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揭秘臺灣「忠烈祠」

2021-02-07 儒家網


揭秘臺灣「忠烈祠」:日本神社改建 普通人也有機會入祀

作者:薛洋

來源:轉載自海峽導報

原標題:揭秘曾經敏感的臺灣「忠烈祠」

今天是臺灣「軍人節」,源於1945年9月3日國民政府下令全國慶祝3天,紀念抗戰勝利。對臺灣而言,這一天還是秋祭日,黨政軍官員要去各地「忠烈祠」,悼念因公殉職的死難者。

在很多大陸人看來,「忠烈祠」曾經很神秘,甚至有點「敏感」。但隨著兩岸關係的好轉,大陸主流媒體也不避諱報導有關它的新聞。「忠烈祠」不僅見證了歷史的滄海桑田,也承載了兩岸的歷史連接。

全臺20餘座多由日本神社改建

在基隆河畔,離臺北圓山飯店不遠處有一棟棟中國宮殿式建築,這裡就是圓山「忠烈祠」,也叫「國民革命忠烈祠」。每天9時到17時是開放時間,免費,全年沒有休息日。跟「中正紀念堂」一樣,這裡儀仗隊換哨時的操槍表演,已成為平時最亮麗的風景,導致許多遊客只注意儀式、表演,而忘記它是一塊慰靈之地。

8月27日,圓山「忠烈祠」舉行一場隆重的入祀典禮,儀仗隊以軍禮迎接中國遠徵軍的10萬英靈,他們已漂泊緬甸等異國他鄉70餘載。馬英九在表揚軍隊楷模時也透露,在軍人節的秋祭典禮上,還將再次表彰中國遠徵軍的豐功偉績。圓山「忠烈祠」是臺灣級別最高的「忠烈祠」,遠徵軍的英靈能入祀於此,對他們親屬、後人來說,應算是很大的慰藉。

除隸屬於臺「國防部」的圓山「忠烈祠」外,臺灣還有20餘座「忠烈祠」,一般由各縣市民政局管理,如臺北市「忠烈祠」、新北市「忠烈祠」、桃園縣「忠烈祠」,幾乎每個縣市都有一處。

臺灣的「忠烈祠」大多由日據時期的神社改建而成,如大名鼎鼎的圓山「忠烈祠」,原址為「臺灣護國神社」,新北市「忠烈祠」原址為「淡水神社」。1972年臺日「斷交」後,國民黨當局下令清除神社遺蹟,各地「忠烈祠」紛紛改建為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目前只有桃園縣「忠烈祠」仍保留日式神社的原貌。

除殉難軍人普通人也有機會入祀

除了近日中國遠徵軍入祀「忠烈祠」外,臺當局在2009年也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安靈典禮。在抗戰期間,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一部分遭到日軍俘虜,送到南太平洋做奴工,最後客死異鄉。2009年3月,臺「國防部」派人到巴布亞紐幾內亞,將636名可辨識姓名的中國將士英靈移入「忠烈祠」。在抗戰中英勇殉國的烈士,是入祀「忠烈祠」的重要群體,如張自忠、佟麟閣、謝晉元、八百壯士等。「忠烈祠」還供奉著民國創建過程中的死難者靈位,包括興中會、同盟會會員,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為代表;此外,上世紀20年代東徵、北伐諸戰役的犧牲者也入祀其中。當然「忠烈祠」少不了國共內戰以及臺海戰役中的陣亡者,包括張靈甫、吉星文等。據了解,圓山「忠烈祠」入祀人數約40萬,將軍級別的有單獨的牌位,校尉級的是百人合用的牌位;士兵則以集體名冊藏置在箱子裡,每箱1萬人名單。

至於地方上的「忠烈祠」,主要祭祀原籍出身、殉難或有功於當地者。桃園縣「忠烈祠」主祀鄭成功、劉永福、丘逢甲等抗荷、抗法、抗日誌士;臺北市「忠烈祠」則在2004年入祀中法戰爭中的清軍烈士。莫那魯道、花崗一郎、餘清芳等臺灣抗日犧牲者也進入各地「忠烈祠」。

隨著臺灣進入和平時期,死在戰場者越來越少,臺當局遂於1998年修改法令,因公犧牲的警察、醫護人員、老師、消防員等普通人也有機會進入「忠烈祠」,如偵緝白曉燕命案殉職的警察曹立民,以及因防治SARS殉職的醫師林永祥、陳靜秋護士長等享受這份哀榮。

脫離「敏感地帶」 成兩岸歷史連接點

對於大陸民眾而言,臺灣的「忠烈祠」神秘而又「敏感」,說它「敏感」,是因為裡面供奉著若干國共內戰中的陣亡者,如張靈甫等人,兩岸對其有截然不同的評價。但隨著國共「一笑泯恩仇」,「忠烈祠」也漸漸脫離「敏感地帶」,一些大陸遊客慕名前來觀看操槍表演,甚至到這裡「尋親」。如大陸遊客姜昭武通過臺灣導遊,於2012年在「忠烈祠」找到在抗戰中犧牲的父親牌位;深圳建築設計師晏歡也在這裡發現其外祖父的名字。據圓山「忠烈祠」管理組介紹,除了每天有大量觀光客之外,來「忠烈祠」尋找先人的大陸人士,平均不到一周就有一位。

在某種意義上,「忠烈祠」是兩岸一個重要的歷史連接點。臺當局每年有春秋二祭,3月29日是春祭,主要紀念黃花崗起義的烈士;9月3日是秋祭,主要為悼念抗戰中的殉國者。此外,清明節還有一個遙祭黃帝的儀式。而這些活動均在「忠烈祠」舉行,近年來馬英九都有親自出席。

說到兩岸歷史連接,不能不提抗戰。9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民政部發布首批抗戰英烈名錄,國民黨將士佔三分之一,包括張自忠、佟麟閣等,這其中很多人都已入祀臺灣「忠烈祠」。今年大陸多地舉行活動,紀念中國遠徵軍的功績與精神,而臺灣上月底將遠徵軍靈位移入「忠烈祠」的做法,也讓很多大陸網友點讚,直呼「很感動」。

責任編輯:何源

相關焦點

  • 老人在臺灣忠烈祠找到了父親牌位之後
    作者佚名,是一位臺灣朋友在大陸的工作微信群裡看到後轉發的,講的是一位大陸人在臺灣旅遊時的親身經歷。催淚、催思。 圖為臺灣忠烈祠的儀兵護送遠東軍烈士的牌位你在旅行途中遇到過哪些感人的人或事呢? 去年去臺灣,有點無聊,跟同學去了圓山飯店。ok!你們知道的,那附近有忠烈祠。
  • 湖南老兵之家:「陌生」的忠烈祠[多圖]
    忠烈祠,見證了中國歷史上一段兄弟合力共御外侮、又陷入內鬥紛爭的曲折經歷。——題記  8月27日,臺灣迎回當年在印度、緬甸作戰的中國遠徵軍英靈牌位入國民革命忠烈祠供奉。9月3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忠烈祠舉行一年一度的秋祭陣亡將士典禮。忠烈祠,對於許多大陸民眾來說,是一個似乎熟悉卻又陌生的概念。它曾經在中國大陸廣泛分布,現今卻幾乎蹤影難覓,只有幾處孤存的遺蹟。
  • 我為什麼推薦你去臺北忠烈祠?
    忠烈祠位於臺北,是蔣中正建立的用來祭奠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將士和官兵,無論軍銜大小,哪怕是一個小兵,只要是在戰場上殺敵陣亡的,裡面大部分都是當之無愧的烈士。至於為什麼會來這裡,除去對歷史的興趣,我還記得,是在知乎看到過一篇文章很是動容,所以第一次去臺灣就特意來這裡看看。
  • 嶽麓山下的這個忠烈祠,紀念的主要是淞滬會戰犧牲的湘軍
    1937年8月底,湖南省民政廳通過了廳長陶履謙的《為擬具各縣設立忠烈祠補充辦法草案提請公決由》。陶履謙在此案中提到蔣介石在桂林行營有關忠烈祠的訓令,「各縣忠烈祠之設立刻不容緩」。蔣介石還提出,忠烈祠的修建經費由地方政府自行籌措解決。
  • 【本土】紀念九一八:抱愧忠烈祠——王建中
    忠烈祠的門被十幾捆麥秸、豆秸緊緊塞著,半年前破敗的門徹底朽壞了,枯木零落。我們無法進入忠烈祠,試圖將草捆扒出一個口子,但被人毫不客氣地阻止了。  既然不能進入,那就讓我們在周圍看看吧。一地的斷條磚石,一地的瓦礫荒草。看得出,祠前精緻的條石和格局依然保持著當初的風貌,依然強烈地滲出建造者肅穆的情懷和深深的追憶。殘破石階下的荒草,讓人覺到了歲月的蒼涼和無情。
  • 掀起臺灣的蓋頭來(三)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忠義的民族,歷朝歷代為褒揚忠義精神,都會建祠來追祀為國殉難忠臣烈士,名稱多起名「忠烈祠」。據資料記載,解放前大陸很多地方都有忠烈祠。後來因為文化大革命,許多地方的忠烈祠被當成「四舊」剷除了。       在臺北忠烈祠,和後來在中正堂,我看到了臺灣與大陸關於過去不同的解釋和臺灣過去對老蔣的崇拜。
  • 洪秀柱:臺灣有些人留戀殖民過去 是被虐待狂嗎?
    海外網5月12日電 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11日下午赴桃園忠烈祠祭祀英靈,由於桃園忠烈祠本身也是日本神社,當被問到對日本殖民臺灣的看法時,洪秀柱表示,臺灣受到殖民統治之後,還這麼留戀殖民的過去,是非常奇怪的事情,是有被虐待狂嗎?
  • 100多年來,日式神社在臺灣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1969年,在原址興建仿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國民革命忠烈祠」,四周均為青草地,祠內供奉自辛亥革命以來為國捐軀的軍民烈士。臺北的忠烈祠自此成為春秋雨季臺灣各路政要獻花祭拜的場所。臺北圓山的「國民革命忠烈祠」1972年,臺日「斷交」,臺灣掀起一股強烈的反日情緒,國民黨當局隨即推出「清除日據時代統治遺蹟要點」法令,在全臺灣推動將原有日式神社收為公有+拆除+改建的模式,特別是將神社改造為忠烈祠的模式
  • 勝芳大雜燴 -《臺灣美食穿越來勝芳博覽城了,為臺灣美食正名,吃貨必看!!!》
    2015 勝芳 臺灣美食節盛大開幕,正宗特色臺灣美食,東南亞美食匯聚勝芳家具博覽城,為期只有4天,這樣的精彩誰也不能錯過。✪ 概覽 ✪在亞洲眾多著名夜市中,臺灣夜市無論從知名度、規模,還是特色上,都具有廣泛代表性,它是世界三大美食夜市之一。本次亞太巡展的小吃相當正宗,保證了原汁原味,現場的料理師傅都來自臺灣,多數食材、調味料從臺灣直接空運過來。
  • 從殖民、去殖民到後殖民時代,日式神社在臺灣扮演著什麼角色?
    1969年,在原址興建仿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國民革命忠烈祠」,四周均為青草地,祠內供奉自辛亥革命以來為國捐軀的軍民烈士。臺北的忠烈祠自此成為春秋雨季臺灣各路政要獻花祭拜的場所。臺北圓山的「國民革命忠烈祠」1972年,臺日「斷交」,臺灣掀起一股強烈的反日情緒,國民黨當局隨即推出「清除日據時代統治遺蹟要點」法令,在全臺灣推動將原有日式神社收為公有+拆除+改建的模式,特別是將神社改造為忠烈祠的模式
  • 長沙嶽麓山忠烈祠入選!
    >鄂南抗日根據地指揮中心舊址 位於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沙窩鄉麻羊堖趙家棚抗日烈士陵園 位於湖北省孝感市安陸市趙棚鎮振興街2號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 位於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芳畈鎮白果樹灣湖南省嶽麓山忠烈祠
  • 香港美食博覽下月開幕 1元搶鮑魚、平底鍋
    香港美食博覽下月開幕 1元搶鮑魚、平底鍋 圖/《文匯報》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暑期展覽一浪接一浪,繼書展及動漫節後,第26屆美食博覽將於下月13日至17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幕,而家電家品、名茶及中醫藥展覽亦會同期舉行,4個展覽合共吸引逾1600個參展商參與。    據報導,一如以往,美食博覽分公眾區、尊貴美食區及貿易館。
  • 臺灣「九三軍人節」的由來
    9月3日在臺灣也有特殊的意義,就是所謂的「九三軍人節」。臺灣方面把9月3日這一天規定為臺軍的節日,是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 【BBS:鄉民的正義】跟著電影遊臺灣:高雄,值得你專程來看夜景
    小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可立即關注臺灣電影發布的訊息
  • 【世界博覽】——臺灣富商如何令全家消失
    據臺灣媒體報導,藝人明道胞兄本月5日和妻兒被發現去世,外傳和他欠下大筆債務有關。
  • 搶耳博覽|除了響朵音樂節,還有另外三場免費的演出
    ↓以下是關於本屆搶耳博覽的更多詳情↓艾晶秀動網項目總監、HazeSounds廠牌主理人河岸MAO Livehouse首席內容官滕斐&塗飛B10現場、明天音樂節創始人/合伙人/策劃人黃國慶美麗南方創始人、與非門樂隊成員
  • 揭秘臺灣檳榔西施的生活
    由若可文化產業集團 · 巨象文化聯合出品,國內首部以臺灣熱門話題「檳榔西施」為原型的浪漫愛情網絡大電影本片由臺灣新銳演員曾佩瑜、許騰方主演,張家瑜、宏都拉斯、陳為民傾力加盟。《檳榔西施》:揭秘臺灣檳榔妹的隱秘生活 「檳榔西施」作為臺灣特有的一種職業,是由穿著稀少
  • 四川犍為世界茉莉博覽園亮相 但它不僅僅是個博覽園
    5月1日,《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音樂聲中,犍為世界茉莉博覽園盛大開園,該縣第五屆茉莉花文化藝術節同時開幕。精彩的開幕式後,封面新聞記者隨遊客一同入園,感受了一場天香淨心之旅。然而探訪發現,儘管匯聚了來自全球的120種茉莉,但這裡並不僅僅是一座茉莉博覽園。世界茉莉博覽園。
  • 紅藜熱帶農業博覽園及清原紅河谷森林,兩處有機紅藜豐收可以預購啦!
    ,也叫臺灣藜,藜麥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厄瓜多和秘魯,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鹼等特性。    臺灣傑農經過2017的成功試種200畝,2018年規模擴大,在遼中阿美族熱帶農業博覽園及撫順清源紅河谷兩地總種植面積550畝,遼中阿美族熱帶農業博覽園具有紅藜園藝造型欣賞,站在觀景臺俯視紅藜各種圖形狀態,別有一番風景哦
  • 從臺北到墾丁縱貫全島 初次臺灣自駕遊
    從臺北到墾丁縱貫全島 初次臺灣自駕遊 2018年12月09日 17:40 原創 來源:汽車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