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 - 情歌 閃亮的日子(1974-1981)、情歌 告別的年代 (1982-1989)

2021-02-08 臺灣百佳唱片


藝人: 羅大佑

語種: 國語

唱片公司: 滾石唱片

發行時間: 1989年12月01日

專輯類別: 精選集

專輯介紹:

我看著這個城市。 

驚異地感覺到她的成長。不論那樣的過程是有多少的挫折,悲傷,怨忿,憤怒與矛盾的愛恨,但是回頭一望而看到那些 歷歷可數的剪貼式的心靈的血淚所繪成的圖案時,突然那多年不見的使命感就這麼無情的冒了上來。 

我知道,我們都背負了那個極重的,還給她所有她原應得而被我們摧毀或忽略掉的浪漫。原屬於她的浪漫。

歌的翅膀展開了。

當你閉上眼睛時,讓我握著你的手。我們一起靜靜地穿入銀河,歌會載著我們飛來飛去的。輕輕攬住我的腰。

這些歌,都很簡單。

那幾首歌曾經被那種精湛的演技與扮似真誠而會說話的大眼睛內所隱藏的汙穢心靈的欺騙給沾染過。我小心的,耐性的擦拭它們。

直至它們閃出那原有的金屬光澤。是種新的喜悅。

生命最高貴美德是一顆觸動的心。

生命最大的遺憾是不自覺的慌言的習慣。

這些,都是褪色的黑白的歌曲了。它們是我的生命與告別光陰的故事。成長的過程,都在裡面。

慢慢的,它們竟都變成了一些箴言式的語句,用音符冒出一朵朵花朵來,散布在那些我們走過的路途。

很高興,知道你還在這裡。

羅大佑用多種不同而豐富的編曲詮釋他過去15年來的心情和戀曲,分別收錄在告別的年代閃亮的日子兩張專輯中,一共20首歌曲。 

拋開屋外喧騰吵嚷難辯的道理,忘記滿天飛舞不解的謊言,安靜聆聽羅大佑的音樂,把每一首歌和生命裡的一段故事放在一起,那就是你的回憶,是你生命的樂曲。

閃亮的日子是他1974年到1981年間的作品,從他的第一首創作到他嶄露頭角的那幾年中,最具代表性的情歌。這些歌曲,究竟成為許多人心中揮之不去的記憶。 

告別的年代是他1982年到1989年的作品,這段時期中,他開始成為許多人眼中的種種定義,他離開這些定義遠赴紐約,再回到這裡。 

七年間的10首戀曲,其中《告別的年代》和《彈唱詞》是1989年首次發表的最新作品,歌聲中隱隱傳述的,似乎是向過去的世界揮手別離,舊的價值觀終將被新的人心所代替。 

羅大佑小心翼翼的處理這些記憶,處理這些因為生活中片片段段,深深淺淺的衝擊而形成的歌曲,將它呈現在你面前,也讓你回憶。 

在這張專輯中,他扮演了許多不同的角色,扮演從法官到嬉痞的20種造型,我必需說,他真是專業,兩天20多小時的工作,他眼睛眨都沒眨一下。 

他這樣做,不外乎是想讓那些為他下定義的人看一看,一個創作者不會活在所謂的定義裡。 

OK,你看完了,希望你覺得愉快,最後提醒一下: 

這些歌有一個創作者叫羅大佑 

也有一個主人就是你 

如果你也擁有回憶的話 

有趣的羅大佑世界,也將成為你生命中 

多彩多姿的插曲

專輯曲目:

1 閃亮的日子

2 歌

3 神話

4 旅程

5 是否

6 風兒你在輕輕的吹

7 光陰的故事

8 戀曲1980

9 痴痴的等

10 愛的箴言

專輯介紹:

即將是一個告別的年代。人們將向舊有的價值、舊有的世界與舊有的整合告別。

這是一些彩色的歌曲。紅橙黃綠藍靛紫。

如果你要的是抗議與批判的話,外面有很多很多的免費的那些東西。別浪費錢買我的音樂。

我們賣的東西,通常外面比較缺貨。

對於那些隨便摸一把便要給頂帽子來定義我的人,我是有話要說的。

他們說「他是條繩子」摸到我的尾巴。

他們說「他是柄扇子」摸到我的耳朵。

他們說「他是根柱子」摸到我的腿。 

他們說「他是堵牆」摸到我的肚子。

他們說「他是柄扇子」摸到我的耳朵。 

我說「幹!別亂摸。閉嘴。」

聽。 

其實那樣的人是根本不能唱歌的。不論她用的是做好人,亂搞男女關係還是威逼利誘不行就是不行。

最後,那只是一顆心的問題。

別爬到我的頭上去踩我,小心跌下來摔爛你自己的屁股。

意圖挑戰一般人心中"黑色羅大佑"的刻版印象而製作出來的全集。整套專輯的企劃方向希望引領聽眾重新咀嚼每首歌的特別意義,體會在"黑色羅大佑"爆發力之外另一種豐富的色彩層次,同時也意圖冷卻稍早《愛人同志》炸射出來的滾燙能量,為羅大佑日後的創作預留更寬闊的可能性。

唱片封套及方案中遍布羅大佑身著各色衣著,以各種角色出現的照片,包括飛行員、醫生、香港警察、漁夫、拳擊手、趙傳、大法官、「領導」(身著中山服,揮著手),及羅大佑自己,等等,體現出幽默及某些更深層次上的含意。另附一表,「這份資料提供你這張專輯所有歌曲的創作背景,當時的社會情境,讓你按圖索驥,找到它們在你生命中的位置」。

專輯曲目:

1.告別的年代

2.彈唱詞(別後)

3.沉默的表示

4.愛人同志

5.戀曲1990

6.思念

7.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

8.野百合也有春天

9.家(II)

10.海上花

 

(註:音樂數據由QQ音樂版權提供,部分歌曲欠奉。 ) 

☞ 個人微信號碼:  13672153978

     收藏黑膠唱片、卡帶及CD




相關焦點

  • 羅大佑:告別的年代
    [1974——1980]:純真的年代70年代中葉,世界局勢不安,石油危機頻繁。羅大佑當時以一個醫藥學院學生的身份,進入自己的青春期和臺灣的民歌時代。這八年是他音樂生命中最純真最浪漫的時期,風格洗鍊清幽,旋律簡單親切,文詞精雅深遠。動蕩的局勢對青春的羅大佑影響不大,他只專注於對自己音樂創作能力的驚喜。
  • 那些閃亮的日子
    而其中總少不了這一首,《閃亮的日子》。幾天前我又在廣播裡聽到了它,可惜是孟庭葦的翻唱,我並不認為她唱得好。去年也是在夏天,電臺裡放的這首歌,是劉文正版本。當然,更多人熟悉的版本,來自羅大佑,《閃亮的日子》的詞曲作者。「我來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輕輕地唱,你慢慢地和。是否你還記得,過去的夢想,那充滿希望燦爛的歲月。你我為了理想,歷盡了艱苦,我們曾經哭泣,也曾共同歡笑。
  • 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十大代表作
    附部分作品如下:羅大佑作品選(1982年)1.鹿港小鎮,2.戀曲1980,3.童年,4.錯誤,5.搖籃曲,6.之乎者也,7.鄉愁四韻,8.將進酒,9.光陰的故事,10.蒲公英。告別的年代 02. 彈唱詞(別後) 03. 沉默的表示 04. 愛人同志 05. 戀曲1990 06. 思念 07. 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 08. 野百合也有春天 09. 家2。 10.
  • 告別的年代,重溫羅大佑
    羅大佑、陳淑樺 - 滾滾紅塵 他便是我們熟悉的羅大佑,曾用音樂深深打動過一代人的歌者,一個告別了的年代特有的音樂符號。如今,他已不再年輕,甚至逐漸被這個充斥了HIPHOP的快餐年代淡忘。但念舊的我始終認為,近30年來,在中國很少有音樂人能夠超越得了他。
  • 1981年的流行歌曲
    1981年元旦前夕,為了讓這首歌能夠在電視上播出,陳曉光把這首歌送到了中央電視臺,第一位領唱這首歌的是女高音歌唱家楊淑清。1982年這首歌交給了當時還不滿20歲的青年女歌手彭麗媛,她充滿青春活力的深情演繹讓這首歌的優美旋律和極富感染力的歌詞很快流傳開來。
  • 羅大佑的十大經典歌曲
    羅大佑(Tayu Lo),1954年7月20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是臺灣省苗慄縣的客家人,祖籍廣東梅州市區梅縣區。1972年參加學生樂隊擔任鍵盤手,1974年創作了第一首歌曲《歌》,1976年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的歌,不是流行歌,是寫對社會的描述和認知。
  • 曾經每一個《閃亮的日子》,都有《你的樣子》
    但願你永遠記得,我們曾經閃亮的日子。1974年,羅大佑大學二年級,他接到電影《閃亮的的日子》副導演的電話,邀請他寫一首插曲,在寫同名曲《閃亮的的日子》時,羅大佑結識了這部電影的女主角,當時閃耀影壇的玉女紅星張艾嘉,一來二去,兩人互生情愫。
  • 羅大佑: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 他便是華語音樂教父!
    1974年,為衛道中學學長林懷民的雲門舞集做曲 [3] 。同時期創作歌曲《鄉愁四韻》。[19-20] 1981年,首度擔任唱片製作人,製作歌曲《童年》,嶄露頭角。 [5] 1982年4月21日,在臺灣出版首張創作專輯《之乎者也》。 [21] 1985年,協同張艾嘉、李壽全等創作完《明天會更好》後離臺赴港發展。 [8]
  • 羅大佑:音樂教父的光陰故事
    1982年,羅大佑在臺灣發行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其中收錄了《鄉愁四韻》,《戀曲1980》,《童年》、《光陰的故事》等廣為傳唱的歌曲,而這也是他正式從幕後創作人轉為歌手。而羅大佑除了這些,骨子裡還多了一種謹慎和細膩。都說從音樂裡可以看到一個人的魂,從他70年代到2000年的創作不難看出他對愛情的執著,用他的話講是「任何情歌都有它背後的感人故事,每一張面孔背後都有著動人的事……」當然,這裡的情不是要談多少場戀愛,而是對生活裡一花一草,一人一物的體悟和傾注的感情。
  • 最擅長寫情歌的羅大佑,有詩人的氣質,一首《戀曲1990》人人哼唱
    最擅長寫情歌的羅大佑,有詩人的氣質,一首《戀曲1990》人人哼唱《戀曲一九九O》這首歌幾乎是人人都能哼唱,但知道它是羅大佑作詞作曲的人卻並不多,其實羅大佑最擅長的就是寫這樣的情歌。曾經有人說過:愛情、生命和青春是羅大佑作品中三大永恆的主題,而情歌又當推其首。
  •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1982年,羅大佑在臺灣發行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其中收錄了《鄉愁四韻》,《戀曲1980》,《童年》、《光陰的故事》等廣為傳唱的歌曲,而這也是他正式從幕後創作人轉為歌手。而羅大佑除了這些,骨子裡還多了一種謹慎和細膩。都說從音樂裡可以看到一個人的魂,從他70年代到2000年的創作不難看出他對愛情的執著,用他的話講是「任何情歌都有它背後的感人故事,每一張面孔背後都有著動人的事……」當然,這裡的情不是要談多少場戀愛,而是對生活裡一花一草,一人一物的體悟和傾注的感情。
  • 羅大佑《戀曲2100》北京演唱會
    曾創作並演唱〈戀曲1980〉、〈戀曲1990〉、〈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愛人同志〉、〈亞細亞的孤兒〉、〈野百合也有春天〉、〈皇后大道東〉、〈之乎者也〉、〈海上花〉、〈是否〉等國語、閩南語、粵語膾炙人口的歌曲,對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園民歌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風格轉變有劃時代的影響,其歌曲也是許多歌手爭相翻唱的對象。
  • 羅大佑:我是一條魚
    羅大佑創作年表  1974   《歌》是羅大佑的第一首創作曲,《鄉愁四韻》。  1976  《神話》,為電影「閃亮的日子」插曲,《錯誤》《蒲公英》。  1977   《閃亮的日子》為電影同名主題曲,《牧童》《我們曾經年輕》。  1978  《旅程》為電影「情奔」插曲。《風兒你在輕輕的吹》為電影 「情奔」主題曲。《情奔》《稻草人》。  1979  《痴痴的等》方正、賈思樂、潘越雲、鄺美雲曾先後演唱。  創作《戀曲1980》,收錄於個人首張專輯《之乎者也》中,全曲僅費時30分鐘完成。
  • 有些情歌,比情長 | PluStar
    與久久流傳的情歌作品相比,音樂人與愛人、戀人之間的感情往往容易產生變故,直至消逝無跡。 不過,1982年他與妻子離婚,之後大約20年他幾乎沒有演唱過這首Just the Way You Are。
  • 045 陳昇《恨情歌》(1995)
    所以等到陳昇的《恨情歌》上市時,看到封底「整張專輯11首連人帶歌全部推薦」的宣傳語時,大部分聽歌人想必也就樂呵呵地接受了,因為預判到廣告跟內容也會八九不離十。專輯的封面是一隻幼蛾,內頁不出所料地有一隻蛹繭。陳昇根據孩子養蠶化繭的經歷,感受到人也像是大一點的蟲子,困在無形的硬殼裡。不是越來越清楚,而是越來越沉默。
  • 張信哲,告別「情歌王子」
    因為愛如潮水對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滾石唱片來說,把張信哲打造成「情歌王子」是件冒險的事。1987年,張信哲還在臺北基督書院讀大二,因為是教會學校,學生經常要唱些基督教讚美詩,由此而生的歌詠比賽也是一場接著一場。一次,張信哲也參加了比賽,站在臺上唱了一曲《Understanding Heart》,他嗓音清亮,一開口就驚豔了臺下的觀眾和評委。
  • 盛夏海邊適合聆聽的10首私房情歌
    (文/郭志凱)最喜歡的季節莫過於盛夏,連空氣中都瀰漫著戀愛的味道,漂亮女孩的衣服穿的那麼少,尤其是連衣裙,裙角兒飛揚的日子裡,總讓我們這些男人亂了陣腳,還好,定力不錯,要是當街流鼻血還真有點麻煩
  • 在羅大佑的歌裡,讀懂一個時代
    洛克斯樂隊(中間為王振華,右一為羅大佑)三年後,昔日「洛克斯」樂隊的朋友王振華,邀請羅大佑為電影《閃亮的日子》的主題曲配樂。這首電影的同名主題曲《閃亮的日子》經著名歌手劉文正演唱,一炮而紅,羅大佑也正式踏入樂壇。
  • 羅大佑的十首歌和十位天后
    如果說李宗盛把在滾石的第一次獻給了張艾嘉,那麼,羅大佑和張艾嘉就是把彼此的第一次都獻給了對方。沒錯,《童年》是張艾嘉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也是羅大佑製作和創作的第一張專輯。這張專輯於1981年3月由滾石唱片發行,其中收錄了《童年》《光陰的故事》《四季》等羅大佑早期的作品。
  • 滾石唱片40年傳奇剪影:與「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的那些事
    1981年,張艾嘉離開歌林唱片後加盟滾石。她在滾石出版的第一張唱片《童年》正是由羅大佑擔綱製作人。從極具批判精神的搖滾,到委婉動聽的情歌,只有滾石是「最懂」羅大佑的,當然也只有滾石才能給予羅大佑這樣的「時代記錄者」最寬鬆的創作空間。二者合力將臺灣流行音樂從一個只會唱民歌的孩童,變成了一個會思考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