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農戶自述:電商一周拉走了22噸地瓜 - 金融界

2020-12-26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網

style="width:884px;font-family: 微軟雅黑;text-align: justify;"> 本報記者 李喬宇

今年的年夜飯,王林芬吃得沒有滋味,她惦記著地裡的2500多噸農貨。放下碗筷,她又匆忙趕到倉庫收揀地瓜。

春節前夕,王林芬和海南省澄邁縣橋頭鎮西岸村其他村民一樣,忙著在地裡採摘當季的橋頭地瓜,為春節暢銷季做準備。

這是西岸村又一個橋頭地瓜豐收季。這裡土地資源豐富,土壤富含硒元素,橋頭地瓜是當地最重要的農產品之一。春節前後,正是橋頭地瓜一年一度的銷售旺季,關乎著當地農戶一整年的收入。

王林芬沒等到拉走地瓜的貨車,卻先等來了全鎮進入封閉管理狀態的消息。「全都亂套了。」王林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收購商進不來,準備好要賣的地瓜也運不出去,再這樣下去,年前村子裡收穫的2500多噸地瓜就要滯銷了。

重拾希望的脫貧算盤

「我們橋頭地瓜跟大規模種植的地瓜不一樣,都是我們農戶自己種的。」談到橋頭地瓜,王林芬焦急的語氣終於柔和了一些。她告訴記者,橋頭地瓜全部由人工種植人工採摘,產量不高,價格比普通地瓜貴,但甜度高、口感好而且富含硒元素。

每年11月底到來年3月,整個橋頭鎮銷售的農貨都是地瓜。往年的銷售旺季,西岸村平均每天可以賣出200噸左右的地瓜。在橋頭地瓜等特色農產品銷量向好等因素的影響下,全村170多戶人家已多數實現脫貧。

2019年1月份,王林芬帶領著還未脫貧的20多戶村民共同成立了「糖小蟻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她告訴記者,去年整個銷售季,西岸村全村170多戶人家大概實現了210多萬元的利潤,平均每戶有10多萬收入。如果今年橋頭地瓜賣得好,到2020年底,西岸村村民全部實現脫貧就不是難事。

王林芬的算盤打得清楚,天卻未能遂人願。

疫情爆發後,橋頭鎮進入封閉管理狀態。物流進不來,地瓜賣不動,截至2月初,整個銷售旺季全村收入還不到50萬元。「生意最好的一天也只賣出300多公斤。」王林芬告訴記者。

作為糖小蟻合作社的帶頭人,面對突發情況,王林芬選擇主動出擊。

2月10日,王林芬與電商平臺拼多多取得聯繫,申請針對疫情的快速審批通道。兩個小時之後,橋頭地瓜正式上線「抗疫助農」農貨專區,當日即賣出了4噸多的地瓜。

王林芬又忙起來了。

困難仍然有。王林芬告訴記者,疫情期間,物資仍然短缺,紙箱、耗材都沒有原來那麼充足,快遞也不穩定。「本來發貨都發順豐,但上午突然來個電話說順豐今天不發了。」王林芬說,發貨時間不能等,要馬上去找郵政想辦法發快遞。

雖然困難重重,但一切也在慢慢好轉。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僅一個星期的時間,王林芬就在拼多多上賣出6000多單地瓜,重達22.8噸,為20多戶合作社社員帶來了25萬元左右的收入。

談及疫情後的期待,王林芬告訴記者,只希望農業生產能夠再次恢復正軌,「最期待物流能恢復正常,把剩餘的地瓜儘快賣出去,也希望村民能儘快脫貧」。

授人以漁的助農追思

「困難挺多,大家都這樣,不光我們一家,都在想辦法一點一點去克服。」王林芬告訴記者。

農民們的辦法是什麼?

在浙江衢州,衢州市市長湯飛帆兼職做起了直播網紅,介紹起自家特產衢州椪柑。「自古以來,衢州就盛產柑橘,椪柑是其中的代表……」面對屏幕前的53萬名觀眾,湯飛帆繪聲繪色的介紹起了衢州椪柑的種植歷史。

在更南邊的廣東,廣東徐聞縣縣長吳康秀則在拼多多的助農直播間裡秀起了廚藝。從菠蘿咕咾肉、菠蘿雞片、菠蘿飯、菠蘿酸奶冰糕、鳳梨酥,甚至還有網絡流行吃法「蘸醬油」,談及自家特產徐聞菠蘿的吃法,吳康秀如數家珍。

直播當日,衢州椪柑和徐聞菠蘿先後在兩個小時內宣布售罄,不得不臨時補貨,兩個直播間總共售出訂單近8萬單,累計銷售約60萬斤的水果。

疫情期間,線下銷售渠道仍在恢復之中,電商成為農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數據顯示,自「滯銷農貨反饋通道」開通以來,拼多多已收到超過500條信息反饋,涉及23個省份的近百種農產品。

「目前已有超過20%通過平臺順利實現線上銷售。」拼多多方面告訴記者,除流量支撐外,拼多多還為助農商品設置5億元的專項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

疫情突發為農業及電商平臺帶來反思機會。

據了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絕大多數的農產品都是通過批發商上行的。中國農村和農產品已經形成了一條由農戶/合作社,經由中小批發商、大批發商、集貿市場/批發市場、菜市場/商超,再到消費者的超長上行通道。

「這樣的超長路徑放在平時可能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但在疫情期間,這樣的鏈條只要有一個環節停滯,就會造成農貨銷售全部暫停。」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告訴記者,「批發商的卡車怎麼還沒來」也成為了農戶們共同的呼籲。

在狄拉克看來,如果農戶把手機當成自己的生產工具,開店、拍照、發貨,農產品上行就實現了產地直發的新模式。

據其介紹,未來一年內,拼多多將對全國主要農產品地區進行全範圍「檢索」,深入農產品當地,手把手教學開網店,讓更多農民和農產品上網,增加銷售渠道,系統性幫助優質農產品上行。

「助農和農貨上行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們相信,只要日拱一卒、授人以漁,拼多多就有機會看到一點一滴的進步。」狄拉克表示。

(編輯 喬川川)

相關焦點

  • 青島即墨這個村年銷蜜薯5000噸 小地瓜成了農民致富「搖錢薯」
    憑藉著有機種植、口感香甜的特點,這些小地瓜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也成為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搖錢薯」。 在即墨的河東村,由於這裡的山嶺沙地富含地瓜生長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加之脫毒栽培技術的推廣種植,這裡的地瓜不僅抗病性強、瓜形好看,產量更是翻倍。
  • 土裡刨出「金疙瘩」:小夥10年「賣地瓜」賣出產值近3億元公司
    不過,2017年,他遇到了創業過程中第一次重大挫折——地窖中的幾十萬噸地瓜全部腐爛,讓宋章峰一下子損失了千萬元,「成車成車的壞地瓜往外面拉,別提多心疼了。」也正是有了這次教訓,宋章峰才真正認識到地瓜儲存的重要性。除了進一步提升地瓜儲存的硬體設施,宋章峰還與山東農科院合作科研,舉辦地瓜種植培訓班,從種苗、育苗到種植、採摘等一系列環節上都做到萬無一失。
  • 一周銷售近20萬斤耙耙柑!京喜多方舉措幫扶農戶商家解決滯銷難題
    來源:金融界網站「往年這個時候是村裡最熱鬧的季節,從全國四面八方前來的大貨車一輛接著一輛,但沒想到突然出現的疫情,本應該在這個時候銷售掉的100多萬斤耙耙柑,成為了困擾果農們的最大難題」 美果匯負責人蔣女士有些沮喪地說。
  • 澄邁橋頭地瓜:條兒順味兒美水果價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澄邁橋頭地瓜已成為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種植面積約4萬畝,年產值4億多元。同時,輻射帶動海南全省農戶種植近8萬畝。好土好種才有好地瓜澄邁縣地屬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全年無霜。年均日照2059小時,年均降雨量1786毫米,土壤富硒,是海南省富硒土壤分布較集中、面積較大的市縣之一。
  • 30噸潮州柑馳援武漢,慰問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今天上午,有愛心企業家就一次性採購了30噸潮州柑運往武漢,慰問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在饒平縣新豐鎮濚西村,農戶們正將一箱箱新鮮採摘的潮州柑搬上貨車,兩輛貨車裝載完畢後將直接開往武漢。黃廣源是一名在廣州經商的潮汕人,此次他出資購買這批潮州柑,並委託廣東省公益事業促進會將柑果送往武漢抗疫一線。
  • 山東榮成:地瓜幹「鋪」出甜蜜致富路
    眼下,正值地瓜幹晾曬季節,在山東省榮成市埠柳鎮一現代農業中心,工人們抓緊時間進行地瓜幹蒸製、晾曬工作,一排排金黃的地瓜幹鋪出了農業發展的致富路。近年來,埠柳鎮深挖農業資源潛力,探索產業發展特色,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現代農業中心帶動周邊農村流轉一千多畝土地進行甘薯規模化種植,實現甘薯種、產、銷一體結合,解決了農村土地種植收益低、農閒時剩餘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同時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村民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地瓜原料及地瓜幹,年可銷售地瓜100萬公斤以上,多種渠道促進了農業增收。
  • 文昌加美村:「小地瓜」成就「大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脫貧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23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加美紅」地瓜是文昌文教鎮加美村今年重點打造的扶貧產業之一,這一產業直接帶動了500多人次的就業,僅一個多月的收穫期,「加美紅」地瓜銷售額就達到11.3萬元。
  • 即墨三姐妹培育出「黃金地瓜」每斤賣到10多元
    9月下旬,又是一個豐收季,位於即墨區田橫鎮河東村山嶺地上的300多畝地瓜剛剛成熟,就被各大電商平臺訂購了一半。傍晚時分,「地瓜三姐妹」之一的劉清站在山嶺上,望著滿地正在收穫的地瓜,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在夕陽的映襯下露出了甜美的笑容。日本引進「黃金地瓜」地瓜新品種的引進,是一次偶然的機會。
  • 土貨進城,電商先行!潮水鎮墟裡村村民們來了次農村電商分步走
    大小新聞客戶端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通訊員 董倩倩)「土貨要上網,土貨要進城」,不懂電商可不行。隨著電商為農村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加強農村電商培訓顯得十分迫切。近期潮水鎮墟裡村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對村民們來了次農村電商分步走!
  • 王文克:小地瓜成就大事業
    回到家鄉後,在橋頭鎮黨委、政府的關心下,他對本地市場和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與分析,並虛心向專家請教,大膽藉助科技力量和發揮區域優勢,決定走一條以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為發展方向的致富道路。2007年,通過大量的調研,他決定與海南東洋水產公司合作,以日本地瓜為切入點,抓住本地區土地硒含量高和沿海沙壤土的特點,帶領一百多戶農民和種植了200多畝日本地瓜,自己投資種植100畝,當年就創收20多萬元,使各農戶嘗到了甜頭,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種植地瓜致富的信心。地瓜如何種植才能達到最佳?
  • 市縣新觀察丨小山村的甜蜜「柿」業;沂蒙地瓜「闖」進長三角
    請看,臨朐縣五井鎮隱士村採取「特色產業+合作社+農戶」新模式,發展柿子產業帶動百姓脫貧增收;臨沭縣青雲鎮主動出擊為農產品謀銷路,沂蒙地瓜「闖」進長三角市場;棲霞市深耕蘋果產業新業態,果品加工年產值52.7億元。
  • 央視:海南澄邁「金」地瓜貴過豬肉 出口歐美香港 2016年年產值4.2億
    在百度上搜索橋頭地瓜,搜索結果達到57萬條,橋頭地瓜勢頭之猛,非一日所為。橋頭地瓜,參與種植的農戶達1680戶,平均畝產增值至3500斤,種植面積達2.4萬畝,預計產量4.2萬噸,產值4.2億元!最後一波地瓜,再不吃就不會有機會了!來,看客,給你解釋下橋頭富硒地瓜好處在哪裡!
  • 即墨地瓜「紅」遍全國!加冕綠博會金獎,銷往北上廣深!
    一份「執念」,即墨地瓜應該更加「香甜」2010年,劉君華和朋友到日本旅遊,偶然參觀了當地的農場。日本人對待農業的認真和嚴謹,讓她為之震撼。在那裡,她品嘗了該農場種植的有機紅薯。「我從未吃到過那麼好吃的地瓜!」回顧日本之行,那份馥鬱香甜的味道讓她記憶猶新。「家鄉有幾百年的地瓜種植歷史,應該有比日本更好的地瓜!」
  • 世界長壽之鄉 中國富硒地瓜第一村澄邁縣橋頭鎮見聞
    每日甘肅網海南訊(記者 任珈琳)4月22日上午,「美麗中國幸福海南——慶祝海南建省25周年全國百家網媒看海南」報導團來到了此行的第二站——澄邁縣。海南澄邁縣近年來新培育的明星農業品牌「橋頭地瓜」正進入生產高峰期,記者團成員來到澄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地瓜、嘗地瓜,大讚澄邁橋頭富硒地瓜,營養好吃,很健康!
  • 發展「林下經濟」,平昌縣7.7萬農戶致富增收
    近年來,巴中市平昌縣結合本地林業資源現狀、縣域交通和農民技術管理水平,通過搭建林權流轉平臺、林權抵押貸款、培育林業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引導農戶發展空中養蜂、山頂種茶、林間種菌、林下養雞等致富產業。截至2020年底,平昌縣林下經濟發展總面積達10.26萬畝。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全縣20餘個合作社、1萬餘戶受益。目前,該縣「林下經濟帶」累計實現收入3000餘萬元,帶動7.7萬農戶致富增收。
  • 東方變荒沙地為「寶地」 小地瓜成「致富瓜」
    軍人退役不褪色,小小地瓜映出軍人優良本色。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同時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李劍飛在退伍後,發揚優良傳統,永葆軍人本色,在種植特色農產品的道路上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還帶動當地村民通過地瓜種植增收致富。同時不忘初心,幫扶更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 【特別報導】「不為名不為利,就怕農戶掉了隊」
    光大購精彩電商平臺負責人馮琳告訴記者,通過充分發揮金融特色,廣泛開展消費扶貧,光大銀行採用「銀行+電商+網際網路+扶貧」模式,為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農產品拓寬銷售渠道,「我們不為名不為利,就怕農戶因疫返貧掉了隊」。
  • 幫扶農戶,家樂福在行動
    家樂福華北區採購部同事在4月30日晚接到這個消息後,立刻聯繫當地農戶。 「現在當地的西葫蘆價格在5、6毛一斤左右,捲心菜3、4毛左右,菜的質量非常好,我們計劃採購一批,在京津地區門店銷售。」家樂福當地採購負責人表示。
  • 開網店2個月「拼」出銷量10萬+ 依託電商平臺 酒泉洋蔥熱銷全國
    開網店2個月「拼」出銷量10萬+依託電商平臺 酒泉洋蔥熱銷全國洋蔥裝車後發往全國各地開店4個月,賣出3000噸洋蔥,四成以上賣到了廣東。這是甘肅省酒泉市李成明試水新電商的成績。截至12月中旬,他已經通過拼多多銷售了3000噸洋蔥,預計到年底,成交金額接近500萬元。「酒泉洋蔥很受一、二線城市歡迎。四成以上的貨發到了廣東。今年『雙11』一天就賣出了5700單洋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