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雨水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春天就要來臨。那麼,雨水節氣養生應該注意哪些呢?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為您總結梳理一些注意事項。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付雲鵬/攝
衣 適當春捂 預防感冒
雨水節氣後,由於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溼。這種溼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年高體弱者,易於受風寒而患風寒感冒。因此,雨水節氣一定要注意保暖,重點照顧好「頭頸與雙腳」兩頭;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因此衣著宜「下厚上薄」。
食 調養脾胃 健脾祛溼
雨水節氣降水增多,氣溫變化較大,因此,中醫養生認為,雨水的養生重點應為調養脾胃。雨水節氣應少吃寒涼的食物,如黃瓜、冬瓜宜忌綠豆等,而健脾的食物,如小米、山藥、胡蘿蔔、鯽魚等則可以適當吃一些。
將100克山藥和50克紅豆一起煮湯即可,其中山藥有健脾的功效,紅豆則可以利水,兩者搭配可以起到健脾利水的功效,非常適合雨水時節養生食用。
住 早起晚睡 調節情緒
民諺雲:「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據專家介紹,立春以後日照漸長,在起居方面也應順應日照變化,相對冬天來說晚一點睡、早一點起,以利於陽氣的生發。因此,我們要克服倦怠懶睡的習慣,適當夜臥早起,增加活動,舒展形體,暢通血脈,以助生發之氣。
此外,春季人們容易傾向兩種消極的情緒,一是春季陽氣升發,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緒激動,動輒大發脾氣;另一種是春季容易導致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甚至自暴自棄。預防這些不良情緒可以多與親朋好友溝通,自己不要鑽「牛角尖」。
行 運動以微出汗為宜
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奏和緩的運動,不宜大汗淋漓、氣喘籲籲,否則會消耗津液、損傷陽氣、易受風寒。同時由於氣候仍然乾燥,運動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老年人春煉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罹患感冒或哮喘、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後鍛鍊。另外,春練不能空腹,鍛鍊前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鍛鍊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鍊而誘發意外。(支豔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