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錢同學,ID:QianTX2019】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人越長越大,懂得越來越多,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同輩人的人生捆綁著你。
你無時無刻不被同輩人的所做所為所包圍。
幼兒園的時候,你第一次離開父母去陌生的環境,你無措的站在門口甚至會嚎啕大哭,父母會溫柔的安慰你「你不乖,你看別的小朋友都沒有哭」。
別人都沒有哭,我也不能被別人比下去,我不能哭。
"別人"這個概念第一次湧入了你的腦子。
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學,你聽到最多的就是:
「領居家你認識的A又在五校聯考中拿了第一,你看看別人」
「你大姑的女兒真是爭氣,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拿了特等獎,你看看人家」
「你看看別人一回來就學習,你怎麼老是看電視」
「別人怎麼又考第一,你看看你」
.....
同輩人的優秀一次又一次的打壓你,你熬夜學習一晚上但是奧數題還是解不出來,別人輕輕鬆鬆就能跳遠兩米,你拼命練蛙跳最後中考也只是一米八。
你又一次開始安慰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365行,行行出狀元」。或者你乾脆的告訴自己:你是一塊未經雕琢的原石,只是在等待一個機緣被發現。
你一直這麼等待。
整個學生時代,你甚至想:大學畢業就好了,到時候大家比拼的就是工作能力了,學習好不見得一切都好。
你一直這麼以為。
直到你邁入職場,你發現:無論你身處哪個圈子,都會有比你優秀的人存在,他們不光學習成績壓制你,而且證書樣樣齊全。
更可怕的是他們交際能力極強,就連你也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天生就在羅馬。
努力也沒用,這成了壓倒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仿佛你身處一片小島上,周圍全都是汪洋大海。你總期望能被人發現,但洶湧的海水一次又一次將你撲倒。
你以為的自己的特長總是被別人輕易做到,優秀的人身邊還有更優秀的人,這像個無休止的賽跑。
你開始懷疑自己活著的意義,開始埋怨父母並不能給你物質上的支持,開始自我放棄式的惡意詆毀自己等,經過一系列的內心掙扎,你終於承認承認自己或許本質上就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塊鵝卵石,就是再等上一百年,也不會變成人群中的焦點。
你開始不再特意關注身邊的人又拿到了什麼offer,又獲得了上司的一致好評抑或是他的加薪升職。
你從一開始的內心羨慕表面敷衍的祝福到平靜地接受身邊人的優秀。
你從一開始的過度關注別人的生活到認真準備自己的每一份便當,你開始把生活的重心移向自己。
當你在字典上偶然看到"peer pressure"這個單詞時,你才明白原來不甘心和焦慮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
你所羨慕的那個人深夜也正在為別人的優秀而焦慮。你越優秀越發現優秀的人實在太多了,這世界上從不缺少人才。被替代的恐懼和內心的焦慮充斥了每個深夜。
有同齡人在的地方就有壓力。我的壓力來自你,你的壓力來自他,他的壓力來自他身邊的人,所有人都陷入了追逐優秀的惡意循環。這種困境無法避免。
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同齡人的壓力不可怕,適度壓力可以逼迫你向前發展,朝著目標前進。但可怕的是在同齡人這座大山壓垮下的你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能否重塑。
你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會感到無比的抑鬱和焦慮,你開始思考是否只有你被別人遠遠甩在身後。
為何人群中熠熠發光的不是你。不甘心、憤怒、焦急、自卑一下子湧向了你。
這是生活中常見的peer pressure下的每個人。
你每天拼命的學習自己不擅長的社交和各種技能,最後才發現無論怎麼樣身邊總有輕而易舉就能得到你費盡心血的東西。這很殘忍但也很現實。
這其實是陷入了自我困境中,也就是存在主義哲學家保羅.薩特所主張的「他人即地獄」。這句話其中之一的解讀便是:當你過分在意你和身邊人的關係或者身邊人的生活時,身邊人對你來說就是地獄。
他人即地獄,自我即天堂。
擺脫這種病態的局面的最佳方式就是學會接受有缺陷的自己,學會和自己的平凡擁抱,當你接受自己的存在就是一個小星球時,你處即是天堂。
身材缺陷、身高缺陷、學歷自卑等,這些都沒關係。你可以試著尋找自己的第二條道路。
你五音不全也沒有關係,唱歌只要可以傳達你的心情就好。
你長的並不符合傳統長相沒關係,你可以換種妝容或者在穿搭上下功夫。
.....
慢慢來才比較快。慢慢去享受生活,學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學著熱愛自己的人生。
別人不會因為你的注視變得不一樣,但是你把自己作為世界的中心則會改變你的整個生活。
"學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學著熱愛自己的人生」
一味沉浸在自己不如別人的情緒裡,你看到都是自己的缺陷。
事實上,你沒必要逼迫自己為了「不掉隊」而去做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順從自己的內心,按照自己的人生節奏去走就好。星星不會因為月亮的出現而消失,各自在自己的領域發光就好。
哪怕在廣闊無限的星球裡,也一定會有人注意到你這顆獨一無二的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