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郎,兩個新娘,何為真假?《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假作真時真亦假「,《聊齋志異》
中的《新郎》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新郎成婚日,發現新娘奇怪的舉動
話說德州某一村莊 ,這一天,鑼鼓喧天,喜氣洋洋,極為熱鬧,村中一位姓封的村民,正在為他的兒子舉辦婚禮,親戚朋友,鄉裡鄉親都趕來祝賀,拜過天地後,新娘被送入新房,新郎和父母在外面為眾人敬酒。
酒喝到一更天時,新郎發現自己的娘子,穿著大紅的喜服從房裡出來,徑直走向屋後,新郎心生疑惑:這個時候不應該是在房間裡靜候嗎?緣何獨自出來?這與禮數不合!「
屋後是一條小河,有座竹橋可以通過,眼看新娘走過竹橋,毫無回頭之意,新郎大驚,高聲的呼喚新娘,新娘也不應答,只是遠遠地向他招手,叫他過去。
新郎著急自己的新婚妻子,這是要離家出走嗎?他無奈的去追趕新娘,奇怪的是無論他走得多快,兩人總是相隔一尺遠,根本抓不住她的手。
就這樣,一前一後走了幾裡路,他們來到一個村子,新娘子這才開口對新郎說:「你家裡太冷清了,我恐怕住不慣,請郎君先在我家住段時間,我們再回去看望二老吧。」說完抽出簪子敲門,門吱扭開了,一個挽著總角的女童開了門。
新娘快步走入,新郎無奈跟著,嶽父嶽母正在堂前坐著,他們和顏悅色地對新郎說:「我兒從小嬌慣,從未離家一步,對我們甚是依戀,還望女婿諒解,先在這裡住幾天,以後你們熟悉了再回家吧。」又喊來丫環,為他們整理房間,收拾被褥,自此新郎住了下來。
新郎無蹤,家人著急
新郎家中的客人見他久去未歸,不由得四處尋找,可新房內只有蒙著蓋頭的新娘,而新郎則蹤跡全無。封家老夫婦急得大哭,好端端地一個人,怎麼說不見就不見,肯定是遭遇了不測。
新娘子在婆家獨守空房了半年,眼看新郎遲遲不歸,她的父母怕女兒守寡,就商議著重新為女兒擇一門親,新郎父母一聽悲憤不已,兒子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還沒有結果,可花重金娶來的媳婦卻想改嫁,天理何在?
兩家為此爭執不休,新娘的父母無奈告了官,總不能讓如花似玉的女兒,為了影都沒有的新郎老死在婆家吧。
官府斷案,平事端
官府受理了此案,對這種毫無頭緒的案子他們也是第一次碰到,最後判決新娘在家等候三年,如若新郎到期還未歸家,兩家再無瓜葛,新娘可自行改嫁。
新郎對家中的事一無所知,他在嶽父家住了快半年,雖然全家對他禮遇有加,殷勤備至,可想到家裡的父母,他還是想早日回家。
幾次和妻子商議,每次都答應得很好,卻遲遲不見動靜,他不好意思和他們爭執,心裡越來越焦慮不安,想自己回家,新娘卻堅決不讓走,看到梨花帶雨的妻子,他不由得又心軟了。
新郎平安歸家
有一天,新娘一家人不知因為何事,看起來惶恐不安,嶽父對新郎說:「賢婿,本想等車馬用具備好,過兩三天就送你們回家,誰知道現在家裡突然有點麻煩事,你先一個人回去吧。」說完把新郎送出門,囑咐了幾句,又急匆匆地回去。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新郎出門後,想找條路回家,哪知道一回頭,什麼院子房子一概沒了影,眼前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巨大墳墓。
新郎嚇得魂飛魄散,順著一條小路狂奔而去,還好最終回了家,他把經過原原本本的告訴父母,他們也很吃驚,看到兒子完好無損的回來,總算放了心。他們又到官府,說清事情的緣由,兒媳也被娘家人送了回來,小兩口正式完婚。
結束語:
這篇小說清新獨特,與其他失蹤案血腥場面的描寫,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是帶有喜劇性質,且有點浪漫。
可我們從中也得到諸多體會,新郎憑空失蹤沒有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官府即使多方打探也毫無頭緒,新郎父母每日焦急如焚,提心弔膽的過日子。
新郎卻在所謂的嶽父家,享受新婚之樂 ,和自己的妻子柔情蜜意,沉浸在溫柔鄉裡不能自拔。
全然忘記了,自己作為主角不告而別,自己的父母該有多著急。
雖然他一次次要求回家,可還是次次屈從於妻子的規勸,真不知道如果不是假新娘家遭難,他何時才能歸家。
奉勸天下的兒女,時時記得父母的恩情,不要因為一時的貪慾,忘記了自己的歸路。