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善書者數不勝數,如黃自元、姚孟起、林則徐、梁詩正以及梁同書等等,這些都是名震一時的書法大家。
那麼到了後來,有人將清朝書壇中,最為優秀的四個人選了出來,組成了「清四家」,這四人可以說是代表了清朝書法很高的水準,他們分別是:翁方綱、劉墉、成親王以及鐵保。
那麼這「清四家」之首,很多人則把成親王推了上去。
成親王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個兒子,名為愛新覺羅·永瑆(1752-1823)字鏡泉,號少廠,別號詒晉齋主人。
他也曾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嘉慶皇帝的一大對手,其聰明過人,滿腹經綸,才華橫溢,有主見,又比較年長,深得乾隆皇帝喜愛,尤其是一手精美書法,就連乾隆都讚嘆連連,自愧不如。
但是由於成親王性格怪癖,再加上他似乎沾染了漢族士大夫的諸多習氣,淡化了滿洲貴族的尚武之風,這可能也是乾隆皇帝沒有選他,而是選擇了嘉慶皇帝的原因。
成親王的書法,在當時可以說是名震大江南北,他的書法中有趙孟、董其昌的影子,又學歐陽詢,其小楷出入晉、唐,書法用筆俊逸,結體疏朗,風格典雅。
而行草書亦是縱逸深厚,頗具風採,可以說他的書法是博採眾長,自成一體。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生於皇宮大內,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良條件,皇宮大內裡收藏的名家法帖全都任由他觀看,這樣一來,他就比很多民間書法家,多了太多太多的資源。
清朝禮親王昭槤《嘯亭雜錄》曾記載:「永瑆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
嘉慶皇帝更是稱讚:「朕兄成親王自幼專精書法,深得古人用筆之意。博涉諸家,兼工各體,數十年臨池無間,近日朝臣文字之工書者,罕出其右。」
從這兩則史料之中,我們能夠看出來,成親王的書法,在當時真可謂是名滿天下。
他筆下的書法作品有很多,亦是諸體兼具,如小楷《洛神賦》、《伯夷列傳》、《臨趙松雪赤壁賦》,楷書《廬山草堂》,行書《愛蓮說》、《書論》等等,都是書法史上的精品之作。
而咱們今天要來說的,就是成親王筆下的楷書大作《廬山草堂》。
《廬山草堂》本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文章,通過介紹草堂的建築以及周圍的美麗景色,表達出詩人熱愛山水,想要歸隱廬山的願望。
而成親王用精美絕倫的楷書將這篇文章給抄錄了一遍,整幅書法作品,運筆剛勁有力,乾淨利落,結體寬綽,筆畫之間濃淡結合,給人一種靈動之感,字裡行間是華麗驚豔,透露著濃濃的皇家貴族氣息,比起他老爹乾隆皇帝,他當真是要強出不少。
商品引導語:現如今,我們將成親王楷書作品《廬山草堂》進行高清複製,送與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