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唯美食不可辜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在吃的方面越發講究。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美食的聖地,隨著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美食受到廣泛關注,外國友人也開啟了「中餐之旅」。
中華上下五千年,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看起來烹飪簡單,實則味道妙不可言;現如今中餐尚且紅遍全球各地,外出旅遊皆能吃上可口中國菜;但是很多外國人卻表示「明明按照菜譜來的,卻做不出真正的中國味」深感疑惑。這邊不得不說說中國的飲食文化了,即便是一道中國菜可能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做出來也有不同的口味,中國八大菜系「魯、川、粵、閩、蘇、浙、湘、徽」吃出八種風味,想來中餐也是不易的。
再者,無論做什麼菜,熟能生巧,斷斷不是看菜譜做好菜那般簡單;中餐講究火候和調味,火候不一樣口感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實則在品嘗時更注重的還是口味,一道菜的口感是相當重要的,在調味方面就不僅僅是看菜譜生硬放調料了,菜譜上詳細的書寫只不過是一個參考罷了,這是一個漫長摸索的過程,想要烹飪美味中餐,不是看菜譜就可以的。
中餐與西餐在食材、做法上都大不相同,所用的工具也截然不同,我們所看到的西餐大多是以牛排為主,大多都不會使用明火;而中餐大多需要明火爆炒才能入味兒、香辣可口。而且從中西方飲食習慣來講,西方喜歡生食、原汁原味,中餐為了殺菌更希望把食物做到熟透,所以這也導致在烹飪時外國人難免掌握不了火候,怕去掉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影響了口感。所以無論是做中餐還是西餐,手熟才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