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按菜譜一步步來,為什麼中餐做不好?外國人表示很苦惱

2021-01-17 禮遊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唯美食不可辜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在吃的方面越發講究。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美食的聖地,隨著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美食受到廣泛關注,外國友人也開啟了「中餐之旅」。

中華上下五千年,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看起來烹飪簡單,實則味道妙不可言;現如今中餐尚且紅遍全球各地,外出旅遊皆能吃上可口中國菜;但是很多外國人卻表示「明明按照菜譜來的,卻做不出真正的中國味」深感疑惑。這邊不得不說說中國的飲食文化了,即便是一道中國菜可能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做出來也有不同的口味,中國八大菜系「魯、川、粵、閩、蘇、浙、湘、徽」吃出八種風味,想來中餐也是不易的。

再者,無論做什麼菜,熟能生巧,斷斷不是看菜譜做好菜那般簡單;中餐講究火候和調味,火候不一樣口感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實則在品嘗時更注重的還是口味,一道菜的口感是相當重要的,在調味方面就不僅僅是看菜譜生硬放調料了,菜譜上詳細的書寫只不過是一個參考罷了,這是一個漫長摸索的過程,想要烹飪美味中餐,不是看菜譜就可以的。

中餐與西餐在食材、做法上都大不相同,所用的工具也截然不同,我們所看到的西餐大多是以牛排為主,大多都不會使用明火;而中餐大多需要明火爆炒才能入味兒、香辣可口。而且從中西方飲食習慣來講,西方喜歡生食、原汁原味,中餐為了殺菌更希望把食物做到熟透,所以這也導致在烹飪時外國人難免掌握不了火候,怕去掉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影響了口感。所以無論是做中餐還是西餐,手熟才能生巧。

相關焦點

  • 外國人:為什麼中餐廚刀,沒有像西餐廚刀那樣廣泛使用?
    西餐一刀一用廚刀說來也有意思,曾經在網上流傳一段外國人用西餐廚刀切菜的視頻,外國人一片叫好聲,而我們則是一臉尷尬,評論這是入門級的手藝。曾經也有外國人提問:「為什麼中餐廚刀,沒有像西餐廚刀那樣廣泛使用?」
  • 外國人眼裡,咋什麼都能毀掉中餐?沒有味精的炒飯,莫的靈魂!
    作為一個做飯愛好者,我特別熱衷於研究各地的菜式,時不時會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每年冬天還會滷一些牛肉贈送給朋友們。我研究做飯,一個重要原因是,外面的東西越來越難吃了。尤其是外賣,感覺選擇越來越少,無非是麻辣香鍋、麻辣燙、蓋飯、黃燜雞等等。想點兩個小炒,不僅分量小,味道還真不如自己做的好吃。
  • 她憑啥被稱為「最了解中餐的外國人」?
    她出沒於四川大大小小餐廳的廚房,探問許多老師傅的絕活,在《魚翅與花椒》這本書裡,她對這段經歷做了極其生動的描述。外國人的身份,有時是障礙,但更多的時候,似乎成為她詢問各種「秘訣」的鑰匙。回到英國後,扶霞將自己關於川菜的記憶不斷發表在媒體上,獲得了強烈的反響,而《川菜》就是集大成之作。
  • 凝聚親情傳承文化 美華裔家庭網上分享中餐菜譜爆紅
    凝聚親情傳承文化 美華裔家庭網上分享中餐菜譜爆紅 2020-11-30 14:35:35 他們在博客網站和社交媒體創建主頁,分享中餐菜譜,吸引了至少17萬粉絲。  據了解,梁家和中餐有著很深的淵源。梁先生在紐約長大,他的父母曾在中餐外賣店工作多年,他自己也從高中開始就在餐館工作,擁有多年廚師經驗,擅長粵式餐點和美式中餐快餐。  梁先生的妻子朱女士出生於中國上海,熱衷搜尋中餐菜譜並將其翻譯成英文,致力於宣傳傳統中餐。
  • 美媒:凝聚親情傳承文化 美華裔家庭網上分享中餐菜譜爆紅
    他們在博客網站和社交媒體創建主頁,分享中餐菜譜,吸引了至少17萬粉絲。據了解,梁家和中餐有著很深的淵源。梁先生在紐約長大,他的父母曾在中餐外賣店工作多年,他自己也從高中開始就在餐館工作,擁有多年廚師經驗,擅長粵式餐點和美式中餐快餐。梁先生的妻子朱女士出生於中國上海,熱衷搜尋中餐菜譜並將其翻譯成英文,致力於宣傳傳統中餐。
  • 美食傑家常菜譜大全
    、及介紹、大全高清圖片、家常菜、欣賞、做法、美食圖片水果甜點、大全蛋糕、天下菜譜、美食臺、紀錄片、菜譜大全、美食之家每天為您分享不同美食做法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美食傑家常菜譜大全第三大美食:春卷 Spring Rolls        這道菜被外國朋友選出來是在情理之中的,從中不難看出中國點心尤其是廣式小吃在外國人心中的影響力。第四大美食:炒飯 Fried rice with egg        相傳在一次國事訪問中,李鴻章命令他的廚師做一道中國人喜歡吃、洋人也喜歡吃的菜餚。
  • 這個江南大小姐,一己之力改變中餐在美國地位,才是真名媛
    這時,她的家人和朋友說:「你為什麼不試試看自己開一家中餐館呢? 一開始江孫芸的想法很簡單:不想浪費錢,自己又擅長。順便也能告訴外國人:中餐不僅僅只有炒麵,也不只有廣東菜一個菜系。可是,開店前的重重困難,就幾乎要壓垮了江孫芸。  每天清晨,她都要很早起床,趕著去菜市場買最新鮮的蔬果肉類。
  • 「千」明明是「thousand」,為什麼工資卻用幾k來表示?
    但是,英語的「千」明明是「thousand」啊,為啥工資卻用k來表示呢?很多英語單詞前面都有「kilo」前綴,比如:kilometer:千米kilogram:千克kilobyte:千字節再來說一說為什麼不能用t來表示千,因為它很容易引起歧義。很多人看到1t,第一反應是1噸,因為噸(ton)的縮寫就是t。
  • 這才是外國媳婦上國內綜藝該有的誠意,吉娜:我要說中文,吃中餐
    李安琪十分尷尬解釋自己在介紹她們要做的菜品。明明父母都是華人,明明聽說中文都沒有問題,可就是不願意在節目裡說,有種深怕別人誤會她不是美國人的感覺。雖說說中文還是英文是個人自由,但從錄綜藝這麼角度看來就是缺乏誠意。
  • 這才是外國媳婦上國內綜藝該有的誠意,吉娜:我要說中文,吃中餐
    娛樂圈說不好混也挺好混,是個名人現在都能上綜藝賺錢,只不過有的人是誠意滿滿,而有的人是敷衍了事。同樣是作為外國人,成中國媳婦的那幾位也是一樣的情況,尤其記得中國體操冠軍的老婆,美籍華人李安琪,當年參加國內綜藝錄製的樣子,那是會說中文也絕對不在鏡頭前說。
  • 中國廚師刀工獨步全球,外國人表示:不服不行
    中餐歷來就有「無刀不成席」一說,要求廚師必須有高超的烹飪技術,還得具備廚師基本素養即會切菜。當然對我們一般的人來說切菜也不是一件得心應手的事,事實上真正的中餐廚師要做到美味與形色達到完美的統一,這也就培養一大批刀工且烹飪技術過硬的中國廚師。
  • 謝耳朵最愛的中餐原來是它!歪果仁眼中那些中餐的真相……
    真是把中餐吃出了西餐Style啊,不過把蒸餃當開胃菜,雙語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表示不是很懂……在所有中餐裡,陳皮雞(Tangerine Chicken)是謝爾頓的最愛。Victoria Weiya的標籤是「在中國學習」,她也表示,原先她對中餐的誤會很深啊!!
  • 神婆私藏中古食譜⑦《中餐菜譜》裡最親近東歐聖誕大餐的葡萄魚
    [ 中 ]《中餐菜譜》沒錯,我居然在今天講中餐食譜。聖誕快樂!我有一道菜一直捂著,就是「葡萄魚」,今晚做主菜吃!這道菜東歐中歐的朋友們都會很喜歡。鯉魚在波蘭既是聖誕夜主菜,也能做開胃菜波蘭鯉魚凍(Jewish-Style Carp),前者像我們的葡萄魚,後者就比較像南方鯗凍肉。葡萄魚到了北方大多數吃到的都是鯉魚版本,其實最開始的是青魚。菠蘿油裡面沒有菠蘿,驢打滾裡面沒有驢,當然,葡萄魚裡也沒有葡萄啦。葡萄魚是來自安徽的傳統名菜,雖然叫做葡萄魚,卻不是用葡萄做的。
  • 外國人吃了幾十年,恐怕都不知這幾道菜是假中餐!
    隨著中餐在世界各地的生根發芽,現在外國人的生活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餐身影,除了大街小巷的店鋪之外,還出現在了許多熱播的影視劇中,例如《老友記》、《生活大爆炸》、《金色年代》、《神探夏洛特》等等。西藍花炒牛柳這道菜的屬於美式中餐,半生不熟的大塊西藍花配上勾芡後的牛柳,翻炒之後快速出鍋,一般中國人品嘗後都表示這口味接受不了。如今這道菜,已經成為美國中餐館必備的一道大菜,不少美國人會把這道菜當做是正宗的中國菜,殊不知這道炒菜其實是當地中餐從業者根據美國人愛吃西藍花的習慣而特別開發的。
  • 為什麼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數量在下降?日本人說出了原因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其他國家的遊客在知道中國的文化和豐富的美食之後,都想要來中國旅遊。但是這幾年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越來越少,這是為什麼呢?一個人日本人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因為中國在他們心中是個很神秘的國家,對中國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多外國人都來中國旅行,但通過慢慢了解之後,他們就失去了對中國一開始的新鮮感,也就沒有太大的興趣了。大部分外國人來中國旅行的原因是他們很喜歡中國的食品,就是想來品嘗中國食品。
  • 英國妹子把中餐外賣紋在身上?外國人為啥這麼喜歡中文紋身……
    ,於是老媽開玩笑和她說,乾脆把中餐紋身上算了!「你紋了我就請你吃中餐!」於是,這姑娘就把想讓老媽買的幾樣菜都紋在身上了…不過這位妹子也表示,自己也不光是為了讓親媽請她吃頓飯,她自己也非常滿意現在的紋身。她覺得自己的紋身充滿個性,對於身為平面設計人員的她來說,簡直是在合適不過了!事實上,我們對於這種事情早已經是見怪不怪了,隨著紋身越來越普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外國人將中文紋在身上。
  • 中餐西做是為了"輸出"中華美食?謝霆鋒這話引起爭議
    這話,一下把不少網友問住了,要說西方三大珍饈是鵝肝、松露、魚子醬,那在品類豐富、菜系眾多的中餐裡,要挑個最高檔的食材還真挺難。11月3日,「鋒味」創始人謝霆鋒對此有感而發,解釋自己不唱歌不演戲、專注煮飯的理由就是為了「輸出我們好的食材、文化、烹飪方法、歷史,通過美食影響更多的外國人」。
  • 明明按配方做了,為什麼你的蛋糕還失敗了?
    明明是按配方製作的,為什麼我的蛋糕開裂了?做出來的餅乾總是死硬,怎麼辦?手頭沒有奶油了,可以用黃油代替嗎?為什麼我的蛋白霜總是毛毛糙糙,沒有光澤?不管是「明明認真對著配方做卻不成功」,還是「我想讓這個配方更適合我的情況」,其實這些問題的背後,都涉及到對甜點製作基本原理的了解和運用。在過去,想要發掘和總結出一些規律,可能真得靠廚師們幾十年的試錯、總結、積累和師徒相傳。
  • 被歧視的為什麼總是中國人,明明外國人也很沒素質
    但是,來英國以後,我發現, 「沒素質」的何止中國人吶,外國人的一些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  「外國的月亮」有時確實更圓,比如在社會公共設施設計方面;有時卻沒有比較圓,比如在國民素質問題上,絕不僅僅是「中國人素質比外國人差」這種武斷的觀點。  除此之外,與其質疑中國人在外國所表現出的素質問題,還可以轉過頭想想,「歪果仁」難道就是十全十美的嗎?  「外國人在公共運輸上很吵,而且晚上喜歡開趴體,特別吵鬧,讓人休息不好。」
  • 世界名店「米其林」,在中國卻連連倒閉,廚師:外國人別定義中餐
    世界名店"米其林",在中國卻連連倒閉,廚師:外國人別定義中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吃過名聲響徹中國的"米其林餐廳",不過即使沒有吃過應該也都聽說過。想想當年的繁榮景象,提前一個禮拜預約,可能都排不上號,即便進去了,也是人擠人,米其林究竟為什麼變得不再熱鬧非凡了呢?中國廚師一句話揭露真相。米其林餐廳在入駐國內的時候,打的口號就是星級越高越美味,而一星和三星的差距簡直是天差地別,這個差別不僅僅是口味上的差別,更是價格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