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陳果、顏寧:我選擇不結婚,也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

2020-12-22 文史江山

婚姻對男人來說是進入圍城,對女人來說傷害更大,它是一種無形的束縛,禁錮思想的牢籠。

男人在婚姻中依舊是那個自我,但是女人似乎沒有那麼清醒,她們心甘情願的凍結自己的真實意願,人生的意義以家庭為核心,以家人的喜怒為標準,漸漸的迷失自己。

不結婚是一種現象,但是更是一個選擇性的動作。這個動作在於她們選擇了不結婚。她們有較高的學歷,一定的社會閱歷,她們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但是她們卻看透世俗,選擇不結婚。

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女性越來越意識到自我的重要性。越是發達的社會,這種現象越是普遍。其實不光是女性,男士也一樣,當下也有更多的男士選擇不結婚,甚至不談戀愛。獨身是他們認為最舒適的狀態。

越是優秀的女士,越是受到世俗眼光的非議,似乎她們觸犯了某些隱形的戒條。應該給大家一個合理的理由,讓大家平復一下被顛覆的心緒。

蒙曼、陳果、顏寧是女性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們是獨立女性,見識過人,對婚姻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蒙曼:她要為愛而結婚,絕不將就

蒙曼今年45歲了,他是北大歷史系的博士,對中國古代女性史也頗有研究。她數次在百家講壇講演《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等歷史女性史事。

這種種頭銜跟光輝更加證實,蒙曼有資格替獨立女性發表一下對婚姻的看法。好像只有達到了社會定義的成功,說出的話才更有信服力。蒙曼就屬於這種人。

蒙曼對婚姻有自己的執著。她覺得愛是一切的基礎。是奠定婚姻的基石。沒有愛一切都是空談。她最反感那句說是,在對的時間就應該做對的事情。

這裡面有很大的被動的成分,也就是說將就。她做不到,她最嚮往的婚姻典範是,李清照跟

趙明誠的婚姻,旗鼓相當可以一起品茶讀書,精神上能有交流的契合性的婚姻。

這種要求其實很高,也很難達到,但是蒙曼說,找不到也沒有關係,她也同樣享受現在的生活,一樣的充滿樂趣。

陳果:不應該束縛自己的情感,要自己定義自己的人生

陳果今年39歲,是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是最近在網絡爆紅的講師。思想獨特,對人生見解更是深入透徹,陳果是真正的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神級人物。

陳果自信大方,有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相貌突出,是不同於現在網紅審美的一種更高級的美,而且特別的年輕,快四十歲的人看著跟二十多歲差不多。簡直要把無數的女人給羨慕死。

陳果有無數追求者,像她的這樣的女性應該最容易結婚。但是陳果至今沒有結婚。她擁有最好的先天條件,但是她依然選擇自由的做自己。

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有無數種情感,這種情感也不應該被各種條件限制和束縛,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來定義。陳果活成了女性眼中的一道光,她給女性有更多的啟示。

顏寧:尊重自己擇,我要自由的人生

顏寧是清華女神,清華醫學院的教授,30多歲就帶領團隊,攻克世界級的生物學的難題。她的學術成就比大多數男的都要拔高一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顏寧取得的成就,為女性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女性跟男性一樣,甚至比男性更有能力與資格,去挑選自己的人生。

顏寧的心態是平和的,面對婚姻她好像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名稱而已。人的生活方式多種多樣,沒有標準去鑑定哪一種是最好的,哪一種是不好的不被認同的。所有的方式你都可以去選擇,只要經過你自己內心的思考,你確定了,認可了,那麼你自己接受了你自己,這就是最好的標準。

顏寧不喜歡老是被問自己的婚姻問題,她覺得,社會對男性似乎更加的寬容,同樣年齡段的男性不結婚,人們會認定他是為了事業可以原諒,但是到了女性這裡怎麼就多了那麼多的質疑。

我不結婚,我不欠誰一個解釋

不結婚,我不欠誰一個解釋。這個解釋究竟是誰要知道,為什麼要有這樣的疑問呢。誰對別人的人生有這樣的疑問,那麼問題出在誰身上,是他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或者是她羨慕被提問者的狀態,想替自己要一個說法,印證自己的焦慮。

這種理解的基礎之上,就會打破所謂的偏見與猜測,那些獨立女性不結婚,不是痛恨婚姻,也不是懼怕婚姻,她們也認可婚姻,也期待美好的婚姻,這不是個必須的選擇題,在生活中,還有其他很多美好的課題可以選擇。

中國在思想上是比較傳統的家庭思維,家庭的核心地位,決定了人們的眼光都聚焦在結婚生子這件事情之上。有許多的年輕人他們最自己的生活是滿意,但是反倒是他們的家人不斷的幹擾,催促衍生出許多的煩惱來,簡直是本末倒置。

在縱橫交錯的社會關係中,人與人的聯繫千絲萬縷,為什麼做自己是那麼的難,有那麼多的阻力,是這個社會體系整體沒有進步,它還追趕不上現在,現代人的超前思維,那些與社會不同步的人,註定被煩惱包圍。

我不結婚需要的不是解釋,需要的是社會體系認知的整體進步。

小結

蒙曼、陳果、顏寧是屬於高級階層的上等女性,她們高喊自由,她們鼓勵做自己。普通的女性也一樣,普通的女性是最需要社會肯定,去展現自我,勇敢活出自己的群體

她們沒有高學歷,沒有高收入,她們被家庭束縛,她們埋頭於家庭瑣碎。她們太需要出來去喘一口氣。

但是首先這些女性,要肯定自己想要突破的想法。不要認為進入婚姻,相夫教子,討論著家長裡短就是生活的本宗。

有的人甚至會站在一個高度,抨擊那些選擇獨立的不結婚的女性。這些人永遠不會理解自由的意義,做自己也只是空談。

最喜歡的,對自由的定義最為準確的一句話就是,自由就是你孤獨的站立,不依戀也不懼怕。

相關焦點

  • 蒙曼、陳果、顏寧:婚姻並非人生必選題,不結婚並不欠誰一個解釋
    但是反思一下,女人就應該結婚生子然後在家裡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嗎?難道這種思想就一定是正確的嗎?女人的一生,就應該活在大部分人的看法裡嗎?我看未必。陳果淡然一笑,落落大方地說到:"或許在世俗的眼裡,像我這樣這麼大年紀仍然不結婚的女人已經成為了人們眼中的怪人,對我們有看法的人應該是不會要我們這樣的人的,可是我想要尋找的不過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因為心胸開闊的人可以接受所有的人。而這個世界上不應該有什麼東西可以限制你的情感生活。"
  • 顏寧:我不結婚,我也不欠誰一個解釋
    在社會中,一個人的學習、成長,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人。一些人因此對人們是否要結婚,比如:一個人要結婚生孩子,這一點產生了更多的偏見。特別是對一個女人的評價,往往會以她是否結婚生子,是否過著「幸福」的婚姻生活作為一個評價的標準。
  • 41歲清華教授顏寧:我不結婚丶定居美國,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
    41歲清華教授顏寧:我不結婚丶定居美國,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我喜歡自由的人生。」在2017年,顏寧登上綜藝節目《開講啦》,她穿著紅色短袖和高跟鞋,優雅丶自信地登上舞臺,讓觀眾大為驚豔,很多人表示不敢想像這是一個科學家的形象,就連主持人撒貝寧都開玩笑說:你不應該叫顏寧,應該叫顏值。
  • 清華女博士顏寧:我不結婚,不欠誰一個解釋
    談女性的職業發展,be 「emotionally detached」(不帶感情),這個對女性更重要,因為我們很容易 emotionally involved(情緒化),我們要做一件事,當然要有感情,所以不是說我們要冷血。但女性的問題是容易投入很多冗餘的感情,給自己加戲,徒增煩惱。顏寧沒有結婚,沒有生育。
  • 顏寧和陳果都是教授,都已經超過40歲,為何沒結婚?
    比如今天要說的顏寧教授以及陳果教授,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兩位大學教授,在網絡的知名度非常的高,相信各位朋友都聽說過。顏寧是出生於197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現在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在去年的時候,顏寧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 陳喬恩:「我不結婚,我不欠誰一個解釋」
    她一直在選擇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努力拍戲,不再接偶像劇角色,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她覺得自己目前的狀態是幸福的,並且坦言,自己依然會繼續相信愛情。「我相信一見鍾情,現在還相信呢,五十歲還相信呢,四十歲怎麼著。」但總是有一些不相干的人,比她還要在乎她自己的生活狀態跟她的年齡。
  • 清華女神顏寧兩度赴美,面對婚姻問題:我不結婚,也無需向誰解釋
    不靠顏值靠實力說的就是顏寧這一類人吧,在清華苦讀四年以後,顏寧並沒有選擇回歸到常人眼中的生活,而是進一步去追求心中的自己。2000年顏寧隻身一人去往了普林斯頓繼續深造,向著更高的領域發起了衝擊。又是花開花落的四個春秋,她順利的拿到了博士學位,進而從事博士後的研究工作。
  • 於丹、陳果的心靈雞湯,從受人追捧到無人問津,蒙曼卻乘勢而起
    於丹、陳果的心靈雞湯,從受人追捧到無人問津,蒙曼卻乘勢而起心靈雞湯原本是一個褒義詞,多指勵志樂觀的段子,對心靈有安慰的作用。事實上,心靈雞湯起源於美國,在國內的流傳開來,得益于于丹的《論語心得》。於丹是個能人,把《論語》講出了心靈雞湯的味道,可謂是十全大補湯。
  • 復旦大學網紅教授陳果授課被叫停?本人不解釋,官方不再選擇沉默
    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象牙塔,不僅有著許多的優秀人才,更有著許多非常出名的老師,比如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老師;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老師;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老師;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蒙曼老師等等!他們有的滿腹經綸,有的上課幽默風趣,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 顏寧:我,網紅女科學家,不服來戰!
    顏寧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女博士生,論文已經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馬上就能博士畢業了,對方卻反反覆覆表示不想讀了,想找工作,顏寧多次挽留也沒有留住。對於這名學生的選擇,她也想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女生這個年齡,要考慮結婚、生育,而且怕錯過了生育最佳期。但這個階段,恰恰是讀博士的關鍵階段,也是出成果、奠定自己學術方向的黃金期」。
  • 蒙曼談女性精神:不太願意輕易地跟任何人湊合在一起
    蒙曼以西漢奇女子卓文君為例,鼓勵當代具有獨立思想的女性,她表示一個注重精神生活的女性往往也很有決斷力,「現在非常多的青年女性具備這樣的素質:我有實力,我有理想,我不太願意輕易地跟任何人湊合在一起。」談到國學的傳承,蒙曼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是沒有熱情,而是熱情「大得超出我們的想像,關鍵是我們得接住它」。蒙曼表示國學傳統必須和當下結合才有未來。
  • 顏寧霸氣宣言:單身是自己的選擇。重要的是實現人生價值
    現在許許多多的青年男女一到了結婚的年齡就被家裡的長輩介紹對象,安排結婚。仿佛只有結了婚才算是不留遺憾。難道結了婚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嗎?科學家顏寧,在一期訪談節目中談到自己目前還是單身,於是很多觀眾表示遺憾和惋惜。但是顏寧本人並不在乎這些。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顏寧離開清華的消息迅速在國內引起轟動,很多人將她的這次個人的職業選擇解讀成「負氣出走」,「人才流失」,給她貼上了個「歸海派」科學家的標籤。顏寧不得不頂著壓力一遍遍解釋,「普林斯頓是我的母校,回到普林斯頓任教,是我一直的理想!」而對清華,她也不吝溢美。「清華對我的支持非常有力,令我毫無經費之憂。可以說,我在清華就跟公主一樣。」這也是顏寧對網上「負氣出走」一說感到氣憤的原因。
  • 當陳薇邂逅顏寧-她們的事業她們的愛情-陳薇哭了!她被丈夫寵愛30年的"神仙愛情",才是真的甜/顏寧:不準備結婚最終的歸宿都是自己
    當時的顏寧可沒想過,她只是被周遭的人推著朝前走。提起當年報考的事,她說,「我高中就覺得我最想幹什麼,肯定幹不成,我想考北大,肯定進不了,所以就報了清華。」清華大學本科畢業那年,顏寧也想過工作,她甚至收到了諾和諾德中國製藥公司的高薪offer,但思慮再三之後,她拒掉了,「我自由自在慣了,讓我在等級森嚴的公司制裡待著,肯定不習慣。」
  • 科研強悍的顏寧,獲得諾獎的屠呦呦都不是院士,憑什麼高福卻能?
    顏寧的研究成果是,她曾用6個月時間,帶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獲得了一顆優質結構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這一研究,讓治療癌症和糖尿病,從不可能逐漸變得可能。當時的科學界,普遍認為,顏寧會成為下一個屠呦呦,會成為第二個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科學家。然而,2017年,他卻離開清華,到普林斯頓任教。
  • 清華女神顏寧: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做你自己
    科學家一開始沒有啟動顏寧說她剛進入導師施一公實驗室,「我是做什麼,什麼做不出來。比我早幾個月進來的另一個復旦學生,已經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了一篇文章論文。時光的周期被顏寧描述為黑暗。她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努力工作,經常在實驗室呆上十多個小時。
  • 面對網友非議,顏寧淡然活出自我
    但是顏寧在面對這樣一個略顯浮躁的大環境之下,她依舊能沉得下心,去堅持自我,追逐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在2000年畢業之後,選擇了繼續學習,在同學們大都開始工作的情況之下,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
  • 顏寧在《自然》再發文,學術能力太頂尖,42歲的她還會歸國嗎?
    顏寧在《自然》再發文,學術能力太頂尖,42歲的她還會歸國嗎?說起顏寧,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不僅僅是因為這位學術女神在41歲時接受採訪時霸氣的一句「我不結婚,不欠誰一句解釋!」顏寧,一位閃閃發光的科技女強人,卻在自己風光無限的時候,選擇在清華大學任教十年後,重新返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是什麼原因,讓她離開祖國的懷抱呢?追溯歷史,我們深知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花費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好不容易從那個閉關鎖國的落後面貌改頭換臉,追上了世界日新月異的步伐。
  • 復旦女神教師陳果結婚了嗎 陳果個人資料復旦大學視頻課程
    陳果結婚了嗎,不少網友都對復旦大學女神教師陳果的婚姻狀況很感興趣。作為一個高知女神,高智商高情商,陳果視頻課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據小編了解,陳果目前還沒有結婚,不知道模特姐姐陳果會喜歡什麼類型的人。陳果語錄●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 學術女神顏寧,出走清華我不心痛,我更心痛的是國人的態度
    顏寧,這個近幾年飽受爭議的學術女神,如今不知道你在異國他鄉過得到底好不好。當你出走清華之後,尤其是被評上外籍院士,有關你的爭論,就愈演愈烈。你的出走我不心痛,我更心痛的是國人對你的態度。40歲時,為了讓自己不故步自封,你選擇接受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遠走他鄉,並且在那裡評上了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