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近,超市裡、路邊小攤隨處都可以看見青團和麻餈的身影。青團油綠如玉,糯韌綿軟;麻餈清香撲鼻,光滑細膩,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受到了男女老少的一致喜愛。不過,你知道這些青團都是怎麼做出來的嗎?近日,有網友春遊途中就偶遇了手工作坊製作麻餈的場景,據說,那個場面實在是讓他「大開眼界」。
一名名為「輕舞飛揚」的網友在網上發布了一個帖子,帖子稱,他在去郊區爬山時,經過一家製作麻餈的手工作坊,看見了麻餈的加工場景,發現裡面的衛生條件實在不容樂觀……他看到一個成年男子穿著膠鞋在泡著艾草的桶裡狂踩,而綠油油的艾草裡面也還有很多雜物,一群老太太們在艾草裡面挑挑揀揀,但是不知道是否能徹底挑揀乾淨。帖子一出,立即引起了網友的議論。
有網友表示,看了這些加工環節,都不敢吃了。但也有人表示,機器生產的,就是不如手工做出來的好吃,好吃就行了,而且還是純人工的,不好嗎?管這麼多幹嘛,要的就是這個味!」
經過調查發現,附近幾家製作麻餈的人家都習慣直接出門在湖中清洗艾草,但是這一片湖水卻不夠清澈,邊上還漂浮著一些垃圾。同時,做好的麻餈、青團都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每當路邊有車經過時,總會揚起大量的灰塵,飄落在擺在路邊的麻餈和青團上。而當問到村民是否有銷售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等經營性證件時,村民笑著說,他們連鋪面都沒有,怎麼會有這些證件呢?
雖然說,純手工製作的麻餈、青團口感更好,但是傳統的製作工藝也存在著一些衛生問題,也希望村民們在製作青團、麻餈等食品銷售給遊客的時候,更加注意衛生,給遊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同意的,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