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電影

2020-11-18 林森棚

強力推薦此片。我認為這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電影,沒有插入廣告,不耍花活,有良心,超過《集結號》。

一、在西安講到西安火車站的治安時,說起道北人,那一片兒都說河南話,小時候提起道北人簡直「聞風喪膽」。後來到《lonely planet 陝西》查了查,才知道西安所謂的「道北人」(也就是生活在西安隴海線以北的河南人),正是自1938年到1944年逃荒至此的河南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1942-1943年河南大旱造成的難民。民國時期西安市的市區實際上只是隴海線以南的老城城牆內,道北的郊區也就被河南難民的棚戶區佔據了。不僅僅是西安,沿隴海線直到寶雞,都聚集了大量的河南難民,當時的寶雞城只有幾千居民,但是周邊卻有上百萬的河南難民落戶。發生在豫北、豫南的一場大饑荒,卻改變了相距數百公裡外的城市的聚落形態,並且影響至今,這是我這次旅遊最大的收穫。看過了今天的電影之後,我才想明白為什麼老陝們會對道北人有那樣的印象。只有那樣的人,在經歷了那樣的路程之後,才能到達那裡。這不是道北人的錯,更不是河南人的錯。

二、《1942》是馮小剛電影中故事講得最好的。我想這和劉震雲親自操刀編劇有關。我認為劉震雲已經成為了中國第一流的電影編劇,這方面的成就可能要超過他的小說創作。《溫故一九四二》不能算是一個很成熟的小說,只是一篇情緒化的報告文學,行文閒散,議論處頗有指桑罵槐的感覺。《溫故一九四二》裡關於河南老百姓幫著日軍打國軍的說法,也使這部作品難逃「漢奸文學」的指責。但是電影《1942》全面的超越了《溫故一九四二》,老東家—瞎鹿、蔣介石—李培基、白修德、安溪滿-梅甘神父這四條人物線相互交織,咬合緊密,敘述流暢,並且沒有邏輯漏洞。在節奏控制方面,全片無尿點,煽情而不矯情,有力道而不做作。在影片用日本軍官殘忍殺害栓柱的情節較好的處理了「河南老百姓幫著日軍打國軍」這一話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作中大段議論的「反革命」基調,這說明2012的劉震雲比1992的劉震雲,成熟了。

三、本片的視覺和音效當然不能和《少年π》比,但是卻很好的營造出了災難片的氛圍。如果說國產災難片哪個最好,我覺得應當是這部。絕對夠揪心,有時夠噁心。所以不建議帶零食觀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同志一定要注意觀影安全。

四、傳教士安溪滿和梅甘神父有一段對話——安:「我們這裡發生的事情,主知道麼?」梅:「主知道。」安:「主為什麼要這樣,這兒的人,善良的人,為什麼什麼要讓他們受到戰爭饑荒的折磨?」梅:「這不是上帝的旨意,一定是魔鬼的詛咒。」安:「如果上帝鬥不過魔鬼,我們信他又有什麼用?」看到這裡我很想肆無忌憚的哭泣,但是看到左右坐的都是女生,只好把聲音關掉了,改成振動模式。是啊,在這樣苦難的土地,即使有信仰又有什麼用呢。

五、在人人上看到一個帖子,大概意思說《1942》講的不對,對於河南的饑荒主要負責人的不應該是老蔣,而應該是日本人。是日本人佔領了華北使得河南人無法向北逃荒造成了這場饑荒。1944年也不是河南老百姓幫著日軍打國軍,而是漢奸偽軍在日軍指揮下打國軍。我倒是想問問,這日本人自「七·七」不到兩年就盡佔華北,1944年4月日軍僅用38天佔領河南全省,到底應當由誰來負責?這參加了偽軍的中國人還能不能算作是老百姓?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曾經指出,「貧困不單純是一種供給不足,而更多的是一種權利分配不均,即對人們權利的剝奪。」我想舉舉一個遠一點例子。隋末大業七年「秋,大水,山東、河南漂沒三十餘郡,民相賣為奴婢(《隋書·煬帝紀》)」,已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但是即使饑饉如此,隋朝各級政府沒有放開國儲,也沒有動用義倉,甚至連蠲免都沒提,依然要求河南、淮南民夫數十萬向洛口倉、黎陽倉運送糧食,以便進一步轉運至涿州。是隋朝的財政太緊張、太困難了麼?大業十三年,瓦崗軍佔領洛口倉後「開洛口倉散米……取之者隨意多少;或離倉之後,力不能致,委棄衢路,自倉城至郭門,米厚數寸,為車馬所轥踐;群盜來就食者並家屬近百萬口,無甕盎,織荊筐淘米,洛水兩岸十裡之間,望之皆如白沙。(《資治通鑑》)」李密高興的說:「此可謂足食矣!」原來在隋煬帝眼裡,這麼多的糧食根本就不是用來賑災的儲備,而只是他的國家財富,留得多一點,還等著打高句麗呢!「望之皆如白沙」,這六個字一千多年後看上去依然觸目驚心。常言道「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可是沒有政府極大的犯罪,哪裡有瓦崗軍如此的浪費?你做得了初一,就莫怪別人做得了十五。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六、有一代河南人很苦,經歷1938年的花園口決堤、1942-1943年的大旱、1959-1961的饑荒、1975年的板橋水庫潰壩,太慘了。有這樣沉痛的歷史,也就無怪於傳說中河南人的種種。再說一遍,那不是河南人的錯。所以,我一直認為,那些在各大網站新聞後面跟帖罵河南人的,不是美日的網特,就是吃了狗良心的龜孫。其實不只是河南,放眼全中國,三百六十日,何日不國恥,縱橫一萬裡,何處無國難?我們每個人都是倖存者的後代。

七、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貞觀政要》裡太宗講的一段話:「隋日內外庶官,政以依違,而致禍亂,人多不能深思此理。當時皆謂禍不及身,面從背言,不以為患。後至大亂一起,家國俱喪,雖有脫身之人,縱不遭刑戮,皆辛苦僅免,甚為時論所貶黜。(卷二·政體)」這段話大體是講,當官的搞潛規則不能太過分,否則貪汙腐敗鬧出天下大亂,誰都跑不了。顧炎武則在《日知錄》裡講:「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卷十三·正始)」保天下,不僅當官的有責任,老百姓也有責任。可是無論是隋末、永嘉、還是1942,都到了「率獸食人,人將相食」的地步了,百姓連一口小米粥都喝不上,又拿什麼來「保天下」呢?老想著「國際大事」的老蔣豫北會戰大敗,被排擠出了德黑蘭會議;不敢貪得太多的的軍需官,最終被治罪槍斃,沒見到贓款買來的土地上打出的一粒糧食;老東家也算是富甲一方的大戶,全家躲災,自延津縣向西數百裡到潼關,死的死賣的賣,只剩老東家一人轉而向東,只求死的離家近點;這些也算不得屌絲了,難道大家挨了一圈苦,只是便宜了日本人麼?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老東家拉起妮的手,背向潼關,面向東方,左手是中條山,右手是華山,踏上了回家的路。山河表裡潼關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八、本片應當是中宣部很喜歡的那類,高調地反擊了「國粉」。除了有紙醉金迷的上海灘、有NB學霸的北大清華之外,舊中國竟然還有這麼多人因為吃的問題的辛苦恣睢以致逃荒喪命。對於他們而言,曹錕花五千大洋得來的民主以及陸小曼、林徽因式的「民國範」與他們無關。民國再好,也不會比現在更好。每當我和我姥爺講起民國種種的好處時,他總是反問一句「你過過舊社會麼?」電影結束之後,我看到今晚的新聞聯播裡,習總書記在國博的復興之路展覽前,講「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在這一點上,我感謝毛主席,感謝共產黨。

九、至於有人說為什麼不拍1959?我建議這些人不要來看電影,直接去看原作。如果看了原作之後還不知道1992年的劉震雲在罵誰,我建議這些人應當回初中,問問他們的語文老師,什麼叫指桑罵槐。《1942》作為一部要賣票房的公映電影,1959這樣的數字,他承受不起。

相關焦點

  • 電影《芳華》首輪影評出爐 有人說這是馮小剛近年最好的電影
    其中,馮小剛的這部電影《芳華》,從誕生起就備受關注,很多人都想看看敢拍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炮兒六爺」,這次到底能拿出一部什麼樣的電影。海外權威電影媒體更是給予了高度評價,稱故事「令人心碎」。甚至有人說,這是馮小剛近年最好的電影。
  • 華誼兄弟王中軍:很看好馮小剛,投資他的17部電影僅有一部賠錢!
    當年,華誼兄弟有《前任3》《芳華》《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找到你》《胖子行動隊》等電影,以及電視劇/網劇《好久不見》《嗨!前任》等,營業收入較2017年只下降了1.4%。但因為資產減值損失高達13.82億元(包括9.73億商譽減值),導致淨利潤虧損為10.93億。王中軍在2019年回歸一線,逐步剝離和影視、實景關聯較弱的業務與資產,回籠資金、優化債務結構。
  • 馮小剛談《私人訂製》:純屬「胡扯」的一部電影
    馮小剛談《私人訂製》:純屬「胡扯」的一部電影   《私人訂製》的喜劇風格和故事情節讓人很容易想起1997年馮小剛的第一部賀歲喜劇片《甲方乙方》。對此,馮小剛表示,《私人訂製》正是向《甲方乙方》的致敬。「我們可以叫《甲方乙方2》,但為了躲『2』字。所以叫了現在的名字,同時也有量體裁衣的意思。」
  • 馮小剛最失望的一部電影,投資2億票房3億,至此馮小剛跌下神壇
    《一九四二》是由華誼兄弟公司和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一部劇情片,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主演。影片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開機,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就算馮小剛劉震雲是老流氓,《手機》也是一部好電影
    只要換位思考,就能感受到電影上映後崔永元的怨憤和狂怒。正如他的控訴——「我被玩弄了」有沒有另一種可能,即崔永元當年確實有婚外戀這種流言蜚語?但就算是有,也是人家私事,輪不到別人拍電影宣傳吧?但是對呀,人家沒有拍崔永元的感情故事啊——這就是老流氓的江湖套路,你以為這是鹿晗示愛關曉彤,哄哄粉絲,攪一攪流量那麼簡單?
  • 年少不懂馮小剛,如今在看電影淚滿天,馮小剛電影推薦,部部經典!
    大家好,我是影子。近日,有網友在買煎餅果子的時候,發現馮小剛最近面露滄桑,這組照片被曝光後,網友紛紛表示:大導演最近讓人心疼了!馮小剛是一位遊走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導演,他的作品往往通過平民視角的幽默加上一點點的調侃來實現整個作品把雅和俗柔和進去,非常受人們的喜歡。
  • 馮小剛的《1942》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
    都說馮小剛是一個特別精明的商業片導演,他所拍的片子多數很空洞,沒有什麼內容,但卻會很好的造勢,善於包裝炒作,後面電影上映以後就有很好的票房。但是,我個人認為馮小剛的《1942》拍的還不錯,是近代電影當中一個比較經典的電影。
  • 馮小剛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好一部官場現形記!成唯一入選華語片
    比如,馮小剛導演的一部電影,2016年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 這是馮小剛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範冰冰主演,一眾國內戲骨+演技派男星加盟,獲獎無數,但豆瓣評分僅有6.7
  • 馮小剛的《1942》本是一部神作,卻因一個失誤,票房折戟沉沙
    馮小剛導演最出名的是「馮式喜劇」。對於我們,他最好的電影仍是《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甲方乙方》..以至於人們都忘了還有《一聲嘆息》《集結號》《1942》等嚴肅深刻電影的存在,而這些作品都是嚴肅反思,具有現實意義的「正片」,但是在市場表現上真的是不盡如人意。
  • 馮小剛的電影「品格」
    就連徐崢半路出家,也有《我不是藥神》在手,馮小剛本來就是拍嚴肅作品出身,他對通過電影輸出觀點一直蠢蠢欲動。有票房了就想要獎項,但又做不到沉下心去打磨作品,所以他賀歲片之外的電影,總透著點急功近利。這種急功近利在《我不是潘金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女主角範冰冰當年急於拿獎鞏固大花地位,兩個急功近利的人湊在一起,打造了這部怎麼看怎麼彆扭的電影。
  • 馮小剛疑似出演新電影?網友預測:又是一部爆款大作
    馮小剛非常擅長商業片的製作,歷來的作品風格都以京味兒喜劇著稱。作為中國當代著名導演之一的他,曾經塑造了許多經典電影,也一路走來斬獲無數獎項,並形成了一套獨樹一幟的商業電影美學體系。他多次出演電影角色,挑戰《老炮兒》中六爺一角,演活了一個仗義、有原則、真性情的老北京人,精湛的演技獲好評不斷。但是,繼《老炮兒》後,馮小剛並沒有帶來什麼新的影視作品,讓粉絲們的等待無限期延長。
  • 馮小剛要執導《嘻哈》?我覺得不行;但嘻哈題材拍電影,我覺得OK!
    馮小剛在總決賽之夜亂入宣傳新電影《芳華》,並表示要拍影版《中國有嘻哈》。馮導在節目中說到:「我覺得應該把嘻哈這種形式拍一部故事片,把他們(選手)都抓進來,因為說唱本身就有敘事的作用,同時有強烈的律動感,而且還有幽默感,所以我覺得這是值得做的一件事。
  • 馮小剛票房最高的電影,演員提前5個月接受訓練,苗苗脫穎而出
    作為賀歲檔最著名的導演,馮小剛在賀歲檔很多的電影都是非常的經典。而在馮小剛眾多的賀歲檔電影中,《芳華》可以說是馮小剛票房最好的一部電影了。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一共取得了15億的票房,打破了馮小剛的票房紀錄。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在票房和口碑之上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 當你拍純情電影《只有芸知道》馮小剛時,你真的相信愛情嗎?
    馮小剛放棄了他最好的馮氏搞笑風格,拍攝了一部溫馨純愛電影,從搞笑到流淚。這是一部以真人為原型的電影。影片原型是馮小剛部隊文化工程組的戰友。膠片設置在紐西蘭中的美麗,一對中國夫婦在異國他鄉相遇,相知相愛,相依為命。漂泊了直到死亡把他們分開了。迷戀的男人主人公用妻子的骨灰實現了她最後的願望。
  • 成龍、馮小剛、周星馳、徐崢一人一部電影,述說電影春節檔變遷
    死戰不退,護我華夏。2020年的春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會是刻骨銘心,焦慮和感動交織,憂愁與喜悅相伴。本該狂歡的節日,卻被置於一片空白之境,其中就有戛然而止的春節檔。《甲方乙方》是馮小剛與各有合作的第一部賀歲片,是一部「大荒誕、小真實」的經典喜劇電影。
  • 如何評價電影1942?這是一部不能以票房評價的大作!
    2011年,電影【1942】即將開拍,但導演馮小剛心裡沒底,就打電話給王朔,「萬一這部電影虧了呢?」「沒什麼,」王朔安慰道。「你要是賠錢,我給你寫個喜劇,把錢賺回來。」聽了這句話,馮小剛心裡充滿了自信。他叫張國立、許凡和陳全力拍攝。
  • 馮小剛,你這十問我答了!
    以下為馮小剛傳世長文。 老崔自然是沒空搭理馮小剛,來,讓我來替崔永元答一答馮小剛這十問。 馮小剛,你兩個月沒回復老崔,說了好幾個冠冕堂皇的原因,說實話,就你這水平,兩月憋出這麼十問,智商不敢說,但情商堪憂呀!你說不想為這點屁事給社會添亂。我不知道你覺得啥叫大事?啥叫屁事?你的評判標準在哪?你含沙射影對人汙名算正事?人家回家就算屁事?演員們陰陽合同偷稅漏稅算正事?
  • 盤點3部馮小剛導演的電影,每一部都值得觀眾細細回味
    一部好的作品,除了有一個好的劇本之外,與演員們的精彩演繹也是分不開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誕生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電影導演,馮小剛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就來盤點三部馮小剛的電影,每一部都值得觀眾細細回味。
  •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圓」來如此 馮小剛:「範冰冰沒有辜負眾星捧月」
    馮小剛說。3月16日,馮小剛攜劉震雲、範冰冰共同出席了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京舉辦的主題為「十二年,一個圓」的首場發布會。十二年後再任「馮女郎」,範冰冰稱馮小剛像「爸爸」劉震雲像「媽媽」。「我也要恭喜冰冰,這個電影放了之後,會讓觀眾覺得眼前一亮。」馮小剛稱讚不負厚望。幽默奉獻!
  • 事關理想主義的隕落,《芳華》是馮小剛這輩子最感人的一部電影
    文 | 開寅巴黎第一大學電影理論博士,影評人,編劇《芳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寫在文工團大門和影壁上的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