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正」「轉型」「轉強」——透視2020中國經濟運行高頻詞

2020-12-26 中國臺灣網

  又是一年奮鬥歷程,又是一段新的徵程。

  臨近歲末,「十三五」收官,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過去——

  -6.8%、3.2%、4.9%……前三季度國民生產總值的同比增速走出了一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從餐飲零售到汽車建材,「轉正」成為中國經濟運行的高頻詞,也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十四五」啟航,充滿希望的2021年即將到來——

  作為中國經濟「主戰場」「主動脈」的主力軍,在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下,中國企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讓「正增長」成為強大的中國經濟的關鍵詞,而中國經濟令人信服的表現也讓企業家們更加從容、務實、堅定。

  來之不易的「轉正」成績單

  綠色太陽能路燈點亮夜空,新能源車在路上穿梭,「雲軌」從頭頂疾馳而過……這是在廣東深圳的坪山總部內,比亞迪用技術打造的「新能源世界」。

  9月23日,「雲巴」行駛在深圳比亞迪總部園區內。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電動車正迎來百年不遇的發展機遇,未來我們將堅持技術創新,通過應用新能源汽車和軌道交通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用電動車治汙,雲軌雲巴治堵,為全球城市治理貢獻更大力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

  特殊之年,唯有堅持創新之路才能保持領跑姿態。3月,搭載「高集成刀片動力電池技術」的「刀片電池」突破了電池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掣肘。首搭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EV7月上市以來銷量節節攀升。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正是中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會與去年持平甚至略高於去年。今年被定義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元年,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強,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工信部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副處長馬春生說。

  新能源汽車產業逆勢上揚的向好景象,折射出疫情大考下中國經濟強勁復甦態勢更加明朗。

  復甦,源自主要指標向上攀升——

  觀察「三駕馬車」,二季度,投資率先轉負為正,同比增長4.8%;6月,外貿進出口增速雙「轉正」;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復甦,源自就業民生不斷改善——

  前11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5.2%,連續4個月下降;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復甦,源自市場預期持續向好——

  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雙雙上升,均連續9個月高於臨界點。

  不斷轉正的經濟指標,釋放著內需持續回暖,生產加快復甦,新興動能崛起的鮮明信號。

  3月19日,技術人員在呼和浩特市蒙牛聖牧高科乳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檢查產品的包裝情況。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疫情如同對各類市場主體的一次壓力測試,一年來的風雨洗禮,身處一線的企業感觸頗深。

  2月,返崗多人助力武漢抗疫;6月全面復產;9月投資新建產能亞洲第一的低溫奶工廠——蒙牛武漢生產基地跑出的「加速度」,讓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直呼「不易」。

  「今年二季度蒙牛就實現了V型反彈,是國家一系列『穩鏈』『固鏈』扶持政策以及我們承諾上遊產業鏈的奶農『不拒收一滴奶』與提供30億元免息資金等措施,確保乳業供應『不掉鏈』。」盧敏放說。

  應時調整、危中尋機,韌性十足,中國企業以極強的靈活性和敏銳的市場嗅覺,盡顯新時代企業家迎難而上的「勇者本色」、創新實幹的「智者底蘊」,有力支撐著經濟復甦。

  化危為機 「轉型」是關鍵

  又是一個豐收年,秋糧收購正有序推進。

  「今年收了500噸燕麥,300噸藜麥,1200噸玉米,全年銷售額達350萬元,同比去年增加15%左右。」來自「中國雜糧之都」山西省忻州市靜樂縣衡達湧金有限公司負責人高海俊喜上眉梢。

  近年來,忻州雜糧通過精深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農業的高質量轉型將無數種植戶送上發展快車道。作為當地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龍頭企業,高海俊介紹,公司先後為超1萬戶農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貧困戶1833戶。「種地有奔頭,致富有信心,大家的幹勁更足了。」

  回想起幾個月前的疫情困境,農戶們一度對今年的收成和銷售心裡沒譜,是網店銷售和直播帶貨解了他們的後顧之憂。高海俊說,「觸網」的效果超出預期,今年線上渠道銷售額達150萬,讓農戶吃下「定心丸」。

  「雜糧具有康養功能,消費市場還未完全釋放出來。此次疫情激活了全民健康意識,有信心未來會擺到更多人的餐桌上。」高海俊堅信,疫情防控將推動雜糧成為中國人的「健康糧倉」。

  關注健康、投資健康,這既是疫情催生的新需求,也是消費升級的大趨勢。諸多企業藉此契機,開發有助於提高自身免疫力的產品與服務,激活健康消費的「一池春水」,從而以消費升級帶動供給升級、製造升級。

  「我們在保留老字號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數位化生產,實現了智能化配料、數位化管控、自動化生產,進而提升產品質量標準,逐步降低糕點的糖分與含油量,符合『健康生活』的消費理念。」稻香村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周廣軍說。

  由「製造」向「智造」的轉變,是數位技術賦能傳統企業的生動寫照。得益較早的數位化布局和全渠道新零售模式,疫情期間稻香村展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周廣軍介紹,今年銷售業績同比去年增長了20%,僅中秋節期間就售出近2.6億塊月餅。

  4月30日,網絡主播毛華豔(右)在貴州省餘慶縣白泥鎮春景村郊外的茶園直播,助推山區茶葉銷售。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從「局外人」到「趕浪人」,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積極轉型、加強創新、危中尋機,新的增長點競相湧現。

  春節後開工第一周,超3億人使用在線辦公軟體;僅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1000萬場;前10個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20%以上,網上零售額增長10.9%;「雙11」當天,快遞量再創新高,達6.75億件……

  以轉型促發展,中國經濟的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電商直播、在線辦公、在線教育、5G等以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呈現逆勢而上、激流勇進的韌勁,成為中國經濟基本盤的有力支撐。

  一滴水裡觀滄海。透過實體企業,可以感受到經濟的內生質變——加大對數位化投資、注重自主創新與轉型升級、敏捷捕捉市場需求,這些主動識變、變中求新、新中求進的積極變化,反映出實體企業聚焦發展的堅定信心。

  信心「轉強」 開啟新徵程

  企業勇闖難關,政策傾力馳援。今年以來,一連串助企紓困的政策「組合拳」密集打出,「真金白銀」的幫扶舉措為企業減壓釋負,為中國經濟穩定復甦提供了堅實保障。

  減稅降費政策成為「及時雨」——

  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超2萬億元。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監測的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景氣調查問卷顯示,89.4%的重點稅源企業預計四季度生產經營形勢為「平穩」或「好轉」。

  保住市場主體,就保住了中國經濟的源頭活水。「之所以在疫情衝擊之下沒有出現大量企業倒閉,這與前所未有的減稅降費是分不開的。」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說。

  貨幣信貸支持為企業解「燃眉之急」——

  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企業貸款累計新增近12萬億元;前10個月,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

  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說:「一系列『量增、價優、投向準』的『精準滴灌』舉措為實體企業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9月8日,遼寧自貿區瀋陽片區「渾南會客廳」內景。「渾南會客廳」實現一個機構、一枚印章統管審批事項,為企業辦理各種證照和許可提供便利。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營商環境改善讓企業輕裝上陣——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數量由151項減至131項、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聯通46個部門與所有省區市、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讓企業成本持續下降,讓企業獲得感更強,市場活力不斷激發。

  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中國從2018年的第78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31位,連續兩年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快的前10個經濟體之列。

  回暖的中國市場,成為跨國投資的「穩定器」和「避風港」。「儘管疫情有短暫衝擊,但我們在中國的淨銷售額從上半年起就開始恢復增長。」寶潔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馬睿思說,在現有8家製造工廠和1家研發中心基礎上,將繼續加大對中國投資。

  多家國際組織近期紛紛上調對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預期。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三大國際組織對2021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值分別為8.2%、7.9%和8%,充分彰顯了全球對中國經濟增長充滿信心。

  面對明年新形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作出「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要辦好自己的事,堅持底線思維」等重要判斷,既傳遞出發展的自信,也透出對未來徵程的清醒認識。

  多位企業家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安排,為未來經濟發展指明了行動方向,企業自身要危中尋機、迎難而上,堅持實業為本不動搖,堅持創新引領不動搖,堅持務實改革不動搖,信心滿滿而又腳踏實地去攻克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回眸2020年,一個個奮力突圍、迎風搏浪的故事令人振奮,讓人堅定前行的信心。展望2021年,面對「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企業家們不約而同認為,保持定力、堅定信心,乘勢而上、開拓進取,就一定能穿越風雨,書寫更多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的生動故事。(李函林)

相關焦點

  • 2020 「轉正」成為中國經濟運行的高頻詞
    這一年,中國經濟扛住壓力測試,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為全球經濟貢獻了積極力量,顯示了中國經濟韌性足、活力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特點。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運行新意十足、亮點頻現,折射出中國經濟蘊含的潛力和底氣。
  • 轉正!轉正!中國經濟劃出上揚曲線
    薛 俊攝(人民視覺)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外部環境帶來巨大挑戰。但這一年,中國經濟扛住了壓力測試。中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既彰顯了經濟韌性足、活力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特點,也為全球經濟貢獻了積極力量。
  • 中國經濟站穩2020:GDP增速由負轉正 中國經濟彰顯強大韌性
    >原標題:中國經濟 站穩2020丨GDP增速由負轉正,中國經濟彰顯強大韌性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中國經濟增速因何能迅速實現由負轉正?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一語道破其中的深層原因。「全面轉正證明了我們疫情阻擊戰、經濟保衛戰這些戰略和政策的正確性,顯示了中國顯著的制度優勢,同時也證明了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
  • 【中國經濟站穩2020】GDP增速由負轉正 彰顯強大韌性
    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經受住疫情考驗的中國經濟,延續了穩定復甦的發展態勢,並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信心和動力。經濟之聲特別推出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  央廣網北京12月17日消息 海南三亞,冬日暖陽,海灘、酒店、免稅店,人群熙熙攘攘。中國在統籌疫情防控的同時,經濟穩步復甦,消費快速回升。
  • 由負轉正,中國經濟將繼續乘風破浪
    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二季度和上半年經濟數據,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後升,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甦,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場預期總體向好,社會發展大局穩定。提氣的數據,向好的態勢,進一步彰顯我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進一步鼓舞起全社會的信心和幹勁。
  • 2020年1-11月中國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中商情報網訊: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0年11月,汽車產銷延續了增長勢頭,產銷量均創年內新高。1-11月,汽車產銷降幅收窄至3%以下。11月,擴大內需戰略以及各項促進消費政策持續發力,國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成效明顯。全行業生產穩中有升,需求企穩回暖,就業繼續改善,物價總體平穩,市場預期向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在此背景下,汽車產銷同比繼續保持增長,行業形勢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
  • 從最新宏觀數據看經濟運行趨勢——中國經濟四季度增長會進一步加快
    「從下一階段來看,儘管面臨國際上的不確定性,國內還有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經濟運行還處在恢復過程中,但是,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和修復能力,中國的發展潛力巨大,再加上今年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中國經濟未來保持持續穩定恢復、實現全年的預期目標是有基礎、有條件的。」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
  • 2021: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多位知名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央提出「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意味深長,表明穩增長仍是2021年重要主題,將為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化解風險等爭取更多時間空間。
  • 2020年1-11月廣東經濟運行簡況
    2020年1-11月廣東經濟運行簡況 2020-12-24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銅仁市2020年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銅仁市2020年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召開陳昌旭出席並講話 陳少榮作具體安排 陳達新 陳康 孫含欣出席 8月8日,銅仁市2020年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在銅仁人民會堂召開
  • 中國經濟緣何一枝獨秀:前三季度GDP轉正 全年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中國經濟緣何一枝獨秀:前三季度GDP轉正,全年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導經過疫情後的不懈努力,中國經濟終於實現全面轉正。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些高頻詞釋放什麼信號?專家劃下六大重點
    與2019年相比,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有新話題、新表述,也有老話題、新提法。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達成,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是雙循環戰略實施的元年,也是中國邁向高收入發達國家目標的新起點。
  • 潛力大:中國經濟「破局」的關鍵支撐
    2020年,中國經濟在風險挑戰中破浪前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世界帶來全方位衝擊。同時,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上升,全球經濟持續下行,國際格局加速演進。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2020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張世界矚目的發展答卷。
  • 雲安經濟扭負轉正逆勢上揚!
    雲安經濟扭負轉正逆勢上揚! 今年以來,雲安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面打響「融灣先行、產業轉型、項目攻堅、城鄉融合、民生保障、基層治理」六大戰役,交出了逆勢上揚的亮眼成績單,65家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99.07億元,同比增長8.93%
  • 【專家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些高頻詞釋放什麼信號?專家劃下6...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達成,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是雙循環戰略實施的元年,也是中國邁向高收入發達國家目標的新起點。
  • 中國經濟年報來了!2020年中國經濟年報今將揭曉
    按照日程安排,國家統計局今日(18日)將公布2020年中國經濟數據,包括GDP等重磅指標將正式揭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2020年中國經濟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  GDP增速預計2%左右  2020年中國並未設定經濟增長的具體目標,不過,外界對於2020年的GDP增速依然十分關注。  中國經濟增速在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了由負轉正,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
  • 莊河市主要經濟指標「轉正」 居大連市首位
    12 月 16 日,記者從莊河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以來,莊河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全年,70 個重點項目開復工 56 個,完成投資 68 億元,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比例的 85%。
  • 2020年石獅市第三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舉行
    10月22日上午,2020年石獅市第三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舉行。市委書記蔡萌芽主持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黃春輝部署工作。林天虎、林振海、陳元生、廖春園、陳擁軍、施曉瑛等市四套班子領導,以及市直部門、各鎮(街道)、高新區,上級駐石有關單位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蔡萌芽指出,要全面對帳。
  • 看懂2020中國經濟成績單,100萬億意味著啥?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8日電 18日,中國2020年經濟年報出爐。2020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矚目的答卷,翻看這份成績單,很多數據超出預期。寧吉喆指出,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3月下旬,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4月中旬,規模以上企業開工率超過了90%。二季度GDP增長3.2%,由負轉正。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全年經濟增長2.3%。
  • 「追光而行」諾亞2020高頻詞TOP1:變革
    2020,即將離去 2021,嶄新而來 今天,我們站在時光交替的時點 盤點過去一年那些貫穿一年的「諾亞高頻詞 」 它們不是唯一的答案 卻是2020年推動每個諾亞人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