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的地裡到市民的餐桌:長順22噸滯銷小瓜「進城記」

2020-12-28 金臺資訊

5月31日,貴州蔬菜集團有限公司通過與貴州黔順山貨貿易有限公司協調對接,向長順縣鼓揚鎮採購小瓜24952.4斤。

6月1日,貴州蔬菜集團有限公司向長順縣鼓揚鎮眾建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採購西葫蘆瓜15000斤。

......

據了解,今年5月底以來,在南明區商務局的牽線搭橋下,貴州蔬菜集團有限公司與長順縣鼓揚鎮多家農業合作社、平臺公司達成合作,赴當地採購小瓜總計22噸,有效幫助鼓揚鎮解決了小瓜滯銷難題。

「5月底,在跟隨區領導赴長順縣鼓揚鎮開展對口幫扶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鎮上種植的蔬菜已經開始上市了,但因為產量大、銷路窄等方面原因,導致當地種植的小瓜出現了滯銷難題,就想著可以藉助南明的市場資源,幫助他們尋找銷路。」南明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回來後,便立即與貴州蔬菜集團有限公司進行了溝通聯繫,希望能夠藉助該蔬菜集團消費市場廣闊的優勢,幫助鼓揚鎮將滯銷的蔬菜售賣出去。

通過聯繫對接,貴州蔬菜集團與當地專門負責農特產品銷售的平臺公司取得了聯繫,就相關合作事宜進行了洽談,最終與貴州黔順山貨貿易有限公司、鼓揚鎮眾建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幾家平臺公司、合作社達成合作,並陸續向當地採購了22噸小瓜,運往貴陽、畢節等市場進行銷售。「後續我們還將會與長順縣鼓揚鎮繼續進行產銷方面的合作,幫助當地銷售上市的新鮮蔬菜,也為鼓揚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貢獻一份企業力量。」貴州蔬菜集團有關負責人說到。

據悉,自與長順縣鼓揚鎮結成幫扶對子以來,南明區充分發揮作為省會城市核心區的大市場資源優勢,深入實施「大市場帶動幫扶工程」,不斷為對口幫扶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著南明力量。作為聯繫轄區企業的樞紐,南明區商務局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積極引導轄區企業參與到產銷對接幫扶活動中來,同時組織搭建產銷合作平臺,為對口幫扶地農特產品解鎖更多銷售市場,促進當地貧困戶增收致富,為幫扶地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文/圖 張雪建)

相關焦點

  • 200噸湖北滯銷農副產品運抵江南果菜批發市場
    於是,松洲街大黨工委迅速聯動江南市場、新源油糧市場、槎頭蛋品市場等前往湖北集中採購當地滯銷的新鮮農副產品,並組織商戶大力銷售。25日上午9時許,近200噸湖北農副產品順利抵達江南市場,隨後便分派到場內各大商戶銷售。記者看到,有的商戶還提前打通銷售渠道,現場就將這批新鮮時蔬搬上自家送貨車,直接送達客戶手上。
  • 求助,塔城市500噸洋蔥滯銷,菜農急盼銷路,懇請幫助!
    如今卻淪為手上的燙手山芋,農民們再多的辛勤也抵不過疫情的衝擊和糟蹋。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入戶走訪時了解到了徐金環一家的難處,並積極協調解決,通過發布朋友圈、抖音等方法為徐金環的洋蔥找銷路,通過不斷努力,目前已賣出了70噸洋蔥,但是由於種植面積較大,大約產量在300噸左右,如果長時間找不到銷路,地裡的洋蔥會出現腐爛的情況,如何將剩餘的230噸洋蔥銷售出去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 疫情期間搶光1370噸滯銷農產品,淘寶吃貨:沒想到我還有這一天
    疫情爆發以來,農產品滯銷問題愈發嚴峻,小小一方屏幕,此時成為承載農民希望的生命線,從北方的遼寧丹東,延伸至長夏無冬的海南。醜橘、草莓、獼猴桃、蘋果紛紛出現在淘寶吃貨直播間,吃貨們好美味,也講情義,疫情傷農,更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銷量相比以往攀升,1370噸農產品一售而空,然後從田間地頭經歷重重困難,奔至消費者手中。
  • 抱團助農戰疫|四川在線攜手紅旗伊藤淘寶幫您賣滯銷農貨
    然而受疫情影響,傳統供貨渠道收縮,熱心的四川農民也正面臨著農產品滯銷的難題。「土裡面有將近二十多萬斤青菜,正是收穫季節,賣也賣不了,不知怎麼辦?」「正值抗擊疫情時刻,也是蘿蔔出售時節,希望幫幫忙,找點銷售渠道,萬分感謝!」
  • 三亞市長變身淘寶主播推介滯銷芒果
    2月13日,阿東登陸淘寶直播變身「主播」,向全國消費者推介面臨滯銷的金煌芒果。在三亞海螺農場的芒果基地,阿東和淘寶吃貨直播間現場連麥,「希望三亞芒果能夠從樹上,直接到咱們市民的家中」;接地氣的「市長直播」,讓消費者看到來自原產地的品質和新鮮。阿東的直播雖然只有2分多種,但吸引了超過2.5萬人在線觀看,賣出了整整6萬斤的海南金煌芒果,「帶貨」能力可謂了得。
  • 蘇寧家樂福開通助農通道 首批2噸滯銷蘆蒿啟運上海
    2月12日,南京棲霞區八卦洲鎮的種植戶王寶終於鬆了一口氣,家中滯銷的十幾噸蘆蒿找到了出路
  • 吉林為滯銷農產品「吆喝」
    「白城市洮北區東風村80噸大蒜滯銷,要成蒜苗了」「蛟河市牤牛村5000隻笨雞賣不出去,只能在雪地溜達」「婆婆丁遇『疫』滯銷,快幫幫雙陽菜農」……連日來,吉林省上上下下,從各級各類媒體到機關幹部、村書記,利用各式各樣的渠道為因疫情滯銷的農產品代言
  • 一線農戶自述:電商一周拉走了22噸地瓜 -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網style="width:884px;font-family: 微軟雅黑;text-align: justify;"> 本報記者 李喬宇今年的年夜飯,王林芬吃得沒有滋味,她惦記著地裡的2500多噸農貨。放下碗筷,她又匆忙趕到倉庫收揀地瓜。
  • 河南南陽超500噸有機蔬菜滯銷餵雞 愁哭菜農(圖)
    他想不到,在蔬菜生產一片豐收的情況,卻出現了大規模滯銷的情況。而後,小白菜在大棚裡開了花,30釐米就可以收成的茼蒿長到一米多,油麥菜葉從黃變綠……近日,《法制晚報》記者在南陽市多個縣區走訪發現,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南陽市為了能讓京津人吃上安全的水和蔬菜,發展起來了不少專門從事有機蔬菜種植的農業公司、農業合作社。
  • 貴州神泉谷大學生音樂節啟動 邀重慶市民為長順旅遊代言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8日22時25分訊(見習記者 馬晶涵)今(28)日上午,2019貴州長順縣神泉谷大學生音樂節暨神泉谷(國際)旅遊形象大使選拔大賽新聞發布會在重慶巴南萬達廣場舉行。貴州長順縣相關負責人,重慶各大高校社團組織、音樂協會、模特行業協會等200餘人參會。
  • 滯銷農產品找出路哪家強?——湖南公視幫女郎!
    雖然這些君山南瓜上沒有八心八箭,但是它們曾被湖南省農業廳的專家稱讚為安全營養的綠色食品。其實,您得到的不僅僅是新鮮綠色的美味南瓜,它還是幫女郎特別推出的愛心南瓜,來聽聽南瓜君的自述吧。我是湖南岳陽市君山區廣興洲鎮田地裡的一隻小南瓜,天生麗質的我近日多了一個外號——「燙手南瓜」,因為丟掉可惜,量太多又賣不掉。是的,我的兄弟姐妹們實在是太多了,瓜農們為了不耽誤下季度的種植,只能忍痛把三萬畝的兄弟姐妹用機器壓碎在地裡當肥料。你知道嗎?這三萬畝的「施肥瓜」就是整個嶽陽君山南瓜種植面積的一半,一半的南瓜被當了肥料,另一半倖存的我們,也被成山的堆積在橋下面,無人光顧。
  • 花椰菜滯銷讓大家「花」心思
    龍灣農商行工作人員昨到永興花椰菜種植基地,與農戶商洽購買事宜。朱蓮丹 攝  溫州網訊龍灣農商行10噸、龍灣巨木公益團隊訂購花椰菜10噸,溫州紅日亭、三樂亭、復興亭、旭日亭慈善聯盟10噸,溫州洲億國際大酒店5噸,萬科物業公司4噸……受疫情影響,龍灣花椰菜滯銷的消息一經溫州日報全媒體平臺發布後,昨前兩天,越來越多的企業、個人、社會團體加入這場愛心接力中,幫助農戶渡過難關。截至昨天下午5點,永興街道菜農已賣出近60噸花椰菜。
  • 甘肅瓜運到鹽城,10天賣了70噸
    今年暑假,他大膽地嘗試,將老家甘肅省會寧縣的沙地西瓜,運到兩千裡開外的鹽城,10天就賣出70噸的西瓜。通訊員高留才揚子晚報記者範木曉子家鄉西瓜滯銷萌生販運西瓜的想法1994年趙志弘生於甘肅省會寧縣郭城鎮的一個小村莊,他是家中的老小,由於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儘管不太富裕的家庭,但總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 為啥農村農產品沒有帶頭人,幫助農民銷售,導致農民種的東西滯銷
    像這位廣西小夥,他為自己種的農產品代言,通過網際網路把農產品賣出去,避免了滯銷的情況發生。有朋友可能就會感到奇怪,農民種的農產品,為什麼在地頭沒有人要,在市場上卻賣得很貴?為何農村種地的人,沒有像這個小夥一樣,為自己家鄉種的農產品代言,把鄉親們的農產品銷售出去呢?
  • 立足產業扶貧 錦江區幫扶16噸簡陽「鎮金香米」走上成都市民餐桌
    四川在線消息(萬菀 記者 王玥)正值金秋收穫季,簡陽市鎮金鎮16噸「鎮金香米」走上了成都市民飯桌。錦江區扶貧辦從設計包裝、推銷、裝袋到送貨,一起幫助牽頭合作社一一塘坊土地股份合作社一起完成。9月12 日,在鎮金鎮組織收購稻穀時,區扶貧辦就向轄區機關企業、社區居民及商超發出了購買倡議書,短短十來天時間,機關企業員工、社區居民和商超的訂單達到了13噸多。
  • 東方變荒沙地為「寶地」 小地瓜成「致富瓜」
    12月的海南溫暖如春,農作物在陽光的沐浴下迅速生長,在東方市四更沙村劍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內,理事長李劍飛悉心地看著茂盛的地瓜田由衷地說。  軍人退役不褪色,小小地瓜映出軍人優良本色。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同時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李劍飛在退伍後,發揚優良傳統,永葆軍人本色,在種植特色農產品的道路上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還帶動當地村民通過地瓜種植增收致富。
  • 西瓜滯銷,村裡鄰居二毛一斤都賣不出,咋老陳五毛一斤賣完了?
    請點右上「關注」,俺是回村歇歇,一個留守在村裡的老農,咱今天來聊聊瓜農種瓜這點事兒。6月29日,斷斷續續下了一場雨,用農民的話說:這場雨下得頂澆一次了。老天爺也算長了眼睛,雖然今年我們這裡西瓜行情差,越滯銷越便宜,最後從地裡2毛一斤批不出去,但瓜農零售批發,電三輪,拖拉機,全家總動員,滾在地裡熟透的西瓜總算「處理」完了。
  • 阿里巴巴豐收節來了 家鄉美食通過淘寶飛到各地餐桌
    通訊員供圖想念的家鄉美食,會通過淘寶飛進各地餐桌。即日起到9月22日,淘寶上將上演整整一個月的饕餮盛宴:北到呼倫貝爾的羊肉,南到福建東山的鮑魚,東到浙江舟山的螃蟹,西到甘肅民勤的蜜瓜……一幅吃貨版的「千裡江山圖」正在淘寶展開。此外,從農田到餐桌,還將有100萬場為家鄉帶貨的淘寶直播上演,覆蓋超過1000個農業縣域。
  • 視界 | 蔡英文坑慘臺灣農民 「44噸香蕉拿去餵豬豬都搖頭」
    「高雄市兩天收購了44噸香蕉餵豬。那現在呢,豬看到香蕉都搖頭……豬也不要吃了,每天吃很煩。」
  • 山東女孩送前任1噸洋蔥,美國人不淡定了:我也想有個中國前女友
    5.20情侶們發紅包送禮物,山東淄博一女孩選擇給前任送去1噸洋蔥。據女孩說,從網上買了20袋100斤重的洋蔥,特意囑咐客服直接送到家門口,絕不退貨,並寫下小紙條:"分手後,我哭了三天,這下該你哭了!"一方面是超市供應不足、限購,一方面是農民大面積毀掉農貨。在美國愛達荷州,一個農民挖了一個巨型溝渠,埋下45萬公斤——足足450噸洋蔥。餐館停業、集市關門,這些洋蔥賣不掉,雖說可以送給公益組織,但運輸、搬運成本太高。這下你明白了為啥美國人這麼羨慕免費能到一噸洋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