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壓力大,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

2020-12-24 澎湃新聞

孩子學習壓力大,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第十五期

2020-11-30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

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入城市

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群體

留守兒童

為此,縣婦聯聯合縣檢察院

特別推出『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

對全縣所有留守兒童家長進行全方位指導

共同攜手,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第十五期

本期內容(中學篇)

■孩子學習壓力大,怎麼辦?

本期

內容

孩子學習壓力大,怎麼辦?

案例

宏宇自幼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外出打工,幾年才回來一次。從初中升入高中後,由於初中和高中學業之間的轉換沒有處理好,小馮覺得高中的課程和初中很不一樣,上課也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因此他經常在爺爺奶奶面前說,「壓力大」,並且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成績一落千丈。不管宏宇怎樣努力,都不能把成績提上去。

爺爺奶奶便把宏宇的情況通過電話告知了他的父母。宏宇的父母立即給孩子打電話,問他到底有什麼壓力,小馮也說不清是什麼壓力,但是沉重的壓力讓宏宇有些喘不過氣來,很煩悶。這讓宏宇的爸爸媽媽很著急。

解析

高中生的壓力一般來源於學習、同學、家庭和學校四個方面,而留守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學習和家庭兩個方面。

留守學生的父母長期不在家,對孩子的學業監督較為缺乏,學習的基礎比非留守學生的基礎差一些,因此他們在學習上的壓力往往大於其他同學。留守高中生來自家庭的壓力普遍高於非留守學生,父母在外面辛苦勞動賺錢供他們讀書,部分學生會因此感到內疚,並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這種壓迫感使孩子們更加刻苦用功,而一旦學習成績下降或者長時間沒有明顯的進步,他們就開始對學習產生厭惡和恐懼,覺得對不起父母產生負罪感。如果孩子的壓力大,需要監護人引導其釋放壓力,避免因為壓力過大而出現意外。

避免孩子學習壓力過大,家長可以這樣做:

1、了解壓力的來源

些成績突出,追求完美的孩子,壓力可能來自「魚和熊掌」都想得的心態,這樣的孩子需要幫助他們分清主次不必苛求完美。另一些孩子的壓力可能是因為學習基礎差,學習上有畏難情緒,這樣的孩子需要和他們一起分析學習的困難究竟在哪裡,提供具體的幫助。

2、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說一些讓孩子放鬆的話,比如拉家常、講笑話或者讓他們聽相聲、聽輕音樂等,也可以讓孩子宣洩情緒,如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大聲喊叫、唱歌等,放鬆身心後再學習效率會更高。

3、積極參加體育鍛鍊

體育鍛鍊是緩解壓力的好方法。如果父母在孩子身邊,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跑步爬山。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可以讓孩子與同學一起去散散步、打打球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鍊的好習慣,可以強身健體,也可以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4、傾聽孩子的壓力

當孩子訴說壓力大時,父母要表現出真誠的關注,排除幹擾、認真傾聽。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自己或別人成功處理壓力的故事,也可以講一些不成功的反面例子,引導孩子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傾聽孩子的心聲可以讓孩子在傾述中釋放壓力,緩解焦慮的情緒。「暫時卸下擔子,是為了更好地擔起擔子」,父母要在傾聽中引導孩子學會與壓力共處。

5、關注孩子的身體症狀

如果孩子表現出煩躁、缺乏耐心、無所事事、過多看電視、頻繁選臺換頻道、動輒發脾氣,甚至偷偷哭泣等情況,說明壓力已經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父母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必要時帶孩子去看醫生幫助孩子減壓。當然,如果孩子的壓力來自父母對學習成績不切實際的高期待,那麼要改變和調整的應該是父母。

文稿來源:大邑縣人民檢察院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孩子學習壓力大,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第十五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孩子上中學了,父母不在身邊怎麼辦?|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第十一期 2020-11-11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迷上了網絡,怎麼辦?| 『讓愛留守』
    | 『讓愛留守』 2020-12-30 0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嘉禾縣關工委舉辦關愛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公益講座
    這是在嘉禾縣關工委舉辦的關愛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公益講座上發生的一幕。坦坪鎮會場巡迴講座現場在講座上,袁傑文在講解家長要多做示範、少講道理的原則時,反問大家:「家長總是喜歡問孩子考了多少分,可你想過沒有,自己在孩子心目中能夠打多少分呢?」這突然的一問,引發大家深深地思考和反省。
  • 避免孩子發生意外事故,怎麼辦?
    避免孩子發生意外事故,怎麼辦?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群體留守兒童
  • 關愛留守兒童:留守對於孩子的性格有什麼影響?
    數據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與2016年首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的數據902萬人相比,下降了22.7%。 這個呈下降的數據可能使人開心不已,但這個數據只包含了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遷子女和流動兒童的增長,城市留守兒童的比例也逐漸成上升趨勢,留守兒童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雖然隨著政策的實施,留守現象已經日趨好轉,但是與其說留守兒童少了,倒不如說換了個地方繼續留守。
  • 「寒冬送溫暖 把愛帶回家」 黑龍江關愛留守、困境兒童在行動
    為使廣大兒童度過一個安全、文明、祥和、溫暖的假期,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良好氛圍,黑龍江省婦聯積極響應全國婦聯部署,在全省開展「寒冬送溫暖,把愛帶回家」雙萬結對寒假特別行動,各地婦聯上下聯動,廣泛動員各類志願者與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結對關愛,幫助廣大兒童和家庭學習法治安全知識,樹立良好家風。
  • 蓮都兒童之家為留守兒童打造愛的天空
    「兒子兩口子都在外地開超市,我們老兩口在麗水帶外孫,現在有了『兒童之家』,外孫周末和暑假都可以去那看看書,還有老師帶著,對我們來說真是件大好事。」近日,家住市區龍門嶺小區的張伯伯看著在兒童之家看書的外孫,激動地說道。
  • 「點亮工會藍1」情系留守兒童 相伴成長成才
    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由於家庭教育缺失,一些留守兒童學習跟不上,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性格易變得孤僻。如何更好地關愛這群孩子?2017年起,達州市善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實施「情系留守兒童·相伴成長成才」留守兒童關愛活動項目,組織職工志願者深入貧困鄉村小學,為貧困留守兒童提供義務理髮、心理輔導、遊戲互動、學習輔導、特長培養、道德養成、文旅教育等服務,為貧困留守兒童贈送書包、文具、運動器材、營養飲料等物品,從情感、生活、安全和學習等多方面綜合為留守兒童提供幫助,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 愛心奶—— 溫暖留守兒童的心
    在遙遠的大山深處在荒涼的小鄉村口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陪伴他們用寂寞淚水陪伴想念他們就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不是放棄在角落裡的花朵,他們一樣需要綻放。近日,我的朋友圈被一位8歲的男孩刷屏了。
  • 溝通從心開始—崇凝鎮中心小學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近幾年,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崇凝鎮中心小學校高度重視的話題。學校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現狀,採取針對性措施努力彌補他們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為留守兒童的心靈留住一片陽光。崇凝鎮中心小學全體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諮詢。教師和學生交談,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如在學習中存在的煩惱,考試焦慮,與同伴交往是否有矛盾等,親子關係是否和睦等問題。
  • 崔媽媽為留守兒童築起溫暖的家
    20多年來,她用真摯的母愛為留守兒童築起了一個溫暖的家,300多名留守兒童享受到母愛的深情。  1998年冬天,崔寶芝在放學時發現,一對雙胞胎姐妹大冷天還穿著單薄的衣服和夾鞋。她一打聽才知道,孩子家裡只有一個患有重度白內障的奶奶,無力照顧孩子。崔寶芝馬上給兩個孩子每人買了一件羽絨服和一雙棉鞋。
  • 留守兒童的悲哀
    看看認真學習孩子的小手凍得讓人心痛!小朋友的爺爺上周去世,上周四還來接過孩子,上周五人就沒了。爺爺走了,孩子最可憐了!冬天天開始冷的時候,小朋友還穿著薄外套,薄毛衣在外面跑著玩兒,問他冷不冷,他說不冷。
  • 把愛帶回家——關愛留守困境兒童
    做好留守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對進一步促進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有著重要意義。近日,鄂溫克旗民政局未成年人保護中心與市民政局兒童福利科組織開展「把愛帶回家」關愛留守困境兒童活動,由市兒童福利科科長趙之菁、市救助站站長高明帶隊,旗民政局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協同深入我旗10餘戶留守困境兒童家中,為孩子們送去衣服、鞋子等用品,送去黨和社會對孩子們的關愛。
  • 留守兒童,你也是我心中最大的痛
    今天,在某知名媒體平臺上讀了一篇寫留守兒童的一篇文章,讀著讀著,我早已藏在心底的痛被一下子勾起了,影響的我一整天沒了好心情。唉,留守兒童啊!這就是農村留守兒童啊!悲哀!」讀到這裡,我心裡一陣劇痛,原來各地的留守兒童幾乎一個樣子,原來我們的農村教師都這麼難!我帶的班上也有這樣一名單親家庭的小男孩,爸爸和媽媽離婚之後,就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到了年底才回家住上幾天,平時孩子由孩子的奶奶看管。這小男孩人特別聰明,就是貪玩不愛學習,特別愛打遊戲。
  • 留守兒童長大後成了留守兒童的老師 他從不給孩子的作業打叉
    工作幾年後,年邁的婆婆在老家大埡村生病了無人照顧,他便辭職回家。照顧老人的同時,萌生了留在村小當老師的念頭。陳偉在大埡村長大,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村小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我小時候也是一名留守兒童,是爺爺奶奶把我帶大的,我知道對他們來說,教育扶貧比物質扶貧更有效。」
  • 湖南祁東:用歌聲打開留守兒童的心門
    歌聲來自湖南衡陽祁東縣官家嘴鎮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作為湖南省第一支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合唱團,它被網友親切地稱為留守兒童版「放牛班的春天」。這些孩子因唱歌而快樂,因快樂而自信,更在歌聲中打開了一道通往夢想和希望的大門。
  • 把愛帶回家‖萬安鎮婦聯:讓愛永不止步,我們共同關注留守兒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關心留守兒童,「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在「把愛帶回家」特別行動之際,在新絳縣婦聯的指導下,在萬安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萬安鎮婦聯攜手愛心人士一同走進萬安小學,開展了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
  • 寧遠大元社:留守兒童的溫馨家園
    周燕2014年7月從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後,與身為古琴製作師的丈夫劉休放棄北京的優厚待遇,開始關注關愛家鄉的留守兒童,利用在北京、杭州開辦美術培訓機構和出售自己製作的古琴所掙到的200餘萬的資金,在水市鎮大元村新建了一棟面積24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作為工作室,並配備了電腦、投影儀、投影幕布、天文望遠鏡、古琴、繪畫等學習娛樂用品。
  • 人大代表田汨江:從最年輕代表到留守兒童「圓夢人」
    這一路至少需要20多分鐘,每次往返都不容易,但卻是大塘坡羅旋、羅園和羅威這三姐弟作為留守兒童通往藝術夢想的唯一之路。羅園三姐弟的父母都在廣東打工,但他們希望留在老家的孩子能像城裡孩子一樣,有機會在課餘時間學習些興趣愛好。於是,田汨江在大荊開設的汨江藝術培訓學校成了她們的唯一選擇。
  • 開江縣永興鎮發布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及對策建議
    為全面關心了解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生活、學習、心理、身體、道德等方面的基本情況,研究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幫教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開江縣永興鎮組織各村自2020年9月1日至30日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全面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