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網用「ck小小」與「童瑤」兩個帳號上演雙簧苦情戲,騙取網友數十萬元捐款的犯罪嫌疑人童某,19日已向其戶籍所在地安徽無為縣公安局投案自首。
童某,男,1990年出生,高中肄業,長期在蘇州一工廠做操作工。童某已被警方刑拘。
一個男人,借用一個美女頭像,在知乎(知名網絡問答社區)編了一些雞湯故事,騙到真金白銀。
在網上,男子偽裝花季少女的故事早已不是第一次了,但這一次,卻不僅僅是驗證了「你永遠不知道網絡的對面是一個人還是一條狗」的名言……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一名網友通過知名網絡問答社區「知乎」發布長文,稱自己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大學生,家境平平,父母為其湊足手術費用並進行了手術,但遭遇手術失敗,不願繼續靠藥物維持生命。
此後,一名以煲制心靈雞湯而著稱的「情感問題導師」、知乎大V「童瑤」推薦了這篇帖子,並稱自己親自去看望了那名網友,在知乎網上呼籲網友為其募捐。
很快,有知乎網友發文指出這兩人為同一人。據知乎官方帳號最新披露的消息稱,已收到超過400位用戶反饋的捐款信息,總金額已超過7萬元,涉案金額還在進一步統計中。
劇本:知乎大V被指註冊小號,謊稱患病騙捐款
2015年5月前後,有知乎網友通過知乎平臺發布長文,稱自己系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大學生,家境平平,父母為其湊足手術費用並進行了手術,此後遭遇手術失敗,其生無可戀,不願繼續靠藥物維持生命。
此後,一名為「童瑤」的知乎大V推薦該文,並稱自己親自去看望了前述網友,希望為其募捐。由於「童瑤」擁有近6萬粉絲,發起募捐後不少網友紛紛獻出了自己的愛心。
此後,有大量網友質疑其在受捐後仍長期匿名,對該帳號進行了人肉搜索,並指兩個知乎帳號其實為同一人所有,該男子姓童,籍貫為江蘇省蘇州市,現年25歲。
近日,疑似當事人童某發布帖文,就自己的行為致歉,並稱自己正準備和父母一起去公安局自首。
他在文中稱,自己已經知錯,其父母知道了他的行為後悲痛交加,他作為家中獨子,在發表了幾篇文章後洋洋自得,欺騙了大家的善良,希望網友不要為難他的父母。他還稱,對於詐騙的錢財,會原封不動地退還。
知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相關事件已進入警方的初查階段。
據悉,利用網絡編造虛假信息進行傳播,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涉嫌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罪,依據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規定,將面臨最高7年有期徒刑的刑事處罰。
角色:一名長相甜美的長髮女生,談「青梅竹馬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知乎網站上,「童瑤」的個人主頁信息顯示,其是一名長相甜美的長髮女生,自稱畢業於復旦大學,曾前往英國交換留學一年,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男友且已與其結婚,目前正在蘇州經營一家花店。
「童瑤」擁有近6萬名的關注者,共有22個回答,其中最多的一條回答——「青梅竹馬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共獲5.8萬次贊。
這是一個講述了自己與男友「青梅竹馬」的故事。從5歲那年兩人的故事,一直到經過整個青春期,直到成年的愛情故事,充滿曲折,但最終苦盡甘來。「現在開了家花店,離他公司不遠,在他身邊感覺很安心,就要結婚了……」
記者注意到,靠著這個58000多個贊的回答,「童瑤」在知乎一舉成名。他此後也成為知乎上一位善於煲制各類心靈雞湯文的「情感問題導師」,收穫了大量粉絲。
有網友稱,「童瑤」在其文章中描寫的青梅竹馬的愛情經歷,以及其個人豐富的閱歷,再加上兼具好文筆、高學歷和高顏值,很快受到大量網友關注,被奉為「知乎女神」。
關注點「精英」社區的網友 怎麼會輕易上當?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在多位知乎網友及相關方的推動下,這起案件目前已進入警方的初查階段,知乎官方也正在和涉案相關地的警方密切聯繫,配合調查。
同時,也有更多網友開始反思,這起詐捐案件透露的深層次問題。
不少網友認為,知乎平臺連接的是各行各業的精英。用戶分享彼此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為網際網路提供的是高質量信息。那麼,這些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怎麼會輕易上童某詐捐的當呢?
知情網友透露,童某之前在知乎網的言論,曾贏得大家認可:「她當時回答的一系列問題,都非常溫暖、正能量,所以沒有什麼人抱著壞心去猜測她。」
這名網友還指出,童某有著近6萬的粉絲量,在知乎網上有一定影響力,尤其是知乎有著精英匯集地的名聲,一時讓不少人掉以輕心。
知乎上有一種效應,就是如果有大V點讚或者關注的問題,大家都會一窩蜂湧上去,基本上不會質疑真實性。
關注點「帳號十條」之後 還有多少非實名帳號?
網上募捐活動風生水起,求助帖、微博微信勸募、淘寶義賣等活動受到極大關注,但網絡詐捐事件卻頻頻發生。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網絡身份的虛擬性給網絡詐捐提供了可乘之機,「我國2015年有了『帳號十條』(即《網際網路用戶帳號名稱管理規定》),所有的自媒體帳號都應該是實名的,但現在大量的非實名帳號還是活躍於網絡,沒有落實實名制,網絡的虛擬性就成了騙子的幌子,一旦追究責任的時候,發現就是一個小號。」
針對知乎網友詐捐事件,有網友質疑,知乎網也存在一定責任。
對此,朱巍表示,網民或者其他人通知網絡服務提供商後,如果它沒有採取必要措施,才承擔責任,但還有一個極特殊的情況,「帳號十條」出來後,要求整個網際網路實名制,如果這事情出了問題之後,知乎拿不出當時註冊人真實信息的話,這可能就有行政法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