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地瓜「紅」遍全國!加冕綠博會金獎,銷往北上廣深!

2021-01-14 騰訊網

一份「執念」,即墨地瓜應該更加「香甜」

2010年,劉君華和朋友到日本旅遊,偶然參觀了當地的農場。日本人對待農業的認真和嚴謹,讓她為之震撼。在那裡,她品嘗了該農場種植的有機紅薯。「我從未吃到過那麼好吃的地瓜!」回顧日本之行,那份馥鬱香甜的味道讓她記憶猶新。「家鄉有幾百年的地瓜種植歷史,應該有比日本更好的地瓜!」從那時起,她就下定決心,要讓國人也品嘗到那份「香甜」。

帶著一份「執念」回國的她,四處拜訪農業專家,跑遍了即墨各個鄉鎮。經過反覆對比土壤、氣候、環境,2012年,她將種植基地選定在田橫鎮河東村。這個背靠嶗山、三面環海的美麗鄉村成為她「甜蜜」事業的起點。

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融合,孕育「完美」即墨地瓜

通過不斷實踐和學習,樂泉公司探索出一條將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靈活結合的地瓜種植新模式:注重土地「勞逸結合」,流轉到的土地先用有機肥改良3年,開始種植後,土地每兩年休養一年;嚴格遵循有機種植標準,全部人工除草、物理除蟲,做到零農藥、零化肥;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運用現代科技,研究地瓜脫毒育苗新技術、開發地瓜新品種。

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的融合,讓基地種植出品質化、產量高,堪稱「完美」的地瓜。「我們的地瓜經過脫毒處理,畝產能達到6000多斤,是普通地瓜的兩倍。另外,種植技術已經能將地瓜的單個重量控制在200-300克。」技術主管劉清遞給記者一個糖心流蜜、香氣四溢的烤地瓜,說道:「這款思維特紅薯,是我們自主培育的新品種,口感綿軟香甜,就像吃慄子一樣。」

產能運營雙突破,即墨地瓜變身「搖錢薯」

樂泉公司堅持實體與電商經營並重的運營策略。「我們的地瓜,除了空運供應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的大型超市、高端農產品專賣店外,還與天貓、中糧、本來生活、每日優鮮等電商平臺保持深度合作。」銷售主管於廣浩介紹說,「線上線下共同發力,今年銷量預計可以達到2000多噸。」

正確的運營策略,讓每斤終端售價高達十幾元的樂泉地瓜成了「緊俏產品」。為了增大產能,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近年來,基地免費向村民提供地瓜種苗、有機肥和技術指導,並以高於市場10%的價格回購。當前,田橫鎮周邊已經有17個村莊、2000多戶村民與公司籤訂種植訂購合同。「俺家的地全部種了樂泉地瓜,一畝地純收入3000塊。在這裡幹活,一個月又能掙3000多塊錢。」正在基地忙著裝箱的田橫鎮河東村村民王佔恩笑著說,「俺很知足。」

「我有兩個願望,一是讓即墨地瓜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搖錢薯』,二是即墨地瓜能夠『紅』遍全國,走向國際。」談及發展前景,劉君華滿懷憧憬地說。

-End-

源自即墨發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即墨三姐妹培育出「黃金地瓜」每斤賣到10多元
    原標題:即墨三姐妹培育出「黃金地瓜」 遠銷北上廣深每斤賣到10多元地瓜,這個在青島即墨種植了數百年的農產品,如今卻成了「金疙瘩」,不僅產量價格倍增,而且作為「網紅」農產品,還遠銷「北上廣深」。說起網紅地瓜,被稱為「地瓜大王」的劉氏三姐妹紮根山溝種地瓜的故事,在即墨傳為佳話。
  • 青島即墨這個村年銷蜜薯5000噸 小地瓜成了農民致富「搖錢薯」
    憑藉著有機種植、口感香甜的特點,這些小地瓜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也成為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搖錢薯」。 在即墨的河東村,由於這裡的山嶺沙地富含地瓜生長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加之脫毒栽培技術的推廣種植,這裡的地瓜不僅抗病性強、瓜形好看,產量更是翻倍。
  • 「採食即墨」 斬獲大獎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守龍21日,記者從即墨區農業農村局獲悉,在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上,即墨區域農業公用品牌「採食即墨」榮獲2020年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指數區域農業形象品牌縣市級類別第三位,併入選本年度區域農業品牌十大案例。據了解,這是繼即墨區去年獲得全國影響力第四位成績後再次獲此殊榮。
  • 即墨:專家站架起科技橋 小甘薯助推富農路
    脫毒苗的推廣應用,使紅薯的品質、瓜形、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有機肥的持續施用,紅薯的口感大大改善,憑其特有的風味感多次奪得國家級大獎,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的爆品,銷往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豐城鎮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薯鎮。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小甘薯走向大舞臺,得益於青島人社局批准設立的青島薯之戀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專家工作站的傾力幫助。
  • 泗水地瓜遇上網際網路 從沒人要到銷全國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宋強 通訊員 王建)泗水縣聖水峪鎮八士莊村是遠離縣城的偏遠小鄉村,儘管沒有地理優勢,但是這裡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將自己種植的農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這在以前可是村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
  • 地瓜酒飄香的歲月
    看見祖父酒癮發作心急火燎的樣子,年輕的祖母便偷偷跑回娘家學會了製作地瓜酒的手藝。即墨的大地瓜自古聞名,沙嶺地紫皮紅瓤香甜溫軟,當屬釀造地瓜酒的最佳原料。祖母首先將精挑細選的優等地瓜洗淨切塊,然後置入大鐵鍋裡煮熟冷卻,再把酒麴放進搗爛的地瓜泥裡攪拌均勻,最後蒙嚴了油紙薄膜進入發酵階段,月餘後架火煮酒即成地瓜酒。
  • 「買遍中國」新疆站直播助力新疆特產銷往全國
    伊寧市融媒體中心訊(記者張燕 蔡犁晨 蔡振宇)9月24日20時整,「買遍中國助力美好生活——央視新聞&國美零售全國巡迴帶貨直播」新疆站,在伊寧市絲路之光小鎮啟動。
  • 從「走私」到「中國品牌」——地瓜400年的中國路
    在陳振龍家族七代人的推廣下,浙江、山東等地也大面積種上了地瓜。每當饑荒之年,地瓜就成了災民的救命糧食。到了清朝,人口不斷增加,為了解決糧食短缺問題,朝廷和地方官員不斷在全國各地推廣地瓜種植。地瓜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含有機質較多、具有一定肥力的壤土或砂壤土為宜。福建是國內地瓜最先的引進地,同時福建地區山地多、海島多,土地多為沙地,十分貧瘠,種稻米很難有收成,但是這樣的土壤反而正是地瓜最適合的,自從種上地瓜後,貧瘠土地紛紛獲得豐收。從明朝萬曆年間開始,地瓜種遍了福建的各個地區,特別種遍了像六鰲半島這樣的海邊沙土地區。
  • 《田園中國》即墨龍泉全域融合發展 另類寵物逆行創收
    日子越過越好,即墨龍泉的村民們用勤勞和智慧親手澆灌了屬於自己的「幸福花」。所謂蓮花優鮮,是把當地的農副產品進行品質化包裝,打造成特色農業區域性共用品牌,通過蓮花優鮮直播間、袁叔叔農場網紅直播工作室等,進行農產品銷售。節目中,泰維和吳思嘉還體驗了一把「直播帶貨」,以實際行動幫助當地農產品的銷售。
  • 全國GDP最高的城市,娛樂美食一應俱全,卻並不是北上廣深
    如果被問到我國消費能力最高的城市,你會想到哪裡,人們一定會想到我們的超一線城市,脫口而出定是北上廣深,然而並不是,武漢的消費能力尤為突出,這不免讓人有些失望,其實一個城市的消費能力,是看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當年GDP的比例,雖然武漢的經濟並不如北上廣這些城市發達,但是消費能力卻是最高的
  • 探訪即墨移風店鎮七級社區「暖寶寶村」 每年上億片暖寶寶銷往全國
    今年,這個村又以「暖寶寶」單項商品年銷售量過億片的奇蹟,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現象級特色淘寶村。雙11臨近,青島早報記者走進即墨區移風店鎮七級社區東南村,揭開了「暖寶寶村」的神秘面紗。「浙江、湖北和江蘇,還有河北、天津一帶,都是東南村主要的銷貨地,最遠的銷往新疆。 」孫正琰說。對於冬天沒有暖氣異常溼冷的湖廣、江浙一帶,暖寶寶就是抗寒神器。無論是常年在外作業的工人、複習到深夜的學生,還是需要穿著單薄演出服的藝人,暖寶寶是他們的「貼心愛人」。暖寶寶的價格一片才5毛錢,一大包60片才幾十元,很適用於大眾消費。
  • 【即墨民俗】「 哈麵湯」
    (圖片:網絡)我的家鄉位於即墨西北鄉,「 哈麵湯」,是我們這裡的土話,意思是誰家生了小孩兒,到人家家裡去賀喜。
  • 煙薯25地瓜,除了烤和蒸,還有哪些好吃的做法?果斷收藏
    從保命糧到飼料加工,地瓜消沉的發展路線在近幾年開始急轉彎,「煙薯25」的地瓜面世,連帶著那些「老型號」、「老口味」的地瓜銷量和種植量也開始上升,煙臺種植戶由此打開了種植思路,銷售模式也由單一的線下銷售轉入線下、線上共同發力,開始了多元銷售的農作模式。
  • 北大荒集團寶泉嶺分公司優質產品熱銷「綠博會」
    【視頻】北大荒集團寶泉嶺分公司優質產品熱銷「綠博會」新華社記者 王建 攝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新華分公司藉助「綠博會」與遼寧一家公司達成雜糧10噸、大米50噸意向銷售協議。新華分公司總經理趙永林說,新華分公司依託天藍、水清、地潔的生態優勢,圍繞「生態+」綠色農業發展定位,堅持打好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綠色有機「三張牌」,「華瑩」品牌旗下的稻米、雜糧等產品通過分公司強化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不僅好吃、營養還安全。
  • 我國人口第一大市,和東京相當,GDP將比肩北上廣深
    眾所周知,東京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中心,其中東京市圈總人口超過3700萬,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而我國的人口第一大市,和京東相當,GDP將比肩北上廣深。重慶現在是網紅必打卡之地,它的知名度也是越來越高,因此還吸引眾多遊客前來,不僅僅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同樣這裡的小吃、美食都是讓你讚不絕口,是讓人流連忘返之地。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是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當地的經濟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北上廣深這是這個城市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它們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穩佔全國前四名。
  • 倒(讀去聲)地瓜那活你幹過嗎?
    打我記事起,就知道什麼叫倒(讀去聲)地瓜,而且,從會使用工具起,每年秋天都要從事為了解決肚子問題的翻地勞動。生產隊裡的地瓜耕完三遍之後,有生產隊長決定,什麼時候開放,允許本隊老百姓倒地瓜,深翻那些沒有被耕出來和受傷的漏網分子,鄉下人叫倒(讀去聲)地瓜,城裡的人叫攬地瓜。
  • 地瓜變成「金蛋蛋」 臨沭人李慶祝的致富經
    割去地瓜秧,隨著工人手裡的撅頭起落,一個個紅皮地瓜破土而出,有序地排列於地壟上。撿起一個地瓜,隨手掰成兩截,黃瓤外露,勾起來訪者味蕾。豐收時節,李慶祝難掩喜悅「昨天我剛賣了兩萬斤,每斤九毛五,比去年還高!我打算再賣20來畝,其餘全部儲藏,等價格高的時候再賣!」
  • 為什麼說北上廣深房子是硬通貨?看看紐約東京怎麼說!
    但是這兩年提出房住不炒、今年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等政策,全國部分城市房價已經有下滑趨勢,尤其是天津,但是北上廣深的房價一直維持在高位,並沒怎麼跌,今後還能不能投資,會不會成為硬通貨,我們同差不多相同規模的紐約、東京相比一下。
  • 平凡地瓜華麗變身——連城地瓜宴
    地瓜,味甘性溫,健胃益氣,是客家人家中常見的雜糧。在連城,地瓜不僅可以做地瓜幹,勤勞智慧的連城人還將疏鬆平常的地瓜烹飪成一桌地瓜宴。今天的節目,繼續帶大家走進連城,一起去看看美味的地瓜菜餚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 金髮小妞賣地瓜——一對美國姐妹的中國夢
    ↑這是伊亞娜(前左二)、馬蘇美(前左一)姐妹倆在遼寧瀋陽街頭售賣康平地瓜(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新華社瀋陽11月26日電 題:金髮小妞賣地瓜——一對美國姐妹的中國夢新華社記者 王瑩、高爽「烤地瓜多少錢一個,是黃瓤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