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即墨區田橫鎮雄崖社區周邊16個村莊3000多戶農民,以土地自主入社方式加入青島薯之戀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之後,紅薯產量增長了50%,收購價格翻了一番多,每畝增收1000多元,社員們直接經濟效益900餘萬元。脫毒苗的推廣應用,使紅薯的品質、瓜形、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有機肥的持續施用,紅薯的口感大大改善,憑其特有的風味感多次奪得國家級大獎,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的爆品,銷往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豐城鎮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薯鎮。
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小甘薯走向大舞臺,得益於青島人社局批准設立的青島薯之戀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專家工作站的傾力幫助。
劉慶昌教授、王晶姍教授、穆平副教授定期到基地參與脫毒種苗繁育、生產技術研討、田間課堂授課以及現場指導工作。作為青島農業大學「教學科研與學生就業實踐基地」,王晶珊老師定期帶學生到基地進行莖尖剝離的操作及脫毒苗的快繁,為合作社的脫毒苗推廣提供了技術保障。在脫毒種苗繁育工作中,劉慶昌教授團隊到基地20次,王晶姍教授到基地30次,就原種繁育技術、脫毒苗繁育技術進行現場指導,指導合作社發起單位青島樂泉種植有限公司培育新品種6個,其中「思維特」在農業農村部登記備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 第262號)。通過專家指導服務,使合作社具備了年繁育脫毒種苗10萬株的生產能力。2017至2019年共推廣脫毒種苗40萬株,現正在進行「利用離體誘變技術結合組織培養與傳統雜交培育新型甘薯種質」。
日本紅薯專家平冢社長團隊,徐州、山東甘薯研究所等和合作社建立了科研聯繫制度,就紅薯的優質品種選育、種植技術的改良等方面定期來合作社指導,2019年引進的日本優質品種紅瑤在當地試種成功,並制定了一套相應的優質高效種植技術標準。中國農科院木泰華教授帶領的團隊,與合作社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就紅薯的綠色加工與綜合利用等進行了多方面的實踐探索,並完成了甘薯莖葉青汁粉提取項目和冰薯加工線的開發。
自從合作社與青島農業大學農學與植物保護學院、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共建專家工作站以來,專家工作站為合作社注入了強勁的科學力量。專家團積極開展配套技術研發工作:山東省農科院王慶美所長、青島農科院研究員副院長崔健,在紅薯種植的關鍵環節每次都來基地指導有機紅薯種植過程。在他們指導下的有機種植操作規程,被作為典型案例,編入國家農業部《甘薯綠色生產寶典》一書中;徐州農科所李紅民主任來基地主導有機肥應用試驗,合作社在專家的指導下,自主研發的竹粉及納米蛤蜊有機肥,蒜皮粉有機肥兩款產品,已經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已經進入實質審查階段。
各種新技術的研發和田間課堂的指導,無論是種植技術還是用肥用藥都有了科學而精準的指導,特別是品種的選育方面,貼近市場便於銷售,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同時也為周邊農民提供新的創業機會,解決了當地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農民有了長期穩定增收。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做好科研助力的同時,專家們更注重加強農民培訓工作:專家們每年在生產期間到基地為農民現場授課,詳細講解標準化施肥技術、無公害育苗技術、甘薯高產栽培技術、甘薯無公害病蟲防控技術等生產實用技術6次,累計培訓農民11000餘人次。
在專家團隊的幫扶下,「豐城地瓜」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商標;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被評為青島市第三屆知名農產品品牌;「即墨地瓜」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定;「樂泉地瓜」獲批第二十屆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紅薯品種「思維特」在2020年9月國家聯合攻關第二屆「食味十佳」評選中喜獲大獎。合作社的核心組織--青島樂泉種植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獲得農業領域最高級別、最高權威認證——中綠華夏有機產品認證證書,這在山東省甘薯企業中尚屬首家。該專家工作站也被中共青島市委組織部、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青島市財政局評為「優秀專家工作站」。
專家工作站的傾力相助為青島薯之戀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帶來革命性的創新,為「小紅薯大產業」發展架起了科技的橋梁,真正實現土地成為農民增收的資產,使農民不出村就能致富。青島薯之戀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將在專家工作站的幫助下,傾力打造線上「即墨地瓜」甘薯第一品牌,引領青島地區甘薯產業做大做強,真正實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美好目標。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