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君王為什麼稱作皇帝,而不是其他的稱呼呢?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把帝王稱作皇上的呢?最早稱皇帝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後來人們也叫他為始皇帝,意思是第一個開始稱為皇帝的君王。
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君王,僅僅只是部落的首領其「皇」或「帝」的稱號也是後來追加的,所以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而在之前「王」這個稱號也是從周天子以後開始的,到了秦始皇這裡發生了變化,甚至影響到了以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
那麼,秦始皇為什麼稱自己為「皇帝」呢?原來是因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並將其中的最高的兩個稱呼「皇」和「帝」二者結合在了一起,也就有了「皇帝」一詞。其實,秦始皇也是後來人們對他的稱謂,秦始皇本名嬴政,是秦朝最著名的君主。
另外,「陛下」一詞也是從秦始皇開始的,最早可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當中的記載,其中是這樣記載的「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後來人們就用「陛下」作為皇帝的直接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