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曉吾
開張、划船、換叫……類似麻將術語在生活中流行,本義大致相同,衍生義更有意思,很值得玩味。
麻將術語(簡稱麻語)裡的「開張」就是出牌,特定意義指開出第一張牌。「開張」的「潛規則」講究「先打么九,後打中張」,因為傳統打法是「平斷缺將」,要求「斷么九」,「么九」相當於無用之牌,所以要搶先打出去,留下有用的「中張」,除非一開始就想做「帶么」或「清一色」。
不過,現在的成都麻將時興「打缺」,就是必須打缺一門牌,「開張」就要先開自己不要的那一門,而且要先開「中張」、「生張」,以防對手輕易碰牌或「開槓」,以致最終成就了對手的大牌。
生活中所說的「開張」相當於「開始」或「有所收穫」,比如張老三看到李小四釣魚,問一句「開張沒?」就是問釣到魚兒沒有。《沙家浜》裡,「胡司令」或許也是麻將高手,開口就唱「想當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這個「開張」就相當於「開始」。但使用「開張」最為熟練的要數商人,新店鋪開業叫「開張」,某一天做成第一筆生意也叫「開張」,講究「開張大吉」。「開張生意,便宜賣了。」「虧本賣了,開一個張。」「開張」時,商人們多半表現出委屈狀,似乎真是虧本或者不賺錢,但跟麻將裡的「么九」一樣,可要當心貨物的質量或價格,「進貨單」才是底牌,商人們是不會曬出來證明清白的。
如果自己手上的牌不好,而對手們卻在做大牌,那麼「划船」就是最好的應戰方式。所謂「划船」,可能是取「船行平穩」之意,不求「和(讀胡)牌」,但求不「點炮」或不點「大炮」,其講究是儘量打「熟張」和「跟張」。如果劃到終點,對手「陰謀」破產,儘管自己沒有「和牌」也不算失敗,因為拖垮強悍的對手,保全弱勢的自己也是一種勝利。
生活中,「划船」的意思是「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多半指沒有追求、得過且過「不在狀態」的心態或狀態,原本包含著批評諷刺之意,但一些淡定的人士藉以自嘲,卻是心態良好。自從官場「59歲現象」出現之後,「划船」的意義應做積極解釋,那就是順其自然、平安落地。現實生活中,一些官員本來清廉,但臨近退休就心態不平衡,想方設法要為退休生活撈一點「資本金」,這就是「59歲現象」,結果晚節不保,翻船落水。如果篤信「錢財乃身外之物」,收斂欲望,「划船」到終點,退休之後可以自由自在地「蕩起雙槳」,這樣可比在「小號」裡孤度殘年強了千百倍。如此看來,生活中的「划船」就變成一種智慧了。
打麻將的最終目標是「和牌」,關鍵步驟卻是「下叫」,相當於「張網以待」,只差一張牌就大功告成。麻將「下叫」講究「下寬叫」,比如一四七或三六九的牌點都可以和,相當於撒下「天羅地網」,自然機會多多。「下叫」之後講究「守叫」,「老叫不輸錢」,就是說要專心專一,不要東換西換,那樣的結果很可能「東不成西不就」,而且很可能「換叫就點炮」,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如果手氣不佳,「下叫」不好,比如下的「邊叫」「嵌(讀卡的一聲)叫」「單釣叫」或者「死叫」「理論叫」,麻手們都會想方設法換一個「好叫」,增大獲勝機會。
「換叫」走進生活裡,意義比麻將嚴肅得多,指的是換配偶,也就是離婚。近些年,離婚率節節攀升,居高不下,以至於一些長久不見面的熟人朋友見面都要開一句玩笑,「換叫沒有?」如果沒有換,多半回一句「老叫不輸錢。」如果換了,不用多做解釋,「嘿嘿」一笑,答案自明。
麻將裡「換叫」倒是輕鬆,很自由,也允許,沒換好也可以下一盤重來,但生活裡的「換叫」就要複雜得多,無論被迫還是有意,「換叫」都是痛苦的事情,所以還是慎重為好。「老叫不輸錢」,無論在麻將裡還是生活中,蘊含的哲理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