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明星黃奕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弄堂裡,成年之後機緣巧合下拍了一個浴缸的廣告,就此入行。
2000年接拍了《上錯花轎嫁對郎》,扮演了靈動嬌俏的女主李玉湖一舉成名,是很多85後心中的白月光。後來又出演了《還珠格格3:天上人間》的女主小燕子。
當時的黃奕人紅劇也紅,可謂是星途坦蕩。
2009年8月,黃奕和姜凱傳出婚訊,兩人結識41天就閃婚。2010年5月底,黃奕和姜凱在芝加哥的婚照在網上曝光。2010年6月,黃奕承認離婚已分居。
黃奕的這段短命婚姻可謂是閃婚閃離。
2011年年底黃奕前夫首次在微博承認與黃奕的戀情,2013年初,黃奕在美國產下一女。
好景不長,2014年6月12號黃奕前夫更新長微博證實和黃奕分居,隨後兩人開始離婚拉鋸戰。
2014年十月份法院判定兩人離婚之後,黃奕前夫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黃奕拉出來練練,因為撫養權,探視權,二人撕逼大戰從未停止。
人到中年,開始走下坡路的黃奕身心俱疲,事業大受影響。
黃奕是典型的「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她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而此時的爺爺奶奶已是高領,照顧小黃奕很吃力。
黃奕缺乏安全感,每天睡覺之前都會探探爺爺奶奶的鼻息,確認他們還活著,她還有依靠,才能入睡。
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黃奕父母正式離婚,而離婚之前黃奕才算正式的見到自己的媽媽。
初見面還是通過奶奶的介紹,黃奕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是自己的媽媽。
小孩子對母愛都是渴望的,更何況是留守兒童。
媽媽帶著黃奕去公園玩,她給媽媽拍了好多照片。但是這次之後,父母就離婚了,黃奕跟著父親,見到媽媽的次數屈指可數。
而彼時的父親在北京工作,黃奕和爺爺奶奶在上海,她徹底的成了留守兒童。
初中的時候,爺爺奶奶說我們80多歲了,帶不動你,去北京找你的爸爸吧。
就這樣黃奕像遷徙的候鳥一樣又轉學到了北京。
但是父親脾氣暴躁,遇到問題只會以暴制暴,黃奕長期缺乏安全,脾氣暴躁又叛逆,學習成績一塌糊塗。
這個時候的黃奕覺得自己是壞孩子,壞孩子差勁天經地義。
後來黃奕又因為學籍問題再次回到上海,回到爺爺奶奶身邊,再次成為「留守兒童」,她覺得自己像個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童年的留守,母親的離去,父親的暴脾氣,原生家庭創傷的威力貫穿了黃奕的前半生。
成名之後的黃奕,在《星空演講》上說到自己的夢想:
「我最初的夢想就是想要一個溫暖的家」
成年之後她一直在尋覓夢想中的家,因為太渴望愛和陪伴,她一次又一次的跌倒。
孤獨缺愛的童年,讓黃奕沒有體會過一個完整家庭的是什麼樣的相處模式。
她把自己的暴脾氣和創傷無意識的轉嫁到女兒身上,直到有一天幼小的女兒因為一件小事爆發,躺在地上撒潑打滾。
看著這樣的女兒,黃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小時候,那個弄堂裡,那個每天要探探爺爺奶奶鼻息才能入睡的小姑娘,原來是這麼長大的。
倔強又怕受傷害,因為年齡小,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內心,只能做個「壞小孩」。
黃奕說她一直在嘗試和過去的自己和解,做公益,嘗試著和父母談心,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人是群居動物,渴望被愛,被關注,被呵護。而小孩子更甚,父母的愛是他們童年生活的全部。
尹建莉說: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每個孩子都獨有一套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程序,只要沒有遭到外力的強行破壞,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她自己,都可以生活的幸福。」
而我們做為父母破壞了他的生長規律,傷害了他,還不許他哭。
某個名校做了一個實驗,延遲滿足實驗。
實驗者發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給吃兩顆。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克制自己的欲望,從而獲得了吃兩顆糖的權利。
十幾年後研究人員發現,耐著性子等兩顆糖的孩子比馬上把糖吃掉的孩子更有出息。
其實缺愛的孩子何嘗不是那個急著吃糖的小孩。
那些忍著不吃糖的孩子,恰恰是因為父母給了足夠的甜,心靈得到了滿足。
而那些忍不住的孩子,是因為無法得到滿足,一旦有了糖,也不管這個糖是否真正的美味,急不可耐的吃了下去,往往傷了自己。
「原生家庭」的概念這兩年被愈來愈多的人提及,其實很多人的原生家庭都是破碎的,即使你生在富人家庭也未必十全十美,生活總是有這樣和那樣的煩惱。
親愛的小孩,我們都是第一次做人,做父母,都在嘗試做的更好,希望你遇到困難的時候,邁不過去的坎的時候,多堅持一下,你走的每一步都是向前!
歡迎關注三張阿姨,一個長期和奶粉泡在一起的老阿姨,關注我,我教你怎麼避過育兒路上奶粉店給你挖的那些坑。
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黃奕
星空演講.黃奕.幸福不是運氣而是能力
百度百科.延遲滿足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