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不是籤了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就萬事大吉 \觀點

2021-02-22 新音樂產業觀察

7月31日,16家網絡音樂服務商下線了220萬首未授權音樂作品,這不僅是音樂平臺的一次自我檢驗,也是在音樂內容布局上交出的一份成績單。

音樂產業在開始推動正版化進程後,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音樂公司都開始了版權收購,手握大量音樂內容版權資源的唱片公司,如同新大陸,等待著各家音樂平臺的發現和佔領。

但佔領之後,如何利用這些優質而豐富的版權也是音樂平臺面臨的問題,版權資源到底會成為僅僅用來安營紮寨的營地,還是在辛勤耕耘下變成一方沃土,還要看各家音樂平臺的自有優勢和能力。

從幾萬到幾百萬元,音樂好不容易等到「內容紅利」時代

相比電影、電視甚至網絡文學,音樂內容價值的爆發,確實來得慢了些。2011年前後,網絡視頻平臺的崛起使視頻內容價值逐漸顯現,2012年,《中國好聲音》等綜藝節目的出現和熱播網劇,讓影視類內容版權的價格推向新高。比如,樂視網以超1億元的價格將《我是歌手》第二季的獨家版權收入囊中、騰訊視頻拿下《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整體版權費預計達2.5億元。就電視劇而言,上一年的熱播的《匹諾曹》單集價格高達173萬,20集就達到了3500萬元。

那個時候,我們感覺,相較於影視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版權費用,音樂版權實在是太便宜了。等到2014年的冬天,電影、電視和小說之後,終於輪到音樂了。幾年前一家唱片公司的所有的版權價格只有 5 萬,但現在這個價已經格飆升到幾百萬元,對於唱片公司而言,在被網際網路打擊了這麼多年之後,第一次從網際網路中得到實際利益。

看看國外音樂平臺向唱片公司支付的版權費用吧,2013年,全球最大流音樂服務Spotify向唱片公司支付的版權費超過5億美元(約30億人民幣),而美國最大的流音樂服務Pandora向唱片公司支付的版權費是3.13億美元(約19億人民幣)。

在內容這件事上,各家音樂平臺都搶了哪些唱片公司

百度:百度最近在版權方面只有一次動向,就是在2014年5月與擁有EXO、少女時代的韓國SM娛樂達成戰略合作,負責SM娛樂在大陸地區的正版音視頻授權。

海洋:海洋音樂鮮有公開信息,從已經公開的信息中,我們得知,海洋音樂作為版權公司,在創辦之初以超低價籤下了儘量多的獨家代理版權。在2013年,海洋音樂要收購酷我音樂時,曾對外稱「已經長期獨家籤約的音樂及版權代理公司有40多家,其中包括EMI唱片、海蝶唱片、索尼出版、BMG出版以及許多網絡音樂公司,佔市場份額超過15%」。

EMI(百代唱片)現屬於索尼旗下品牌,而索尼已經被騰訊獨家籤約;BMG已經被阿里收走。當時海洋提到的這4家,只剩海蝶唱片(現被整合為太合音樂集團)。一位在臺灣種子音樂工作的朋友,他告訴我種子音樂的獨家版權現在也在海洋音樂。綜合其他信息,大致可以得出,現在酷狗音樂的獨家版權有臺灣的種子音樂、和與海蝶合併的的太合音樂。應該還有其他的唱片公司,但是哪幾家仍然不得而知。

騰訊:2014年11月13日,籤下全球三大唱片之一的華納音樂;12月2日,拿下擁有BigBang的韓國YG娛樂;12月16日,再把三大唱片之一的索尼音樂收入囊中,同一天,韓國LOEN、CUBE娛樂宣布入駐QQ音樂獨家專區;今年7月16日,拿下臺灣福茂唱片;另外騰訊還有英皇、華誼、夢想當然等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合作。

阿里:今年1月,阿里音樂與國內老牌音樂巨頭滾石音樂籤署了獨家合作;2月和3月,阿里音樂相繼籤約相信音樂、華研國際和擁有250萬曲庫的德國BMG;4月,拿下香港寰亞唱片。

網易:根據網易7月發布會的數據,網易雲音樂現在的曲庫數量為500萬,曲庫依然是網易雲音樂的軟肋,但網易也在版權方面做出努力,4月17日,陳奕迅新歌《無條件》的音頻及MV在網易雲音樂上獨家授權首發,而EASON可是環球音樂旗下歌手,包括網易雲音樂直播陳慧嫻籤約環球發布會,網易有可能與環球達成版權合作。另外,網易雲音樂作為後起之秀,從「音樂社交」切入,在2年多的時間裡快速籠絡1億用戶,並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獨家音樂版權的籤約期限一般為2年,因此,合約到期後,唱片公司有可能「易主」。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比如,今年2月,華研國際與騰訊的合約到期,3月就轉投到了阿里;6月,福茂唱片的獨家合約還屬於酷狗,7月就被騰訊收走。

唱片公司要的不只是錢,平臺還要做到他們做不來的事

規模化的獨家音樂版權是音樂平臺難以替代的資源,但這並不代表音樂平臺就可以高枕無憂,甚至什麼事都不做。網絡音樂平能否給唱片公司帶來新的價值,或者說,能否做得來現在唱片公司做不來的事,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唱片公司的頹勢,並不是拿不到應有的版稅那麼簡單,而是整個藝人推廣體系的崩塌。

現在,大多數唱片公司面對「網際網路+」,所做的事依然並沒有太大改變,看看滾石、種子和福茂,都成立20年了,依然還是在走唱片公司的老路子,帶新人、發唱片、辦演出。甚至放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在面對網際網路和流媒體的大潮時,也同樣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到現在不也只是賣賣自己的版權嘛。

然而,唱片公司不改變,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想改變。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巨大而廣泛的傳播力度,唱片公司不會視而不見,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玩不了網際網路,但也要結借網際網路給內容和旗下藝人做推廣。這才是QQ音樂、蝦米、酷狗這些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的價值所在。舉個例子,唱片公司籤了音樂平臺的獨家,這麼多音樂版權,不能只是「躺」在曲庫裡,只有用戶搜索的時候才知道有這個歌吧。藝人也一樣,旗下藝人要發新專輯了、要開演唱會了,獨家的音樂平臺總該有些表示吧。

因此,對於傳統唱片公司來說,看重的並非誰給的版權費用更多,而是網際網路音樂平臺所帶來的音樂版權管理、藝人推廣以及其他更加多元的衍生價值。

就這個層面來說,QQ音樂背靠騰訊大平臺,是最有優勢的。每次籤約獨家,騰訊的宣傳稿基本都有這句話:「QQ音樂將為其提供從數位音樂專輯的開發、宣傳、銷售到分享推廣的一站式方案,打造音樂社交、電子商務、O2O演出等全方位、多元化的音樂模式」。拋去音樂社交和電商的輔助推廣,我們只看跟音樂的這條生態鏈。找個案例,BigBang,籤下YG娛樂不久,BigBang發新專輯,QQ音樂就打造了數字迷你專輯《MADE》;然後線下的演唱會,用自己的票務平臺「微票兒」賣票,再將演唱會進行在線直播,又回到了線上,所有環節,騰訊都是有利可圖的。

相比騰訊,其他平臺對獨家版權的推廣就稍顯不足。一方面受自身資源的限制,另一方也因為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拿酷狗音樂來說,酷狗現在除了堅守自己的傳統聽歌優勢,更看重旗下的音樂直播平臺——繁星網。還有一個原因,海洋、酷狗、酷我合併後,曾說保持各個公司獨立運作,因此,三個公司之間的信息流通不暢,而在合併之前海洋買下的獨家版權,或許酷狗、酷我並不知悉,這也有可能導致兩家音樂平臺對海洋方面獨家合作的種子音樂、太合音樂的推廣稍顯不足。

這些年,唱片公司手裡又積攢了多少版權

唱片公司在自有版權的積累上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比如旗下有10個藝人,按照每個藝人每2年發一張唱片的速度,一張唱片12首歌,辛辛苦苦攢了10年,也才1200首歌。宋柯也曾說過,太合麥田攢了8年才1000首。

因此除了環球、華納、索尼、BMG這些50年以上歷史的的唱片公司擁有百萬量級別的音樂版權,國內唱片公司能有10000首已經實屬不易。

太合音樂

太合麥田與海蝶音樂、大石版權整合,組建了太合音樂集團。整合後的太合音樂集團,旗下擁有許嵩、戚薇、薛之謙、BY2、MIC男團等15位全約藝人,近10000首原創詞曲版權,120餘名籤約詞曲作者。

滾石音樂

滾石唱片由段鍾沂、段鍾潭兄成立於1980年。張艾嘉、羅大佑是旗下簽約的第一批歌手,李宗盛、陳昇、齊豫等人也陸續加入滾石。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滾石唱片的鼎盛時期。

在2006年,原滾石旗下歌手五月天出走,以股東身份成立「相信音樂」,滾石旗下擁有的五組藝人五月天、品冠、丁當、梁靜茹和強辯樂團的合約都轉到了相信音樂,擁有他們的經紀合約和他們的全部音樂版權,這給滾石音樂帶來了巨大影響,根據知情人士透露,現在的滾石的音樂版權也僅剩1萬多首。

福茂唱片

1961年。福茂唱片以古典音樂起家,於1986年開始發展國語流行歌曲,除滾石之外,福茂唱片在流行音樂的資歷也比較老。在上世紀 90 年代,福茂唱片是臺灣最成功的唱片公司之一,和王菲、那英、王力宏等都有合作。近年來,隨著一批優秀音樂人的離去,福茂唱片實力有所下滑。

種子音樂

種子音樂也是臺灣一家老牌的唱片公司,至今已有20年歷史,相比大陸,種子音樂在臺灣更具影響力,最盛的時候,張信哲、許茹芸等、光良、 戴佩妮等當時如日中天的歌手也投靠或加盟種子音樂。2003年,種子音樂相繼在臺北,北京兩地成立跨兩岸的操作平臺,經過十幾年在內地的發展,種子音樂成為最熟悉內地市場的臺灣音樂公司。

2013年4月,種子音樂加入華友集團,獨立成為種子音樂集團。而華友長期專注於數字內容發行業務,給種子音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現在種子音樂旗下擁有R&B教父陶喆、暖心情歌王子品冠,新近也籤下了黃雅莉、汪小敏等藝人。在曲庫數量上,種子音樂自有的音樂版權在5000首左右,加上代理和華友在內的共計在10000首以上,在臺灣本土的幾大唱片公司中的排行前列。

華研國際

成立於2000年初,臺灣唱片業的後起之秀。華研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上華唱片,1999年,上華唱片老闆呂燕清將上華唱片賣給寶麗金唱片後,成立新公司「宇宙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0月,宇宙國際音樂更名為「華研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S.H.E解散後,每個人的合約依然在華研旗下,而華研成功將Hebe推出樂壇。現在,除S.H.E外,華研旗下有飛兒樂團、林宥嘉、周蕙等30多組藝人。曲庫數量方面,在5000-10000首之間。

相信音樂

相信音樂是2006年五月天之前的經紀人謝芝芬與滾石分道揚鑣之後自立的門戶。五月天作為公司大股東,跟周董的「杰威爾」一樣,更像是自己的工作室。

相信音樂現在的藝人依然是當時出走時的五月天、奶茶劉若英、丁當、宇宙人、嚴爵、家家、白安等10組藝人,未來還需要挖掘更有潛力的新人。曲庫方面,相信音樂因為剛剛成立不到10年,算了算旗下藝人迄今為止發行的專輯和單曲數量,大約也在5000首左右。


唱片公司積累自有版權的過程顯得也很漫長,因此不僅音樂平臺在進行版權購買,唱片公司也進行版權布局,買入或代理其他公司版權,這也成為其重要的籌碼之一。未來,哪家音樂平臺會在版權布局上勝出,依然是未知數,而唱片公司也一樣,在做自己的內容上依然顯得長路漫漫。

非原創文章不代表新音樂產業觀察觀點和態度,發布僅為信息共享用。

相關焦點

  • 圍觀 嘿,那個音樂平臺, 你真的知道使用獨家版權的正確姿勢嗎
    專注於娛樂和財經界的跨界思維碰撞)近一年來,騰訊、阿里這些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大肆收購音樂版權,唱片公司也終於等到了屬於自己的「內容紅利」,但唱片公司要的不只是版權使用費那點錢,獨家版權也並不是音樂平臺勝出的法寶。音樂產業在開始推動正版化進程後,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音樂公司都開始了版權收購,手握大量音樂內容版權資源的唱片公司,如同新大陸,等待著各家音樂平臺的發現和佔領。
  • 酷狗音樂與豐華唱片達成獨家版權合作,一大波經典好歌襲來
    近日,極具技術創新基因的數位音樂交互服務提供商酷狗音樂與擁有25年歷史的豐華唱片達成獨家版權合作,本次獨家版權合作也涵蓋了可登有聲、野火樂集、大聲好樂、娛樂唱片等數個音樂廠牌的版權內容,將臺灣和香港樂壇八、九十年代的勁歌金曲一網打盡。
  • 太合音樂收購兵馬司唱片,買版權VS買公司,哪個更划算?
    主角不是騰訊音樂,也不是網易雲音樂這兩家自帶眼球效應的平臺。近日,太合音樂集團對外宣布,全資收購兵馬司唱片,交易完成後,後者仍將保持獨立品牌運營,繼續發力於獨立音樂領域。當然,在版權購買方面,最近太合音樂也沒閒著,錯過了環球音樂,卻相繼拿到了摩登天空Orchard 版權的獨家代理權。不過,相較於各大音樂平臺對版權買買買的方式,太合音樂似乎還更喜歡直接購買公司這種更加簡單粗暴的方式。面對當下的版權競爭,以及音樂行業的發展,太合音樂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呢?
  • 騰訊獨吞環球唱片版權,網際網路音樂迎來「命運呼叫轉移」
    16日,騰訊科技的報導,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已購得下環球唱片中國大陸地區數字版權分銷權。 圍繞全球最大唱片公司環球音樂的版權爭奪戰,就此暫告一段落。鑑於環球唱片的音樂曲庫規模巨大,一度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音樂版權,因此拿下環球的音樂版權對TME頗有「一局定江山」的意義。
  • 東家福茂唱片獨家版權花落QQ音樂,哈林邀你明天去聽好聲音
    導讀:QQ音樂最近很忙,一邊是獨家合作的《中國好聲音》轉身在即,一邊是為迎接福茂音樂獨家版權的進駐大擺接風宴。
  • 騰訊入股環球、網易牽手滾石,音樂平臺、唱片公司多角關係生變
    值得注意的是,據網易雲音樂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網易雲音樂已獲得滾石唱片旗下音樂獨家授權,合作達成後,網易選擇第一時間推進各平臺間版權互授。版權大戰事實上,各方均想過轉移競爭重點,但似乎版權,特別是經典音樂版權,依舊是主要必爭地。去年8月,網易雲音樂迎來變革,重點打造社交板塊,並稱其為「最重要戰略」。
  • 除了唱片版稅,唱片公司還要給歌手什麼錢?|歐美音樂百科
    藝人版稅(Artist royalties):是唱片公司支付給藝人的銷售獎勵,跟專輯版稅並不一樣,專輯版稅是音樂版權管理公司從唱片公司處收取《歌手和版權管理公司的合同籤約細則》5.《歌手和唱片公司的合同籤約細則》6.
  • 網絡音樂平臺爭奪獨家版權
    14年的等待,和一個被允許進入的窄門,粉絲們聽想音樂還真不容易,那意味著又得重新下一個APP、多辦一個會員了。 「獨家版權」越來越成為我國網絡音樂的焦點。所謂「獨家版權」,是網際網路公司採取獨家代理的方式收購版權,形成「獨家曲庫」,也形成側重於不同音樂圈和藝人資源的版權布局。
  • 觀點 | 收購亞神遇糾紛 太合音樂陷入版權黑洞
    6月20日,太合音樂集團才宣布收購北京亞神音樂,並與臺灣亞神音樂展開深度戰略合作。不料22日,京文唱片公眾號發文打臉太合,稱太合音樂集團和亞神音樂不是京文唱片的股東,京文唱片與兩者毫無關係;京文唱片20多年來積累的優質音樂版權,均為京文唱片獨家擁有,截止聲明發布之日,京文與太合音樂、亞神音樂沒有籤署過音樂版權轉讓協議或許可協議。
  • 版權之爭再起:騰訊收購環球音樂10%股權 網易雲牽手滾石唱片
    網易雲音樂宣布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演出、直播、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展開合作,挖掘、培養優質的華語音樂和原創音樂人,深度開發、運營音樂IP。  二者並非首次「牽手」。網易雲音樂就已獲得滾石唱片音樂版權內容。據網易雲音樂介紹,截至2019年,平臺用戶數超過8億,入駐原創音樂人超10萬。未來將通過多樣化的運營手段,將更多滾石音樂內容推薦給海量的年輕樂迷。
  • 網易雲音樂拿下華研版權,音樂版圖仍會變化?
    華研此前與阿里的合作,則是從2015年開始,彼時阿里旗下蝦米取得華研獨家音樂版權花了2000萬,同期與阿里籤下獨家版權合作的公司還有BMG、滾石、相信等唱片公司。然而根據虎嗅報導,阿里出於版權壁壘的考慮,籤下獨家之後一直未曾與其他音樂平臺籤訂轉授協議,這也就代表唱片公司拿到的收入將會縮水。且蝦米音樂朱七的離職,也一定程度導致了華研的解約。如今滾石雖然繼續與蝦米續了約,卻也二次授權給了太合音樂,至於相信,也轉而與騰訊合作。來自國家版權局的一系列聲音音樂版權的戰爭,也要從2015年開始說起。
  • 獨家版權即將到期,網易阿里抖音強敵環伺,騰訊音樂要往哪裡走
    2020年2月底,在網易財報的電話會議上,丁磊公開表達對中國音樂版權現狀的不滿。矛頭指向的,就是幾家國際頂級音樂公司,以及跟它們合作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網易並不是一家缺錢的公司,但騰訊明顯更有錢。2019年騰訊在內容成本(音樂、文學和影視)上的支出已經超過480億元,這些資金中的絕大部分都被用於版權採購。
  • 酷狗音樂又有「大動作」,續約環球唱片,再獲百萬首歌曲版權
    近日,酷狗音樂又有"大動作",和環球唱片重磅續約,張學友、BYOND、陳奕迅、張國榮、劉德華等港臺歌手,吳亦凡、陳立農、孫燕姿等人氣歌手,Justin Bieber、OneRepublic、Taylor Swift、Rihanna、Eminem等歐美歌手的上百萬首歌曲,全部都能在酷狗音樂收聽。
  • 左手滾石唱片,右手華納版權,強勢進取的網易雲音樂版權年
    (飛兒樂團)、好妹妹樂團、李宗盛、方大同等眾多華語歌手、音樂人的詞曲版權。 開年以來,網易雲音樂已經陸續官宣了與《歌手·當打之年》等各大音綜、熱門影視劇OST、滾石唱片、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等版權合作。它正在加大力度解決一直被行業和用戶詬病的「音樂版權缺乏之痛」。 2020年,會是網易雲音樂的版權年嗎?
  • 網易雲音樂5億購買華研三年版權
    網易雲音樂終於還是砸錢買音樂版權了。  2月28日,臺灣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華研國際(8446.TW)發布公告,與阿里巴巴籤訂的音樂獨家授權合約到期中止。緊接著第二天,華研公告稱,與網易雲音樂達成戰略合作,網易雲音樂獲得華研旗下目前全量音樂曲庫的授權。  與網易此前籤下的幾家音樂服務商相比,華研旗下藝人知名度更高。
  • 阿里音樂、騰訊音樂宣布達成互相轉授版權合作 網易雲音樂面臨版權尷尬
    阿里音樂集團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共同宣布,阿里音樂集團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雙方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將獨家代理的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
  • 酷酷音樂將獨家代理愛貝克思(Avex)華語音樂版權
    在世界版權日的前夕,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音樂服務商酷酷音樂集團與日本最大唱片公司愛貝克思(Avex)宣布,雙方已正式籤署了關於中國地區的獨家華語音樂版權代理合作協議
  • TME與豐華唱片達成合作,QQ音樂版權體系日臻完善
    ,在集齊了環球唱片、華納音樂、索尼音樂、滾石音樂、相信音樂等眾多國內外音樂廠牌後,在本月22日宣布與經典唱片公司、華語音樂締造者豐華唱片正式達成獨家戰略合作。 版權問題一直是各大音樂平臺在實施戰略布局時考慮的重要因素,擁有了版權音源,便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在樂迷市場中的話語權和音樂需求。
  • 蘋果搞定流行天后Taylor Swift 獲1989專輯獨家版權
    【TechWeb報導】12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剛剛贏得了美國流行歌手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1989世界巡迴演唱會」獨家版權,視頻將於12月20日上線蘋果音樂流服務AppleMusic。
  • 音樂平臺版權爭奪:騰訊音樂版權到期前夕 網易阿里備糧草
    3月17日,騰訊音樂(股票代碼:TME)發布了全年財報,其2019財年淨利潤為39.82億元,同比增長117.2%,營業收入為254.34億元,同比增長33.97%,用戶的付費率和用戶留存率也持續提高。營收、淨利的雙增長源於其在音樂版權上的龍頭地位。目前,騰訊擁有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和環球音樂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