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留言,也歡迎點擊上方「顏強」關注我
好事不出門,哪怕你天天開發布會、自我傳播能爬滿每根電線桿。
壞事傳千裡,一星半點的消息,只要是對準著風口浪尖的那一個,絕對能掀起墨西哥人浪。層層疊疊,連綿不絕。
這是人心所指,還是人性所致。我琢磨不透。一直如此,是否就應該如此,更不明白。只是黑標題看多了,驚嘆號逐漸不再刺眼——樂視自己也挺愛用驚嘆號、大標題和發布會,來做自我傳播的。只是這次攻守異位,蓬勃而至的新聞轟炸,在社交媒體上,蔚為大觀。
關於樂視的各種新聞、評論、深度調查和後續分析,蔓延開來一周有餘,愈演愈烈。賈躍亭接受騰訊科技的採訪,以及此後一封致樂視員工信函,更將這一波圍繞樂視的新聞,推到了一個高位。股價當然也連帶產生大震蕩。各種微信群裡,我粗粗統計了一下,「樂視倒了」的呼聲,帶著幸災樂禍口吻的,恐怕佔了大多數。
樂視必定處境艱難,這在老賈的夫子自道中都能看得明白。只是社交媒體上相干但大多數未必和自己相干的幸災樂禍,讓人厭倦。尤其是相干、或者隱性相干的同業者、在體育和媒體這個領域當中的人,那樣的幸災樂禍,我覺得是損人不利己的彈冠相慶。
其實你什麼都沒得到,哪怕樂視倒了。
我想說說自己的想法,只在這樣一個個人公眾號上,只代表自己一時想法,只圍繞樂視體育,所謂樂視「七大生態」當中的一個版塊。今天這段碎碎念,不配圖不上畫,為說而說。
因為這裡前前後後有太多我熟悉的舊友新朋、同業同行,因為我也勉強算一個體育加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者,更因為中國體育產業,仍然是外熱內冷的境況。中國體育,需要樂視體育這樣的參與者和活躍者,哪怕樂視體育遠不完美。
我和樂視有節目合作,《超級星戰》,也曾在樂視體育說過球,但要說這是利益關聯而為其站臺發聲,恐怕是對我個人、也對樂視體育的曲解。
這一次危機的產生,和兩年前那次樂視震蕩不同,賈躍亭自己都承認公司邁進步幅過快。我對樂視整體了解不夠充分,使用過樂視手機、樂視電視兩種產品,剛開始使用時覺得新意不少,但創新似乎還不夠。像樂視電視,最近幾次改版和客戶端應用的升級,有越改越差的嫌疑。整個樂視公司的氣質,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總在鼓譟,總在越位,在中國這樣的社會,這種公司過於高調的公司不會討人喜歡。
樂視體育情形相似。過去兩年,我和老隊長劉建宏、老哥們強煒和於航見面次數很少,他們太過忙碌,不過每次見面,都會問問樂視體育有多少人了,樂視體育整體的增長、各種版權的收購以及賽事和各類型線下業務的開展,規模和速度,讓人嗔目結舌。這樣的規模和速度,樂視體育當然會以每周為輪次的各種新聞發布會來進行傳播,話都會說得過滿,震撼之後,我總會有些狐疑:發展得這麼快,有多少精耕細作的時間?
樂視體育對體育產業的每段鏈條,不是滲透,而是吞噬——購買的版權數量之高,冠絕業內,除了NBA以外,足球幾乎優質賽事資源全部囊括,賽事供給極度豐富;對香港媒體市場的強勢進入、版權收購以及服務供給;體育賽事的深度參與,兩年前就和ICC合作,2016年夏天曼徹斯特德比在北京被取消,遭受重大挫折;各種智能球場在全國各地的鋪設,和地方政府及相關機構的合作;體育相關智能產品的生產,樂視自行車等等……
隨便幾個業務板塊,加上樂視體育對體育數據、移動端直播等業務板塊的併購,難以想像這一切都是在兩年多時間完成的。
兩年多做這麼多事,到底能做好幾件?思維保守的我,懷疑和憂慮一直存在。
當樂視整體鋪張擴充速度過快,形成這一次挑戰危局時,樂視體育當然也有池魚之禍。此前B輪融資帶來的資金血液,也難以維持過高速度擴張和吞噬的發展態勢。和樂視的一些合作過程,以及眼見耳聞的了解,我多少知道一些這個不斷膨脹團隊的缺點:
在內容製作上,樂視體育投入巨大、佔有大量版權內容,但消化吸收尤其自身融合,遠遠不夠。一個強調內容領先的公司,對內容製作的精度、投入的精力,其實遠遠不夠。而其他體育產業鏈條上的各種板塊,進入速度和規模都超級快,圖謀的卻似乎只是進入速度、體量的瘋狂增長,健康商業模式和可持續發展可能,估量得嚴重不足。
所以批評者會認為,樂視體育是典型的野蠻生長故事,希望極速形成壟斷性規模,「大到不能倒」。甚至有人覺得,這更是一個資本遊戲。所以樂視倒了,或者樂視體育倒了,「活該」。
我實在不能認同這樣的觀點。所有的不足,尤其樂視體育作為一個創業公司——這點屬性我都有些懷疑——在中國體育產業過去幾年扮演的攪局者角色,我認為是這個行業、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體育產業的興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央政府政策引導,推波助瀾,但大環境的改變,並沒有讓體育產業真正發生內裡的變化:這個行業的興起,需要時間積澱、需要社會生活方式移風易俗的變遷,需要每一個社會個體,在體育生活上時間和金錢的投入上升。這根本不是兩年能完成的轉變,或許二十年都不夠。政策出臺帶來的政績引導,激發出市場尤其資本市場一時的興奮,超前的熱情,到底能對落地的實際狀況,形成多大改變,我不敢樂視般樂觀。
可這個行業,這個時段,需要樂視體育這樣的冒險者,需要這樣不講規矩,甚至時不時在自說自話的搗亂者。否則這片市場仍然會長久保持著一潭死水的狀態,偶泛微瀾,卻很快又被其他波瀾壓過。
體育和運動,更是生活方式的選擇,更是興趣驅動的使然。體育很重要,但在千百年來只講求實利的中國社會裡,體育一點都不重要,無關國計民生,無關錢包鼓脹,風乎舞雩,那更是精神和肉體合一的形而上追求。
我不懂樂視的大遊戲,也不贊同樂視體育一些過於激進、疏於內省的做法,然而在樂視體育也被群起而攻之時,我希望樂視體育能健康地渡過難關。中國體育生活,需要這樣的另類存在。
一位同業朋友,在朋友圈中如是說:「……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倒了是行業倒退啊……」我完全認同。
樂視體育這個團隊裡,來來去去,此此彼彼,就職者合作者,有太多我的朋友和同行,說球的詹俊蘇東克韓李元魁李指導,運營管理的雷子老劉強煒於航文娣盧山蔡Q,好多名字面孔,無法一一羅列,希望能堅持堅守。
這個午後,我一邊看著美國大選這場全球春晚真人秀,一邊想念著各位,情感複雜、思路混亂地寫下這些。這一路的艱辛,還會很漫長,這一路的風景,卻會讓你我生命都更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