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綠茶、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時,洗茶能洗去什麼?別浪費了

2020-12-22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學泡茶,很多茶客最先模仿到的動作,是洗茶。

泡茶時,不論面前是哪一種茶,金駿眉,老叢水仙,九曲紅梅, 白毫銀針, 西湖龍井……

總之是,逢茶必洗。

仿佛每泡茶,必須來這麼一場熱水沐浴洗禮,方能顯出真滋味。

衝出頭道茶後,順手「譁」的一下,將茶湯倒進茶盂或澆在溼泡茶盤,茶寵上。

都說一個動作堅持22天後, 就能成為習慣。

而縱觀整個茶圈,已有不少人將「逢茶必洗」 養成習慣,貫徹多年。

用不太嚴謹的公式換算,身邊有朋友打趣過。

一年到底,在茶桌上被倒掉的頭道茶加起來,估計能填滿整個西湖。

究竟,洗茶是衛生還是浪費?泡茶前洗一洗茶,能洗去什麼?

特意往前翻了翻茶友們的留言。才發現在「洗茶」話題這一背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個中曲折,實在難掰清。

《2》

第一類,洗去灰塵雜質

以部分劣質低端茶葉為例。

這些茶,它們的原料品質不佳,產區生態差勁。

甚至有可能,是茶農在房前屋後種下的一片茶,管理並不精。

有的直接靠近大馬路邊,終年到頭, 汽車尾氣和揚塵不斷。

如此糟糕環境下生長出來的茶樹原料,當然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

的確會存在,有灰塵雜質殘留的可能。

不過,對於此,洗茶能解決根源問題嗎?

並不能。

原料差勁,加工不規範的低端茶葉,光靠洗茶一遍,做不到100%洗去灰塵雜質的效果。

試想,一件掛在陽臺外大半個月的衣服, 表面沾滿浮塵。

按「洗茶」的方式,快速衝洗一遍, 洗不乾淨。

肯定得來回搓洗,反覆用清水衝洗,才能達到洗乾淨的效果。

然而,茶葉並不是髒衣服,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反覆洗茶多遍後,對本身內質不豐富的劣質茶葉來說,早就將內裡的茶味耗盡大半,沒什么喝茶價值。

換言之,單靠洗茶來洗去「雜質」,不現實,不靠譜。

與其逢茶必洗, 獲取心理安慰。

或者,每回在洗茶是衛生還是浪費之間,糾結徘徊。

根源的解決方法,是選好茶。

選品質放心,來源可信,產區、工藝、儲存皆可靠的優質茶,才是一勞永逸解決「茶葉髒,要洗茶」老大難的方法。

第二類,洗去大量白毫

泡茶前,快速衝出一道茶湯, 將這頭道茶視為「洗茶水」倒掉不喝。

那很有可能會錯過很多精彩。

比如說,倒掉了一泡高山白茶的精華——白毫。

高山茶區,海拔適中,生態好,氣溫比平地低。

受雲霧和低溫的影響下,白茶樹的嫰梢芽葉,會生成更多更密的茶毫禦寒。

茶毫看似纖細,但在白茶江湖裡有著極高的地位。

因為它能帶來不少好處。

1.茶毫的基部能分泌獨特芳香物質,是毫香的來源;

2.白茶芽葉上附著的濃密白毫,內部含有豐富的茶氨酸,是重要的養分來源;

3.白毫越多的白茶,鮮爽清甜風味更突出……

衝泡白茶時,隨著逐次的衝泡,白毫們紛紛落入到湯水內,匯成鮮、醇、甘、爽的好風味。

但結合白茶風味的釋放規律看, 頭道茶湯作為幹茶與沸水相遇的產物,各風味物質釋放充裕。

尤其是,高山白毫銀針的頭道茶湯,端起公道杯。

湯水內的白毫浮動,像滿天的燦爛星河。

將這樣一杯白毫豐富,堪稱為「精華」的頭道茶湯倒掉,確實是浪費!

第三類,洗去絕大部分的茶味

洗茶能洗去什麼?

稍一沉思,會發現一個棘手的問題。

對個別茶葉而言,「逢茶必洗」的做法,洗掉的近乎是全部的茶味。

比如說,調飲茶領域內頗受歡迎的速溶茶包。

包含有綠茶,也有紅茶,還有茉莉花茶,調味茶等。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茶葉條形很碎,不完整,滋味浸出極快。

同時,衝泡方便,便捷,省心。

隨時隨地,放一包茶在玻璃杯、馬克杯內,添入熱水。

稍等片刻,便能飲用上熱茶。

對不少人來說,這些衝泡方便,價格親民的速溶茶包,是辦公茶,口糧茶的好選擇。

這類「滋味浸出快」、「不耐泡」的速溶茶包,沒有洗茶的必要。

因為它們本身不耐泡,大多數時候只足夠泡1-2回,茶味就徹底變淡沒味。

基於此,再用「逢茶必洗」的做法,完全等於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要真是心有芥蒂,不洗茶不放心。

那麼遇上這類情況,不如選擇喝白開水,更省心。

第四類,洗去老茶的倉味

茶圈裡有部分老茶,經過多年久存後出現雜味,倉味。

比如,前幾天還看到一位廣東的茶友,用視頻分享老茶「退倉」的做法。

那位茶友在五年前,存了一箱普洱。

近期拆出來喝,發現茶湯裡帶有倉味 ,尤其是開湯後特別明顯。

為了去掉這些惱人的倉味,他直接選擇洗茶兩遍,再去喝茶。

果然,後幾衝泡出來的茶湯,倉味變淡,順口許多。

看來這洗茶,確實有洗去倉味、雜味、怪味的作用。

不過,這種「洗茶兩遍去倉味」的做法,有參考意義嗎 ?

客觀看,完全沒有。

因為老普洱也好,老白茶也罷,茶葉一旦存出了倉味, 說明它早早就存壞、串味、變質了。(存得好的老茶不會有倉味)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喝茶前,聞到了茶湯內的倉味,其實是個危險信號。

它在提醒你,這樣聞起來有怪味的茶,千萬別再繼續喝了。

而此時,選擇用洗茶兩遍的做法,此地無銀三百兩,完全是洗去了鑑定茶葉品質的「罪證」!

為了喝一杯放心茶,何須如此折騰?

第五類,起「溫潤泡」目的,喚醒茶味

洗茶帶來的影響,除了前面提到的這些外。

還有人認為,泡茶前洗茶一遍,目的是溫潤泡。

相當於茶葉衝泡的熱身運動,快速浸潤幹茶,從而更好激發茶味。

反正,第一泡沒有達到最佳的飲用口感,不好喝,倒掉也無妨。

停停停。

按這樣的邏輯,將洗茶當成「溫潤泡」,有很多地方解釋不通。

1.泡茶時,茶味的釋放本身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水溫高,茶香茶味釋放充足。

浸泡時間長,茶味浸出多,滋味易濃。

伴隨著多回合的衝泡,茶味浸出規律,猶如「拋物線」。

從起步,到茶味釋放巔峰,再回歸到尾水的恬淡。

整個泡茶過程,有始有終。

蓋碗泡茶,沸水衝泡,快速出湯,徹底瀝乾。

經多次衝泡後,不論是巖茶紅茶,還是壓得緊緊的餅茶沱茶,一泡好茶到了最終,自然會再次舒展開來。

不存在說,非要洗茶一遍,才能更好釋放茶味的說法。

2.第一道茶湯不好喝,倒掉也不可惜。

按這樣的想法,暴露出不少認知短板。

不論綠茶紅茶白茶巖茶,很多茶葉的第一衝茶湯,滋味浸出是最豐富的。

品質出色的好茶,不存在第一衝不好喝的說法。

相反是,茶味爽口,清甜,甘潤,層次豐富。

泡茶,喝茶,學茶,不能以偏概全,以點概面。

脫離錯誤的茶葉認知,多去嘗試好茶, 自然會有全新的精彩發現。

《3》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千言萬語說到底,喝好茶不用洗。

喝高山白毫銀針,桐木金駿眉,牛欄坑肉桂等。

堅定選擇,好茶不用洗,是因為有信心與底氣在!

另外,茶友們在「逢茶必洗茶」之前,建議先做理智判斷。

洗茶後會失去什麼?又能得到什麼?

將得與失考慮清楚,再去糾結洗茶與否,尚且未遲。

如果你不怕浪費好茶,錯過精彩風味, 覺得不洗茶不放心。

為求得心安,洗一回茶,確實無妨。

畢竟,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茶葉我做主。

一款茶該怎麼泡,怎么喝,洗茶與否,全憑個人自由。

但要是說,在泡茶之前,拿捏不清洗茶的得與失。

只覺得,別人泡茶都在洗,自己也跟著「逢茶必洗」。

盲目跟風,最容易在喝茶過程走彎路。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學會泡茶的真諦,可不是一味模仿。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冬季寒冷,適合喝什麼茶?白茶、紅茶、綠茶、巖茶,還是普洱茶?
    提到冬天喝茶,老白茶、紅茶、巖茶等性味溫和的茶葉,是大眾飲茶常規選項。不過話說回來,冬日氣溫低,是不是不適合喝新白茶、綠茶呢?千言萬語說到底,我的茶葉我做主。舒心飲茶,合口味才是關鍵!溫溫柔柔的紅茶,百搭、適配、兼容性強。冬日的下午,喝一杯鮮醇清潤的紅茶,愜意無比!《4》冬天喝新白茶,有什麼好處?冬日氣溫低。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那不論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等,掌握好合適的投茶量,特別關鍵。為了確保投茶量數量的準確,得出最佳的茶水比例,泡茶桌上備一把克秤稱茶,很有必要。那什麼是茶水比例呢?茶水比例是茶與水的搭配。但要留意別將茶泡太濃,喝滋味太濃的茶對身體健康並不好。濃非厚,淡非薄。茶味濃,不等於醇厚感。喝茶喜歡喝湯水有內容,有飽滿度,有醇厚感的老茶友,建議多喝好茶。內質豐富的好茶,才能泡出醇厚飽滿的湯感!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為什麼有的茶几千元,有的幾十元
    比如最近上市的綠茶,價格就能讓你驚掉下巴,便宜點的,30元一斤(這茶,我嚴重懷疑能不能喝,價格也太便宜了點。),貴的,3000元一斤。整整100倍的差別,足以讓買茶的人,都懷疑自己的雙眼。還有那普洱茶,更是把價格玩出了花兒來。你很難想像吧,像是茶王樹上採下來的茶青,還只是茶青,一公斤能買到13萬。
  • 夏天喝綠茶、白茶,冬天喝紅茶、烏龍茶,這樣的喝茶說法靠譜嗎?
    這時候,能喝上一杯餘味悠長的清茶是最大的消遣。提到夏天喝茶,茶圈內有種說法很常見——冬紅夏綠。指夏天喝綠茶,冬天喝紅茶。將喝茶的選擇範圍,擴散到六大茶類。紅茶的本質,和綠茶、白茶、烏龍茶沒有什麼不同,來源自天然的茶樹芽葉。經過系列的加工製作後,幹茶熱量很低。按卡路裡的計算,一杯紅茶的純茶,熱量可比全是青菜的減肥沙拉低多了。茶湯內所含的熱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 沸水是「照妖鏡」,綠茶、紅茶、白茶、巖茶品質好不好,一泡便知
    要是用冷泡,或是七、八十度的溫水泡,劣質茶的差勁一面,尚且能「遮遮羞」 。用沸水泡茶,品質堪憂的老白茶,負面表現壓根無處可藏。往白了說,沸水泡茶可以「揚長揭短」。既發揚好茶的優勢,又揭開劣質茶的真面目。泡好一杯白茶,自然離不開沸水衝泡!《3》紅茶用沸水泡,茶湯味道會發酸嗎?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可以根據茶湯湯色判斷品質嗎?
    ………… 六大茶類中,白茶、紅茶、烏龍茶,綠茶等等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華。 因為茶葉的品類太多,每一款都有著不同之處,白茶,紅茶,巖茶或者綠茶都不盡相同。
  • 衝泡紅茶時,要不要洗茶?看看業內人士怎麼說,這裡分享5點乾貨
    停好車後,放眼望去,沿街底商的茶葉店和茶莊,大多是做巖茶的品牌。畢竟,福州可是武夷巖茶的消費重鎮。近幾年本地人出門談事,桌上的商務茶,十之八九是當紅的肉桂、水仙。而喝紅茶的人,漸漸變少。這時,可以從紅茶的外形,香氣,滋味等具體感官表現,進行判斷。基本上,從正規渠道入手的,無異味,無異味,不發酸的紅茶,第一衝可以放心喝。信得過的茶,洗茶是浪費。而價格低廉,幹茶條索花雜不勻稱,聞起來還隱隱帶有怪味的紅茶。
  • 喝老茶不洗茶,簡直是暴殄天物!老茶人秘而不傳的洗茶訣竅
    其實這不是浪費,而是在洗茶,也叫醒茶。那又為什麼要醒茶呢?因為醒茶,能夠喚醒茶葉的本真,釋放茶葉的香和味。尤其對於老茶來說,因為存儲多年,老茶的品質變得內斂,沒有新茶那麼張揚。如果不事先醒茶,那好滋味還真出不來呢。
  • 日常喝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時,如何才能判斷茶湯的醇厚感?
    究竟他們所說的濃淡、厚薄等概念,分別是什麼意思?《2》什麼是茶湯的濃淡?濃和淡的關係,老蘇在一首寫美景和美人的詩裡,總結得特別到位。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妝,能體現出不同的風情。而茶湯的濃淡,指某種滋味的強度。泡茶時,湯水滋味濃了淡了,都可以通過人為的方式加以調整。
  • 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你所認為的好茶,都有哪些共同特徵?
    《2》特點一:香氣純正,無雜味。不論是白茶,紅茶或是巖茶,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香型。當獨自喝茶時,茶湯出盡後,並不會馬上分湯。端起公道杯,輕輕搖晃,旋轉,細細觀賞。若是窗外陽光明媚,或是室內的燈光充足,便能更好的欣賞到這絕美的茶湯。由此,發現了一個定律。不論白茶,巖茶,紅茶,好茶一應以茶湯清透,無雜質為佳。白茶的茶湯,色澤清淺,清澈透亮,如同一泓清溪,冰清玉潔。
  • 語出驚人,六大茶類都能存為老茶?有誰在意綠茶、巖茶、紅茶的感受
    盲目存老茶,最後只能是留來留去成了愁,親手將好茶浪費。 六大茶類中,綠茶、紅茶、巖茶不建議久存,及時喝為好。 綠茶「趁鮮喝」,是茶圈中公認的道理。 由於綠茶的工藝特性,核心工藝是殺青,屬於不發酵茶。
  • 買價格上萬的綠茶、紅茶、巖茶、白茶,還是有碎茶,感覺虧大了
    葉片不完整的碎茶,泡茶時滋味浸出快,茶湯容易泡濃。味道變重不說,還會造成喝到滿口碎茶的尷尬。話說回來,為什麼買到的茶葉會有點碎?是不是品質不好?對這點,值得細細分說。《2》形成碎茶的原因一:幹度所致不論綠茶、紅茶、白茶、巖茶、普洱茶,任何茶葉的加工,都對成品茶含水量有著嚴格要求。
  • 綠茶買嫩,紅茶買香,白茶買老,普洱買古樹,這是指南還是誤區?
    你買的是茶,喝的是茶。所以,應當以茶葉的品質為主,不能本末倒置。聽了他的一番話,深以為然。然而,他緊接著提到的一番買茶「心得」,卻讓人暗暗吃驚。他說,綠茶買嫩,紅茶買香,白茶買老,普洱茶買古樹。泡茶聞香時,能聞到具有多般變化的香型,主次分明,層層疊疊。茶香甜美,清新,富於變化。其二,茶香帶有高級感,聞起來不發膩。紅茶的香氣,最怕聞起來發膩,像是打翻了一瓶劣質香水,濃烈衝鼻的香氣聞起來發膩。
  • 喝茶也要看體質,綠茶、紅茶、黃茶……你最適合喝哪一種?
    功效及人群:綠茶屬寒性,適合體質偏熱、易上火的人群飲用。以辦公室白領、經常應酬及三高人群可以多喝。尤其春天、夏天。經常喝綠茶,有助於清心消疲,修養身心,每天下午飲一杯綠茶,有助於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2)紅茶:暖胃貼心茶我國紅茶具有代表的有:滇紅工夫、祁門工夫、正山小種等。紅茶是全發酵茶,色澤烏黑油潤,香氣濃鬱,甜感好。
  • 不論綠茶、紅茶、白茶,越嫩的茶越不耐泡?老茶客,早闢謠了
    這三類茶,分別作為綠茶,紅茶,白茶的高端茶代表。何時,被人貼上了「不耐泡」的 標籤?!《2》綠茶原料細嫩,不如普洱茶耐泡?且慢,這其中有誤會。綠茶裡最有名氣的,當屬西湖龍井,據說是周總理老人家最喜歡喝的。龍井茶的外形,是嫩芽加嫩葉的組合。扁平挺秀,色澤綠翠。清香鮮醇,「鮮」味當頭。每年到了春末夏初,總能在各大平臺,看到綠茶新茶嘗鮮的消息。
  • 在巖茶、白茶、紅茶、普洱茶圈,近些年,賣茶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發起了茶。一溜九張圖,全是茶葉。幹茶的,葉底的,湯水的,衝泡的,應有盡有。還配上一些促銷的字眼,什麼「2013老白茶只有一箱,來晚就沒貨」之類的。一副老掌柜的架勢。就算暫時沒有,七彎八拐也能聯繫得上。SO,有了資金(父母的支持),有了項目(茶葉貨源),有了客戶(親戚朋友的介紹),創業一個茶葉項目,於胡建年輕人來說,那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沒幾個月,就可以找到店面,裝修完成,順利開業。
  • 衝泡白茶、巖茶、紅茶時如何投茶,記住這個細節
    於是,便問道,請問,你這白茶是什麼時候買的,是不是沒存好。然後,茶友回復道,我買是巖茶,不是白茶啊。…………明白了,巖茶的投茶量按照白茶的標準,那滋味不淡才奇怪吧。糾結了半天,發現問題出在根源。那就是按照巖茶的投茶量衝泡綠茶。拿出最近剛買回來的碧螺春,稱茶8克投入蓋碗中,注入沸水,快速出湯。湯水的顏色看起來,倒是還好,沒有給人很苦澀的感覺。只見她喝上一口,整張小臉都皺在一起,像包子臉,看這幅模樣,就知道這茶肯定很苦。
  • 需要洗茶嗎?一篇文章,教你幾個「洗茶」的小技巧
    綠茶 不發酵茶,很多茶友在品飲綠茶的時候,大多會選擇高腳杯、透明玻璃杯的浸泡方法來喝!而且綠茶茶料大多等級較低、細嫩,所以不用洗茶也可以直接衝泡品飲。若是要洗,出湯便要快! 02 洗茶1次的茶葉
  • 白茶買產區,紅茶買芽頭,巖茶買肉桂,那怎麼買茶,才不會出錯?
    有人說,買茶的話,白茶得買產區,綠茶得買芽頭,巖茶得買肉桂。 事實真是如此嗎? 今天就針對這個問題,來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