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制落地遏制帶金銷售 醫藥代表躺賺時光一去不返!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備案制落地遏制帶金銷售 醫藥代表躺賺時光一去不返!

  12月1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正式施行,醫藥代表備案制落地。根據管理辦法,醫藥代表將不能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備案制落地後,不能賣藥的醫藥代表將何去何從?跡象來看,藥企銷售模式轉型刻不容緩。

  從業者門檻高不少

  「過去的醫療體制下,醫療機構掌握話語權,沒有足夠專業性的醫藥代表往往跑偏了,大多數以『帶金銷售』為主,這就在無形中形成了一張巨大的灰色的網。」1日,曾經從事過多年「醫藥代表」工作的叢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自己是藥劑學本科畢業,但所謂的「醫藥代表」卻沒有用到多少專業知識,甚至他的同事中還有曾經的房地產銷售顧問,這讓他一度很鬱悶。

  「藥品進入醫院要經過主管院長、藥事委員會、藥劑科主任、科室主任等環節,而藥企醫藥代表的主要工作則是為藥品獲得入院資質進行『疏通』。」叢鑫認為,目前全國有200萬行業從業者,大都是採用這樣的「帶金銷售」模式,加強醫藥代表管理,更需要拔掉背後的利益鏈。

  叢鑫介紹,近年來,隨著「兩票制」、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的推行,醫藥代表的工作內容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今年10月,叢鑫所在的藥企就啟動醫藥代表備案工作,公司的醫藥代表職位說明也進行了內容調整,明顯感覺到行業在轉變。

  「管理辦法實施後,過去以銷售為主要工作的醫藥代表開始向合規專業化轉型,沒有學術推廣能力的代表將被淘汰。」山東省人民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法康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醫藥代表的準入門檻已經提高。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智慧健康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呂歷明介紹,根據管理辦法,醫藥代表需要「持證」——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原本鬆散型的管理制度將直接責任到人,相當於將藥企和醫藥代表綁定在一起,醫藥代表的個體行為也將影響到藥企。政策出臺後,對醫藥代表的職位和職能做了進一步明確和規範。

  藥企營銷模式轉型

  在集採常態化之下,不少藥企已經做出裁撤醫藥代表的決定,例如賽諾菲解散了進入集採的藥物「波立維」的銷售團隊。總體來看,醫藥代表「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接下來行業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

  「新藥出廠後,利潤分配基本上是藥企利潤在20%,醫藥流通企業利潤在6%,這是行業固定比例,而最終在醫療機構的終端銷售價格與之差價很大,一大部分進入醫藥代表為主的利益網。」吳法康認為,醫改政策給醫藥代表戴上「金箍」,對醫藥行業乃至醫療改革具有重大意義,結合「兩票制」、帶量採購等政策將終結過去「以藥養醫」的局面。

  今年8月開始,全國進入醫院巡查期,對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接受回扣行為等腐敗行為進行重點打擊。9月16日,國家醫保局又發布了《關於建立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這也是業界所稱的「行業黑名單制度」。

  據了解,在這種制度下,一旦藥企因商業賄賂等不法行為被立案調查,則成為扣分項。企業被記入黑名單後,將嚴重影響藥品的銷售。目前已有省份明確將有行賄汙點的企業踢出採購清單。

  經濟導報記者查閱多家醫藥上市公司公告發現,「兩票制」實施3年多來,醫藥企業為「佔領」醫療部門支付的回扣明面上被大幅壓縮,但醫藥公司年報上用於銷售的費用卻持續高企。

  「因為有的藥品進入帶量採購,價格低,醫生不願意開。其他藥品沒進入帶量採購,價格高、有回扣,醫生願意開。」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醫藥行業從業者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藥品價格虛高的成因非常複雜,需要採取多種治理手段和「組合拳」模式的政策來規範藥品價格回歸市場調節的目的,並不能單單依靠對醫藥代表的行業整頓來完成,還需要對我國醫療體制進行深入而系統地改革,讓藥品定價系統回歸科學而規範的定價調整機制。

  回歸學術價值

  醫藥代表是從事藥品信息傳遞、溝通、反饋的專業人員。管理辦法明確了醫藥代表不得從事的七類工作情形,具體為:不得未經備案開展學術推廣等活動;不得未經醫療機構同意開展學術推廣等活動;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實施收款和處理購銷票據等銷售行為等。醫藥代表這一職業將怎樣重新定義?

  「此次政策出臺之後,肯定要有強制性的培訓、轉崗提升等。」呂歷明認為,可以參照國外已有的做法,重塑這一群體的公眾形象和職業價值。

  據了解,日本的做法是規範醫藥代表的培訓體系。針對醫藥代表行業的規範近年來不斷收緊,醫療機構不斷加強對醫藥代表拜訪、訪問的限制,針對醫藥代表總體水平不高以及信息化建設的推進,日本醫藥代表認定中心於2020年8月公布了《事業構造改革研討會議·研討結果報告書》,相較於中國側重於備案信息的審批與管理,該文件則對醫藥代表的培訓和考試給予更多關注。

  在吳法康看來,行業洗牌在所難免,但醫藥代表並不會大規模消失。目前,不少藥企包括跨國藥企都在瞄準基層市場和院外市場,他們依然需要大量的醫藥代表。

  據了解,一方面藥企開始進行醫藥代表備案制,另一方面,不少醫藥公司也在加速銷售的創新。輝瑞製藥在2016年啟動了「縣級醫院項目」,旗下「立普妥」「絡活喜」等核心產品雖然沒進集採,但負責這些品種銷售的輝瑞普強公司業績反而逆市飄紅,二季度同比增長17%,這與其開發基層市場關係密切。瑞士諾華在今年9月9日宣布與「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合作,共同開發基層心血管病領域市場,目前公司在中西部基層市場擁有3000人以上的銷售團隊,公司2020年半年報顯示,中國市場收入26.59億美元,同比增長14%。

  「下基層是一個轉型做法,不僅政策支持而且天地廣闊,目前不少藥企也在走這個路子。」呂歷明介紹,藥企還可以自行開展或鼓勵醫藥代表進行藥品學術推廣,對醫藥代表進行評價和考核也不單純以藥品銷售量作為主要指標。

  吳法康表示,對於醫藥代表的規範工作剛剛開始,下一步或將迎來更多監管。在此背景下,醫藥代表的生存關鍵在於回歸其本質,專注於純學術推廣,增加合規與安全意識。

(文章來源:經濟導報)

(責任編輯:DF358)

相關焦點

  • 備案制落地遏制帶金銷售醫藥代表躺賺時光一去不返!
    12月1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正式施行,醫藥代表備案制落地。根據管理辦法,醫藥代表將不能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備案制落地後,不能賣藥的醫藥代表將何去何從?跡象來看,藥企銷售模式轉型刻不容緩。
  • 備案制能否遏制帶金銷售引熱議,藥企營銷模式向這些方向轉型
    張芳告訴健康界,由於備案制的正式落實,不少和她一樣的藥代都產生了極大的恐慌情緒。「像我這樣被勸退的情況是比較糟糕的,多數人開始降薪,他們愁容滿面,準備另尋出路。「隨著近年來藥品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輔助用藥重點監控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行,國家推進醫藥代表回歸學術、藥企規範化營銷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但就目前來看,《辦法》對醫藥代表個人職業生涯和相關藥企所帶來的陣痛,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
  • 帶金銷售舉報信曝光!醫藥代表被裁導致魚死網破?
    舉報信稱,北京某醫院部分科室和雲南省某公司醫藥代表存在非正常銷售關係——即帶金銷售問題。 根據舉報信內容,該醫藥代表負責向醫院銷售藥品,按照醫生開藥的數量給醫生藥品回扣。該藥每盒36元,給醫生的回扣是每盒6-8元。舉報信中還列舉了北京某醫院10月藥品銷售額,醫生開藥數量從18盒到440盒不等。
  • 醫藥耗材帶金銷售大案頻出 「緊箍咒」來了!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帶量採購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藥品和器械被納入採購範圍,大幅減少了企業銷售環節的支出同時換來銷售量的增加,而信用評價政策的出現,則從另一方面有效控制醫藥回扣以及帶金銷售。除了虛開發票帶金銷售外,購買統方(醫院對醫生用藥信息量的統計)數據也是打擊的重要方面。江蘇省江陰市檢察院一份起訴書顯示,被告人醫藥代表連某甲負責北京某公司藥品在江陰醫院的銷售工作,明知買賣藥品的統方數據屬違法,仍分別向熊某某、宋某某等人共計支付人民幣98萬餘元用於購買無錫等地公立醫院的統方數據。
  • 8年醫藥代表口述:回歸學術清風之日,才是入行最好的時候
    李利(化名),已經從事醫藥代表8年的時間。曾經在很多人眼裡,醫藥代表並不是什麼光彩的行業。無形之中,李利一度被貼上了帶金銷售的標籤,甚至被認為是藥價虛高的「劊子手」。2020年12月,對像李利一樣的醫藥代表們來說,是一個十字路口。12月1日,醞釀3年的《醫藥代表備案制》正式實施,直指規範醫藥代表的醫院內推廣行為。
  • 多管齊下整治「帶金銷售」 藥企銷售費用下降明顯
    據悉,在帶量採購、嚴打「帶金銷售」等政策實施下,多數仿製藥企銷售費用下降,還有藥企已破產,醫藥代表也將「轉型」。業內人士表示,仿製藥高毛利時代已過,藥企需加強研發,提升競爭力。集中帶量採購 銷售費用下降明顯據悉,今年第三季度仿製藥企銷售費用下降明顯。例如仿製藥巨頭華海藥業今年第三季度的銷售費用為2億元,去年同期銷售費用為3億元。
  • 將藥品耗材帶金銷售扔進歷史的垃圾簍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帶量採購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藥品和器械被納入採購範圍,大幅減少了企業銷售環節的支出,同時換來銷售量的增加,而信用評價政策的出現,則從另一方面有效控制醫藥回扣以及帶金銷售。(12月9日《經濟參考報》)吃藥品耗材回扣和企業帶金銷售,是醫藥銷售領域存在多年的頑疾。從以往曝光的案例來看,涉案的藥企和人員之多,說明這一現象在行業內已不是個例。
  • 「帶金銷售」終結!代表備案,大批醫藥人恐被淘汰
    「帶金銷售」終結!代表備案,大批醫藥人恐被淘汰來源:藥智網|曜醫改繼續深入,政策法規加速發布,行業規則重塑,大批醫藥人恐被淘汰。醫藥行業本來就是一個高門檻的行業,過往的醫藥代表多數充當了銷售的角色,擔有銷售業績考核,現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醫藥代表將不能承擔藥品銷售任務,主要職責是擬訂醫藥產品推廣計劃和方案;向醫務人員傳遞醫藥產品相關信息;協助醫務人員合理使用本企業醫藥產品;收集、反饋藥品臨床使用情況及醫院需求信息。這勢必對醫藥代表的專業要求與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了門檻。
  • 央視:60名醫藥代表被捕
    在此事件中,61名涉嫌商業賄賂的醫藥代表被公安部門拘捕;衛生主管部門面向醫院發布限期主動清退回扣的通知。醫藥代表竊取數據,被抓想用數據來牟利的人,還有他們。此前,央視《新聞直播間》播放了溫州警方破獲竊取醫院「統方」牟利案的新聞,作案人吳某曾經是醫藥代表,蕭某則有20多年的醫藥代表從業經驗。
  • 行賄、買賣統方數據、銷售假藥,多名醫藥代表被判刑!
    2020年以來,多名醫藥代表因行賄、買賣統方數據、銷售假藥等違法行為被判刑!行賄,一名醫藥代表被判刑7月7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一則刑事判決書,一名醫藥代表因行賄被判刑。案情顯示,肖九光原系深圳某醫藥公司的醫藥代表,在藥品推廣過程中認識了同樣從事藥品銷售的山西省李某(另案處理)、黃某等。肖九光發現,售賣假藥,利潤更大。
  • 「醫藥一哥」恆瑞醫藥被爆向醫生行賄 恆瑞醫藥:臨時工幹的
    在醫藥行業有一條潛規則叫做「帶金銷售」,通俗說就是銷售提成,藥企想要把藥品賣給醫院,必須或多或少給醫院和醫生一些提成。日前一份對浙江麗水市中心醫院醫生的司法判決,再一次掀起醫藥行業行賄售藥黑幕。而這次向醫生行賄的是國內醫藥龍頭恆瑞醫藥的子公司,真沒想到你這「濃眉大眼」的「一哥」也搞這套啊。
  • 打擊商業統方,醫藥代表再被判刑
    統方是建立醫藥回扣黑鏈,實現商業賄賂的重要一環。醫生開處方時最喜歡用什麼藥?哪種藥用量最大?這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價值並不大,但是一些醫藥代表卻視此如寶貝。醫藥銷售代表收集每個醫生的處方信息,不僅是為了了解競爭對手和市場,更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哪些醫院科室臨床歷史上用了和他們的產品比較類似的藥品或者器械,然後對號入座,精準營銷。
  • 又有大三甲被貼舉報信 醫藥代表怎麼看?
    該舉報信闡述的舉報信內容,主要是廣州某醫院的醫院醫生收受醫藥代表賄賂拿藥品回扣嚴重違規違法現象。該企業醫藥代表在信息科買醫生用藥數據每月給醫生藥品回扣,三種產品分別給予藥品回扣8元/盒、12元/盒、12元/盒,醫生通過每月銷量幾千盒牟取暴利。說到舉報,在此之前,已有多家三甲醫院被貼了匿名舉報信,均與藥品回扣有關。而在數日前,西安也有兩家醫院被貼實名舉報信。
  • 賄金開路,「醫藥頭馬」恆瑞醫藥馬失前蹄
    其中,七成回扣來自江蘇新晨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晨醫藥」),而新晨醫藥正是恆瑞醫藥全資子公司,主要業務即為替恆瑞銷售藥品。「行賄門」一出,輿論譁然,根本不敢相信恆瑞醫藥也會行這般「手段」。原因一是恆瑞是國內藥企龍頭,常理推測出於風險考量也不會公然「帶金銷售」。其次,恆瑞一直標榜自己是「邁向全球一線創新藥」巨擘,既然是創新藥,又何至於需要用「賄金」開路?
  • 醫藥代表銷售拜訪十問之一:如何克服恐懼心理
    文/左華武漢大學MBA,現任某企業銷售總監兼培訓總監,北大縱橫企業管理諮詢集團高級諮詢顧問,16年前開始從事醫藥營銷工作,在外企、國企、民企歷任營銷一線到管理和培訓的各個崗位,為多家企業執行新品成功上市及企業內訓工作。
  • 我就想問 醫藥代表能不能做一輩子?多家MNC代表靈魂發問
    醫藥代表是中國醫藥產業的底座和基石,3000億醫藥製造業總利潤中,超過80%,是幾百萬醫藥代表的工作成績。雖然這個醫藥代表這個職位,大家都明白,是藥企和醫生之間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紐帶,都知道「專業化」是必須和必然的未來狀態,但從現狀到未來的轉變過程中,那些已經被現狀磨平了稜角的正在以此為業的人們該怎麼辦,是每個醫藥人都得想一想的問題。
  • 醫藥代表備案制明起執行,「醫藥代表禁入內」的牌子能不能摘掉?
    備案管理辦法強調,醫藥代表不能未經備案開展學術推廣等活動;不能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實施收款和處理購銷票據等銷售行為、參與統方等;而藥企不能向醫藥代表分配銷售任務,提供虛假備案信息等。資料照片。醫藥代表將從銷售回歸學術藥品是特殊商品,尤其是一些新藥剛上市時,臨床醫生並不一定知道藥品的研發背景、藥理作用、臨床效果等各項數據,而醫藥代表就是將這些專業信息傳遞給醫生的人。上世紀,隨著外資藥企進入中國並開展相關業務,醫藥代表這一職位在我國逐步推廣開來。
  • 醫藥集採「靈魂砍價」的背後:事關國家民生大帳
    3、醫藥行業+藥代:淨化生態 醫藥行業的潛規則——4倍空間:即出廠價25元的產品、如果招標價能在100元以上會比較好賣,市場鏈的各個環節都「皆大歡喜」。其中,裡面費用的佔比情況大約:藥廠25%、運輸5%、醫院+醫生35%、增值稅15%、醫藥代表5%、醫藥代理商15%。
  • 新一代抗腫瘤、抗感染新藥項目 落地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
    1月8日上午,「徵祥醫藥新一代抗腫瘤及抗感染新藥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落地江北新區暨A輪融資籤約儀式」在南京生物醫藥谷舉行。南京市江北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南京徵祥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金夫等出席活動。南京徵祥醫藥有限公司是一家臨床研發階段的創新藥研發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