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音樂行業的版權大戰,終於迎來決定性轉捩點。
16日,騰訊科技的報導,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已購得下環球唱片中國大陸地區數字版權分銷權。
圍繞全球最大唱片公司環球音樂的版權爭奪戰,就此暫告一段落。鑑於環球唱片的音樂曲庫規模巨大,一度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音樂版權,因此拿下環球的音樂版權對TME頗有「一局定江山」的意義。
不過問題隨之而來:TME為何能拿下環球音樂的版權?參與爭奪戰的幾家公司如何看待這個結果?這個結局是永久性的嗎?將對中國網際網路音樂行業產生什麼影響?
騰訊開出了「令環球音樂無法拒絕的價格」?
環球音樂因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錄音曲庫,引發了BAT和網易的激烈爭奪。
環球音樂的版權歸屬較特殊。其中詞曲版權由子公司「環球音樂出版公司」負責,而母帶錄製權則由子公司「環球唱片」負責。
早在今年3月,TME就獲得了環球音樂出版公司的詞曲獨代權,而此次購得環球唱片的母帶錄製權,看似順理成章,其實也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搶購大戰。
這不是純金錢遊戲的金錢遊戲。圍繞環球音樂的版權戰,是一場由TME、太合音樂(旗下有百度音樂)、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悉數參與的全方位爭奪。環球的授權費最初價值不過三四千萬美元,到最激烈的時候最高出到3.5億美元現金,加1億美元股權,出價最少的賣家手裡也攥著2.4億美元現金。
但事實上,拿下版權的TME,恰恰不是出價最高、而是最聰明的舉牌者。
合縱、先擒王、還是直搗黃龍?就在今年4月初,全球最大流媒體音樂公司Spotify在環球音樂的壓力下,與之籤訂了版權分銷協議。根據媒體報導,Spotify「將與環球音樂集團在新唱片發布和各種營銷活動中展開密切合作,並將為環球音樂集團提供前所未有的數據」。
Spotify(Picture from Pixbay)
但中國的網際網路音樂公司絕不會像Spotify那樣,被環球逼迫籤城下之盟。格致君得到的消息稱,丁磊直接坐飛機到位於洛杉磯的環球音樂總部談判,阿里音樂和太合音樂也組成買手聯盟,只有騰訊直接聯合了歐洲一個家族財團,直接向環球音樂母公司、法國維旺迪提出戰略投資的邀約。
此舉不僅令勝利在望的太合-阿里音樂聯盟因此功敗垂成,還令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直接獲得環球音樂曲庫內容,全球知名歌手資源的運營、推廣、開發等權益。
至於環球音樂還能像逼迫Spotify一樣,要求TME給環球音樂數據嗎?想都別想。
一超多強已成既定事實
經過版權、資本的密集整合,騰訊集齊了環球、索尼和華納三大音樂公司獨家版權,中國網際網路音樂行業終於呈現騰訊獨大、各家追擊圍堵的局面。
這是前所未有的奇觀——
以QQ音樂、酷我、酷狗等合併數據來看,騰訊音樂的6億絕對用戶量,已遠超第二名(百度音樂宣稱歷史用戶數有4億,網易雲音樂宣稱總用戶數已超3億),而騰訊音樂也首次公布了付費用戶數量:超過1500萬。與活躍用戶1億、付費用戶超5000萬的Spotify相比,這個付費比例並不高,但用戶基數之巨,已令人無法忽視。
相比影視行業,音樂行業投入產出規模較小,模式也較簡單。騰訊音樂的主要商業模式無外乎:版權曲庫轉授、數位音樂專輯售賣、粉絲經濟變現、付費用戶(綠鑽)等。
不過,既然騰訊以高價拿下了環球音樂在大陸的播放版權,就意味著整個行業的版權轉授費用將再次跳漲,而且,更多的數位音樂專輯將通過TME首發——數位音樂專輯恰恰是騰訊目前最得意的消費級業務。
流媒體音樂版權戰局已定,剩餘各家怎麼辦?
正處在勝利狂歡中的TME,目前還沒來得及表態如何利用手頭的版權資源。但這場圍繞環球音樂的血戰爭奪,將令中國網際網路音樂格局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全世界最大的音樂版權曲庫被騰訊買走了,對太合、阿里和網易雲而言,這是噩耗嗎?
沒爭到版權,這確實不是什麼好事兒,畢竟未來騰訊手裡的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版權轉授費飆升,已是板上釘釘。
但這只是硬幣的一面,網易雲、太合與阿里都沒怎麼悲觀。面對格致君的詢問,幾家公司高管對這個結果都頗為輕鬆:至少,省下了20億元人民幣,總不能存銀行去,所以還可以做點兒別的事情。
比如最近在網易雲音樂首發的《獵戶星座》,就是網易雲用2000萬元人民幣買下的獨家付費新專輯。
網易雲音樂最近售賣的樸樹數字專輯《獵戶星座》
而手頭本就有原生音樂版權的太合音樂,也表示這波即將到來的版權價格上漲,他們一定不會吃虧。
至於剛買下最大網際網路演出票務平臺大麥的阿里音樂,則擺出一副「你玩流媒體,我玩線下演出」的架式。
被阿里音樂買下的大麥網,已頗具阿里元素
總的來說,因為環球音樂版權之爭,中國網際網路音樂行業站在了歷史轉折點:音樂版權將價格將被再次推升到新高度;沒搶到更多版權的公司還可以活下去,做一些差異化競爭(做音樂人計劃、數字專輯和線下演出),甚至實現合作聯盟;最後,鑑於音樂版權有效期通常為2-3年,這意味著版權到期後,版權歸屬未定的音樂曲庫,將引發新的、綿綿不絕的爭奪戰。
「潛龍勿用」的行業玩家們,或許還在等待新時機。
(本文頭圖來自:免費圖庫Pixbay)
「動物園商業評論」成員
關注網際網路前沿、文化、人物與創業。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