三分之一杯沸水,少頃,再衝至七八成滿。茶量以每杯(200毫升的標準杯)2.5 克為宜。可根據客人多少來計量,但是用壺衝泡紅茶時,最少一壺的投茶量應在5克,如果茶葉太少,即使少衝水也無法充分發揮出紅茶的香醇味。紅茶以每克泡50毫升的沸水為好。
  • 領導請喝茶才發現:不管紅茶還是綠茶,直接倒水就錯了!可別瞎泡
    紅茶和綠茶都屬於我國六大茶類當中的一類,這兩種茶可以說是各有特色,有的人喜歡喝紅茶,而有的人又喜歡喝綠茶,從茶性來看,綠茶偏寒,而紅茶較溫,所以在飲用的時候,根據體質來選擇更適合自己喝的茶。而不管綠茶還是紅茶,它到底要怎麼泡才能泡出好喝的茶呢?
  • 茶農三年前生產的紅茶和綠茶等茶葉還能喝嗎?
    茶葉是優質的健康的天然的飲料,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而且每天飲用的飲料,是營養豐富的保健品飲料。三年前的紅茶和綠茶等茶葉還能喝嗎?這個問題用簡單的話說。紅茶保存良好,沒有受潮是可以喝的。綠茶在通常情況下,三年以後是不能喝的。具體原因如下,僅供參考。~~紅茶,是發酵茶。
  • 茶葉最多泡幾次 泡茶的步驟有哪些
    茶葉最多泡幾次 (1) 1、條形茶葉衝泡次數 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浸出率不一樣,最容易浸出的是胺基酸和維生素,其次是咖啡鹼,接著是茶多酚,可溶性糖等。
  • 為什麼茶葉能煮著喝,卻不能久泡?
    對於茶葉不能泡太多次數的原因,大多數人可能只單純覺得茶葉泡太久會索然無味,但其中的道理遠不止如此。 茶葉中含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樞神經愉快的咖啡鹼,以及多種胺基酸、維生素等養分物資。這些養分物質能析出多少,和衝泡的次數有很大的關係。
  • 鐵觀音屬於什麼茶,紅茶還是綠茶?
    鐵觀音屬於什麼茶,很多人誤以為是綠茶,今天小魏就來跟大家解答一下!鐵觀音屬於什麼茶鐵觀音是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葉體沉重如鐵,肥壯圓結,形美如觀音,色澤砂綠,整體多呈螺旋形,形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衝泡後湯色金黃似琥珀,有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俗稱「音韻」,茶香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